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徐渭

2021-03-01 六朝雨花

 

 

在愛茶的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和「生不飲酒,自得茗醉」的詩、文、書、畫四絕的文徵明出生後的第51年,即1521年,徐渭(徐文長)出生了。後來,徐渭不僅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畫家和文學家,而且也和唐伯虎、文徵明一樣,讓一個愛好名聞天下並傳揚後世,那就是愛茶。

唐伯虎和文徵明兩位老人家都已經夠愛茶的了,還都分別把茶創作進了山水畫裡,而相比起來,徐渭把茶愛得比兩位老前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之,以至於世人都尊稱他為「茶痴」。

「茶痴」徐渭不僅愛喝茶,也畫茶,寫茶,甚至還在唐伯虎和文徵明弘揚茶文化的基礎上,繼續推陳出新,並以「茶聖」陸羽為榜樣,對茶的理論進行了刻苦的研究,最後提出了茶的新理論——宜茶境界說,認為物境、藝境、人境、心境俱美者乃是宜茶的最高境界。像徐渭這樣,能於茶文化領域做一番理論建樹,而且完全是在本身的藝術專業領域以外,這在中國歷代文人墨客當中還不多見。

   研究了幾十年以後,1575年徐渭54歲時,他著名的茶理論一部茶的著作《煎茶七類》終於和世人見面了。徐渭雖然是書畫大家,甚至超過了唐伯虎和文徵明二人(後世公認徐渭的山水畫水平在吳門四子——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和仇英之上),但他創作的關於茶的書畫作品並不多,也許是因為他覺得前面兩個老人家茶畫的水平已經很高了,所以他就另闢蹊徑,在茶的理論方面狠狠下了一番功夫,並且取得了一番創新性理論成果。他曾仿效陸羽撰寫了一卷新的《茶經》,可惜後來失傳了,沒能流傳於世,而他的經典茶書《煎茶七類》則幸運的被傳了下來。

 

今天看來,很多古人都喜歡「不務正業」,徐渭也不例外,明明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畫家、書法家和文學家,他卻偏偏要往茶理論的專家方向發展。徐渭今天在世的話,應該至少是一個名牌大學的茶葉教授和博導了。

徐渭的《煎茶七類》共250字左右,內容分為人品、品泉、煎點、嘗茶、茶宜、茶侶、茶勳七則。

書中一論人品:「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每傳於高流大隱、雲霞泉石之輩,魚蝦麋鹿之儔。」

慢慢品味,不能不說,徐渭的茶理論是非常專業和深刻的,且形象生動、傳神。值得一提的是,徐渭把「人品」置於七類之首,這在古代茶書中是非常少見的。茶著多由論茶開始,唯獨《煎茶七類》開篇論人,觀點非常獨特。所以有人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只適合在一起飲酒,而不適合一起飲茶,而想坐在一起飲茶,品味到茶的真諦,需要志同道合、英雄相惜。

再如書中五論茶宜,「涼臺靜室,明窗曲幾,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潭把卷。」這一句話,徐渭就形象的寫出了喝茶對環境的要求其實很高,最好不是在居室和樓宇裡,而是選擇自然、幽靜、清雅的場所,如竹海、梅林、泉邊、湖畔等。為啥?因為在屋裡喝茶沒有感覺。徐渭在《徐文長秘籍》中又對喝茶的地方專門做了詳細解釋,「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鳥間、青石旁,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林飄煙。」在這樣美好、雅致的環境中品茶,那是一種何等的享受,何等的快樂,何等的意境!

在六論茶侶中,徐渭又說:「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之徒,超然世味者。」徐渭指出來客應與主人是一種極其融洽的關係,趣味相和,這樣飲茶才會超脫出一般的境界。

徐渭的《煎茶七類》是我國古代茶書中極其精悍的短篇,現藏於北京榮寶齋。此卷書法用筆精到,汲取了宋代大書法家米芾、黃庭堅及元代畫家、詩人倪雲林的神韻,線條飄逸,實為非凡之作。筆畫挺勁而腴潤,布局瀟灑,法度嚴謹。

除了茶的理論達到了「茶聖」陸羽之後的另外一個高峰以外,徐渭還在詩詞中對茶進行了深情的讚美,如他賦詩《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舊封題穀雨,紫沙新罐買宜興。

卻從梅月橫三弄,細攪松風灺一燈。

合向吳儂彤管說,好將書上玉壺冰。

形象的描寫了當時大明王朝的第一名茶——虎丘茶,深夜裡清風徐來,靜坐書房飲茶,靜靜的享受著時間的流逝,妙不可言,其樂無窮。

徐渭還在另外一首茶詩《茗山篇》中記述了一種平靜閒適的茶山生活:

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山家。

入澗遙嘗水,先春試摘芽。

方屏午夢轉,小閣夜香賒。

獨啜無人伴,寒梅一樹花。

 徐渭用國畫、用書法、用詩詞、用理論表達了對茶的熱愛,甚至在沒錢的時候,就是用自己昂貴的畫去換,也要喝到茶,這就是「茶痴」徐渭。

  

位於句容市下蜀鎮窯業村沙地路的博愛茶播園,在著名的句容武岐山、空青山腳下,盛產六朝雨花茶,常年雲霧繚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如同一處「天然氧吧」。博愛茶播園主(關注私信18105151598,3633136515@qq.com)恭迎四海嘉賓來品六朝雨花茶,賞武岐美景,逛千畝茶園,論千古茶話,度悠閒時光。

相關焦點

  • 茶人五部曲:茶痴,茶鬼,茶魔,茶仙,茶人
    從痴字前的一些字,即可見各種變「痴」門道,譬如:情痴,花痴,白痴。最風雅莫過於:茶痴。▌茶人第一階:茶痴茶痴有三必:逢人必茶,逢茶必品,逢品必論。欲做茶痴,必先學茶。最快的方式,莫過於聯想。譬如:像蜂蜜一樣的香,稱為蜜香,像樟腦一樣的香,稱為樟香。若能夠更深入一點,就會很浪漫。
  • 徐渭之死
    徐渭出生百日後,父親過世,嫡母苗氏對徐渭寵愛有加。20歲徐渭考取山陰秀才,21歲,徐渭入贅同縣潘家,離開長兄,隨嶽父潘克敬去廣東陽江結婚。46歲時,徐渭懷疑張氏不貞,殺死張氏。入獄服刑。徐渭在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並揣摩書畫藝術。
  • 不可一世的徐渭字畫
    徐渭的狂放恣肆是其人格的履行,亦是一個天才與其特殊的人生遭遇的契合。袁宏道贊其書云:「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予不能書,而繆謂文長書法決當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這「書神」二字,道出了徐渭的精髓所在。
  • 徐渭:萬物貴取影!
    徐渭提起徐渭,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雜劇《四聲猿》,它被人稱為「天地間的一種奇絕文字」。而他也開創了明代大寫意花鳥畫的先河。所謂寫意,即「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徐渭這前無古人的理論,可謂非同凡響。「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塗花卉」。「三昧」是指「能如造化絕安排」,筆墨要能「淋漓雨撥開」,得之自然,對傳統,對物象不能如「葫蘆依樣」。徐渭深得用墨三昧,善於用水用墨,大潑墨尤見功底。是可謂,「不求似而有餘,則予之所深取也。」所謂萬物皆有相,相由心生。他畫竹、牡丹實在畫人,實在抒發心中塊壘。
  • 徐渭、朱耷之狂
    這也許正跟他們的「狂」有關徐渭的「狂」是兩種不同內質的體現。一種是才子的狂,一種是瘋子的狂。才子一般都會有些狂,如詩人李白。徐渭《黃甲圖》局部徐渭可能是明朝最不幸的知名文人,他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
  •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並非真跡而是臨作
    作為臨作的《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仍然也有著文獻意義,可視為研究徐渭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一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目前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字帖,都將其視為徐渭(字文長)的真跡。不少有關徐渭的學術研究論文,也將該帖視為真跡而作為論據。
  • 徐渭對王世貞的終身仇恨
    渭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明史文苑傳四徐渭》)對於王世貞、李攀龍與謝榛的矛盾及謝榛遭到排擠這件事,眾說紛紜,但是同為布衣文人的徐渭,認為就因為謝榛是布衣,遭到王世貞李攀龍他們的欺凌,令他義憤填膺。他對謝榛的遭遇感同身受,耿耿於懷,並發誓終生誓不入王世貞、李攀龍黨。
  • 徐渭:畫在紙上的戲劇
    而說到「墨戲」,總和一個名字聯繫到一起,這就是明代天才畫家徐渭。徐渭一生主要以水墨來作畫,很少看到他的設色之作,而且從總體上看,都帶有逸筆草草、墨色淋漓的特徵,都可以說是墨戲之作。徐渭自己也屢有言及,如他說:「老夫遊戲墨淋漓」、「墨中遊戲老婆禪」。但他並不認為這樣的作品是閒來無事的隨意塗抹。他說:「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塗花卉。」他在墨戲中追求「三昧」——生命的智慧。
  •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徐渭
    徐渭的前二十年還是很順利的,二十歲時,他考中了秀才,此時他的名聲已經不小了,恰好當時的吏部郎中薛蕙到了浙江,聽說了他的才能,叫來一聊,頓時驚為天人,連連讚譽他是最傑出的人才。有了這位中央正廳級別幹部的吹捧,徐渭的名氣更大了,他抖擻精神,準備再接再厲,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直至那最後的目的地——北京。在春風得意的徐渭看來,這不過是走個程序而已。
  • 徐渭|落魄癲狂中,驚世的奇葩!
    ▲徐渭  蕉石圖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現在聲名顯赫的徐渭,在當初卻並不著名。明朝「公安派」的文學首領袁中郎,寫有《徐文長傳》,文長,是徐渭的字,徐渭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號或者說筆名。▲徐渭  菊竹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他曾在胡宗憲幕府工作,雖痛恨當時大宦官嚴嵩,但由於胡宗憲依附於嚴嵩,徐渭不得不被迫寫了許多吹捧嚴嵩的文字。之後嚴嵩被免職,胡宗憲也被捕入獄,徐渭也失業了。
  • 寫意花鳥大師徐渭筆下的寫意人物
    明 徐渭 《戲蟾圖》 水墨紙本明 徐渭 《坐聆松風圖》 水墨紙本款識:一派飛松泉吐玉虹,長松挺秀舞虯龍。幽人喜得筇杖往,聆得千巖萬壑風,渭。印鑑:文長、徐渭之印 徐渭傳世作品數量比較少,人物畫更為稀少。
  • 徐渭的水墨荷花,那才叫一個「狂」!
    明 徐渭 墨荷圖徐渭,號青藤,是一個在中國寫意花鳥畫史上絕對值得大書特書的人。
  •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徐渭
    歷來眾說紛紜,有王世貞說、 賈三近說、屠隆說、李開先說、徐渭說、王稚登說、 蔡榮名說、趙南星說、李漁說、盧楠說。而筆者認為,蘭陵笑笑生就是明朝第一奇人徐渭!徐渭這個人,「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奇之又奇。
  • 徐渭—滿肚子的才華向誰訴說
    縱觀整個明朝,真正有才的是這三位才子,解縉,楊慎,徐渭。為什麼是這三位呢?因為他們博覽群書,前兩位大家還有所耳聞,他們曾在官場上叱吒風雲,風光一時。可是說起徐渭來,有些人就不太清楚了,後人知道的太少,就如別人說的真正的天才是孤獨的,是寂寞的,是受著大災大難,不公平待遇在人世的。徐渭我是很早的時候看過他的故事,小學的課外讀本上有一篇聰明的徐文長,對,他的字就是文長。
  • 紹興徐渭徐文長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天資聰穎,二十歲考取山陰秀才,那個年代,正是奸臣嚴嵩當道的時候,連應八次鄉試都名落孫山,民間傳說他做的文章令考官看不懂,便終身不得志於功名,「不得志與有司」。
  • 《明朝那些事兒》人物點評之徐渭
    所以最終能贏得公認,獲此殊榮的,只有三個人:解縉、楊慎、徐渭。作為永樂大典的總編官,解縉被公認為博學第一。而跟皇帝過不去、聚眾鬧事的楊慎,因為整天待在山溝裡,無事可幹,據說讀遍了天下群書,被推為博覽第一。 而徐渭之所以排在第三,不是他的學問差,只是因為他生得晚。論博學,他不如解縉,論博覽,他不如楊慎,然而,他卻成為了三人之中,名聲最大、傳說最多的人物。
  • 徐渭繪畫語彙的形成及其特點(上)
    徐朔方《徐渭年譜》「嘉靖三十年(1551)條」,根據北京圖書館藏《十百齋書畫錄》所記,認為《枯木竹石軸》是徐渭最早的畫作之一。何樂之《徐渭》、徐侖《徐文長》、蘇東天《徐渭書畫藝術》、單國強《徐渭年表》持同樣的觀點,認為嘉靖三十年(1551)徐渭三十一歲時已經習畫,作為徐渭開始習畫依據的是《四書繪序》與《枯木竹石軸》。
  • 貧窮而死的大畫家徐渭:風流才子的潦倒一生
    幸好徐渭的母親苗氏勤勉持家,他的生活還不至過於悽涼,但沒隔多久,他的母親與兄長也相繼撒手人寰。但由於他在政治上依附於奸臣嚴嵩,在嚴嵩倒臺後其也被捕入獄,徐渭所在的幕府也隨之解散。徐渭《墨花九段圖卷》局部 當時43歲的徐渭失業了,連生計也無法維持,但出於文人的清高,他不肯為禮部尚書李春芳撰寫以邀寵為目的的「青詞」,在這種精神的壓力與生活的落迫之下,徐渭的精神接近崩潰,以至於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 徐渭:苦到極處,休言苦
    這篇文章雖然未能留傳下來,但史書還是記載了當時引起的轟動——徐渭因此被稱為神童,全城人都將他與東漢楊修、唐代劉晏相提並論。這是極高的評價。在當時,徐渭被十裡八鄉的親朋好友捧為最優秀的才子,準備通過科舉踏上仕途。但天不遂人願,在 20 歲中了秀才之後,徐渭歷經 8 次考試都未能再中。
  • 徐渭《觀音圖》,詩文入畫,心學狂禪!
    「觀音」是徐渭經常創作的人物畫主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