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是徐渭經常創作的人物畫主題之一。《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收錄了徐渭的三幅《觀音圖》,其對觀音的描繪,雖逸筆草草,卻取神忘形,具有強烈的表現性。
蓮舟觀音圖 紙本水墨
116cm×29.2cm中國美術館藏
《蓮舟觀音圖》中,觀音身形嬌弱纖細,坐於蓮花瓣形小舟上,呈顧盼之姿,兩旁濺出的水花以皴擦方式幾筆帶過。
畫中題詩云:「幻有知花,涉無盡波。一剎那間,坐見波羅。天池渭。」
「剎那」一詞源自佛經中的時間概念,《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云:「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波羅」一詞在佛教漢譯中是彼岸之意。
徐渭 渡海觀音圖 紙本水墨
102.6cm×26.4cm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
《渡海觀音圖》題跋:「海大魚,觀音居。波濤拍空身容與。童子不來蟹公俱,付人供養福有餘。田水月」。
畫中並無童子,徐渭將詩引入畫面的情境中,從而填補上畫中並未出現的童子形象,也是別有趣味!
徐渭 提魚觀音圖 紙本水墨
116cm×25.8cm上海博物館藏
畫幅最下方,一位提魚籃的婦人形象被寥寥幾筆勾畫而出。婦人面目清秀,衣著不似佛教造像中觀音菩薩裝,又與普通婦人不同,寬袍大袖十分飄逸,透出不落凡俗之氣。
徐渭的題款位於畫卷右上部:「潑剌潑剌,婀娜婀娜。金剛法華,一棍打破。瞞得馬郎,瞞不得我。天池。」
《提魚觀音圖》中挪用魚籃觀音典故 ,「金剛法華,一棍打破」源於南禪頓悟的修行方式。由於南禪法師常使用「揮拳」「棒喝」之法迫使弟子獲得猛然間的覺悟,畫中指出禪宗參悟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明心見性,除蓋障、求真悟、破妄想。
此三幅作品與傳統宗教人物畫不同,徐渭「觀音圖」通過輕快的筆調、詼諧的詩句,詩畫之間相映成趣,形成畫外之意、弦外之音,發人深省。
藝術品收藏 | 文創設計 | 展覽策劃 | 國際藝術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