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幾個小故事~

2021-02-07 鋼琴在線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於愛森納赫( Eisenach )的音樂世家,其家族七代人中出了六十多個職業音樂家。1723年,他被任命為萊比錫聖託馬斯大教堂的唱詩班領唱。他的生活平淡無奇,性格亦無可圈可點之處,親朋好友的回憶也少有留存。


巴赫非常崇拜亨德爾,而且一直想和亨德爾見上一面。因為亨德爾也是一位偉大的管風琴演奏家,許多萊比錫的愛樂者都希望看到兩位巨人能夠當面一較高下,但是兩人一直沒有遇得到碰面的機會。亨德爾三次從倫敦回到故鄉哈勒,第一次大約是1719年,巴赫還在科騰,離哈勒很近,他一聽說亨德爾到達,便立刻動身去拜訪,但亨德爾就在他到達的當天離開了哈勒。亨德爾第二次去哈勒是在1730年至1740年之間,巴赫在萊比錫,但他生病了,一聽說亨德爾來了,他立刻派大兒子威廉?弗裡德曼去邀請亨德爾到萊比錫,但是很遺憾,亨德爾不能去。而當亨德爾第三次到訪的時候(可能是1752年或者1753年),巴赫已經去世了。

以下來自巴赫第一部傳記的作者約翰·尼古拉斯·弗科爾的回憶:巴赫的兒子查爾斯·菲利普·艾曼紐·巴赫於1740年開始為腓特烈大帝工作。腓特烈大帝經常聽說老巴赫技藝超群,於是很想見一見這位藝術大師。起初,他只是繞著彎子暗示小巴赫,表達也許有一天他的父親應該來波茨坦,但漸漸的,他開始直截了當地問為什麼他父親還不來。於是,小巴赫向父親道明了國王的意思。1747年,巴赫開始準備這次旅行,由他的大兒子威廉·弗裡德曼陪同。當時國王每天晚上都要開私人音樂會,通常他自己會演奏一首長笛協奏曲 。那天晚上,正當他準備好長笛,樂手們入座以後,一位大臣遞上了一張到訪者的名單。國王拿著長笛瀏覽了一遍名單,突然激動地轉過身對樂手們說:「先生們,老巴赫來了。」國王立刻將長笛擱在一邊,老巴赫剛剛到達住處,就立刻被召見了。見面進行羅嗦冗長的寒暄是當時的風尚,由於老巴赫沒來得及脫去旅行便服、換上教堂主唱的黑色長袍,就風塵僕僕地出現在國王面前,必然要進行長篇累牘的道歉。這裡我就不贅述那些歉意了,只是從威廉·弗裡德曼口中聽說了國王與道歉者間禮節性的對話。更重要的故事在後面。國王放棄了當晚的音樂會,轉而邀請巴赫試奏西爾伯曼為他製造的Fortepiano(鋼琴的前身)。這些嶄新的鋼琴分散在皇宮的許多房間中,巴赫在樂手們的陪伴下試了每一架鋼琴,並且進行即興創作。

一段時間後,他讓國王給他出一個賦格的主題,以便當場表現。國王非常欽佩他的才學,就即興出題,而且為了知道這種藝術能達到什麼境界,還要求他創作一個六聲部賦格曲。由於不是每個主題都適宜和聲創作,巴赫自選了一個主題開始即興創作演奏,在場的人都為他的才華和風度所震撼。國王又想聽他演奏管風琴,於是第二天,巴赫被帶去演奏所有波茨坦的管風琴。在巴赫回到萊比錫後,他用國王給他的主題寫了三聲部和六聲部賦格曲,並添加了一些複雜精巧的卡農,這些作品取名為《音樂的奉獻》,題獻給它的創作者。這是巴赫的最後一次旅行。



凱瑟林伯爵是薩克森選帝侯宮廷從前的俄羅斯大使,他常去萊比錫小住,並帶著約翰·哥特利普·哥德堡去跟巴赫學音樂。伯爵體弱多病,常常失眠,在這些不眠之夜,和伯爵同住的哥德堡就必須在隔壁房間彈些音樂陪伴他。一次,伯爵要求巴赫為哥德堡寫些溫柔可愛的鍵盤小品,好為自己的不眠之夜添些樂趣。巴赫覺得滿足他願望的最好辦法就是變奏曲,在相同的基礎和聲上進行不斷的變奏,但他並不覺得這任務多麼有趣。當時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藝術典範,就連變奏曲也不例外,而且,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唯一一部變奏曲。此後伯爵就將之稱為「他的變奏曲」,百聽不厭,很長一段時間,只要他一失眠,就會說:「親愛的哥德堡,彈彈那首我的變奏曲吧。」也許巴赫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沒有得到過這樣高的報酬:伯爵給了他一隻金子做的高腳杯,裡面還裝了一百個金路易。

在1800年5月的《萊比錫音樂新聞》上有一則請願書,是巴赫的崇拜者羅希立茲刊登的,上面寫著:「巴赫家族香火幾近斷絕,如今只剩下偉大的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個女兒尚在人世,這位女士年事已高,生活困頓。」

1801年5月19日,羅希立茲又寫道:「我們為幫助巴赫家族的唯一倖存者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小女兒所發的號召得到了響應。5月10日,我們收到了維也納音樂家安德雷斯·施特艾徹先生捐贈的307維也納弗羅林幣,深受感動,同時,另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貝多芬先生,自願將一部新作品的出版收入全部贈給巴赫的女兒,以便這位老婦人可以長期從中受益,他還竭盡所能加快該作品的出版速度,以防她過早身故。」



曾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學生的科恩伯格有一幅老師的肖像,這幅肖像掛在他房間的兩扇窗戶之間、鋼琴正上方的牆上。一個有點小錢的萊比錫亞麻商人是科恩伯格的舊相識,科恩伯格還是託馬斯學校唱詩班歌手的時候,經常在遊行儀式隊裡唱著歌經過他父親的門口,這次他來到柏林,覺得應該拜訪一下已是大名人的科恩伯格。

還沒坐定,這個萊比錫人就大叫起來:「哇,我的天!你居然把我們的唱詩班領唱巴赫掛在這兒,我們在萊比錫的託馬斯學校也掛著他呢!他們說他是個暴躁的傢伙。噢,這自負的傻子居然不知道給自己畫上件體面的絲絨外套。」科恩伯格一言不發地站起身,走到椅子後,雙手掄起椅子對著客人的臉,先是低聲、然後大喊道:「滾出去!你這隻狗,滾出去!你這隻狗!」那個萊比錫商人受了驚嚇,抓起帽子和手杖,急忙衝向大門,閃電一樣躥到街上。之後,科恩伯格讓人把那俗不可耐的傢伙坐過的椅子清洗乾淨,然後取下肖像,蒙上一層布之後放回原位。二十世紀傑出大提琴家巴勃羅·卡薩爾斯(Pablo Casals)這樣回顧巴赫著名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如何重見天日的:一天,我告訴父親,我必須為巴佳雷拉(Pajarera)咖啡館找點新的獨奏曲目,於是我們一起開始搜索。有兩個原因使我永遠難以忘記那個下午,第一,我父親給我買了第一把成人大提琴,然後我們來到靠近碼頭的一個音樂老店,開始瀏覽一大摞樂譜。突然我發現了一捆紙,破破爛爛的,因為年代太久而褪了色,這就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為大提琴而作的無伴奏組曲。我好奇地翻閱著這六首獨奏大提琴組曲,這字裡行間隱藏著怎樣的魔力和秘密啊!我從未聽說過這些組曲的存在,沒有人哪怕是我的老師也從未向我提起過這作品。我趕緊捧著組曲回家,好像它是皇冠上的寶石,一到房間我就開始全心研讀。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那時我才十三歲,而之後的八十年中,我對它的好奇與日俱增,這些組曲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接下來的十二年中,我每天都要研究、練習它們。是的,十二年光陰似箭,直到二十五歲那年我才有勇氣在公眾面前演奏其中的一首組曲。直到那時,從未有任何小提琴家或大提琴家演奏過完整的巴赫組曲,它們被認為是學術作品,機械呆板,毫無生氣。想想吧,它們是巴赫的精華,而巴赫就是音樂的精華!」

⊙版權聲明:素材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處理。

相關焦點

  • 【散文】巴赫,巴赫
    多年之後,這個飄著冬雨的陰冷下午,我依然能想起徐媽媽那張美麗的臉,還有她憂鬱的眼神。徐媽媽是我們的鄰居,和我父母在一所校園執教的老師。她說軟糯的普通話,但平常並不愛和人多話,除了把我抱回屋的時候。在她屋裡,我常常像個洋娃娃一樣被她擺弄著:給我的小臉上撲香得惹我打噴嚏的脂粉,將我還沒長長的頭髮綁成小辮兒,甚至還把她的手帕疊成一個蝴蝶結用別針別在我的兜兜衣上。
  •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背後的故事
    ——格倫·古爾德我們現在聽到的《哥德堡變奏曲》出自巴赫之手,原名叫《有各種變奏的詠嘆調》。現在這個名字,是一名傳記作者弗克爾在巴赫去世後,根據巴赫創作此曲時的一段故事重新命名的,而名字中提到的哥德堡,是巴赫的一名學生的名字。
  • 帕格尼尼的六個小故事​
    當帕格尼尼在霍蘭大公府上時,一個人說了個故事讓他在提琴上即興創作。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兒子殺死了父親,潛逃以後成了攔路搶劫的強盜,但他愛上了一位姑娘,這姑娘卻不順從他。他把她帶到了一處荒蕪之地,突然和她一起從山崖上跳進了深淵,於是兩人永遠地消失了。帕格尼尼安靜地聽完故事,讓大家熄滅所有的蠟燭,然後開始演奏。他用極其恐怖的音樂詮釋丁剛才的故事,幾位女士當場昏倒。
  • 巴赫的傳說故事,G弦上的詠嘆調
    一、在一次宮廷演出,巴赫的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其餘的弦都斷了。 二、演出開始,巴赫坐下來準備演奏,發現琴的四根弦只剩下G弦還是好的。 三、他很鎮定地開始了演奏,用僅有的G弦,即興演奏了一首優美動聽詠嘆調。
  • 巴赫的三部創意曲是「幾級」?
    如果熱愛巴赫,無論孩童還是成人,則可全套演奏二部和三部創意曲作為一個大型作品來演奏,難度還是相當高的。        巴赫在1723年創意曲手稿的序文中指出,這些用於教學的作品是為了讓「古鋼琴的愛好者、學習者不但有能力把二聲部演奏得美妙,而且在熟練之後,亦有能力正確、巧妙地演奏三聲部。同時,還為獲得作品創作的展開技巧,領會如歌的演奏法,產生作曲的強烈願望提示了明確的方法。」
  • 美文:巴赫妻子的筆記本
    每次回琴,我一邊唱譜一邊在心裡禱告,千萬別熄火啊,一熄火可就開動不起來了。巴赫的復調曲左右手細密銜接,背譜難度極高,在小孩子聽來簡直像開火車,咔嚓咔嚓,咣當咣當,我想不通有什麼好聽的。但幾節課下來,老太太伴著我哼哼唱唱,我開始找到一點巴洛克的喜感。  這些《創意曲》,都是巴赫寫給他的孩子們的練習曲。巴赫35歲時,妻子去世,留下7個孩子。第二年他娶了年輕的安娜。
  • 巴赫以外,我又愛上了他的音樂
    對於我這樣一個入門級的古典樂迷來說,現在的我對巴赫的熱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我這裡,是絕對不允許有人說巴赫的不好,哪怕一句。因為我覺得,在這麼長的時間以來,我受巴赫的恩澤實在是太豐厚了,而我又無法向這位大我293歲的恩人致以最誠摯的感謝,所以只好用這種維護他尊嚴的方式,來回報他的恩德。
  • 紀念 巴赫與《安娜筆記本》
    每次回琴,心驚膽顫,一邊唱譜一邊在心裡禱告,可千萬別熄火啊,一熄火我可就開動不起來了。巴赫的復調曲左右手細密銜接,背譜難度極高,在小孩子聽來簡直就像開火車,咔嚓咔嚓,哐鐺哐鐺,我想不通這玩意兒有什麼好聽。幾節課下來,老太太伴著我哼哼唱唱,我開始找到一點巴洛克的喜感。 這些《創意曲》,都是巴赫寫給他的孩子們的鍵盤練習曲。在巴赫35歲的時候,他的前妻去世,給他留下7個孩子。
  • 在巴赫墓前演奏巴赫--「鋼琴隱者」朱曉玫
    在巴赫墓前演奏巴赫--「鋼琴隱者」朱曉玫
  • 巴赫與小步舞曲
    巴赫的音樂作品不僅博大精深、浩如煙海,而且形式嚴謹,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哲理性。1732年巴赫來到了萊比錫,在萊比錫的21年裡,完成了重要的宗教音樂作品。1749年雙目失明,次年去世。巴赫天才地集中了整個時代,並結束了這個時代,是歐洲文化發展中承前起後的樞紐人物,他被後人舉為典範,在他之後幾乎任何一個時期的作曲家都從他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因此,巴赫在歐洲音樂史上享有「音樂之父」的美譽。
  • 人物 朱曉玫:巴赫的火候
    我成長的那個年代,東方和西方之間的阻隔還很明顯,我也沒有讀過什麼書,等我到了國外後,我每天彈巴赫的作品,才意識到他不但屬於西方,也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他的作品如同數學一樣嚴謹,但展現出的效果卻能夠拯救人的心靈。我常常開玩笑說,應該把巴赫的音樂擺在藥店裡面賣,當你煩躁的時候,它不是讓你睡覺,而是讓你安靜,就像打坐一樣,巴赫會讓你的身體得到很大的益處。
  • 一不留神成巴赫
    即興演奏就是巴赫的驚豔一槍。那個時代的音樂強調即興演奏,尤其管風琴。巴赫的即興演奏大都失傳,不過,巴赫最具傳奇色彩的即興演奏故事卻未失傳。 那還是為賴大師表演之前三年的事。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預言有個門徒將出賣他,合唱中門徒一個接一個問:「主啊,是我嗎?」共重複十一次,獨缺了作賊心虛的猶大。巴赫還習慣用43個音符表示「我相信」,用121個小節來象徵「基督」,等等。巴赫是有意為之。蕭邦說「巴赫就像一位天文學家,靠數字的幫助發現了最奇妙的星星。」 復調音樂和記譜法為歐洲音樂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 古爾德的巴赫給我們哪些啟發丨他的巴赫,只能聆聽,不能複製.
    古爾德彈奏巴赫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少使用漸強音和漸弱音,雖然缺少色彩變化,但使得整部作品聽起來對比異常強烈,結構也更加突出。巴赫的音樂結構像一座結構嚴整的巍峨大廈,而古爾德的演奏使它在音響性和音樂性上達到了和諧的一致。
  • 「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樣」
    巴赫的前妻36歲便去世了,給他留下7個孩子。第二年他娶了年輕的安娜,孩子一年一年陸續添加,巴赫一共生了20個孩子(有9個長大成人),足夠組成一支管弦樂隊了。  家裡就像小型幼兒園。超級奶爸巴赫困在孩子堆裡,一邊在書桌邊上寫曲,一邊哄著膝頭的嬰兒;一邊換尿布,一邊構思他的彌撒曲。難以想像這樣的環境叫他如何清淨思考。巴赫家的小孩全都學彈琴,下課了一起排合唱,家裡天天有歡樂。
  • 《巴赫:音樂年譜》
    付費群為期一年,申請同時可以加入以下微信群:樂譜互助、巴赫、莫扎特、音樂基礎理論、鋼琴以及小提琴欣賞群(暫時這六個,請主動提出,也可以申請別的群)。第一期會員招募價格199,目前半價99元!歡迎申請!申請務必註明付費還是免費!沒有太多精力欣賞和沒有深度學習需求的古典音樂的,歡迎申請免費群。
  • 「浪漫」的巴赫
    巴赫生於1685年埃森納赫,現為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座城市,在眾多觀眾或者是鋼琴專業的學生眼中,似乎巴赫代表了最古老的音樂,甚至有些人會誤認為巴赫即是西方音樂的起源。巴赫的演奏專家席夫(Andras Schiff)經常提到演奏巴赫時所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需要大膽地嘗試巴赫的情感表達,以及廣泛的使用踏板。在演奏巴赫第一冊平均律的第一首C大調賦格時席夫更是使用了鋼琴上全部的踏板,即除了左右兩個我們常規會使用的踏板以外,更是使用了中間的延音踏板來彌補巴赫的聲部要求。
  • 影片《巴赫靈感》與通神性的藝術家巴赫
    巴赫作為一名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復調音樂是巴赫最喜歡的敘事方式,因此復調也是巴赫常用的創作手法。巴赫的音樂具有德國人特有的嚴謹的創作特點,同時有具有自我釋放的獨創性特點。作為一名新教教徒,他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音樂不再總是歌頌上帝,也開始歌唱平凡的生命。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理解
    每個華麗的李斯特練習曲,都有浮躁心靈參不透的情深紀念李斯特丨布倫德爾演奏《彼得拉克十四行詩》不可收拾地喜歡上李斯特,忘了曾經多討厭過他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哪幾首演奏最多例如:第三首樂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個聲部的進行。首先由右手進入,第二小節上左手重複第一小節,形成聲部的交替和模仿,這正是復調風格的一種體現。  巴赫的曲子,初級階段非常注意強調每個音的獨立性,重視每個音的觸鍵。在每個音符都能獲得良好音質,同時它們相互聯繫,保持橫向旋律線條的清晰,縱向對位的完美結合。  「創意曲」是對一個短小精悍的音樂主題,運用各種作曲技法不斷發展變化,創造樂意的樂曲。
  • 一不留神成巴赫(上)
    即興演奏就是巴赫的驚豔一槍。那個時代的音樂強調即興演奏,尤其管風琴。巴赫的即興演奏大都失傳,不過,巴赫最具傳奇色彩的即興演奏故事卻未失傳。 那還是為賴大師表演之前三年的事。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預言有個門徒將出賣他,合唱中門徒一個接一個問:「主啊,是我嗎?」共重複十一次,獨缺了作賊心虛的猶大。巴赫還習慣用43個音符表示「我相信」,用121個小節來象徵「基督」,等等。巴赫是有意為之。蕭邦說「巴赫就像一位天文學家,靠數字的幫助發現了最奇妙的星星。」 復調音樂和記譜法為歐洲音樂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 孟德爾頌陪老婆去買豬肉,發現了著名音樂家巴赫的遺作?
    歐洲音樂之父巴赫名列第三,排在巴赫前面的分別是愛因斯坦和馬克思,其他的,歌德、費爾巴哈、萊布尼茨、貝多芬、俾斯麥、高斯……都排在巴赫之後。可是巴赫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八十年也是無人知曉,為什麼突然就火了呢?據說是跟一次買豬肉有關。據說,在1892年的一天,20歲的孟德爾頌閒得沒事,就叫身邊的老婆陪自己去買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