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鍵盤音樂有哪些種類丨光音讀書會課程指南

2021-02-23 音樂之光Muselit

席夫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冊


光音讀書會課程指南

解讀巴赫的鍵盤樂種類

導讀:巴洛克時期巴赫的鍵盤樂器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巴赫的這兩類作品都有一定的數量,其中管風琴的體裁有三種,包括託卡塔、賦格曲和眾讚歌。賦格曲也屬於古鋼琴的體裁,古鋼琴的音樂體裁包括託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帕薩卡利亞和恰空)、主題與變奏、組曲等。本文作者周上。

1、巴赫的管風琴音樂

 管風琴的體裁主要有三種。

 (1)託卡塔。這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接近即興創作的體裁,它的技巧性比較高,特別是腳鍵的運用。經常出現的手法有各種模進和模仿對位,偶爾也有短小的主調和聲段落。它一般包括和聲段落,在慢速和快速之間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性質的段落開始,與隨後的比較嚴格的賦格式段落形成對比。所以,託卡塔有時也叫「帶賦格的前奏曲」。後來,賦格式段落這一部分的重要性逐漸增強,最終形成一個獨立的曲子――賦格曲。它經常和位於前面起引子作用的託卡塔、前奏曲或幻想曲形成一種特定的組合,例如「前奏曲與賦格」或「託卡塔與賦格」。

 (2)賦格曲。這是一種嚴格運用卡農模仿守法的復調體裁。經文歌式的利切卡和單主題不分段的坎佐納是賦格曲重要的前身。賦格曲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呈示段,另一個是插段。在呈示段中,主題相繼在主調上和屬調上被陳述和模仿。在插段中,通常要轉調,主題不再完整出現。音樂材料的充分運用將音樂有力地推向一個高潮,最後再回到主調。大小調的調性體系完全成熟和在鍵盤樂器上實行平均律的調音,促使賦格曲得到了最完美的發展。這個發展過程的頂峰就是巴赫創作於1722年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

 (3)眾讚歌。以眾讚歌為基礎的音樂體裁有以下四種:眾讚歌賦格曲、眾讚歌前奏曲、眾讚歌變奏曲、眾讚歌幻想曲。

 巴赫是位傑出的管風琴演奏家,管風琴音樂創作是他得心應手的領域。早在1720年,漢堡的萊因肯聽了巴赫根據眾讚歌做即興演奏時就說:我以為這種藝術已經死亡,但從你身上我看到他還活著。以路德教派的眾讚歌為基礎寫的管風琴樂曲,本是北德管風琴樂派的一大特點,巴赫繼承了這一傳統,在魏瑪和科騰之初寫的45首眾讚歌前奏曲變成的集子名為《管風琴小曲》。在題詞中,巴赫闡明了教學目的:管風琴小曲給初學演奏管風琴者指出發展眾讚歌的各種方法,並提高它的踏板技術,因為在這些眾讚歌中,踏板的處理是最基本的。但這套眾讚歌前奏曲更重要的價值,在於音樂不僅是根據眾讚歌曲調的編配,而且是進一步把歌詞所表達的內容集中地揭示出來。例如《舊年已過》刻畫災難年代的悲哀痛苦;《在你哪裡有歡樂》表現「我們期待在新年中得到幸福」的歡樂氣氛。他既繼承了北德管風琴樂派的傳統,又研究了義大利管風琴音樂,因此,幾乎所有的管風琴音樂體裁他都有傳世名著,如G大調、g小調、a小調幻想曲與賦格;d小調、F大調託卡塔與賦格;c小調帕薩卡利亞與賦格;前奏曲;管風琴協奏曲及其他題材的管風琴曲。巴洛克管風琴音樂在巴赫手中達到了頂峰。

2、巴赫的古鋼琴音樂

 鍵盤樂器的另一類是古鋼琴,它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撥弦古鋼琴,另一種是擊弦古鋼琴。撥弦古鋼琴在14世紀就已經存在了,有大小不同的各種形式,但都是用鍵盤通過固定在一個裝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狀物而發聲的,因此這種樂器也叫羽管鍵琴。其中兩種體積較小的叫做維吉娜琴和斯皮內特琴,體積較大的形狀類似三角鋼琴、音色尖銳而清晰的,是巴洛克時期演奏通奏低音和音樂會獨奏的主要樂器。擊弦古鋼琴更為古老,在12世紀就有記載。形狀是長方形的,按下琴鍵時,通過固定在另一端的銅製葉片擊弦而發聲,它的音色較柔和,音量較小,通過觸鍵可以使音色細微變化,更適合在家庭或較小的室內演奏。

 (1)古鋼琴音樂的體裁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主要有如下一些:託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賦格曲、變奏曲(帕薩卡利亞和恰空)、主題與變奏、組曲、奏鳴曲(大約1690年以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體與變奏和組曲這兩種。17世紀下半葉,很多作曲家開始用一個原創的主題來寫變奏曲。這個主題往往短小如歌,在它陳述之後,跟隨著一系列的變奏段落。這種題材的作品在18世紀逐漸增多,不僅是單獨的作品,而且是多樂章曲式的一個樂章(多為第二樂章)。組曲這種體裁也是在17世紀最後25年間定型的,它來自義大利的室內奏鳴曲,仍然是以四種風格化的舞曲為核心組成的,這些舞曲是:阿拉曼德舞曲(allemande)、庫朗特舞曲(庫朗特舞曲(courant)、薩拉班德舞曲(sarabande)、基格舞曲(gigue)。

 古鋼琴音樂是巴赫重要的創作領域,巴洛克晚期已基本定型的體裁他都留有傑作。這些作品表現出他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音樂的吸收融化,綜合成一種博採眾長的國際性風格。他有不少作品的創作目的是教學。如1720-1722年間在克騰寫的創意曲、法國組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以及更早一些約1715年寫的英國組曲都是為古鋼琴教學用。也有一些需要高超技巧的樂曲是為演奏的目的,如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託卡塔與賦格等。

 (2)創意曲包含二部與三部各15首。巴赫在該部分的序言說明他的意圖是讓學生「學得歌唱性的演奏風格」,每一首都以一個有特點的樂思為基礎,用各種復調手法加以發展,其深刻體現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每個樂章大多表達一種感情的特點。

 兩集《平均律鋼琴曲集》要求鍵盤樂器按十二平均律調弦。每集24首,分別置於各個大調和小調中。第一集於1722年寫成,技術訓練目的明確,風格統一集中;第二集於1742年集成,含有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每一首均由同一調性上的前奏曲與賦格組合成套,沒有主題上的聯繫,有時感情表達的範疇相似。大部分前奏曲不但有技術訓練的目的,而且有不同的體裁特徵,有的近似託卡塔,有的像創意曲,第一集的第17首就像是單樂章的巴洛克協奏曲。賦格的情況與創意曲一樣,是單一主題發展的探究,但主題個性更加鮮明。有的突出悲痛苦難的形象,有的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有的近似帶世俗風格的舞曲,有的主題富於動力,節奏生動活潑。第一集第五首(D大調)鮮明的附點節奏及主調音樂織體,使它顯得果斷堅毅。巴洛克晚期的音樂家喜好把人類的感情歸成不同的類型,巴赫寫作的賦格主題是如此豐富多樣,是人們審視巴洛克感情類型和表達音樂詞彙的最好途徑。

 (3)巴赫共作有三集組曲,分別稱為法國組曲、英國組曲(標題並非巴赫所加)和帕蒂塔,各集均包含6套,每套都以巴洛克組曲的四首舞曲為主。法國組曲僅有舞曲樂章,短小簡潔,音樂優美,感情細膩。英國組曲和帕蒂塔結構較長,音響效果豐富。每套組曲均以前奏曲開始,如《g小調第三英國組曲》的前奏曲採用了維瓦爾蒂協奏曲的利都奈洛(ritornello)形式,用羽管鍵琴上兩層鍵盤的不同音量來模仿協奏曲不同樂器組之間的對比效果。《D大調第四帕蒂塔》的前奏曲是典型的法國序曲形式,用強調附點節奏的莊嚴慢板開始,接之一段三聲部的賦格段落。

 巴赫的鍵盤音樂繼承了16世紀以來德國聲樂和器樂的傳統,吸收了義大利和法國音樂的先進技法,把復調音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崇尚理性,音樂思維富有邏輯性,他積極支持十二平均律,不僅把自己的十二平均律改調新律,還先後創作了兩部《平均律鋼琴曲集》,用創作實踐來證明平均律的優點和可行性。文章對巴洛克時期巴赫的鍵盤音樂種類進行了分類介紹,使彈奏者清楚所彈巴赫鍵盤樂的種類與體裁


一本DK古典音樂大百科

六期古典音樂導師專欄

四十八集原創精彩講解內容

等待您的加入與

光音讀書計劃推薦以下人士參與:

  音樂專業人士   加入古典社群參與互動交流

  古典樂迷小白   跟著光音導師指引推薦聆聽

  歐洲音樂文化愛好者   圖文並茂分分鐘穿越

  琴童家長  陪孩子在聽讀的生活方式裡成長

相關焦點

  • 音樂史簡答題丨巴赫鍵盤音樂都有哪些種類?
    巴赫的這兩類作品都有一定的數量,其中管風琴的體裁有三種,包括託卡塔、賦格曲和眾讚歌。賦格曲也屬於古鋼琴的體裁,古鋼琴的音樂體裁包括託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帕薩卡利亞和恰空)、主題與變奏、組曲等。1、巴赫的管風琴音樂 管風琴的體裁主要有三種。 (1)託卡塔。
  • 巴赫鍵盤樂種類簡明指南
    (上)淺析巴赫的鍵盤樂種類導讀:巴洛克時期巴赫的鍵盤樂器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巴赫的這兩類作品都有一定的數量,其中管風琴的體裁有三種,包括託卡塔、賦格曲和眾讚歌。賦格曲也屬於古鋼琴的體裁,古鋼琴的音樂體裁包括託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帕薩卡利亞和恰空)、主題與變奏、組曲等。1、巴赫的管風琴音樂 管風琴的體裁主要有三種。 (1)託卡塔。這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接近即興創作的體裁,它的技巧性比較高,特別是腳鍵的運用。
  • 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
    ,並可長期獲贈鋼琴與音樂電子書(如:免費贈書丨《欣森鋼琴演奏家作品指南》;免費贈書丨楊燕迪推薦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研究)。今天的問題有兩個,可以選做:1、大鍵琴的英文名稱是什麼?2、您最喜歡誰演奏的《英國組曲》?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英國組曲》的感受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其中《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首次運用西方大小調體系的二十四個調,被奉為西方音樂的「舊約聖經」,《賦格的藝術》沿襲著「巴赫動機」,演變出無窮無盡的數字遊戲,更有音樂上的「哲學巨著」之稱。《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更是成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技術最複雜的萬世驚嘆之作,是復調音樂的巔峰。
  • 巴赫音樂特點極簡指南
    他崇尚理性,尊重科學,音樂思維富於邏輯性,他積極支持十二平均律,不僅把自己的鍵盤樂器改調新律,還先後創了兩部《平均律鋼琴曲集》,用創作實踐來證明平均律的優點和切實可行。他對鍵盤樂器的指法改進具有遠見卓識,他的指法體系已為後人普遍採納,一直沿用到現在。
  • 巴赫何以成為巴赫丨他用一生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音樂無盡的熱愛!
    以上提到的眾多音樂家中,有幾位音樂家是巴赫同時代的好朋友,如義大利作曲家柯賴裡和德國作曲家泰雷曼,這兩位著名的音樂家都是巴赫在魏瑪時期結識的音樂界的摯友。1713年和1716年他曾兩次拜訪過亨德爾的老母親,並向她談起她的這個兒子,希望能有機會向亨德爾請教歌劇創作方面的技巧。1719年在巴赫得知亨德爾在國內的消息後,他專程從科滕前往哈雷,可是亨德爾此時已經返回倫敦。10年後,亨德爾再次回到故鄉哈雷時,巴赫正有病在身,但他還專門派大兒子威廉•弗裡德曼執信前往哈雷,邀請亨德爾來萊比錫會面,可惜這次也未能如願。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藝術指南
    因為巴赫的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祖國。他創作的音樂也是徹底的德國風格。他的作品風格莊重而嚴謹,純潔而虔誠,技巧高超,作品內容深刻。巴赫為鍵盤樂器寫了大量經典的作品,其中最常被演奏的有《二部創意曲》《三部創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法國組曲》《英國組曲》等。
  • 古爾德的巴赫給我們哪些啟發丨他的巴赫,只能聆聽,不能複製.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1981版)淺論格倫·古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演奏藝術 導讀:巴赫的鍵盤音樂作品,體現著西方巴洛克時期復調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而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1932-1982)是20世紀詮釋巴赫音樂最具代表的人物,本文通過分析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獨特演繹等來論述屬於他的巴赫世界。
  • 巴赫及其音樂對人的教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導讀:文章結合現代高校教育實踐,通過解讀巴赫的人生和音樂,嘗試將公共藝術課與其他傳統課程相結合,尤其是馬列主義哲學類課程,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突顯巴赫及其音樂的教育意義。其中很多藝術家的人生都非常有代表性,對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期的大學生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甚至可以作為他們人生的典範。其中,巴赫及其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巴赫《英國組曲》由誰奏鳴丨美好的音樂與美德有聯繫嗎?沉浸於心曠神怡、或寧靜、輝煌的音樂就能讓人不幹壞事嗎?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和大鍵琴演奏家。
  • 華格納、孟德爾頌《婚禮進行曲》使用指南丨《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
    《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婚禮進行曲》使用指南    導讀:婚禮進行曲有兩個版本5、蒙特威爾第《奧菲歐》極簡欣賞指南;6、維瓦爾第《四季》極簡欣賞指南;7、《哥德堡變奏曲》極簡欣賞指南;8、為何沒有許茨,就沒有巴赫?9、讓國王起舞的人丨作曲家呂利的傳奇生涯;10、守門員布馮說:「我常躺在沙發上聽著亨德爾這首歌,想著現實真不公平!」 11、餘志剛丨如何比較巴赫與亨德爾?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其中《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首次運用西方大小調體系的二十四個調,被奉為西方音樂的「舊約聖經」,《賦格的藝術》沿襲著「巴赫動機」,演變出無窮無盡的數字遊戲,更有音樂上的「哲學巨著」之稱。《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更是成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技術最複雜的萬世驚嘆之作,是復調音樂的巔峰。
  • 論巴赫鍵盤作品中的世俗性丨以《法國組曲》為例
    ——巴赫平均律中的神學精神 巴赫的作品是每個鋼琴學習者的必修課程,在巴赫的鍵盤音樂中,精煉而個性化的主題旋律,和聲調性的結構性,規模的宏大以及形式的清新,都被他融入在一起,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世俗性的特點在他那富有生活氣息,風格清新的鍵盤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舒伯特《魔王》極簡欣賞指南丨《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
    在漫長的音樂發展史上,以某一部作品來劃分風格時期肯定是武斷的,況且十九世紀浪漫派音樂風格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有來自歷史的,有來自社會的,有音樂自身變化的結果,各種背景和因素在起作用,所以用一首歌曲來說明一個文藝運動在音樂上的表現,無疑是片面的,但歌曲《魔王》是裡程碑式的作品,這一點毫無疑義。
  • 巴赫大師丨德國指揮家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
    生於德國中部普勞恩(Plauen)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後就學於萊比錫宗教音樂學院。在這裡他飽受以巴赫為代表的德國音樂傳統的薰陶,20歲即成為德勒斯登基督教堂的唱詩班指揮,1949-1950年期間任萊比錫託馬斯教堂管風琴師,這裡正是巴赫200年擔任過的職務。1951年移居慕尼黑,任馬可教堂音樂總監,並在慕尼黑音樂學院任教。
  • 每天一首巴赫丨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丨格倫·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
    將之翻譯為中文,叫法同樣千奇百怪,譬如「古鋼琴」、「大健琴」、「羽管健琴」以及「撥弦古鋼琴」等,其實所指的也是同一類鍵盤樂器。我們只要知道其工作原理,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它會有那麼多稱呼——古鋼琴是利用鍵盤的機械裝置連接琴弦撥弦發聲(而不是像後來真正的鋼琴以琴搥敲擊琴弦而發聲)。
  • 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4、當眼睛疲勞時,耳朵最愛巴赫;5、致巴赫丨我的靈魂一路上唱著您的旋律,被淨化、洗滌,澄明而亮麗。我感覺到了——音樂的全部意義!6、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7、餘華說:「我要生個兒子,讓他用搖滾的姿態聽巴赫」丨《搖滾巴赫音樂會》(Swing Bach);8、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9、如何演奏巴赫古鋼琴作品中裝飾音?
  • 巴赫以外,我又愛上了他的音樂
    巴赫鋼琴組曲的藝術風格研究發現巴赫,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布索尼讓巴赫從天上降到了地上道理們都讓一下,我只想要巴赫!巴赫——他本身不就是個奇蹟嗎?不應該聆聽巴赫,而是用心感受巴赫。巴赫研究丨蘭多夫斯卡談《十二平均律》樂迷必讀丨巴赫為什麼生前不受人喜歡?
  • 魯特琴的前世今生丨光音讀書會閱讀材料
    光音讀書會課程指南魯特琴(Lute)入門鋼琴樂器的前世今生羽管鍵琴的前世今生    導讀:光音讀書會目前進行到了郝博老師的早期鍵盤藝術欣賞課程,其中提到了很多我們較為陌生的樂器,比如羽管鍵琴、管風琴以及今天要介紹的魯特琴。
  • 巴赫的音樂到底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也有人從文藝復興以及啟蒙運動的時代背景以及家庭背景出發,認為巴赫的音樂作品的音響風格以及音樂形象包含有宗教性和世俗性的雙重特徵。(注:參見賀新春《聆聽天籟之音――從兩首平均律鋼琴曲論在演奏中如何把握巴赫鍵盤作品的音樂文化內涵》,載於《科教文匯》,2007年第1期。)本文針對這一爭議,試圖通過歷史的追溯,揭示巴赫的本真面目,以期對此問題提供一個合理的事實與視角。
  • 巴赫音樂的虔敬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丨王健父親最鍾愛的曲子丨在現代社會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則聽不到巴赫的內心世界;5、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丨巴赫藝術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7、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作曲家葉小綱說:「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體會到了心靈宏大的無邊無際;8、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