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赫墓前演奏巴赫--「鋼琴隱者」朱曉玫

2021-02-14 藝享會


在巴赫墓前演奏巴赫--「鋼琴隱者」朱曉玫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俊

她32年來蟄居海外,默默彈琴,近50歲時才出版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引發了歐洲音樂界的驚奇,卻一直不為國內人所知,從未在國內出版唱片或開過音樂會。

她十指短小,曾被認為「不適合彈鋼琴」,且平生坎坷,迄今未婚,卻與已故鋼琴鬼才古爾德一起被視為全世界演奏巴赫音樂的「並峙雙峰」。

直到進入2011年,通過音樂界內部的口碑相傳,這位已60多歲的女鋼琴家才終於石開玉現,受到資深樂迷的追捧和崇敬,被認為是「真正的鋼琴大師」。

這位有著如此傳奇經歷的鋼琴家,就是如今居住在法國巴黎的女鋼琴家朱曉玫。今年以來,她的名字在音樂界內部和微博上廣為傳頌,她演奏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被視為音樂史上罕有的經典。然而,這位鋼琴家卻至今都遮著神秘的面紗。

朱曉玫究竟是誰?大器晚成的她為何在音樂界廣受推崇?記者採訪了部分業內人士,為讀者揭示這位「鋼琴隱者」不為人知的一面。

音樂界的「塞林格」

在2011年1月以前,國內聽眾甚至音樂界內部人士都很少聽說過這個名字——朱曉玫。

在文學界,有位才華獨步天下卻行蹤詭異神秘的作家——塞林格。在樂評人李青看來,剛剛聲名鵲起卻在國內公開場合始終難見真容的華人鋼琴家朱曉玫就是音樂界的「塞林格」。她行事低調,從不宣傳,不用手機、很少打電話,更從不上網,卻憑藉直達人心的演奏徵服了歐洲。她在巴黎的音樂會場場爆滿,提前半年票已售罄,然而在中國國內卻幾乎無人知曉,更遑論出唱片、開音樂會了。

從有限的資訊和音樂界人士的口口相傳中,大致可以勾勒出朱曉玫如此傳奇的藝術軌跡: 1949年前後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藝術家庭。幼學鋼琴,8歲已在北京電臺演奏。之後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由於朱曉玫天生手小,尤其是小指短於常人,這對學習鋼琴來說是大忌。然而她卻不聽勸阻,堅持走上了音樂道路。

文革期間,朱曉玫的學習被迫中斷,被送到河北張家口附近的農村插隊。然而,朱曉玫的愛樂之心不死,她竟然不知從哪裡弄了一臺鋼琴,悄悄藏在農民家中,缺幾根弦,竟然自製了幾根鋼絲代替。

作曲家黃安倫曾是朱曉玫當年的同學。據他回憶,當時朱曉玫便已表現出對巴赫的狂熱興趣。她在那臺破鋼琴上偷偷練習的,就是自己手抄回來的巴赫《平均律曲集》,尤其是其中的賦格曲。因為她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曾經告訴她,這樣可以保持手指的靈活。

恢復高考後 ,朱曉玫因超齡無法參考。但她堅持進入了中央音樂學院的研修班,師從中國鋼琴教育的泰鬥周廣仁。1979年,美國小提琴大師斯特恩來華,對朱曉玫的演奏特別賞識。然而,他也指出朱曉玫彈的舒曼技術一流,但音樂感覺不對。這讓朱曉玫認識到了自己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在斯特恩與周廣仁的促成下,朱曉玫遠赴美國,進入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從此開始了她在海外默默耕耘的30年。

海外默默耕耘30年

周廣仁的兒子、鋼琴家陳達在30年前曾與朱曉玫在北京舞蹈學院共事。他對記者回憶說,那時的朱曉玫已經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氣質,在跟他聊天時,幾乎不談音樂,反而是談哲學等「奇奇怪怪」的話題,思想很深刻,在學校的女老師中卓爾不群。

朱曉玫在美國學習期間,由於經濟窘迫,沒有地方練琴。她向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首席女長笛手提出請求,以為她家打掃衛生為條件,來在她家裡的鋼琴上練琴。這位房東不認為一位東方人能把鋼琴彈好,因此要求她只有自己不在家時才能彈琴,車庫門一響就要停止彈。朱曉玫答應了。結果有一次房東提前回來,聽到朱曉玫琴藝如此驚人,大吃一驚,當即表示願意支持她的學習。

然而,朱曉玫更嚮往古典音樂的故鄉歐洲。1984年,她只身前往巴黎。在巴黎的生活十分艱辛。她的演奏感動了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一位教授,不僅為她介紹了學院的教職,而且為她找了一處便宜的居所和7個可以免費練琴的地方,朱曉玫每天輪換。

在巴黎,朱曉玫夢想自己有一天能住到塞納河邊。然而那裡的租金非常貴。一天,她在一個家庭音樂會上彈奏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聽眾中一位老太太深深著迷,把自己在塞納河邊的一間公寓以極低的租金租給她。

陳達透露,朱曉玫總是與世隔絕地練琴,結果她的老師周廣仁三次去巴黎都「尋隱者不遇」。直到最後一次,周廣仁輾轉找到朱曉玫位於塞納河邊的房子,裡面除了一架施坦威鋼琴和一張床,幾乎什麼都沒有。朱曉玫每天的飲食就是用麵包抹上點黃油充飢,由於營養不良,身體也不太好。她就是用這種苦行僧般的生活,踐行著自己對音樂的信仰。

上帝借了她的手

1999年,朱曉玫在一位熱心人的幫助下出版了第一張唱片。結果很快引起了法國聽眾的注意。她漸漸被邀請到歐洲各地去巡演。朱曉玫從來不穿華麗的演出服,留著中國婦女最常梳的髮型,她只是以最簡樸的著裝、毫不誇張的演奏,為人們傾訴著自己心底的那些音樂。然而,「識貨」的歐洲人卻給了她最崇高的禮遇,巡演所到之處,無不掀起欣賞的熱潮。

在樂評人劉雪楓評出的心目中「中國十大鋼琴家」中,最不具知名度的朱曉玫排在第三位。他對記者表示,朱曉玫演奏的巴赫仿佛是上帝借了她的手一般,簡單而純淨。並曾邀請她回國演奏。

今年,張克新、趙越勝等樂評人先後在《愛樂》、《讀書》等雜誌撰文,向公眾隆重推介朱曉玫和她的音樂,加上微博上的口口相傳,讓這位女鋼琴家在國內聲譽日隆。然而,她本人依然神秘而低調。作曲家葉小鋼屢屢邀約她回國演奏,朱曉玫都婉言謝絕了。至於原因,葉小鋼說:「她對國內音樂界浮躁的氛圍非常膽怯。」

在今天,拒絕喧囂、潛心音樂的朱曉玫不僅受到音樂界的尊敬,更引起了人們對當前國內古典音樂現狀的批判和思考。

---

歡迎關注「藝享會」微信號:1930386286。

諮詢熱線:400-188-7900


相關焦點

  • 人物 朱曉玫:巴赫的火候
    這期間她幾次逃回北京,曾經在音樂學院偷過樂譜,畫過假票去聽音樂會,音樂是她在那段日子裡最大的安慰。後來因為普及樣板戲,她得到了一個伴奏的資格,從此就偷偷練習彈古典音樂。從北京託運到農場的鋼琴是她外祖父母給父母的結婚禮物,她母親曾用它給她彈奏過舒曼的《夢幻曲》。朱曉玫幾年前買了一架斯坦威,但還是忘不了這臺老鋼琴,她說,當年琴託運來的時候弦斷了,她甚至一個工廠一個工廠去找鋼絲代替。
  • 鋼琴家朱曉玫的漂泊人生 | 兼談巴赫與中國思想
    朱曉玫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代大學生,她本來可以更早畢業,她8歲時候已經能在廣播電臺演奏,10歲就進了北京音樂學院附中學鋼琴。但「文革」打斷了她的學業,把她送到張家口的一個農場,在那裡待了5年。這期間她幾次逃回北京,曾經在音樂學院偷過樂譜,畫過假票去聽音樂會,音樂是她在那段日子裡最大的安慰。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一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他的鋼琴復調作品成為現在學習鋼琴的必修課目,幾乎貫穿鋼琴學習的始終。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大部分是為了生活而創作,巴赫雖然也是為了生活而創作,但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同時接受早期啟蒙思想的影響,因此與其他音樂家有所不同。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所以演奏者為了接近當時的演奏風格,在現代鋼琴演奏時會通過一系列的技巧,如在力度和觸鍵方面最大可能去模仿巴洛克時期鍵盤樂器的音色,手指運動幅度很小,使聲音脆薄。但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刻意細節上模仿的同時千萬不能忽略作品的結構。須知巴赫音樂的靈魂便在作品的框架之中,因此演奏者必須仔細分析框架內的音型、節奏、旋律、橫向與縱向的對位結合。
  • 每天一首巴赫丨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丨格倫·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
    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
  • 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6、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7、餘華說:「我要生個兒子,讓他用搖滾的姿態聽巴赫」丨《搖滾巴赫音樂會》(Swing Bach);8、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9、如何演奏巴赫古鋼琴作品中裝飾音?藝術家有主觀和客觀之分。
  • 巴赫鋼琴作品音樂會(一)
    11月18日下午兩點,鋼琴社團在我院多功能廳舉行了2020級專題音樂會。本期專題為:走進巴赫的音樂世界——巴赫鋼琴作品演奏會。此次音樂會是大一鋼琴社團新同學繼巴赫講讀會後進行的一次舞臺實踐活動。音樂會上演奏了巴赫的作品十二平均律、法國組曲、二部創意、根據康塔塔詠嘆調改編的四手聯彈等作品,音樂會氣氛緊張而熱烈,參加這次音樂會有鋼琴教研室孫丹、陳晶、王娟、孫力男、張倩倩、宮龍丹等老師,音樂會結束後全體合影留念,學生們懷著興奮的心情與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合照留念。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正是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與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甚至近現代主義時期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創作方式,形成其特有的演奏方式,這更是值得我們深度揣摩研究的。因此,本文從巴赫音樂演奏風格、力度、觸鍵、踏板的運用、指法等幾個重要發麵加以論述。
  • 巴赫音樂的虔敬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從鋼琴演奏的八個方面看貝多芬與莫扎特
    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巴赫這首作品完美地發揮了兩件獨奏樂器的歌唱性和表情性丨解讀《d小調二重協奏曲》的演奏
    ,《d小調二重協奏曲》完美地發揮了兩件獨奏樂器的歌唱性和表情性,此曲是巴赫為刻頓小宮廷的十八人樂隊而寫的,除了兩個獨奏小提琴之外,樂隊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低聲部樂器組成;但是現在演奏這首樂曲,一般還加用了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鋼琴等樂器。
  • 朱曉玫:「灰姑娘」只想彈巴赫
    法國的《世界報》評價朱曉玫,她總是悄悄走上舞臺,穿黑色的衣服和褲子,端坐在鋼琴前,她身上有一種沉靜的力量,演奏清澈而深刻,總是能帶給我們「靈魂的共振」。法國的《世界報》評價朱曉玫,她總是悄悄走上舞臺,穿黑色的衣服和褲子,端坐在鋼琴前,她身上有一種沉靜的力量,演奏清澈而深刻,總是能帶給我們「靈魂的共振」。《費加羅報》也說,她是如此出色的鋼琴演奏家,卻又那樣謙遜和充滿深度——這兩種品質在當今世界太稀缺了,當大家都崇尚營銷和展現自己,她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 天堂空蕩蕩,巴赫在人間
    貝多芬音樂演奏指南貝多芬與鋼琴踏板貝多芬與鋼琴藝術有關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論貝多芬和聲的主要特徵郎朗丨貝多芬奏鳴曲的秘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從音樂思想角度理解貝多芬紀念貝多芬丨鋼琴奏鳴曲導論貝多芬音樂中幽默因素的運用貝多芬的音樂風格與音樂精神《告別》奏鳴曲的分析與演奏論當代貝多芬演奏中踏板的使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 對巴赫而言,天與心的溝通經驗具有戲劇性的效果!
    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巴赫與宗教(中)丨音樂「是一種精神和諧的最初體驗」!
    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莫扎特鋼琴演奏中的古風分析
    莫扎特的鋼琴演奏內容裡,包含了一種悲傷的情感,這是當時知識分子命運的真實寫照,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點。郎朗丨貝多芬奏鳴曲的秘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從音樂思想角度理解貝多芬紀念貝多芬丨鋼琴奏鳴曲導論貝多芬音樂中幽默因素的運用貝多芬的音樂風格與音樂精神《告別》奏鳴曲的分析與演奏論當代貝多芬演奏中踏板的使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藝術指南
    在鋼琴音樂發展史中,他被看做是永恆的豐碑,不僅推動了古鋼琴向現代鋼琴的發展,而且將古鋼琴曲的形式基礎和表現手法在鋼琴復調領域內發展到高度完美的程度。巴赫的作品不僅是鍵盤演奏訓練方面。又是曲式及作曲技術方面的不朽典範。BWV876 復調作品是指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聲部線條有機結合的音樂作品。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充滿音樂內部結構的平衡與美感,是復調性最高的藝術品。
  • 為何古爾德的《哥德堡變奏曲》最貼近巴赫?
    巴赫創作的《哥德堡變奏曲》是西方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弘的變奏曲。在眾多演奏版本中,加拿大鋼琴家格倫·古爾德的演奏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鋼琴版本。一直以來古爾德都對巴赫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不會一味的遵照傳統,而是通過對具體音樂形象的分析來決定如何演奏,從而真正達到理智思維和內心情感的結合。實際上用鋼琴演奏的《歌德堡變奏曲》相對於過去來說已是一種與時俱進的革新,演奏本身也是演奏者通過理解後的二次創作,對於未脫離音樂本質的嘗試是我們今天要提倡的。 往期古爾德精選:20、古爾德訪談丨「你為何將這首蕭邦奏鳴曲獻給我們?」
  • 葉小綱丨對於巴赫這樣一位人類音樂的精神領袖,其實說任何話都是不恭敬的!
    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 她是中國最好的巴赫演奏家,她說:「人生就是永無止息地演奏巴赫!」
    朱曉玫訪談:永無止息地演奏巴赫 By Nicola Catto1949年,朱曉玫出生在上海。她音樂學習的起步時間比較早,8歲時就在北京的電臺演奏鋼琴。兩年後,她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她的學習,那段時間裡,她在張家口進行了五年的勞動鍛鍊。1979年,她離開中國,到美國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並在1985年獲得了鋼琴表演碩士學位。同年,她移居到巴黎。於1994年舉辦了她在巴黎的首場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