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三十周年·謝亞軒:中國金融市場應明確使命 與實體經濟...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資本市場三十周年·謝亞軒:中國金融市場應明確使命 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

  核心提示: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金融市場理應明確使命,儘快成長為「可堪大用」的而立英才。

  新華財經深圳12月23日電(記者吳燕婷) 2020年,我國資本市場已走過30年,即將步入而立之年。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平穩度過了2015年股災和「811」匯改等風風雨雨,並在這些經歷走向成熟。如今,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從單向的「金融服務實體」提升為雙向的「共生共榮」關係。謝亞軒認為,金融市場理應明確使命,儘快成長為「可堪大用」的而立英才。

  記者:資本市場三十年,您認為哪一個時刻值得被銘記?原因是什麼?

  謝亞軒:我一直銘記的一個時刻是2019年8月5日。這一天,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以6.9999開盤後,迅速跌破「7」的整數關口,最高達到7.0424的日內波動幅度上限。201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的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人民幣匯率和股票價格同屬資產價格,易出現聯動甚至恐慌性傳染。我1997年剛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工作就遇到從泰國肇始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和香港等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同時遭受國際遊資的衝擊而出現劇烈調整的場景歷歷在目。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願望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影響力,及早發現資本市場中存在的脆弱性,穩定社會預期,防範國際資本的衝擊,讓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避免重蹈一系列危機國家的覆轍。2019年8月5日人民幣匯率破「7」這一天,中國的股票市場可以說處亂不驚。在經歷2015年股災和「811」匯改等風風雨雨後,投資者成熟了,中國的資本市場穩重了。

  記者:如果請您用一個關鍵詞來描繪「資本市場三十年」,您覺得哪個最合適?為什麼?

  謝亞軒: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描繪「資本市場三十年」,我會用「而立英才」。從近年來兩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可以看到中國股票市場已明確了自己的使命,成長為而立英才。

  2017年4月和2019年2月,在時隔不到兩年的時間中,中央政治局圍繞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進行了兩次集體學習,足見金融工作在中央高層的受重視程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認真對比兩次集體學習的側重點及金融和實體經濟關係定位的微妙變化,有心人不難看出高層對於中國金融特別是中國股票市場的期望。

  我認為,這也恰恰就是中國股票市場的使命和擔當。高層對金融和實體經濟關係定位可以概括為「十二字訣」。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集體學習時,提出關於金融和經濟的「舊」十二字訣:「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這次學習中,金融已成為「治國理政」的大事,金融的重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在當時的形勢下,顯然決策層更加強調的金融可能產生的風險和負面作用,「如果我們將來出大問題,很可能就會在這個領域出問題,這一點要高度警惕」。與此形成鮮明對照,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集體學習,首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工作定位出現重大變化。提出關於金融和經濟的「新」十二字訣:「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其中的微妙變化包括幾點:一是,經濟在前,金融在後,強調了經濟興旺和強盛對金融穩定和健康的重要性,而不是把問題和責任都全部推給金融。二是,再次強調了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的使命和重要性。三是,這次政治局學習將新舊十二字訣放在一起,更為全面,將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從單向的「金融服務實體」提升為雙向的「共生共榮」關係。

  某種程度上,金融特別是中國股票市場從2015年股災後的「人人喊打」,「治理整頓」狀態中走出來,成為「可堪大用」的而立英才。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中國資本市場30...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
  • 【資本市場三十年】曹鳳岐: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劉玉龍)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規範化、不斷法治化、不斷市場化、不斷國際化的過程。」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曹鳳岐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未來二三十年,隨著中國經濟由大轉強,中國資本市場必將完成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的變遷。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
    三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探索與創新中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以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開業為起點,中國資本市場砥礪前行三十年。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管清友: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印象深刻 資本...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劉玉龍)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哪一個時刻值得被銘記?「從我個人而言,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是我印象最深的。」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專訪時說,「在那過程當中,看到了人性的弱點,看到了市場在各種因素催化之下出現的劇烈波動,也看到了槓桿的威力以及它的破壞力。」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再出發——訪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國內國際社會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衝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經歷著考驗。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而立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等外部衝擊的嚴峻考驗,中國資本市場韌性提升明顯,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值此30年重要節點,《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望軍。
  • 博時資本總經理陳喆:REITs的推出利好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
    陳喆博時資本總經理談及REITs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博時資本總經理陳喆表示,中國是基建大國,基建強國,基礎設施 REITs 有助於資產方盤活存量資產,降低資產方槓桿率與財務壓力,減少對債務融資工具的依賴,一定程度上實現輕資產運營;同時可提升基礎設施證券化率
  • 樓繼偉刷屏全文:八方面建言金融監管、債券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今日舉行的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的演講引發熱議。資本在五大要素之中,就此我談幾點意見,或者說是體會。這裡講的資本市場是廣義市場,不僅包括股票、債券、信貸,還包括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及財金關係。第一,金融亂象對國內大循環的危害。2016年前短短數年,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嚴重的混亂。
  • 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奮進
    「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怎樣的路程?有哪些振奮人心的改革與創新?三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探索與創新中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
  • 下一個三十年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原標題:下一個三十年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
  • 「奮楫三十年」大成基金:擁抱新時代 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助力
    編者按:從1990年到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走過風雨三十年,從無到有,成為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一路走來,中國資本市場始終服務產業轉型、實體經濟發展。不負盛年,破浪前行。30年來,市場基礎制度、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對外開放等均取得積極成效。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擘畫改革發展路徑。
  • 金融期貨市場功能彰顯 護航股市債市服務實體經濟
    2010年,境內第一張股指期貨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誕生,資本市場的金融衍生品時代拉開帷幕。  回眸這10年,隨著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國債期貨、國債期轉現等品種與工具不斷推出,市場投資者對如何應用金融衍生工具也在不斷加深認識,金融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日益彰顯。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原標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 讓國家戰略新藍籌在中國資本市場撐起一片天
    進入2019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如沐春風,表現出了久違的活力。特別是中央定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要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興,經濟興;金融強,經濟強。讓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新時代。  新時代就該有新特徵,如果中國資本市場還是沉溺於追爛股、賺快錢將是極大的而悲哀。
  •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防止數據金融...
    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20日在深圳隆重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王建軍等先後發表主題演講。會上都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見呢?
  • 篳路藍縷三十載 銀行業踏浪遠航資本市場
    當時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國際股指大幅下跌,很多新股上市還頻頻破發。」從明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到2010年農業銀行成功上市,耗時近10年之久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終於成功收官。在資本市場上市是四大行改革的深化和升華。
  • 中國證券報社評:長風萬裡勁 新程壯闊多——致資本市場三十年
    這條路上有泥濘,有坎坷,但30年披荊斬棘,資本市場已從當初的羊腸小徑拓寬為通衢大道。資本市場以其特有的產權化、股份化、證券化、對未知風險定價的預期化和包容性,不僅將資金更為精準、高效地轉化為資本,而且顯著推進了人才、技術、知識等其他要素配置市場化。同時,資本市場以更加透明、規範的強制信息披露機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增強了實體經濟風險承擔和風險分散能力。
  • 資本市場三十年|陳靂:資本市場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閆鵬)來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周年的時間點,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為企業融資提供更便捷、更高效通道,30年來,A股市場由最初的「老八股」發展到如今41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規模,資本市場始終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 資本市場加速繪就改革路線圖
    30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今後,資本市場改革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資本市場三十年|管清友: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印象深刻
    對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提出了三點思考。一是通過嚴刑峻法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二是IPO應該常態化,不應被當作調節市場的工具;三是培養成熟的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
  • 回顧與展望|資本市場的中國韌性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回顧與展望 | 資本市場的中國韌性2020年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也是試點註冊制改革第二年。這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我國資本市場保持穩健運行,市場韌性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