走向世界的長徵

2020-12-23 劉明生說長徵

中國古代詩歌中,長徵一詞早已被使用近千年,文人騷客出門旅個遊,借長徵抱怨一下舟車勞頓,赳赳武夫殺敵打個仗,借長徵感慨一下槍林彈雨。

作為漢字裡平平無奇的符號,長徵借了紅軍的力,逆襲成了一種世界語言,一種篆刻進國人心中的精神與信仰。

長徵與紅軍脫不開關係,長徵是紅軍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四支主力部隊翻山越嶺,趟水過河,一路上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氣候的反覆無常,飢腸轆轆是常態,流血受傷沒藥醫,天寒地凍衣服都沒得穿。

遇到的糟心事,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有人說,長徵只不過是打不贏了,所以才跑的,此類說法未免有些片面。

古往今來與敵激戰,講究的都是不行莽夫之舉,得有勇有謀,才能保存實力,收敵於囊中。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句話不論是在哪個領域都適用,更不要說放在當時的局勢中。

有別於這種論調,毛澤東同志給長徵下的定義則較為客觀。

他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報告,說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

紅軍為什麼在亂世誕生了?為的是反抗帝國主義欺壓百姓的惡行,為的是與崛起的新軍閥和財閥作鬥爭。

踏上長徵路,紅軍走過的每一寸山河,都是用戰士的鮮血鋪就的。

天上飛著敵軍飛機,路過的省市縣有國民黨駐地軍的封鎖,這些宵小散播詆毀紅軍的謠言,嚴格把控槍枝彈藥、醫療物資的採買。

即便如此,紅軍還是突破萬難逃出了他們的手掌,並在陝北創建了新的根據地。

宣言書宣的是什麼?宣的是紅軍的英雄氣概,宣的是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剿紅軍的計劃破產了。

宣傳隊傳的是什麼?傳的是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的說法,傳的是只有紅軍才能解放中國的信心。

播種機播的是什麼?播的是革命道理,播的是百萬民眾團結起來抵禦外敵,強大自我的思想。

所以說,長徵的意義在於此。

毛澤東同志很愛寫詩、寫詞,長徵途中,長徵結束後,都有提筆記錄自己的心情。

那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不知吟誦進了多少人的心中。

除此之外,《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等,也都名氣斐然。

毛澤東同志是最早給長徵下定義的人,陳雲則是最早向世界宣傳長徵的人。

長徵開始後,紅軍靠電臺與共產國際保持聯繫。蔣介石一面派兵追剿紅軍,湘江戰役中損壞紅軍一臺100瓦大功率的電臺;

一面剷除白區的共產黨員,摧毀共產國際駐上海辦事處的電臺。

兩個溝通橋梁全部切斷,紅軍無法在遭遇險情時尋求共產國際的幫助,也無法刺探敵軍的情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陳雲跟隨部隊長徵,並未走完全程,而是半路接受了一個新的任務——設法與共產國際重新取得聯繫,努力把白區地下黨組織恢復。

1935年10月15日,陳雲參加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向史達林報告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長徵的目的以及紅軍英勇作戰的事例。

會議結束後,他又將所見所聞寫進了《隨軍西行見聞錄》一書中,該書一開始是以連載形式刊發在法國巴黎出版的《全民月刊》上,後來以單行本問世莫斯科。

長徵中的外國人挺多,畢士悌、武亭、洪水,這三位是紅軍戰士,還有一位是英國傳教士薄復禮。

1920年,瑞士人露茜定居貴州,1922年,薄復禮來華,在貴州遵義傳道布教,兩人因此相識,並於1931年6月結為伴侶。

1934年10月1日,恰逢薄復禮來到中國的12周年紀念日,兩人外出慶祝。

當他們做完祈禱回家時,被隱藏在樹林中的紅軍崗哨截獲。

出於軍事需要,紅軍對不明身份的外國人,必須實行嚴格看管。

於是,他就跟著蕭克、王震等將領一起行軍,前後共計16個月560多天,這使他有機會充分了解紅軍的現狀,體驗紅軍的實際生活。

被釋放後,薄復禮時常和妻子、朋友談到自己的奇遇,他表示,那段時光是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紅軍對他的人格很尊重,實行人道主義待遇,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

為此,他特地整理出了一本回憶錄——《神靈之手》,該書在英國出版發行,反響熱烈,薄復禮成了最早口述紅軍長徵的外國人。

其實,紅軍自己在長徵途中會出版發行報刊,記錄一下打了哪些仗,俘虜了多少敵軍戰士,繳獲了多少物資,誰斬獲了戰功等內容。

但基於油印、編輯人員實在有限,往往只能3天一期。

專業的事還是得專業的人來做,這個時候,戰地記者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長徵走向世界,兩位記者功不可沒,一位是範長江,一位是斯諾。

範長江是主動請纓去了解紅軍的,花了10個月,從成都到蘭州,走了不下3000公裡。

紅軍給老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紅軍的將領所向披靡,他邊走邊寫,發表了一系列新聞報導,還原了一個公正、客觀的長徵。

他撰寫的《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通訊作品集結,一經發售,有不少讀者爭相購買,不到一個月就全部售罄。

長徵,一個使紅軍越來越強大的徵途,通過一部部作品,吸引了全世界,包括斯諾的目光。

他的腦海裡滿是疑問,而想要解答,就必須親自去一趟中國。

長徵對於斯諾而言,是一個世界級的獨家新聞,抵達陝北後,周恩來為斯諾安排了長達92天的採訪行程。

毛澤東同志是他的重點採訪對象,他還把目光放到了甘肅、寧夏的紅軍前線上,寫出了《長徵》、《毛澤東自傳》等新聞稿,使早前國外對紅軍的零散印象,變得更為完整。

一部《紅星照耀中國》正式出版後,斯諾給自己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世界為紅軍狂熱,世界為長徵驕傲。

長徵,不再是簡單的漢字,而成了文化象徵,成了了解中國的渠道之一。

如今,國人重走長徵路,洋人訪華,也喜歡涉足那片鮮紅的土地,那段歷史,那種精神,無法被復刻,值得被銘記。

本文由劉明生說長徵【劉尚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神箭凌霄:走向世界
    1934年10月17日,這是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紅軍將士們舉著火把,由雩都渡過了貢水,走向了遠方,也走向了前途未卜的未來。可能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一走,就走過了整整3年時間,穿著草鞋的他們,更是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了一條信念之路、一條勝利之路,更走出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長徵。而年輕的紅軍將士們更未曾想到的是,幾十年後,中國航天人把「長徵」這個偉大的名字,再次鐫刻在了蒼穹之上。
  • 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且看世界對長徵是如何評論的?
    由此,一場驚心動魄,震驚世界的「萬裡長徵」開始了。 長徵中的紅軍 ——長徵是什麼。廣義的長徵一般是指從1934年到1936年10月這兩年間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的戰略轉移。而我們一般比較熟知的一般是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所經歷的戰略轉移。
  • 黃綺珊完美唱響《震撼世界的長徵》主題曲!
    黃綺珊錄製長徵主題歌黃綺珊錄製《漫漫長路》  近日,黃綺珊應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教研室主任、作曲家欒凱老師之邀,進棚完成了歌曲《漫漫長路》的錄製,據悉,這首歌曲是即將在央視播出的為紀念長徵80周年而拍攝的大型電視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徵》的主題歌。
  • 穿越時空的《長徵謠》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我們要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共克時艱。  「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廣為流傳,與一首著名的紅軍長徵詩詞有關。  長徵期間,儘管遭遇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另立中央、分裂紅軍的破壞,紅軍依然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難險阻,一路向前進發。  六盤山是紅軍長徵途中的最後一座高山,翻越此山便能實現大會師,昭示長徵的勝利。
  • 「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童書首發|傳承永不磨滅的長徵精神
    (右起)小說家海飛、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邱建國、杭州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校長譚鵬飛共同為「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新書揭幕 「紅小鬼」是紅軍長徵隊伍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儘管他們還未成年,但個個剛毅堅忍、英勇無畏,跟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逆境中漸漸成長,於戰火裡走向成熟,用不尋常的童年譜寫出了一曲曲生命的壯歌
  • 紅軍後代憶長徵往事 延續先輩初心 走好新長徵路
    80年前的十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勝利完成了震驚世界的偉大長徵。回首長徵風雨路,十幾位紅軍後代共話長徵談初心。而如今,時代與過去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更應該繼承紅軍長徵的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伍連連認為,現在80、90後的年輕人,應該秉持初心去建設我們更加富強的國家,擔負起更大的國際義務,為世界上貧苦的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貢獻力量,應該抱有這樣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初心。
  • 我們是長徵系列火箭新一代
    2020年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是繼長徵五號、長徵五號B、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首飛成功之後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的一名「新成員」。
  • 教資筆試常考點-初中歷史《紅軍長徵》
    ③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了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3)走向勝利四渡赤水(打破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擺脫了蔣介石几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掌握了作戰主動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分別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勝利會師。紅軍終於取得了長徵勝利。
  • 開放•自信:我軍走向世界的姿態
    開放•自信:我軍走向世界的姿態來源:中國軍網作者:侯臥松責任編輯:高麗萍2016-09-11 12:12
  • 中國人,民族魂——觀《我的長徵》有感
    作為一個走過長徵路的老人,我多麼希望今天的人們幸福的回憶再多一些,痛苦的回憶再少一些。」當看著王瑞爺爺用顫抖地手點燃了那象徵勝利的火燭時,感動的淚水奪眶而出,歷史帶我們重新踏上了長徵路……觀看影片中除了對二萬五千裡長徵中犧牲的勇士們深深表示緬懷外,他們「跟著走!」的信念貫穿整部影片,讓我真切地看到了長徵——作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用它獨有的精神魅力為中華兒女的民族魂揮灑了雄勁的堅強,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偉大,更是一個偉大民族屹立於世界不朽的神話!
  • 耿蓮鳳與《長徵組歌》
    當年,我與胞弟、友人們一同策劃舉辦《三軍歌唱家音樂會》《世界名曲大匯唱》《中國名曲大匯唱》時,耿老師都充當在北京的聯絡員。沒有任何的報酬,卻樂此不疲。耿蓮鳳告訴我,她是在《長徵組歌》上一鳴驚人的。  出身革命軍人家庭的耿蓮鳳,15歲就進入了戰友文工團。在這座革命大熔爐裡,她出眾的嗓音和表演天賦得到了磨鍊和展現。
  • 長徵家族上新,讓中國探索宇宙的腳步邁得更遠
    五年間,以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遠徵系列上面級研製並首飛成功,大大加快了我國高軌衛星組網速度;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天問」火星探測器,中國邁出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成功發射
  • 50年前,「長徵一號」如何託起中華民族航天夢?
    「長徵一號」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打通了走向太空的「快速路」,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真正成為了可能。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記者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探尋了50年前「長徵一號」託起中華民族航天夢的故事。
  • 致敬長徵 |《長徵組歌》:經典永流傳
    這是一支來自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由紅軍後人組成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以《長徵組歌》為主打歌曲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充滿理想、意志堅定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從作品中感悟長徵精神、在排練中體驗長徵精神、在演出中傳播長徵精神、在奉獻中弘揚長徵精神的合唱團。
  • 瀘州:他走了30多年「長徵路」 自費編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大辭典》
    朱發平的家鄉在瀘州市納溪區來鳳街村,這是當年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所建川南遊擊縱隊的活動地。兒時的朱發平常常聽生產隊隊長講當年紅軍的故事,紅軍是什麼?什麼是長徵?他們為什麼要長徵?這些疑問伴隨著朱發平長大,讓年幼的他對長徵充滿了一種特殊的情結。 1979年,朱發平考上重慶師範學院政史系。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後,中共險些又開始「第二次長徵」
    1月的陝北大地,天寒地凍,但當年的毛澤東,心情應該是頗為舒暢的——長徵到達陝北後,之前艱難歲月,終於要告一段落了。  很多人都以為,當年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徵後「勝利到達延安」,其實不然,從長徵勝利到進駐延安的中間,中共中央和紅軍還經歷了一年多異常兇險的時光。幾近山窮水盡,最終柳暗花明。  今天,讓我們重溫那段歷史。
  • 憶長徵:《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一路長徵一路歌6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  二萬五千裡長徵,不僅是戰略戰術的較量,還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
  • 長徵五號火箭在全世界屬於什麼水平?
    中國長徵五號首次發射成功是在2016年,而長徵五號B型更是在2020年成功奔向太空,完美的展示了中國現目前先進的火箭技術。既然中國最新火箭已發射升天,那麼長徵五號火箭放在全世界來看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