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史記》中的鴻門宴|文化雲客廳

2020-12-23 新京報

項羽與劉邦的傳奇故事,在司馬遷獨特的史筆之下跌宕起伏,引人唏噓,一直被後世的人所津津樂道。近年來更是被改編為多部影視作品,分別於2011、2012年上映的「歷史大片」《鴻門宴傳奇》和《王的盛宴》就是個中代表,可見鴻門宴的故事魅力所在。

在《史記》之中,鴻門宴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在距離這段歷史兩千多年之後,我們重新去回味鴻門宴的細節,又將會帶給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哪些啟示呢?3月21日15:00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楊照將會在視頻直播間為大家講述那段歷久彌新的傳奇故事……

為什麼說鴻門宴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鴻門宴的座次安排,就暗示了範增的謀殺計劃會失敗?

樊噲的闖入,阻止了這場謀殺嗎?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和劉邦是一場英雄與無賴的對決?

項羽的失敗與劉邦的勝利背後是因為項羽是一個人打天下而劉邦是一個團隊打天下?

主題分享結束後,楊照老師將通過快手直播連麥的功能與讀者對話,歡迎讀者參與……

【從哪裡觀看】

可在快手、微博同步觀看直播

還可以打開微博搜索「新京報書評周刊」

同步觀看直播

活動直播書店聯盟支持:

(排名不分先後)

有為圖書館、在溪書屋、外圖廈門書城、北京社科書店、福州鹿森書店、青苑書店、上海三聯書店微言小集、陸上書店、之外書店、北京彼岸書店、未明央書坊、獨秀書坊、雲胡書坊、二樓南書房、北京外研書店、唐寧書店、四閱書店、扶光書店、良友書坊、幾何書店、重慶刀鋒書酒館、南昌美書館、西安知無知書店、紙的時代書店、成都三聯韜奮書店、贛州清大書店、青島不是書店、沐塵書店、經開書房、泉州書想所書店

特別支持:

理想國、書萌

【本場活動相關圖書】

《史記的讀法》,作者: 楊照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品方: 理想國 出版年: 2019年11月。

作者打亂《史記》原來的篇章次序,以「歷史式讀法」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解釋重大事件的因由,以「文學式讀法」去接近司馬遷的視角、態度與理念,把經典帶入今天的時空。他從《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開始,解讀司馬遷的切身遭遇,進而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后本紀》等篇章分析漢代初期的歷史,表現司馬遷對漢初政治運作的銳利觀察。在多重時間維度的觀念中,《史記》中的「表」和「書」可以突顯司馬遷的突破性創意;而本紀和列傳的布局謀篇中,也可以發現司馬遷眼中誰才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典範,哪些價值才是讓他耗盡全部心神寫完《史記》的動力所在。

編輯:高貴兵、

海報設計:魏斯瑞

相關焦點

  • 在快手雲遊「鴻門宴」,楊照做客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化雲客廳」
    這是鴻門宴中經典橋段,也是本次「文化雲客廳」直播的分享內容。3月21日,在快手聯合新京報書評周刊(ID:1767893264)推出的「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第二期直播節目中,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楊照為大家講述了「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史記》中的鴻門宴」,楊照以趣味性的語言風格、專業性的角度為眾多快手老鐵詳細解讀了《史記》中關於鴻門宴的歷史真相及司馬遷高超的文學造詣。
  • 開學季好書推薦:楊照《史記的讀法》,在讀史中增長知識與智慧
    推薦一本與歷史有關的讀物,楊照老師的《史記的讀法》,8個字總結:收穫巨大、一飽眼福。《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史記》一共130篇,52萬餘字,雖然不算超大部頭,但很多人也是一聽名字便望而卻步,覺得其晦澀難懂。
  • 史記百講—楊照
    今天在這裡我跟大家鄭重推薦楊照的《史記》百講楊照兄的博學總令我驚嘆,非常期待他眼中的司馬遷與《史記》在面對浩瀚的經典過程中楊照是個多好的導遊啊,這一次可以透過他講史記走進他的世界,我覺得也許最後的收穫不僅僅是重新走進《史記》,而是認識了楊照。
  • 楊照:《史記》變成了半本故事書,人們忽略了它的另外半本 | 專訪
    界面文化:關於《史記》的閱讀,你曾提到自己在臺灣大學歷史系上阮芝生的課受到了很深的影響,能否談一談?楊照:我們從初中起就會接觸到《史記》的選文,一開始是《張釋之馮唐列傳》,到了高中選得就很多了。高中的時候,我認為一本有價值的書應該從頭讀到尾,所以第一次動念想要完整地閱讀《史記》。
  • 「專訪」楊照:《史記》變成了半本故事書,人們忽略了它的另外半本
    因此,今天讀《史記》,就是學習如何解釋歷史,如何在其中區分出命運和人的意志,在歷史裡看到更加龐大或者長遠的規律和模式。在採訪中,楊照屢次提到自己是「真的喜歡這個人」。在楊照成長的年代,恰逢臺灣地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因此他這一代人閱讀了很多教科書以外的相關作品,在治學和講解的時候,是從人的角度來講的,也會帶有深刻的感情,楊照認為這是臺灣知識分子和大陸講學的差別之處。
  • 我讀《史記》——打開文化的「函谷關」
    我讀《史記》——打開文化的「函谷關」 2020-05-10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楊照的《史記》導讀,如何走進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內容簡介本書是看理想的節目《古今:楊照史記百講》精編而成。作者打亂《史記》原來的篇章次序,以「歷史式讀法」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解釋重大事件的因由,以「文學式讀法」去接近司馬遷的視角、態度與理念,把經典帶入今天。
  • 專訪丨楊照:歷史普及等同於講故事,這低估了大眾的智慧
    採寫 | 徐悅東《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其影響力和開創性是巨大的。不過,作家楊照卻認為,在班固之後,正史的寫作者並沒有真正傳承下《史記》的寫作構架及其背後的史觀和精神。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正史寫作又丟失了《史記》中的哪些傳統?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中,「成一家之言」為何會最被後來的正史寫作者忽視?
  • 你真的讀過《史記》嗎?
    沈從文 1952 年的一封家書中,如此反映《史記》的迷人之處:在四川農村裡參加土改工作隊的一個難眠之夜,他從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殘破不全的《史記》選本,在燈下讀了李廣、竇嬰、霍去病、衛青、司馬相如的傳記。「不知不覺間,竟仿佛如同回到二千年前社會氣氛中,和作者時代生活情況中,以及用筆情感中」。
  •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鴻門宴?
    曹無傷起初隨劉邦起事,官至掌管軍政的左司馬,軍銜似乎不低,可是即使這樣,曹無傷的名字在《史記·項羽本紀》中也只露了三次"臉"。此人雖屬於那種一出場就掛了的人物,然而如果沒有曹無傷,或許就不會鴻門宴這一歷史"大事"的發生,因而曹無傷的名字也隨著鴻門宴事件的流傳而被歷史牢牢記住。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
  • 鴻門宴的告密者,曹無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著名的鴻門宴眾所周知,結局是長腿皇帝劉邦演技好,腿腳麻利,順利脫險。得到項羽那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的點撥,沛公回營,立誅殺曹無傷!可謂是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其實史記中就給出了正確的答案,張良曾在即將赴會前,問劉邦自忖自己的士兵武力能否強大到可以對抗項羽?史記描述了劉邦當時的情況,「劉邦默然曰,固不如也」。而在鴻門宴數月後的韓信,在登壇拜將時也曾問過劉邦,劉邦也是同樣的回答。
  •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課文中的文化常識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古代文化知識1.
  • 張良為何受重用,鴻門宴解救劉邦
    張良畫像《史記·留侯世家》:教我距關無內諸侯,秦地可盡王,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柰何?」良乃固要項伯。張良雖然身體比較羸弱,但是張良卻為劉邦在平定內亂,讓劉邦最先入關中起到了確定性作用,而且還搭上自己重要人脈,解救劉邦於鴻門宴。劉邦這才有幸逃脫,贏得霸主之位。可以說沒有張良的出謀劃策,就沒有劉邦的日後成就。
  • 司馬遷寫《鴻門宴》的真實目的(深度好文)
    讀史 每日7點,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識  |
  • 小青說電影之《鴻門宴傳奇》
    該片取材於楚漢爭雄故事,講述了中國歷史上那場著名的飯局及圍繞鴻門宴前後各方勢力的權謀爭鬥。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並不是按照《史記》記載那樣對鴻門宴進行歷史的還原,而是導演以鴻門宴為衝突中心,重新解構了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故事,可以說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和創作,因此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 鴻門宴人物性格賞析--劉邦
    《鴻門宴》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本文寫的是關於楚漢之爭中最精彩的一場酒宴,宴席的雙方是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裡面人物眾多,個個性格鮮明。
  • 鴻門宴中有三玉,他們的含義作用各自不同,你知道嗎?
    《鴻門宴》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它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章。起義軍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就是說先進入函谷關的人要尊他為王,而劉邦是最先進入函谷關的人,但是項羽也想稱王稱帝,劉邦的勢力又不如項羽,在這種情況下,《鴻門宴》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生活中,我們常聽「鴻門宴、霸王別姬」等較為熟知的故事,都在《項羽本紀》裡。除個別學過的章節外,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困難和疑惑。初看時,滿眼都是生僻字;再看時,滿篇都是通假字,幾乎每個一句子裡都有障礙,每一段話裡都有疑惑,每一個章節也都有難點。
  • 汪曾祺《五味》:談吃,也是一種對生活、對文化的態度
    飲食文化不僅能成就像《五味》這樣優美的作品,還能在一頓飯之間解決千古政治難題。02鴻門宴與政治格局之變《史記·項羽本紀》就記載了劉邦赴宴而導致政治格局的演變。但項羽為劉邦設立下了鴻門宴,其背後不僅是你死我活的一場較量,更是一場雙方的政治博弈。本來項羽無論從兵力上、戰鬥力上,還是鴻門宴的布局上,都佔有絕對的優勢,但因一念鬆懈,一念的婦人之仁,而造成劉邦在鴻門宴上逃脫,從而造成天下局勢的轉變。所以謀士範增才會發出:「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屬劉邦。」的無奈感慨。《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爽口。
  • 《鴻門宴傳奇》還是一部不錯的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並不是按照《史記》記載那樣對鴻門宴進行歷史的還原,而是導演以鴻門宴為衝突中心,重新解構了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故事,可以說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和創作,因此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雖不值得完全的肯定,但也不能被徹底否定,我認為它還是有可取之處,但也有值得批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