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開始,三部創意曲「淪落為」二部創意曲和平均律的過渡。固然平均律有前奏曲賦格的組合甚至有的前奏曲就是賦格,更有四聲部以上甚至多重賦格的形式,但平均律並不都「程度高」且三部的藝術價值很高也很難彈好。如果三部15首作為一個作品呢?我們應重新審視和面對巴赫三部創意曲。
對於小朋友而言,平均律的有些前奏曲單獨抽出來也可作為教學內容,有些賦格也可作為手指練習的補充;但抽出來而年齡增長則需前奏曲賦格一併練習以加強對於音樂結構和聯繫的訓練。如果熱愛巴赫,無論孩童還是成人,則可全套演奏二部和三部創意曲作為一個大型作品來演奏,難度還是相當高的。
巴赫在1723年創意曲手稿的序文中指出,這些用於教學的作品是為了讓「古鋼琴的愛好者、學習者不但有能力把二聲部演奏得美妙,而且在熟練之後,亦有能力正確、巧妙地演奏三聲部。同時,還為獲得作品創作的展開技巧,領會如歌的演奏法,產生作曲的強烈願望提示了明確的方法。」
巴赫明確指出了「領會如歌的演奏法」,顯示出以往有些對巴赫演奏的誤解如過於顆粒和剛硬,是與巴赫本意不符的。而如歌"cantabile"也是鋼琴演奏終生需要追求的技術,哪怕是浪漫時期歌唱的來源其實也源於巴赫。大家要研究巴赫,珍惜巴赫,保護巴赫。
——唐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