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贏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率性而活》,有些橋段幾乎第一樣。
第一:《大贏家》裡有局長為這個「強盜」撐腰,我覺得很符合中國的人情世故,和社會結構。
《率性而活》裡的「強盜」沒有任何人撐腰,但是他就是完全按照命令和自身的原則做事,這也體現了韓國社會的部分人群在體質下對韓國政府的對抗。
第二: 《大贏家》 「強盜」要求換人質的時候,其他的警察都沒有去阻攔或者反駁,局長完全是「和藹可親」的一句話來去定奪。
《率性而活》同樣的橋段,但是局長是完全被逼的!
第三:《大贏家》裡局長在監督刑警隊長和所有人都做事,當然因為玩忽職守而付出了「代價」
《率性而活》市長也想出一份力的時候,直接被新任的署長給無視掉了。而且認為他在這裡毫無用處。
同樣的是「領導」,那待遇就是不一樣。大家就自行體會吧
第四:《大贏家》因為一出鬧劇成就了一段愛情(包括了人性,說直白點大家都是好人,沒壞人。)
《率性而活》因為一個形式演繹了當時韓國社會體質的漏洞及人性。
第五:《大贏家》最後一個情節就是巴士把人質拉走了,但是「劫匪」確不在車上。這個情節說是成就一段姻緣也好,還是大家想看一出熱鬧也罷。(更多人認為不合理)這個情節個人覺得是「人情大於規則 」。
《率性而活》同樣的橋段,但是給我感覺就是部分人群對社會的不完全制度的抵抗。也就是 規則大於人情 。
其中的的橋段有很多大家自行領悟吧,我也只是自己舉例幾個。根據國情體質和國家的社會制度不一樣,《大贏家》並不是沒有「深度」的一部鬧劇。雖然大家都評價《率性而活》比《大贏家》好看,那是因為韓國敢演敢播。就這麼簡單~最後我給這部分電影兩星,那是因為鬧劇超出了深度。韓國影視夠直白,直接。而國內的只能呵呵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