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中國資本市場30...

2020-12-22 人民資訊

編者按:

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

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

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

從1990年到2020年,我國資本市場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三十年 ,從無資本概念到資本意識深入人心,從無資本市場到多層次資本市場初步建立,這背後離不開銀行業的支持。

資本市場的下一個三十年,銀行業肩負著哪些時代使命,又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壓艙石」作用凸顯

1990年,滬深交易所相繼成立,樹立資本市場的第一座豐碑,直接融資市場迅速發展。

1995年,建設銀行設立的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成為當時國內銀行唯一在境內設立的投資銀行機構。

1998年,工商銀行開始為滬深交易所實行的證券資金法人清算制度服務,與多家券商籤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1999年11月10日,浦發銀行4億元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使得浦發銀行成為《商業銀行法》和《證券法》頒布實施後,第一家規範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2005年6月,交行在港上市,作為首家完成財務重組和首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國有大行,開啟了內地商業銀行赴境外上市的先河,2007年5月在A股上市。

2005年10月,建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成功回歸A股市場。

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先後在香港H股和境內A股成功上市。

2006年10月,工行成為在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同時上市的第一家金融企業,當時創全球有史以來IPO(首次公開募股)最大規模。

「工行成功上市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商業銀行真正與世界接軌,體制是真正建立在市場化平臺基礎上的。上市能夠建立一種杜絕或者說減少不良資產產生的重要機制。」 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的吳曉求表示。

2010年7月,農行先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至此,國有銀行股改上市畫上了圓滿句號。

在國有大型銀行股改上市的成功示範下,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開啟了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熱潮。截至目前,A股上市銀行數量已增至37家。

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的壓艙石。隨著註冊制的實施帶來的市場擴容,滬深兩市最新市值已達78萬億元,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與2000年末相比增長了16倍,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而最新118家千億市值上市公司中,銀行板塊有16家,總數位居第二。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37家上市銀行歸母淨利潤佔全部A股公司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41%,銀行業總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12.31%。

與資本市場同行

三十年崢嶸歲月稠。

在前海開源基金總經理楊德龍看來,資本市場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股權融資,銀行則提供間接融資的市場。由於我國企業是以間接融資為主,因此對銀行的依賴度較高。

「縱觀我國較高的居民儲蓄率,銀行相當於資金蓄水池,每輪牛市產生都是由儲蓄搬家帶來大量資金流動而產生的。同時,銀行為上市公司提供貸款也是對企業發展和上市過程提供支持。」楊德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近日在公開場合上透露,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是監管鼓勵的方向,近期或逐步出臺新政策鼓勵商業銀行更多參與資本市場建設。

「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鼓勵更多儲蓄通過直接融資方式支持創新,支持國家數位化轉型。另一方面,要客觀正視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佔據金融體系『大頭』的現狀,讓商業銀行更多參與從儲蓄轉化為投資以及資本形成的過程當中。」周誠君分析。

實際上,為了避免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恐龍」,銀行與資本市場的合作步伐從未停歇。9月,深交所與上海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銀行在金融市場及公司投行業務方面發展迅速,與深交所的合作將充分整合雙方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優勢,攜手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支持實體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融資渠道。

此外,理財子公司的設立也如火如荼,2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獲準開業。記者了解到,理財子公司獲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類信託」綜合的全能型牌照,對理財子公司資管產品銷售起點、股票投資、非標投資、委外合作、產品分級等方面進行放鬆,成為銀行參與資本市場和大眾投資的重要方式。

那麼,未來銀行可以如何拓展資本市場業務?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想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站在全球的金融制高點,深刻理解金融市場運作,更好地服務於投融資兩端的公司和個人客戶,必須參與和服務資本市場。一些大中型商業銀行已在香港設立投行子公司,未來內地還需要允許銀行集團持有投行牌照。」 郵政儲蓄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周瓊對外表示。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未來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業務流程、產品創設和服務體系,以及內部組織架構,確實有必要進行較大的升級、改進和創新,使得商業銀行能夠大力提升體系化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的綜合能力,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

王軍進一步指出,「從業務模式來講,商業銀行可以開展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投行業務創新包括:非信貸直投、產業基金、債券配套、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又如,商業銀行可以從組織架構上整合自身總行的投行部、資本市場部、戰略客戶部、分行的投行部,以及其他相關經營單位,對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客戶進行對接,主動了解和跟蹤其上市需求,做好諮詢服務和牽線搭橋工作,為資本市場的相關板塊,如科創板、創業板提供上市資源。」

楊德龍認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國際資本流入越來越多,對國內金融市場形成衝擊。他表示會形成「鯰魚效應」,建議國內金融機構可以學習國際的先進經驗,促進發展壯大。

回首資本市場三十年風雨路,擁抱創新是銀行業最好註解,在資本市場上完成一個又一個卓有成效的改革,展望下一個三十年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下一個三十年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原標題:下一個三十年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
  • 【資本市場三十年】曹鳳岐: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劉玉龍)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規範化、不斷法治化、不斷市場化、不斷國際化的過程。」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曹鳳岐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未來二三十年,隨著中國經濟由大轉強,中國資本市場必將完成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的變遷。
  • 「數讀」資本市場30年
    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年春華秋實,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僅用30年的時間,就走過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百餘年的道路。現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市場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新華財經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陶俊潔 劉玉龍 閆鵬)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年春華秋實,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僅用30年的時間,就走過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百餘年的道路。現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市場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
  • 篳路藍縷三十載 銀行業踏浪遠航資本市場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流砥柱大象跳起資本舞步大行「蝶變」再出發從「不良貸款率高企至20%以上」到「霸榜世界銀行1000強前四」,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從明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到2010年農業銀行成功上市,耗時近10年之久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終於成功收官。在資本市場上市是四大行改革的深化和升華。上市後首年,四大行業績水平突飛猛進。
  •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來源:上海證券報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30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
    三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探索與創新中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以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開業為起點,中國資本市場砥礪前行三十年。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管清友: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印象深刻 資本...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劉玉龍)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哪一個時刻值得被銘記?「從我個人而言,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是我印象最深的。」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專訪時說,「在那過程當中,看到了人性的弱點,看到了市場在各種因素催化之下出現的劇烈波動,也看到了槓桿的威力以及它的破壞力。」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謝亞軒:中國金融市場應明確使命 與實體經濟...
    原標題:資本市場三十周年·謝亞軒:中國金融市場應明確使命 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   核心提示:招商證券
  • 中國資本市場30年?市值位居全球第二
    「30年間,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就。」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表示,「一方面,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
  • 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奮進
    值此重要時刻,《投資時報》聯合標點財經研究院重磅推出「乘風破浪——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型專題策劃,以書寫資本市場及各大上市公司多年發展的精彩故事,並對優秀者頒發「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 特別貢獻獎」「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 創新發展獎」等公司及個人獎項。
  • 資本來襲 全國三十餘家券商將參加江西資本市場論壇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導:全國三十餘家券商將參加江西資本市場論壇!繼2019年首屆江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召開之後,大江網(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承辦的「2020江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論壇」將於2020年12月26日在南昌召開,主題定為「聚焦映山紅行動·致敬資本市場30年」。包括長江證券、招商證券、中航證券、國信證券紛紛報名參加論壇,本土券商中航證券有限公司更是由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熊宏帶隊參加本次論壇。
  • ...聯想控股喜摘「資本市場特別貢獻獎」丨資本市場30年
    來源:投資時報作為中國領先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聯想控股「雙輪驅動」模式下的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兩個單元,為資本市場貢獻了一批優秀公司,構建出一個整體創新的生態圈《投資時報》記者 安喆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提升
  • 致敬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中國資本力量》盛大開播!
    致敬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中國資本力量》盛大開播!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卻有無數人為之前僕後繼。  近年來,隨著新《證券法》出臺,科創板設立、新三板分層改革、創業板註冊制等改革政策的成功落地以及A股在全球各大指數中的存在感逐步增強,中國資本市場持續釋放出來的改革和開放信號,讓外界有了新的期待與展望。  2020年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全景整合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重要的珍貴歷史影像,隆重推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專題片——《中國資本力量》。
  • 鄭志剛: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的「速度與激情」
    來源:人大重陽編者按:中國資本市場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三十年。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以資本市場為載體,實現權益融資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它同時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制度保障,也是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關鍵所在。那麼,在一個公司治理學者的眼中,中國資本市場在過去三十年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有先天性不足,必須通過後天改革補上
    吳曉求在演講中表示,「在30年前特殊的環境下,能夠建立證券交易所,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既要有極度智慧又要有膽量」。他指出,三十年前滬深交易所的創立和運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座豐碑,它開啟了新中國資本市場歷史的長河,也推動了中國金融結構性調整的時代,實現了中國金融脫媒的進程。
  • 資本市場三十年|陳靂:資本市場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閆鵬)來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周年的時間點,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為企業融資提供更便捷、更高效通道,30年來,A股市場由最初的「老八股」發展到如今41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規模,資本市場始終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 一圖看懂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事件
    30年間,中國證券市場經歷無數的第一次:兩大證券交易所30年前破土而出、第一批股票的上市交易、第一部專門規範證券市場的法律、第一家公募基金成立、第一次制度性引入境外「活水」...... 一圖看懂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事件 news 一圖看懂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事件
  • 獻禮中國資本市場30年 雪球隆重舉辦「激昂30年未來看東方」活動
    從1990年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櫛風沐雨走過30年,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為獻禮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雪球特此隆重舉辦「激昂30年,未來看東方」大型活動,包括線上直播與主題徵文等活動形式,邀請權威人士、知名經濟學家、明星公私募基金經理以及雪球人氣用戶,共同講述中國資本市場在跌宕起伏的探索中一路成長的故事。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中泰證券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中泰證券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5:16:33&nbsp中財網   原標題: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中泰證券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評價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歷程,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給出了「循序漸進、波瀾壯闊」兩個關鍵詞。
  • 話劇《大贏家》開票,致敬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
    三十年前,也是在這裡,曾住在同一宿舍的他們,剛剛大學畢業,把酒言歡,高談闊論。望向窗外尚未開發的浦東,他們或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或迷茫困頓、感慨萬千。 而不約而同的焦點話題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即將開業。誰會知道這件事情,對他們自己和未來的中國,意味著什麼?就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大潮中,他們宿命般成為第一批投身中國資本市場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