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是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最起碼來說是離不開一節節數學課的訓練的。我想只有培養孩子創新獨立能力才能有更多的創意思維,那麼必須做到:
一、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是學習者的重要品質。一些學習習慣好的孩子,總是喜歡獨立思考問題,而不是人云亦云。當接觸到具體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自己獨立自主的思考判斷,這個問題中已經給出的條件是什麼,要幹什麼?需要用到哪些知識,怎麼來解決比較合理等等進行必要的思維判斷,然後進行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當自己獨立自主的思維判斷後依然有困難,可以請教老師,或跟同學進行研究來解決。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力會得到訓練和提高。
二、融入情境
數學知識是來源於生活的,老師通常會創設一些情境來引入新知。在學習中,我們要利用好教師為我們學習創設的有利於質疑、探究的情境,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我們學生要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學思結合,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中感受認識、理解、掌握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
三、逆向思考
逆向思維是數學當中的一種重要思維。如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小學階段的還原問題,就是從結果出發來解決問題。其實解方程也是算術運算的逆運算,初中階段的整式的乘法與分解因式也是互逆的。當一個問題,你逆向思考的時候,你也許會得到一些新的知識,從而有新的發現。也有助於建立知識間的網絡,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四、利用課堂
課堂學習中不僅會培養我們學生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還會培養我們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或幾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即培養我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但是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其實只要嘗試都是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發展都是有價值的,就是一種創新,這種思維就是創新思維。我們學生的創新不同於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發明,創造出新的「產品」,多數情況下我們學生的創新是解決問題時想出了其它辦法和策略。在課堂上,要注意老師創設的情景,在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下,激發自己的潛能和思維,大膽設想,主動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