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離任記者會實錄: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李小加離任記者會實錄: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

澎湃新聞記者 孫銘蔚

12月14日,即將於月底卸任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召開線上傳媒歡送會議,暢談在任11年來的得失和對未來的期待。

2020年是中國內地資本市場30周年,李小加也見證了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成長的歷程,他用「前所未有」來形容這場變革。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現年59歲的李小加自2010年起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被公認是香港資本市場的「改革者」,他在任期間帶領港交所實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包括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啟動上市制度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上市,開放赴港第二上市等。

今年9月29日,港交所公告,李小加於當天通知港交所董事會其意欲提早退任。在董事會全面支持及同意下,他將繼續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及董事會成員直至12月31日。

澎湃新聞記者整理了李小加在這次會議中談到的十大要點。

談銅鑼:投資回報率很高

李小加說:「以前港交所上市,大家都敲鑼,我們有4個鑼,因為有的時候上市公司太多。但是後來我們改革以後,我覺得我們港交所必須得把鑼做大一點,因為要到我們這來上市的世界級的企業會越來越多,我們鑼得更大氣一點。所以說我們專門到山西找了一個專門做鑼的地方,這個鑼其實挺費錢的,據說當時說要60萬塊錢。後來我說沒關係,我們很多的公司來了以後敲一次給20萬,咱們幾下就回來了,現在鑼對我們的投資回報率還是蠻高的。」

談互聯互通:方向很清晰

「我們這些年最主要做的這幾件事,一是連水,第二是換魚,第三跨界,然後是現代化。」李小加將這些年的成績總結成了四件事。他一直稱自己是個「水利工程師」,將金融形容為水利工程。

李小加認為,目前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已經不可逆轉,「我們在連水、換魚、跨界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每一項上還有很大空間。在連水(連接兩地的資金)方面,現在只是連了現貨市場、一級市場,將來可以拓展到期貨市場、二級市場。今天的魚(上市公司)主要是大量中國DNA的魚,將來一定要把世界的魚都請進來,但我們本身就是世界的海洋,所以說不存在有一個壁壘。在兩地一級市場實現聯通,推出新股通,這些值得進一步往前走。」

「上市改革,最重要的改革已經完成,邊際上有一些要做,但最大的門檻已經去掉了,把世界的魚引進香港,並非一天兩天能夠完成,但方向已經很清晰了。」李小加表示。

談遺憾:基本「心想事成」

「這11年大部分想做的事,要麼已經做成了,要麼已經基本上進入到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軌道,說心想事成可能有點大了,但是大部分的事情心想事成了,所以說我還是非常的高興。」李小加認為,遺憾是本來能做成到最後沒有做成的事情,但其實很多事情開始做的時候,說實在的只是覺得有點希望,最後能做成還是感恩的,沒有哪一件事是必須要做成的,有些地方要大力推,有的地方要一點點說服。

談香港未來:競爭力永遠會在

過去的兩年,香港較為動蕩,同時國際競爭力也受到一定質疑。「我對香港的未來一點都沒有懷疑過。」李小加表示,這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不要總是靜止地去看香港,要動態地看自己,香港的位置很清晰,就是要讓世界的圓和中國的圓慢慢疊合,但不一定完全重合,因為國際市場很多東西不可能完全按照內地市場來做,內地也不會完全按照國際市場來做,這兩個大圓要融合,香港就在融合的部分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覺得香港的競爭力永遠都會在。」李小加說。

談內地資本市場:前所未有

2020年是中國內地資本市場30周年,李小加也見證了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成長的歷程,他用「前所未有」來形容這場變革。

「(中國內地)市場的建設太不容易了,因為不像全世界資本市場這個東西都是自然生成的,自下而上慢慢形成的,你很少很難去造一個資本市場,而中國就是去造了一個資本市場。」李小加解釋說,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從開始的時候就是自上而下設計製造,從開始這一天它的另一邊,也就是錢的這端,就不是機構化的錢,就是以散戶為基礎的一端。當頂層設計與底層的散戶基礎在一起時,這個市場的建設是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挑戰,多麼的前所未有。

「這個市場你在做的過程中間,散戶從第一天就伴隨著你,那就意味著我們市場空間的容錯率很小,我們市場試錯的時候成本很大,因為我們和散戶之間,資本市場的頂部設計和底層現實之間,這個空間太少,緩衝太少,很多的政策經常一出來就很快的築底,就碰到了巨大的反彈,沒有一個很強大的中間的韌性的機構市場,能夠讓你市場的建設具有一定的韌性和一定的靈活度和空間。」李小加總結說,「我們做事情你看不是那麼快,不是那麼乾脆,但是我們做成了以後的話,我們的市場韌性很強。」

談關鍵詞:「追夢」

在被問到用什麼樣的關鍵詞形容自己時,李小加說了兩個字「尋夢」。

「我這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往前想,喜歡問why not,如果要幹的,眼前可以看到的事那就幹了。」 李小加說,「我們這一代人經歷很豐富,本身沒有特別多的可以說,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一個極不尋常的30年,趕上了這個大潮流。這30年裡,頭10年我們基本上都是漂洋看世界,中間10年看到中國飛速發展,然後又匆匆回來希望能幹點什麼。在這個時代裡邊,我們這一代人都活得很精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己的故事,我們最終還是要感謝這個時代。」

談挑戰:阿里巴巴遠走他鄉

回憶起在港交所11年中最大的挑戰,李小加提到了當年與阿里巴巴IPO失之交臂。2013年9月25日,李小加發表了長文《投資者保障雜談》,描述自己在夢境中見到9個人物,對是否批准公司以A、B股形式上市的問題展開激辯。

「在那種時候你就感覺到沒有一個地方能談這個事情,因為大家反對的人很多,支持的人也很多,反對和支持都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可是沒有一個地方能夠把這個道理來說清楚。「李小加回憶說,「我只能當時在夢裡面召集了這麼一個會議。那個時候覺得,都已經在夢裡面去想事的時候,你想想那是多麼的絕望。」

在李小加看來,香港市場的改革是漸進式的改革,很難跳躍性地做,只能看著世界上最大的IPO遠走他鄉。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個市場的優點是審慎的程序、法制社會,在某些時候也可能成為最大的制約。

好在,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啟動上市制度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最終以第二上市形式登陸香港市場。

談衍生品:提高到更加有競爭力的水平上

近年港交所增加了不同資產的衍生工具,例如美元兌人民幣期權/期貨、MSCI相關指數期貨等,但似乎流通性及交投量比較疏落,投資者仍然集中在恆指、國指等,如何解決產品多而認受性較少的問題?

李小加對此表示,港交所還是傳統的證券交易所,基本還是現貨交易所,因此我一直講「跨界」,就是要跨到別的資產類別,跨到商品,哪怕就是衍生品裡面跨到MSCI期貨產品,這在香港還是很有挑戰的。作為交易所,我們經常受到自己成功以後得來的障礙,因為現貨市場太賺錢了,就會發現衍生品市場怎麼這麼困難。

「衍生品市場需要很多創新型的機制,尤其經歷1998年危機,我們對期貨市場的投機、金融市場的衝擊留下了很深的集體記憶。這些記憶使得我們在風險管控方面放不開手腳,但我覺得該問題,無論是港交所、證監會還是香港特區政府,都會共同努力,在不改變風險管控的情況下,逐步把衍生品提高到更加有競爭力的水平上。」李小加說。

談卸任:當前是最好時機

談到為何在5月就提出從交易所退休時表示,李小加主要有三個理由。

李小加表示,一是找繼任者不容易,提前告訴港交所。二是今年是港交所多年播種后豐收的時候,儘管今年環境不好,但港交所收穫頗多。三是今年由於疫情很多大的事情幹不了。因此,李小加認為,今年是港交所換將成本最低、時機最好的時候。

談未來:不會離開香港

數次被追問卸任後的去向,李小加對此強調,第一,不離開香港,第二不離開中環。「我不會離開香港,香港是家,已經在香港27年了,對香港也有很深的感情,我今後想幹的事情也只有香港,所以我沒有到say goodbye的時候。」李小加說。

李小加還表示,卸任之後想試試看不打工,「已經一把年紀,想嘗試一下不打工。」

相關焦點

  • 改革派李小加帶領港交所進取10年 如一把鋼刀劈開新天
    來源:第一財經改革者李小加: 立足中國,連接世界改革派李小加猶如一把鋼刀,為老派的香港資本市場劈開一片新天蔣琰2009年10月,48歲的李小加在即將知天命的年紀走進香港交易及結算所(下稱「港交所」)。市場也在表達對李小加的肯定,7日午間的卸任公告發布後,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午立即跳水,一度跌幅擴大至4%,全天下跌2.76%。現年58歲的李小加當天還表示,離任後不會退休,但暫時未有日後發展計劃。李小加十年的港交所職業生涯即將步入尾聲,這未嘗不是他新的起點。
  • 李小加新的「YES 與 NO」
    對於市場傳言李小加將參選下一任特首,李小加再次予以否定。」 他將其11年在港交所做的事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主要是連水(互聯互通)、換魚(上市改革)和跨界出去。在李小加看來,在上述事件中,港交所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每一項上都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 全球風暴,亞洲支柱:福布斯中國專訪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
    文/福布斯中國中國香港曾成功渡過超級颱風、動蕩、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等各種挑戰,近來又面對著三重挑戰:社會動蕩、全球疫情和經濟衰退的陰雲。員工只有2500人的香港交易所是香港金融服務業的中心,而金融服務業佔香港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李小加擔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已進入第2個10年。
  • 李小加將提前卸任!執掌港交所10年間披荊斬棘
    李小加執掌港交所的10年,港交所從一個區域性交易所脫胎,成為亞太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資本市場。今年是港交所成立暨上市20周年,在20年的發展裡,港交所不斷自我改革,H股的歷史性推出更為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後互聯互通、債券通、同股不同權等相繼推出,讓港交所再次站上了擁抱新經濟的時代舞臺。
  • 資本市場加速繪就改革路線圖
    30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今後,資本市場改革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註冊制改革 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全市場推行註冊製成為今年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2020年年底,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市場人士認為,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順利,市場運行平穩,上市公司信披質量有所提升,價值投資理念正逐步形成,近日,刑法修正已經通過,退市新規正式發布並實現全市場覆蓋,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經具備。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過程中,主板和中小板註冊上市標準是全市場成功推行註冊制的重中之重,未來仍需強化投資者教育、提高信披質量、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
    「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怎樣的路程?有哪些振奮人心的改革與創新?從單一市場到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企業從「老八股」到如今涵蓋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逾4100家公司,總市值接近80萬億元;發行制度不斷改革,法律法規逐步完善;B股、QFII、滬港通、深港通……三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探索與創新中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
  •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有先天性不足,必須通過後天改革補上
    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人民日報出版社協辦,鳳凰網財經、中華網財經承辦的「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圍繞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發表《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豐碑》主題演講。
  • 資本市場改革手冊(2020年版)
    隨著2019年3月1日科創板推出並實施註冊制、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交易所債市和發改委企業債實施註冊制以及2020年8月21日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意味著中國新一輪的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基本已經進入深水區,並不斷煥發生機。
  • 2020年資本市場十大熱搜事件TOP1:中國資本市場新冠疫情阻擊戰
    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運行的第30年,這30年的發展歷史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並不斷完善的歷程。  2020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優化頂層設計、全面啟動質效改革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 邵宇:中概股或迎來退市潮 國內資本市場改革「背水一戰」
    時過境遷,一方面,40年的工業化和改革開放為中國積累了大量資本;另一方面,中美關係轉變不僅使美股中概股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要求,還增加了國內企業赴美上市的難度。「瑞幸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美股「中概股」遭遇集體信任危機,在中美競爭難有轉機的背景下,美股中概股或迎來退市潮。香港是首選目的地,國內資本市場改革面臨「背水一戰」。
  • 【中國經濟站穩2020】創業板邁入註冊制時代 資本市場改革行至深處
    本期推出創業板邁入註冊制時代,資本市場改革行至深處。 央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20年8月2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繼科創板之後,邁入了註冊制時代。 對於企業家來說,註冊制意味著付出努力在資本市場得到「真金白銀」的回報。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謝亞軒:中國金融市場應明確使命 與實體經濟...
    原標題:資本市場三十周年·謝亞軒:中國金融市場應明確使命 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   核心提示:招商證券
  • 資本市場三十年|陳靂:資本市場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展望未來,陳靂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更好行穩致遠。尤其通過全面註冊制改革,將資本市場改革的所有環節打通,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讓企業真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新華財經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閆鵬)來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周年的時間點,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為企業融資提供更便捷、更高效通道,30年來,A股市場由最初的「老八股」發展到如今41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規模,資本市場始終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中國資本市場30...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
  • 內地金融開放攪動港島一池春水
    但博鰲亞洲論壇給香港資本市場送來了陣陣暖風,恒生指數一掃美聯儲加息和貿易摩擦帶來的寒意,連番上漲,四日累升1379點。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因其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政策發布平臺而令世人矚目。4月11日,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到,六項金融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年底前還將推出另外五項開放措施。
  • 致敬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中國資本力量》盛大開播!
    致敬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中國資本力量》盛大開播!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卻有無數人為之前僕後繼。
  • 回顧與展望|資本市場的中國韌性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回顧與展望 | 資本市場的中國韌性2020年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也是試點註冊制改革第二年。這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我國資本市場保持穩健運行,市場韌性不斷增強。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原標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