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理所當然我做菜,誰敢跟我爭我就跟誰急。
作為一個器材黨,最多的就是鍋和刀。
特別是鍋,動輒幾千塊一隻,買著都不心疼,因為喜歡。
但鍋好,可不保證菜一定好。很多人淪為器材收藏家,就是因為當初以為拿了一樣的鍋子,就能做出和那些高人一樣的菜餚來。
我告訴你們,這一定是假的。俗話說,器材是上限,能力是下限。這就是說,器材的確對效果會有所提升,但關鍵還是能力。
丫頭用那口兩千來塊錢的菲仕樂鍋,能做出比我用三十塊頭生鐵鍋做得菜更好的味道嗎?
不可能嘛!更何況那口菲仕樂鍋即便是我剛拿到手時候也不太會用,炒個雞蛋都粘到一塌糊塗。
好鍋,更要合適的用法才行。
那天看到美國LODGE煎鍋打折,下手時吼了一嗓子,結果跟了不少人。到貨之後,又有幾個人問我:「這鍋該怎樣保養?」
好吧,既然如此,我就服務到底。咱們先了解一下LODGE這個品牌。美國百年歷史的經典鍋具品牌,以黑色鑄鐵鍋為主要產品,特點是平價,皮實,耐用,通過美國的FDA認證及加州65號法案(世界上最嚴格的鉛、鎘檢測標準),採用砂模鑄造工藝,鐵水澆鑄,一體成型,每包鐵水都取樣嚴格檢測,確保產品不含有害物質。Lodge首創植物油養鍋技術,把植物油烤入鐵質的毛細孔中,在鍋體表面形成黑色油膜,達到防鏽、不易粘鍋的作用,幾個月就可養出不粘鍋。加厚鍋體,導熱均勻、少油煙、不易粘。適合多種熱源,燃氣灶、電磁爐、烤箱、電爐、電陶爐、戶外炭火均可使用。保養得當可以使用100年,甚至更久!
OK,上邊這段是我抄的。
咱先說缺點吧,這鍋的缺點很明顯,就是一沉二燙。因為實打實的鐵傢伙,拎著都是費勁,就休想跟中國炒菜似的顛鍋了,因為鍋柄也是一體鑄成,所以鍋燒熱時候,鍋柄也必然是燙的。大概美國鬼子做菜把這鍋放火上就不動了,然後一切操作都在鍋內處理,有點像鐵板燒不?如果要挪動,必須用防燙手套或者專用的矽膠手柄套才行,手柄套某寶有售,國內山寨的才二三十塊錢一個,也許一樣能用的吧。
一般鍋具拿回家,都需要養,無論是砂鍋還是炒鍋。我曾見過有的朋友將整個鑄鐵鍋包滿肉皮的養法,效果是槓槓的好。不過像LODGE這種糙鍋,你要太當它回事,也許反而不能物盡其用了。我們不用刻意去養它,只需要在前幾次使用時,以多油脂的食物為主,什麼肉,什麼煎,什麼炸,這樣多用上幾次,油脂自然就會滲透到沙眼裡,達到養鍋的效果。
西方料理的鍋具界材質排名中,第一是無可爭議的銅鍋,那可不是說我家那紫銅火鍋,而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銅鍋,以比利時產為最佳,米其林三星級廚子大多用銅鍋。其次是鑄鐵鍋,第三是不鏽鋼鍋,最差就是不粘鍋。這個排名,大致是以導熱速度,耐溫程度,保溫程度,溫度均衡性以及適用環境等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不粘鍋因為塗層的原因,無法耐受過高的溫度,導熱又慢,所以基本沒有專業廚師會使用。
銅鍋是天價,動輒上萬。所以西方家庭用,還是以鑄鐵鍋居多,不貴,又方便清理養護,無論牛排羊排雞蛋蔬菜,一鍋搞定。而不鏽鋼鍋,似乎我天朝的炒鍋用得比較多一點。
鍋就是要拿來用的,在使用中慢慢摸索,得出經驗,菜才能越做越好。我那鍋到手當天就要試一試,做個薯仔羅勒豬排。
菜譜也寫一下,僅供參考:
鑄鐵鍋上火,燒熱之後下油燒到冒煙時候,豬排下去煎,一面略帶焦褐色時候翻身,也煎到同樣水準時候出鍋備用。
換中火,下蒜頭煎到焦黃顏色,下薯仔,蘑菇也煎到外皮發黃褐色,放洋蔥略煎,把豬排放入,翻到下方,薯仔蘑菇洋蔥蓋在上面,放鹽,黑胡椒碎,大量羅勒(最好是新鮮羅勒葉,麥德龍有售,我是用的乾料)淋入馬天尼酒,上蓋小火燜十分鐘,連鍋子一起上桌。
需要注意的是,原鍋不配蓋子,我家是正好有尺寸一樣的,拿過來就用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煎了個雞蛋,買的草雞蛋太小了,連敲兩個,都因為手指頭直接捅進去而戳到蛋黃橫流,第三個才完整。
鍋一定要燒熱,這是重點,燒熱之後才放油,等油溫五成熱時候,就能關火,然後把雞蛋放進去,就可以幹別的事去了。因為鑄鐵鍋很好的保溫性能,鍋體內一開始積蓄的溫度緩慢釋放,就足夠將蛋白完全煎熟,而蛋黃還是生的。
這裡要解釋一下,洋鬼子吃雞蛋,蛋黃凝固就算這蛋燒老了,蛋白卻是不能有一點液狀。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道理,不過既然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我們也就認可是一種風俗好了。話說回來,我還是挺喜歡溏心雞蛋的。
拿鏟子一鏟就起來了,一點都不粘。
順手就把剛才捅破的兩個雞蛋加了點鹽調了一下,再開火,就著剛才煎雞蛋餘下的油,燒到冒煙時候,關火,把蛋液倒下去迅速翻幾下,靠餘溫使雞蛋凝固,就非常之嫩。不過因為沒有先熱鍋再放油,而且也沒有另外添油而導致鍋體中部因為油脂較少而留下了些許殘骸,拿抹布一抹就沒了。
洗鍋時候要注意的是,當心燙,而且我並不建議滾燙時候就下水去衝洗,這鍋雖然皮實,但熱脹冷縮這種自然規律,是完全能夠無視材質強度的存在。所以,還是等稍微涼一下再洗會好一點。
丫頭就是個這麼賣力的人,我剛煎完雞蛋就搶過去往冷水裡一淬!
煙都冒出來了,我好像在打鐵鋪裡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