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長笛】巴赫《我的救世主為愛而死》哀悼英雄

2021-02-18 考拉長笛小屋Flute

「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體會到了心靈宏大的無邊無際。事實上我們所期顰的巴赫也是這樣,我們渴望從巴赫那裡得到更為人性的音樂靈魂與真諦。                                                                                  --- 作曲家 葉小剛

女高音詠嘆調 《我的救世主為愛而受死》 (Aus Liebe will mein Heiland sterben)是《馬太受難樂》第49分曲,講述耶穌被捕後受審時受到不公正的誣陷,代表正義的女高音唱出了這首對耶穌無私犧牲救世人無限悲嘆的詠嘆調。

在《馬太受難曲》中,耶穌所有的苦難正是當時德國人民在現實中所承受的痛苦表現。巴赫講宗教與現實在這部作品中統一起來,使得這首作品具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和社會意義。

 Bach - Aus Liebe from St Matthew Passion

 Netherlands Bach Society
Jos van Veldhoven, conductor
Marten Root, traverso
Griet de Geyter, sopraan 


  巴赫將寬厚的足以擁抱整個世界的胸懷毫不吝嗇得向我們敞開,而我們毫不猶豫地奔向他那陽光般的溫暖胸懷。在他的懷抱中,我們所感受的不僅僅是巨人般的莊嚴、偉大,更體會到了父親般的慈祥、親切。作為巴洛克時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創作不僅在技巧上達到巔峰,在其創作作品的精神內涵上也達到前人所不及的高度。效果和目的。「

  巴赫的音樂不僅滲透著無限的宗教情懷,同時也體現著人性的光芒。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影響了巴赫,而巴赫把這些文化以音樂這種表現文化的最核心的形式撒播給人們,正如他自感自己是上帝旨意的傳播者,要為榮耀上帝而作。」   

相關焦點

  • 【考拉長笛】巴赫《大鍵琴協奏曲BWV1056》<工藤重典長笛樂團>
    第2樂章:廣板(Largo),該曲曾用於巴赫的康塔塔《我的一隻腳踏進墳墓》(Ich stehe mit einem Fuss im Grabe, BWV156),作品於1729年首演,第一部分《序曲》(Sinfonia)的主旋律就是BWV1056的《廣板》,以雙簧管獨奏。
  • 【考拉長笛】巴赫-古諾《聖母頌》跨越百年的邂逅<讓-皮埃爾·郎帕爾>
    一百多年後的1855年,古諾依據巴赫這個第一卷的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譜寫了《聖母頌》這首聲樂名曲。        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是由通篇的分解和弦的和聲進行組成,包含C大調的和聲及C大調的關係調的和聲進行,古諾在這個基礎上編配旋律就出現了許多的轉調。考慮聲樂的音域範圍,再將歌曲整個地移調為降E大調。
  • 【考拉長笛】都卜勒《弄臣》長笛重奏版<德國萊比錫長笛五重奏>
    原來,這個獲悉行刺計劃的少女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作曲家注重加強歌劇的戲劇成分,用音樂手法將劇中人物內心的感情變化和人物性格表現得極為深刻。考拉長笛】我悄悄的走過 I Pass by in Silence<Emmanuel Pahud>【考拉長笛】不管冬天能有多長,春天總會隨後而來<Spring Sonata>【考拉Flute】致終將逝去的愛,夢醒時分<Apres un Reve>【考拉Flute】村上春樹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  <
  • 【考拉長笛】讓·巴普蒂斯特·勒耶《Aria》- Maxence Larrieu
    >【考拉長笛】我悄悄的走過 I Pass by in Silence<Emmanuel Pahud>【考拉長笛】不管冬天能有多長,春天總會隨後而來<Spring Sonata>【考拉Flute】致終將逝去的愛,夢醒時分<Apres un Reve>【考拉Flute】村上春樹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
  • 【考拉長笛】宇田多光《First Love》<上野星矢>
    我是如何愛你? by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作者:伊莉莎白·芭蕾特·布朗寧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我是如何愛你?說不盡萬語千言。
  • 【考拉長笛】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小金鐘特輯>
    帕胡德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長笛,是在6歲那年。他1970年1月3日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父親是法裔瑞士人,母親為法國人,父親電訊工程師的職務,讓全家搬遷各處,他出生6個月從日內瓦到巴格達,6歲搬至羅馬,那年父母親送他一支長笛作為聖誕節禮物,「我有一種極度幸福的感覺。」這是帕胡德第一時間的感受。
  • 【考拉長笛】哈恰圖良長笛協奏曲完整版
    帕胡德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長笛,是在6歲那年。他1970年1月3日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父親是法裔瑞士人,母親為法國人,父親電訊工程師的職務,讓全家搬遷各處,他出生6個月從日內瓦到巴格達,6歲搬至羅馬,那年父母親送他一支長笛作為聖誕節禮物,「我有一種極度幸福的感覺。」這是帕胡德第一時間的感受。
  • 【考拉長笛】尼爾森長笛協奏曲完整版
    這首作品高頻出現在國際賽事和音樂會是20世紀極初極具演奏價值和研究意義的長笛作品之一Pahud同日本 NHK交響樂團合作大篇幅高難度、大張力的樂句在Pahud精湛的技藝和強大內功下被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我一同來欣賞這場來自丹麥的「聽覺大餐」
  • 雙人合作演奏長笛——巴赫《諧謔曲》
    巴赫的《諧謔曲》採用了二部曲式,a小調,快板,2/4拍,主要主題具有明顯的快速 舞曲特點(片段1),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 旋律, 長笛明快、輕巧的演奏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情緒,滯緩的弦樂在低音區與之呼應,使樂曲顯得詼諧而輕快。曲子對演奏技巧的要求不高,因此成為許多業餘長笛演奏者十分喜愛的曲目。
  • 長笛大師朗帕爾訪談丨「長笛可以向你展示人類的一切,從死亡到愛甚至性.」
    「如您所知,當我不得不總是為同一件樂器(一件我無法認同的樂器)寫作時,我總是卡殼……」莫扎特對他的父親這樣說,當時他正在為荷蘭長笛演奏家德甘公爵(Dejean)父女完成一系列作品,這已經是他最後一次評判長笛,在此之前他不止一次發表過此類言論——這使讓-皮埃爾·朗帕爾(Jean-Pierre Rampal)極其不滿。他用極流利的法式英語表達了他的憤慨。「不,不,不!
  • 巴赫《馬太受難曲》 | 用音樂展示耶穌的神聖光輝
    錫安:看.    信徒:看哪裡?    錫安:.我們的罪;    (眾讚歌)    你背負了所有的罪惡,    不然我們就只能絕望。    錫安:看他,出於愛與恩慈,他自己背上製作十架的木頭。    (眾讚歌)    求你憐憫我們,哦耶穌。
  • 巴赫和他的宗教音樂你知道多少?
    歌德曾對巴赫的音樂給予高度評價:「就如永恆的和諧自身的對話,就如同上帝創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動,我好像沒有了耳,更沒有了眼,沒有了其他器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們,內在自有一股律動,源源而出。」數百年來,巴赫一直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傳道人之一,很少有作曲家能像他那樣,通過音樂使耶穌基督的福音如此徹底地進入人們的心靈。
  • 巴赫《馬太受難曲》劇情導賞
    至此才算進入克希瑪尼禱告的場景,起先是一首男高音宣敘調《啊,這痛苦》(O ,Schmerz),接著就是合唱眾讚歌《如此受難究竟為何》(Was ist die Ursach’solcher Plagen),巴赫使用雙簧管配合長笛演奏出悲切的旋律來為男高音伴奏,同時,合唱也加入到背景之中,展現了門徒們的反省。
  • 長笛俠士:馬勇
    我對馬勇先生的專訪,邀約在他夢開始的地方——中央音樂學院,附近的公寓底層咖啡廳。當他還未甩掉頭一日排練至深夜的疲憊,與我問好後;第一句話便如同故友一般,「給我五分鐘,讓我去補一個早餐…」等他回來,已經精神煥發了。廢話少絮,採訪開始:他說自己能走上長笛之路,父親功不可沒!
  • 哈根吉他長笛二重奏 | 指尖的音樂,眼中的愛意
    當時,C.P.E.巴赫擺脫了多年來宮廷的束縛,因而長笛在這部作品中展現了難得的力量感,堅定而短促的吹奏更顯迷人。《C大調長笛協奏曲「行板」》原是莫扎特為長笛和樂隊所作,莫扎特賦予長笛極具歌唱性、明亮而單純的性格,難度不高,不用華麗的音響,伴奏僅僅起到支撐長笛獨奏的作用。這也是莫扎特一系列管樂協奏曲的共同特質。
  •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
    結果是路德維希侯爵至死都未能聽到這部協奏曲,因為他的樂隊編制只有6人,而演奏這部大協奏曲至少需要7人以上。巴赫也未能如願以償,由於科騰親王迎娶了音樂史上最討厭音樂的公主,疏遠音樂了,或許妻子芭芭拉的去世,使得巴赫想攜新妻安娜·瑪格德萊娜去他鄉過新生活。反正小舟從此逝,巴赫在萊比錫小教堂度過漫漫27年黯淡餘生。而第一位撰寫巴赫傳記的德國音樂學家把這套作品改為《布蘭登堡協奏曲》,一直沿用到今天。
  • 巴赫的幾個小故事~
    1747年,巴赫開始準備這次旅行,由他的大兒子威廉·弗裡德曼陪同。當時國王每天晚上都要開私人音樂會,通常他自己會演奏一首長笛協奏曲 。那天晚上,正當他準備好長笛,樂手們入座以後,一位大臣遞上了一張到訪者的名單。國王拿著長笛瀏覽了一遍名單,突然激動地轉過身對樂手們說:「先生們,老巴赫來了。」國王立刻將長笛擱在一邊,老巴赫剛剛到達住處,就立刻被召見了。
  • 《我不是藥神》影評 | 違法的救世主,入獄的英雄
    ---違法的救世主,入獄的英雄文 | 陳一香我是有點迫不及待的想寫下這部電影的影評,雖然只是因為時間的原因隨意選的電影。雖然,這部電影名字並無打動我心,只是聽到是徐崢導演,應該是比較滑稽幽默的,有這個打底,至少能笑一笑。可是萬萬沒想到,這部影片居然能如此之好。
  • 羽管鍵琴邂逅鋼琴——聆聽最美巴赫
    巴赫的音樂如其人,清泉一般的音調總是含蓄地表達感情,當你在仔細分析其樂式時,感情也許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已經到了你的心底。巴赫的音樂創作更是為後人做了鋪墊,就好像哲學家或數學家一般。 2014年11月,盛原教授在美國時從巴赫研究專家雷蒙德•埃裡克森處獲知,一對生活在俄亥俄州的老夫婦,正在為畢生收集的巴赫藏品尋找新家。收藏者麥霍爾曾是克利夫蘭管弦樂團長笛演奏家,其夫人是鋼琴演奏家,都已是耄耋之年。
  • 巴赫大協奏曲經典實驗《布蘭登堡協奏曲》
    樂器編制:主奏:長笛、小提琴、撥弦古鋼琴各一。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這六首大協奏曲是巴赫同類作品中最偉大的傑作,也是他自由發揮其技能的最佳範例之一,被後人稱為是所有合奏協奏曲中最優秀的作品和巴洛克協奏曲的典範。這個時期正是巴赫創作的頂峰,作品豐富而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