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四裡藏好料,手撕雞,廣式豉油雞,佛跳牆雞飯,呷雞呷飯好呷

2020-12-23 小米7號

湖濱中學附近的湖濱四裡作為廈門有名的老社區,街道兩側都是各種大大小小的老店,花市,海鮮店,水果店處處充滿著人間煙火氣。這裡的建築都頗具年代感,生活節奏特別慢。對於吃貨來說,四裡也是眾所周知的美食天堂,各種古早味小吃,燒肉粽,沙茶麵,四果湯,炸物,應有盡有,湖濱四裡的周邊美食多得可以從早吃到晚,這麼說一點都不誇張。閒逛發現四裡沙茶麵附近這家新開業的呷雞呷飯,閩南人一聽這店名就特別有親切感。

亮黃色系裝修,在整條老街顯得特別明亮出眾。明廚明檔廚房看起來整潔有序,清蒸雞豉油雞豉油鴿在透明櫥窗裡掛成一排,很有氣勢。大廚正在嫻熟地處理著手撕雞,看起來乾淨衛生,光看手撕雞的過程就饞得直流口水。店裡主打的就是手撕雞,先點了份手撕雞來嘗嘗鮮。

廈門名小吃手撕雞

呷雞呷飯的手撕雞有四種口味經典、香辣、麻辣、藤椒。優選農家土雞,在島外自家農場養殖的清遠雞, 皮脆肉滑,多汁鮮嫩,肥瘦適中,清淡鮮美。手撕雞肉條再拌上香油、調料、香菜、蔥花等加以攪拌,美味的手撕雞就做成啦,淋上店裡精心的秘制醬汁,味道更佳,當下酒菜特別合適。下班走過路過打包一隻或半隻手撕雞回去跟家人齊分享也是極好的。

廣式豉油雞

皮脆肉嫩,甘香軟滑的廣式豉油雞也不能錯過,跟原味手撕雞風味不同,各有千秋,廣式的做法色香味俱全。鮮,香,嫩,滑,色澤誘人,味道鮮美還不膩。

手撕雞飯

一個人的話來一份手撕雞飯,實惠又好吃,性價比超高。雞皮脆香、彈性十足。肉質筋道、越嚼越香。雞肉都用手撕的,有一種家常味道。天藍色的餐盤,天藍色的蝶豆花米飯,十分清新。手撕雞+青菜+錦州小菜三拼+青菜,這樣一份手撕雞套餐太誘人。錦州小菜超開胃,地螺脆瓜酸蘿蔔,最特別的是外形像毛毛蟲一樣的地螺,鮮美爽脆。據說連青菜都出自自家菜園的有機蔬菜,實在太用心了。

佛跳牆雞飯

二十幾塊的就能吃到佛跳牆雞飯,小店裡往往藏著大驚喜。爽脆Q彈的海鮑魚乾、鮮甜嫩滑的參魚翅貝、鮮美可口的瑤魚花魚、膠質滿滿的柱唇膠肚等十幾種名貴生鮮原料燉煮而成。湯底十分馥鬱香濃,入口甜潤,美容養顏又滋補,而且湯汁超下飯。用湯汁來拌米飯吃,回味無窮。這樣的佛跳牆雞飯讓人驚喜滿滿。

豉油皇乳鴿飯

相關焦點

  • 鄉村小人物馬呷雞,成了貧協主席後,差點了娶了大地主如花的女兒
    馬呷雞作者:頌戈人物真實存在,故事純屬虛構馬呷雞的大名叫馬昌吉。因為他最喜歡吃雞,日子長了,大家都叫他馬呷雞。這人五官長得醒目,大馬臉,青白眼,一口齙牙黑裡透黃,個子瘦高卻背曲腰躬。馬呷雞打小就成了孤兒,靠院子裡大嬸大嫂接濟,吃百家飯長大。成年後不願幹農活,東家要一點,西家蹭一頓,一個人住在生產隊牛棚存放稻草的草房裡。馬呷雞人長得難看,身段卻很靈巧,常常手翹蘭花指,嘴唱女人腔,邊唱邊跳,竟然無師自通,把一根錢鞭子打得行雲流水,讓人眼花繚亂。
  • 呷飯為大
    灰塵浮遊在海碗大的光柱子裡,雨啪啪打在瓦上,都曾讓我作過不少痴態。 廚房與豬圈同在一處,無牆阻隔。雖如此,卻沒有臭烘烘的記憶。大概是每日清晨和黃昏,爺爺都把豬圈清洗乾淨,又勤給豬鋪新草的緣故。豬和人同在這裡進餐,倒也其樂融融。爺爺看著豬的吃相,食慾分外地好,幾大碗南瓜,哧溜就碗底朝天。而豬看到人吃飯,騰地跳起搭在豬欄上嗷嗷直叫。 我家是不愁吃的。
  • 彝族少女依呷阿呷出山記
    「我去過成都,但只從火車的窗戶裡看到過,那裡好像是另外一個世界。我想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她說。而依呷連西昌都從未踏足。打靶場就是她的整個世界,山上的樹林是她的遊樂場。談起未來,她說:「兩個姐姐都嫁了,下一個就是我。」雖然小大人的語氣裡充滿認命的無奈,但她們的眼睛裡,分明閃爍著對讀書的渴望。
  • 長沙上菜呷飯燈光調試
    湖南長沙上菜呷飯的燈光設計項目接近尾聲,9月15日,光柏士餐飲照明總經理與項目經理和設計師一同前去長沙指導調試燈光。一路長途跋涉,十多個小時的車程後,到達了湖南長沙,光柏士餐飲照明專業團隊前往上菜呷飯開始燈光安裝指導。
  • 來自一個寶藏群的吐血推薦||廈門好呷篇
    在群裡推出這個活動之前,我也萬萬沒想到群裡會有這麼多隱藏的美食達人,(想不到除了抽獎和沙雕表情包,還有這種好料)
  • 綏寧人呷蛇有蠻多講究滴
    一些好呷鬼們,就會滴著口水說:「現在,可是呷蛇的最好季節呢!去,到店子裡呷蛇去!」我是綏寧人,也喜歡呷蛇。以前,呷野生滴。現在,保護生態,呷養殖滴。綏寧人呷蛇的水平,我來講滴話,花樣好多,水平還蠻高滴。綏寧有句老古話,也就是俗語,講一個人很懶,冒肯做事,日日閒得打擺子,就說:「懶得烤蛇呷。」
  • 蘆筍燜泥鰍丨筷來呷飯作品
    2.蘆筍入鍋焯水約5-6分鐘,撈出衝水,再用清水泡10小時去澀味,手撕成條。3.鍋內放清水,倒活泥鰍加蓋焯水,撈出瀝乾。製作人:行政總廚·彭勇光餐飲企業:筷來呷飯泥鰍常年有,蘆筍春季才會有,又到一年之春,餐廳怎少得了「時菜」蘆筍!
  • 呷煮呷燙強勢來襲,堂食級外賣驚爆味蕾!
    今夏,單鍋煮製外賣品類締造者——呷煮呷燙再度翻紅!作為呷哺呷哺火鍋的子品牌,它就像一張X牌,將火鍋詮釋出無限可能。自2017年4月呷哺呷哺在北京推出呷煮呷燙外賣品牌以來,先後在上海、津魯、東北、深圳等地擴張,到如今,全國共計擁有350家店,遍布100+城市。
  • 欣賞好聽歌曲《阿依木呷》
    小青蛙組合,內地華語原創樂團,代表作《 阿依木呷》《阿依木呷》>ꆍꊇꆹꇭꀧꎸꄛꃪꆏ(只要你們身體健健 )ꅽꌺꈂꃅꐤꑌꑽꀋꐥ(兒子雨臥風餐也無所謂 )ꌧꏾꇓꏂꇁꌐꌦꀐ(木葉它又到了飄落的季節 )ꀉꂿꅽꌺꉌꃀꁎꌦꀐ(媽媽的孩子也想家了 )ꀉꂿꀉꄉꅇꂷꈧꌠ(爸媽的思念 )ꉉꌊꇢꇑꌕꂷꀉꄂꇰꀐꀞ(也只能對著眼前鍋莊裡的火塘說了吧
  • 呷蝦米 擺一桌好菜,留一席溫情
    /記憶中那些溫暖的畫面似乎都是出現在飯桌上/放學後迫不及待地推開門桌上早已擺好熱氣騰騰的飯菜shareid=3412877620&uk=1113290084①/ 豆豉蒸清遠雞 /原材料清遠雞配料生抽,黃酒,鹽,雞粉,蔥薑片,紅蘿蔔,豆豉,生粉做法
  • 【特稿】新時代的飛彈「築巢人」——沙子呷(下)
    三連班長王勝東與沙子呷一起「戰鬥」5年多。王勝東告訴中國網記者:「如果有人拼了命也要保護你,這樣的人值得敬重和託付,沙營長就是這樣的人!」一次,掘進施工,拱頂上掉下一塊磨盤大的石頭擦著沙子呷後腦勺砸在地上。碎石塊把戰士閆衛衡「拍」進水坑裡。大家驚魂未定,沙子呷已經跳進水中,把受傷的閆衛衡救了上來。沙子呷背起閆衛衡一路跑到衛生所,所幸,閆衛衡只是輕微擦傷。
  • 從涼山彝族娃到火箭軍礪劍尖兵丨沙子呷的掘進之旅②
    ,父母希望沙子呷陪著去成都看病,次果提出了久藏心底的奢望:補拍婚紗照。一個小時後,已經得知了消息的沙子呷衝回了房間,他的背後還站著如同雕塑般的戰友。次果出發時曾打算見面時為沙子呷買一束歌裡唱的格桑花或馬蘭花,可腳下的高原不是大涼山,除了駱駝剌什麼也沒有。母女倆和沙子呷沒有擁抱,沒有親熱,就站在燒了爐子的屋子裡靜靜的站著,四雙眼睛呆呆的盯著沙子呷和和戰友們臉上的高原紅、身上的泥水出神。
  • 隱藏在裕農街巷裡的「邋遢飯店」,到這裡來呷飯,老闆卻沒有菜單給你
    ■房間打通的另一頭,有個小包廂,裡面能容得下兩桌客人。延伸到外面,便是配菜、洗菜、炒菜的小廚房了。■為了不讓周師傅太辛苦,在外地打工的妹妹也回到了長沙,幫著打下手。起初,兩兄妹,一個洗菜一個炒菜,又當廚師又當服務員,苦中有樂。生意逐漸好起來了,店內的幫工便也多了起來。
  • 沙子呷:從大山裡的放牛娃到火箭軍礪劍尖兵
    沙子呷:「小的時候我聽著彝海結盟的故事長大,這個故事影響著我們大涼山一代代彝族兒女。7歲時,我就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感覺當軍人是很神聖的。我參軍入伍的時候,父老鄉親們翻山越嶺走了幾十裡路,千叮嚀萬囑咐就是一句話,到部隊以後一定要好好幹,一定要聽黨話。入黨是我最大的夢想,也是我們家鄉父老對我最大的期望,我就帶著這種信念來到了我們飛彈工程兵部隊。」
  • 呷拉覺空,康區的「大昭寺」,因為這裡也供奉有佛陀十二歲等身像
    從這一名稱可以獲悉,佛殿主供的是佛陀釋迦牟尼。當地的朋友介紹說,不僅如此,呷拉覺空就是我們康區的「大昭寺」,因為裡面供奉的是和大昭寺完全一樣的覺沃佛,也就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關於呷拉覺空的由來,朋友伉儷還起了爭執,因為兩人講述的版本不一致。
  • 佛跳牆的做法
    3、將熬好的蔥油倒進小罈子裡,加紹酒、鹽、味精,用荷葉將壇口密封,用小火煨3小時,啟封即成。她母親便把家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餚,一一用荷葉包好,告訴她如何烹煮。誰知這位小姐竟把燒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間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腦兒倒進一個紹酒罈子裡,蓋上荷葉,撂在灶頭。第二天濃香飄出,合家連贊好菜,這就是「十八個菜一鍋煮」的「佛跳牆」的來頭了。 其三是:一群乞丐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處討飯,把討來的各種殘羹剩菜倒在一起燒煮,熱氣騰騰,香味四溢。
  • 泉州人打招呼愛用「汝呷未」,但你知道這個說法的由來嗎?
    在大部分人印象裡,「吃」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動作,又或者是美食的另一種稱謂。 但在泉州人眼中,卻就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在泉州街頭巷尾,大家不期而遇,往往一句「汝呷未」(你吃飯了嗎)?便是一場聊 天的開端,通過「呷」這個詞語,衍生出的不僅僅是家長裡短,更是社會百態,就 連出門討生活,泉州人也愛稱作「探呷」。那麼,為什麼泉州人喜歡用「汝呷未」?來打招呼呢?
  • 阿西阿呷:索瑪花綻放 情滿「小慢車」
    2016年夏,正在值乘「小慢車」的阿西阿呷接到一名彝族旅客的電話,請求幫忙尋找離家出走的孩子李苦伍打。阿西阿呷逐個車廂尋找,最後在帶著一群孩子出行的彝族旅客身旁找到了他,孩子大眼睛裡滿是警惕。「我是阿呷阿姨,也在大涼山長大。你媽媽發現你不見了,非常著急。明天列車返程時,我帶你回家好嗎?」聽著熟悉的彝語,年幼的李苦伍打漸漸消除了戒心。
  • 呷火鍋還在做選擇?串串、滷味就要一「鍋」打盡!
    為了抓住長沙好呷佬們的胃,辣豐了的老闆只做一件事——專注於味道。老闆是個重度火鍋愛好者,一個月吃十多次火鍋是基本常態,對火鍋是實打實的熱愛。而經常吃火鍋又存在上火的情況,食材不好又會引起腸胃不適。正是如此,「辣豐了」出現了!老闆多次往返重慶與長沙兩地,與有著幾十年炒料經驗的老師傅,一同精心挑選上乘天然原料,堅持每天現熬牛油鍋底。
  • 阿西阿呷 以正向心態讓小慢車溫暖如春
    近日,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獲評「新時代鐵路榜樣」,她自參加鐵路工作以來,23年如一日,細心服務車上每位旅客,電話號碼17年不換,只因那串數字承載著鄉親們的希望,她是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彝族旅客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