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親自舞蹈,乾隆欽定為宮廷音樂的《慶隆舞》,都有什麼特色?

2020-12-23 騰訊網

唐玄宗李隆基絕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皇帝,他不光詩寫得好,書法中的「八分法」獨樹一幟,特別是音樂造詣,更是博大精深。他自己創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羯鼓打的一般樂工都達不到的水平。

由於《霓裳羽衣曲》其曲盛大無比,將大唐的榮光展現得淋漓盡致,影響力很大,後來一直作為唐代宮廷樂舞的代表流傳了很久。

那麼清朝的宮廷音樂是什麼呢?

最早先清代宮廷宴會上最常見的音樂和舞蹈有三種,即慶隆舞、世德舞和德勝舞。

每種舞蹈由於表現形式不一樣,所以分別在不同的場合表演。

世德舞用於宴會儀式上表演,而德勝舞主要用於大軍班師凱旋後,在慶祝的宴席上表演。慶隆舞的表演不需要特定的環境,適合所有宮廷慶典活動。

《慶隆舞》最早先的名字叫《蟒式舞》、《瑪克式舞》。

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叫《揚烈舞》,是武舞。由32名藝人扮成野獸,黑黃各半,全戴醜面具,跳躍擲倒,象野獸一樣狂舞。另有8名藝人扮作獵人,身上攜箭,踩高蹺,騎假馬,象徵八旗人。先由一名獵人發箭,弓弦響處,一隻 野獸 應聲倒下,其餘野獸表示馴服,象徵武功之成。這是表現滿族騎射狩獵生活的傳統舞蹈之一,分為遠望、追蹤、行圍、神功、獵成五個段落,主要有響箭、舞刀等20多個動作。

第二部分叫《喜起舞》, 是文舞,以雙人舞為單元的集體舞。

由文武大臣朝服入殿,兩人叩頭對舞,舞畢叩首而退。

一般是18名、20名或22名大臣依次輪換表演,另有歌唱者13人,器樂伴奏者66人。

每年臘月,大臣們在禮部排練,除夕為皇帝進行《蟒式舞》的表演。康熙非常喜歡這種具有滿族民族特色的舞蹈,不僅欣賞,有時候還帶頭跳。孝惠皇太后七旬大壽時,康熙皇帝就親自跳《蟒式舞》敬酒。

後來康熙將《蟒式舞》改名為《瑪克式舞》,這是滿語「蟒式」的音譯,更表現出一種民族特色來。

《清史稿·樂志一》中記載:「瑪克式舞,乃滿洲筵宴大禮,典至隆重。」

到了乾隆朝,這種舞蹈更加的流行起來,只要是朝廷的重大節日,像除夕、元旦、萬壽節以及皇帝大婚等盛大筵宴上,都有王公大臣與司舞者共同表演,跳舞的人群規模宏大,就是樂器伴奏也是超豪華陣容,往往達到百人之多。

此時的舞蹈形式和過去沒有什麼創新和變化,但為了顯示這是大清的天下,也為了促進民族認同感,公元1743年(乾隆八年),乾隆皇帝給這個舞蹈起了一個漢語名字《慶隆舞》,「慶隆」二字寓意吉祥慶賀,僅從字面上來看,這個名稱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頗深。從此之後,這個名字就成了正式的官方稱呼。

你還別說,這個名字既形象,又直觀,還朗朗上口。說明乾隆很有文採,漢學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參考資料:《竹葉亭雜記》清·姚元之

《論清代慶隆舞的發展與繼承》 原黎君 《蘭臺世界》2013年第27期

相關焦點

  • 乾隆爺80歲生日禮物拍出4.1975億元
    在清朝12帝中,康熙、雍正、乾隆不僅擅長詩詞歌賦,更是熱衷於搜羅天下奇珍異寶,引領了一股鑑藏之風。近年來,由於國家對文化行業的大力支持,各類藏品的價格走勢都是水漲船高,其中清代宮廷藝術品在拍賣場上屢創天價,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清朝皇宮那些天價寶貝吧。
  • 康熙、雍正、乾隆最昂貴的幾件寶貝,都是珍品!
    珍寶簡述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級別:國家一級文物鑑賞:撇口、粗長頸、弧腹下斂,圈足外撇並有雙重臺,此類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稱「魚尾」。宋徽宗曾繪錦雞芙蓉,稱錦雞有「五德」之全。配上四季花卉寓意花開富貴、錦繡前程。收藏價值: 完美復現康熙青花獨有「翠毛藍」,創歷代青花藝術之冠!二、清雍正鬥彩摘枝花紋梅瓶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瀋陽故宮博物院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珍品。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卻無恙!他們幹了什麼?
    外,康熙和乾隆皇帝還到山東、東北的滿洲老家和包括五臺山在內的各種聖地進行「巡幸」,因有民間傳說順治帝並未英年早逝,而是去了五臺山出家。他們的南巡成為與江南臣民互動的紐帶,使滿清統治者在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之後,逐漸為江南士族百姓所接受。
  • 他是一個外國傳教士,究竟做了什麼,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
    在康熙年間,有這樣一個傳教士,他死後享有溢號,並且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他是誰,究竟做了什麼?他叫南懷仁,原名Ferdinand Verbiest,字勳卿,是比利時人。生於1623年10月,從小就入會修道、讀書窮理,最終是學富五車、博古論今。順治十四年(1659年),隨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東渡來到中國。
  • 圖裡琛的從龍秘術,康熙信任,雍正倚重,乾隆厚待
    而實際上,圖裡琛絕對是個厲害角色,他在皇帝身邊的重要性,不次於張廷玉和李德全,以至於從康熙到乾隆,換了三任皇帝,圖裡琛的聖眷都沒有衰。因為每一個皇帝,都有很多見不得人的宮廷秘事,不方便親自處理,需要有人去解決麻煩,當白手套。
  •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到底犯了什麼錯誤,以致乾隆都不肯為其平反
    乾隆登基之後,社會已經很平穩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後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乾隆帝不想擔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 故宮院刊︱六世班禪東行前乾隆宮廷與扎什倫布寺的交往
    乾隆即位之初,曾許願在位時間不會超過皇祖康熙皇帝,也就是在位不可超過六十一年,並認為如有一天成為太上皇,則應像舜帝一般倦勤身退,不可再居住於養心殿貪戀皇位。因此在乾隆三十五年慶祝過六旬萬壽之後,乾隆皇帝便開始規劃他歸政後的生活區域,即今天紫禁城中的寧壽宮一區,他親自撰寫的《寧壽宮銘》中稱:「茲新葺寧壽宮,待餘歸政後居處,則為太上皇臨御之所。」
  • 宮廷劇:康熙(權謀),雍正(權謀愛情),乾隆(愛情)祖孫三代各有專攻
    中國的宮廷戲非常受歡迎,這裡面又屬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的相關電視劇最多,並且是一撥一撥的,長盛不衰。下面小編為大家戲說這些年關於康熙、雍正、乾隆比較火的電視劇:1、康熙 :主攻創業、權謀類型電視劇,權謀好手,因此在位時間最長。
  • 康熙、雍正、乾隆……三部劇,三首歌,盡現大清盛世風採!
    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們三人共同創造了「大清盛世」,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戲說乾隆》這三部電視劇,則從藝術的視角,重現了發生在那一百三十多年間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感受當年狼煙四起的戰場,深闈莫測的宮廷,勾心鬥角的官場以及那讓人額浮想聯翩的君王愛情……視頻:《康熙王朝》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大清盛世的奠基者,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奶茶狂魔乾隆
    哪怕錢包已經承受不住,哪怕需要排幾個小時的長隊,哪怕面臨長胖的風險,都義無反顧。不過,為奶茶痴狂的遠不只現代人就是了。古人對奶茶的痴迷程度,絕不亞於當代社畜。我們的老朋友——乾隆皇帝,就是一個著名的奶茶狂魔。
  • 《御膳房》:康熙、乾隆、慈禧、溥儀都愛吃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看央視製作的紀錄片《御膳房》,看看清朝皇帝們都愛吃什麼?御廚們又是如何應對這班刁鑽的老闆呢?其他時間可能會有一些小吃、點心,但夜裡不會吃得過飽,肚子裡沒有存食,其實有益於養生…康熙在位61年,一直要求御膳房厲行節約,在率軍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頓。他的這種樸素作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著作中都有記載。
  • 18歲少女入宮,三次為乾隆懷上龍胎,死後乾隆親自寫詩悼念
    古代社會,受醫療水平限制,女人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不僅嬰兒成活率較低,就連生育的女人都有很大危險,即便是在太醫雲集的後宮,妃嬪因生育而丟掉性命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說康熙原配孝誠仁皇后,就在生育皇子胤礽時,死於難產。今天筆者要講的是乾隆後宮,一位死於難產的妃子,她就是忻貴妃。
  • 宮廷食譜大揭秘,引康熙、慈禧垂涎欲滴的美食原來是這個!
    近年來隨著各類宮廷古裝題材影視劇的興起熱播,許多人對古代生活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特別是對紫禁城裡的奢華生活嚮往至極,尤其是皇宮裡的各種宮廷美食,讓吃貨們都恨不得穿越到古代。在古代,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坐擁天下,在衣食住行方面極盡奢華。要問有多奢華?拿吃飯來說,御膳匯集天下美食,可謂是「山珍海味不厭其多,玉液瓊漿不厭其豪」。
  • 康熙的定妃97歲,雍正的耿貴妃96歲,乾隆的婉貴妃92歲,都很長壽
    妃子之間為了爭寵,相互嫉妒怨恨,大家的心情都是鬱鬱寡歡的。但是在有清一代,有三個長壽到90歲以上的妃子,康熙、雍正、乾隆的後宮之中各有一個,要說她們三個的共同點,那大概就是不受寵了。  胤祹就被抱去蘇麻喇姑處撫養,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侍女,曾親自教導康熙皇帝。  萬琉哈氏在58歲被封為定嬪,雍正二年,將其晉封為定妃。
  • 她13歲嫁給雍正,康熙稱其是有福之人,乾隆為她祝壽還跳起了舞
    我們重點要說的是一個女人,一個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有關係的女人,此人便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後來胤禛不幸染上了瘟疫,鈕祜祿氏那是一點都不怕,日夜照顧胤禛,這時候的胤禛或許才明白什麼才是真愛,而鈕祜祿氏在胤禛的心目中也有了分量,後來胤禛痊癒,則更加寵愛鈕祜祿氏了。
  • 書畫典籍進宮之路:誰都逃不過乾隆爺的手掌心
    清宮亦會真金白銀購買書畫古籍,最早有史記載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太監奉旨在報國寺「買得王振鵬之畫手卷一,此項銀十二兩⋯⋯」,這是當時購買書畫的地點。乾隆時也不時有採買,從御筆的款識來看,王羲之的《袁生帖》、韓幹的《照夜白圖》等名作都是買來的。但總的說來這種方式並不多見,貴為一國之君,更多的珍寶來自上貢進獻。
  • 京港地鐵攜手故宮宮廷文化推出新年福筒及鼠票,福從天降送吉祥
    春節自古以來都是華夏兒女心中十分重要的節日。據史料記載,清代自康熙以後,每年入冬,皇帝都要親自書寫「福」字頒賜王公大臣,意為天賜福祿。比如,雍正帝即位後,把「書福頒賜」著為成例,他在位13年,每年臘月底都要開筆書「福」;乾隆二年起,乾隆皇帝選定臘月初一為書「福」吉日,用「賜福蒼生筆」書寫第一個「福」字。年貨作為春節特殊的節日符號,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 乾隆皇帝的母親到底是誰?一份清宮檔案,揭示乾隆的母親是漢人
    「神御」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的御容畫像,這個在宮中和御園多處都有供奉,並非是避暑山莊所獨有,這就和下句「於復何憾?」在承接上有所牽強。 而遺詔原本說這避暑山莊不僅是皇帝每年臨幸的地方,還是父親乾隆的出生之地,我死而無憾,這才叫順理成章。
  • 康熙63歲生的兒子,因年齡小被乾隆當弟弟照顧,三朝皇帝都寵他
    而我們在歷史上和諸多的小說和電視劇中,我們都知道皇帝君恩是雷霆雨露變化莫測,今日可以叫你榮華富貴,明日便也可讓你淪為階下囚,可在清代的歷史上,卻有一個人受到了三朝皇帝的寵愛,這個人便是康熙在63歲生的小兒子——愛新覺羅•胤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這個皇子就能成為一個特殊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康熙八歲就登基,內政外交成就頗豐,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