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並非真跡而是臨作

2020-12-27 騰訊網

作為臨作的《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仍然也有著文獻意義,可視為研究徐渭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

前言:這篇短文,也完全可以用學術論文的方式寫成後發表。但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太長的學術論文,能夠全部看完的人很少。所以這兒只是以比較簡要的文字敘述,來表達一下我對《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真偽的看法。請所有學員和朋友們批評指正。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目前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字帖,都將其視為徐渭(字文長)的真跡。不少有關徐渭的學術研究論文,也將該帖視為真跡而作為論據。

我專門在網上查了一下,目前還沒有看到有學者將《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視為偽作或臨作的觀點或論文(當然了,或者已經有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只是我沒有查詢到)。

據網上查來的資料,《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但沒有查到與此相關的尺寸規格等參數。

《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我們去年草書技法班曾接觸過,當時我只是憑感覺,認定其為偽作,然後讓學員不要臨寫此帖。但對於其具體內容,我並沒有認真分析過。

今年的行書技法班,再一次碰到了《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我當時還是認定,這是一個有意的偽作,並表示作偽者可能是從徐渭文集中找出了一些詩文,而故意作偽。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

前兩天相對空閒一點,我將此帖反反覆覆琢磨了數天時間。然後得出修正後的結論:

1、《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確實不是徐渭真跡,但也不是後人一個故意作偽(此類作偽是為了以假充真而賣個好價錢)。

2、流傳到今天的這個《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實際上是一個臨寫本。臨寫者希望最大程度保存原作的格式、字體式樣、風格等元素。

3、唐宋以來,以臨寫方式來保存書法資料,一直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方式。比如從別人處借來書法真跡,數天之後就要歸還。那麼在歸還之前,就自己動手臨寫一個,也算是達到了保存資料的目的。雖然這種「複製」方式,其書寫水平會與原作相去太遠。

4、我個人認為,《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的這個臨本,其臨寫者的目的,仍然還是希望「複製」一份資料,而不是為了贏利。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3

通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的這個臨本,可以推想出徐渭書寫《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真跡的一些情況:

徐文長一共寫了九首自作詩。並不是一次就寫完,而是分為四次時間,斷斷續續寫完的。

第一次是寫前三首(《寄雲嶽子 》、《和葛雲嶽首尾吟二首 》),書體為行草。

第二次是書寫第四首《北上別丁子範於虎丘》,書體為章草。

第三次是書寫第五、六、七首(《獄中所作女婦節烈者三首》),書體為大開大合的行草。

第四次是書寫第八、九首(《次韻答釋者二首》)並完成跋記,書體為黃山谷體的行書。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4

之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不是徐渭真跡,而是臨本,主要有以下依據:

1、整體用筆不是徐渭的風格,雖然單個字形看上去並不問題,但用筆根本沒有徐文長的那種剛猛之氣。尤其是細筆畫的處理,顯得非常柔弱無力。

2、與徐文長其他真跡對比分析就可看出,《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字跡的單字結構處理、字形大小對比等等,都只是看上去比較像,但經不起仔細觀察。根本沒有了徐文長真跡的那種威猛氣息。

3、在臨寫「右呂貞女詩」、「右方烈婦詩」以及「右吳節婦詩」這幾行小字時,與徐文長小字的水平就相差得很遠了。徐文長的小楷功底深厚,所書小字,筆力充足。而臨作的這幾行小字,很明顯與徐文長小字水平不是一個檔次的,差了好幾個檔次的。

4、在臨寫《次韻答釋者二首 》時,臨寫者故意誇張了黃山谷行書大字的長橫、長撇和長捺。但徐文長的大行草,通常是將多家的結體和用筆元素融合成自家的東西,而不會只強調黃山谷的用筆。

5、從最後落款年代看,此詩冊書於隆慶元年。而徐渭《春風剪雨詩卷》詩卷也書於隆慶年間,二者放在一起比較,明顯就可以看出,《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的整體水平,與《春風剪雨詩卷》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

6、在臨寫末尾部分落款內容時,臨到「酒美怕不辣」時,辣字寫了三次。辣也寫為「辢」,估計徐文長原跡的字樣很可能就是第一個字樣(兩邊各一個「辛」,中間加一個「束」),臨寫者又改為「「辢」」,後來又在第一字寫法下面性為「辣」。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但無論如何,如果是徐文長真跡,他不可能將一個「辣」字在同一個地方連寫三次。

7、雖然《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只是一個臨作,書寫水平與真跡相差太遠;但在該詩冊真跡早已消失的前提下,這個臨作,仍然能夠讓我們推想出徐文長當時書寫該詩作的一些情況。從這個角度上講,作為臨作的《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仍然也有著文獻意義,可視為研究徐渭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2020年8月8日草草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5

附件: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釋文

說明: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整理文字,以便於書友對照著原帖進行分析研究。

一、寄雲嶽子

讀書蕺山上,洗筆右軍池。

出戶予一見,經年人不知。

別久忽成夏,蕺葉更春姿。

西流值雙鯉,寄我相思詞。

多君寡諧合,惜此如瓊枝。

更欲傾一語,何時復來斯。

註:蕺(jí)山,為紹興古城內三座主要小山之一,也是紹興的主要歷史名山。

二、和葛雲嶽首尾吟二首

1、懷古

今人即是古人心,今古何須更討尋。

有見羹牆猶影闇,無言戶牖亦銘箴。

葛天世遠馮神到,金馬才高自陸沉。

試看一燈傳萬點,今人即是古人心。

2、 息機

塵途奔走利名身,真愧齋居懶散人。

海上盟從鷗鳥舊,漢陰制厭桔槔新。

即休行腳非關倦,不掛絲頭儼似貧。

四十年來成一笑,塵途奔走利名身。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6

三、北上別丁子範於虎丘

少年同學共青氈,一劍孤飛何處天。

別後相思應與共,向來心事尚難傳。

樹連古道冬催雪,水泛寒燈夜泊船。

自是陽關歌不得,祗馮尊酒醉君前。

楊中濤註:「樹連古道冬催雪」原帖中「連」字後誤寫了「冬」,本應點去,從徐渭的其他真跡看,此類誤書字,徐文長經常並不加上點去符號,臨寫者應該是保持原樣臨寫。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7

四、獄中所作女婦節烈者三首

1、

大沼未逢黃雀語,孔笄先到孟家庭。

周南行露衣難溼,塞北隨陽鳥自貞。

雙劍終交從獄底,千秋獨映是冰清。

慚予正坐深閨玷,只為他人紀姓名。

右呂貞女詩。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8

2、

才聞貞女待夫家,又見冰操照海涯。

芳樹競看棲好鳥,白人偏不與梨花。

脂光抱日千尋麗,粉氣飄蘭萬裡賒。

莫道封章遲不上,更無一字也榮華。

右方烈婦詩。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9

3、

烈女不更天所與,枯筇復活事誠艱。

一叢孟筍抽冬後,再見雷州掛紙還。

身比貞筠懷謝粉,心如下籜只依山。

若銷幾點風前淚,並是瀟湘一樣斑。

右吳節婦詩。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0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1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2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3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4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5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6

五、次韻答釋者二首

1、

鯫生莫訝垂憐少,李白猶言欲殺多。

顧爾難將佛力救,已拼身向鬼門過。

他年夜雨還思不,此日風波奈若何。

悟後恩仇成一笑,借君如意鼓盆歌。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7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8

2、

浮沉不計逍遙大,校量才生煩惱多。

未了舊時逋敢欠,要知山下路須過。

百齡枉作千年調,一手其如萬目何。

已分此身場上戲,任他悲哭任他歌。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19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0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1

寫情詩貴切致,難於不頭巾;寫景詩貴(「貴」字原無,依上下文補)輕鬆,難於不理趣。

東坡云:茶苦怕不美,酒美怕不辣。難矣哉!

翁洲道士徐渭漫書,將寄碧玉草堂。

時隆慶元年五月望日書於會稽清遠樓西偏松檜之下。

註:翁洲,即現今浙江省舟山島。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2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3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4

徐渭《寄雲嶽子等九首詩冊》圖25

相關焦點

  • 八法散聖,字林俠客——徐渭行草書《飄飄欲溯天漢》橫軸鑑賞
    徐渭自嘉靖二十二年二十三歲赴杭州應鄉試到嘉靖四十年四十一歲應辛酉鄉試歷八次鄉試,場場敗北(三十二歲壬子科秋闈初試第一,幾拔解元,但複試竟北。),直到他四十四歲才徹底放棄舉業。二十一年的應舉之路可謂漫漫,這並非徐渭熱衷功名,而是其家道中落之後難有選擇。家道敗落和舉業之無成對徐渭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生計和精神的雙重打擊。      為了生計,他不得不離家從事他並不喜歡的幕僚生涯。
  • 徐渭對王世貞的終身仇恨
    王忬抄家滅門,《清明上河圖》真跡歸嚴世蕃。湯臣利用《清明上河圖》搞垮了王家,但並沒有得到雪豔,反倒被雪豔在洞房花燭夜刺死。王忬之子王世貞因在外遊歷躲過一劫,隱姓埋名,伺機報仇。設計接近嚴世蕃,讓嚴氏讀到自己寫的《金瓶梅詞話》,嚴世蕃為之傾倒,出資讓其專心創作。
  • 大明第一才子唐伯虎,書法真跡在美國問世,筆法行雲流水真漂亮!
    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書法作品是大明第一才子唐伯虎的書法真跡。唐伯虎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非常的有才華,當然他的書法天賦也是非常的高,他的書法作品也被很多網友喜歡,今天小七也找到了一幅唐伯虎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是唐伯虎的《落花詩冊》,是唐伯虎用行書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而這幅書法作品如今出現在美國,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唐伯虎的書法作品呢?
  • 徐渭:畫在紙上的戲劇
    而說到「墨戲」,總和一個名字聯繫到一起,這就是明代天才畫家徐渭。徐渭一生主要以水墨來作畫,很少看到他的設色之作,而且從總體上看,都帶有逸筆草草、墨色淋漓的特徵,都可以說是墨戲之作。徐渭自己也屢有言及,如他說:「老夫遊戲墨淋漓」、「墨中遊戲老婆禪」。但他並不認為這樣的作品是閒來無事的隨意塗抹。他說:「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塗花卉。」他在墨戲中追求「三昧」——生命的智慧。
  • 徐渭:萬物貴取影!
    徐渭 墨荷圖 立軸徐渭捨棄了表面的浮華的東西,而深入到了事物的本源之中。古人畫墨竹,一般是根據觀察月光下竹子的投影而作。徐渭作的《畫竹》就是根據陽光照射其陰影而作,是一種藝術化了的竹子,「只取葉底蕭蕭意」,生氣勃勃,往往能「因風欲動」,猶如驚雷滾滾,「一掃白電愁長空」,「捲去忽開應怪叫,皂龍抽尾掃風雷」,筆墨更加靈動。他畫魚、畫竹、畫蟹等,都處於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在用筆上,經常是酣暢淋漓的「塗抹」。
  • 徐渭之死
    8 歲學做八股文章,有神童之譽,12 歲向陳良器學古琴,會自譜古琴曲,14歲開始歌唱作對,並向王政學習琴曲,15歲向彭應時學習劍術。徐渭10歲時,長兄徐淮經商失敗,家道中落,14歲嫡母苗氏去世,生母因是妾,不能掌持家務,徐渭不得不依靠長兄徐準生活。
  • 「茶痴」徐渭
    後來,徐渭不僅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畫家和文學家,而且也和唐伯虎、文徵明一樣,讓一個愛好名聞天下並傳揚後世,那就是愛茶。唐伯虎和文徵明兩位老人家都已經夠愛茶的了,還都分別把茶創作進了山水畫裡,而相比起來,徐渭把茶愛得比兩位老前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之,以至於世人都尊稱他為「茶痴」。
  • 唐伯虎書法真跡,問世美國休斯頓,能換北京10套四合院!
    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楷書鼻祖鍾繇,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近日在美國的休斯頓出現了一幅明朝著名畫家唐伯虎的書法真跡。
  • 徐渭|落魄癲狂中,驚世的奇葩!
    這是王長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經歷時所作的一首十字歌。簡單數字,獨特一生,落魄狷狂,斑斑血淚。他自己寫詩說:天下事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他被稱為「中國式梵谷」,他的苦難與狂狷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徐渭  蕉石圖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現在聲名顯赫的徐渭,在當初卻並不著名。明朝「公安派」的文學首領袁中郎,寫有《徐文長傳》,文長,是徐渭的字,徐渭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號或者說筆名。
  • 徐渭、朱耷之狂
    徐渭《黃甲圖》局部徐渭可能是明朝最不幸的知名文人,他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朱耷畫作作為真性情的流露,朱耷的狂一方面類同於魏晉文人的「返歸自然」,另一方面卻是不得已而為之。
  • 不可一世的徐渭字畫
    徐渭的狂放恣肆是其人格的履行,亦是一個天才與其特殊的人生遭遇的契合。袁宏道贊其書云:「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予不能書,而繆謂文長書法決當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這「書神」二字,道出了徐渭的精髓所在。
  • 徐渭繪畫語彙的形成及其特點(上)
    進而又通過徐渭的畫論將其習畫時間考訂為隆慶四年(1570),即徐渭五十歲在獄中被解除枷栲後。劉正成《徐渭書法評傳》認為,「徐渭在隆慶入獄前很少作畫,隆慶三年(1569)在獄中解枷後始以水墨作寫意花卉」。
  • 寫意花鳥大師徐渭筆下的寫意人物
    明 徐渭 《採芹圖》 立軸 絹本 1539年作印鑑:文長、徐渭之印 《扶筇尋梅圖》,雖系殘品小件,但已屬鳳毛麟角,尤為稀貴。信手塗鴉而人物山川神形畢現。徐渭性格通脫,常與群少飲於酒店,或戴舊烏巾,穿白布澣衣,直爽無忌。此圖中的人物打扮,景色描寫恰似徐渭日常生活的寫照。畫中意境、書法、詩意完滿結合。堪稱詩、書、畫「三絕」縱逸飛動、古樸質實、非徐渭以外他人夷能所及。
  •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
    《落花詩冊》生成於公元十五世紀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喪子賦得《落花詩》十首以寄託哀思,吳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時吟詠落花,數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吳門詩壇熱鬧非常,引入矚目。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詩冊書法傳世,此為文徵明小楷抄錄的《落花詩冊》。此冊筆力勁健挺拔,瘦勁精勻,流露出「險勁瘦硬、崛起削成」的歐陽詢書意,堪稱精品
  • 徐渭—滿肚子的才華向誰訴說
    但是徐渭天資聰穎,六歲讀書,九歲就能作文,十多歲的時候仿楊雄的《解嘲》作《釋毀》就已經名滿鄉裡。當地人稱其為神童。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天賦甚高,聰明絕頂的人,卻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徐渭二十歲的時候才考中秀才。此後屢試不舉,家裡的田產又被豪紳無賴霸佔。無奈的徐渭只好開館教書。徐渭四十多歲的時候,恰逢倭寇進犯,徐渭所在的地方成了烽火之地。總督胡宗憲知道徐渭有才,聘請他作為幕僚。
  •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徐渭
    同樣的命運似乎又降臨到了徐渭的身上,他名聞天下,才高八鬥,去參加小小的鄉試,所有的人都認為,中舉對他而言,不過是個名次問題。可是上天偏偏要玩徐渭一把,他第一次參加鄉試,沒有考中。沒關係,擦擦汗,三年後接著考。第二次,徐渭又沒有考中,老天爺玩了他第二把。同樣的遊戲發生在三年後,徐渭第三次落第了。
  • 徐渭:苦到極處,休言苦
    榴實圖 徐渭400 年後,吳昌碩感嘆徐渭的驚人才華,稱其是「畫中聖」;黃賓虹深愛其作,曾言:紹興徐青藤,用筆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來,沒有人能趕上他;齊白石更是對著他的作品反覆研習臨摹,留下了這篇文章雖然未能留傳下來,但史書還是記載了當時引起的轟動——徐渭因此被稱為神童,全城人都將他與東漢楊修、唐代劉晏相提並論。這是極高的評價。在當時,徐渭被十裡八鄉的親朋好友捧為最優秀的才子,準備通過科舉踏上仕途。但天不遂人願,在 20 歲中了秀才之後,徐渭歷經 8 次考試都未能再中。
  • 《明朝那些事兒》人物點評之徐渭
    第二次,徐渭又沒有考中,老天爺玩了他第二把。 同樣的遊戲發生在三年後,徐渭第三次落第了。 鬱悶到極點的徐渭遇到了一個無法解答的難題——為什麼就是考不中呢?正是在這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他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人——胡宗憲。胡宗憲是一個喜歡實幹的人,極度討厭說空話的文人,而他之所以對徐渭如此看重,如獲至寶,只是基於自己的一個直覺判斷——除了詩詞書畫外,這個人還有著更為出眾的能力。
  • 南京博物館鎮錧之寶:徐渭的《雜花圖卷》欣賞
    徐渭的《雜花圖卷》欣賞《雜花圖卷》是一幅水墨長卷,是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和文學戲劇家徐渭創作的一幅書畫作品,是我國古代寫意花鳥畫集大成者的精絕之作,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館,是南京博物館的鎮錧之寶。徐渭,1521年3月12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