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性取向與基因有關 同性戀系天生

2021-01-18 人民網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性取向與基因有關 同性戀系天生

  中國網2月18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2月16日報導,來自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對400名以上男同性戀者進行了檢查,這些男同性戀者都擁有正常性取向的兄弟。最終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他們體內特定基因的影響下,他們成為了同性戀。芝加哥地區的科學家們鑑定的是與性有關的年輕男性的基因組。

  研究組領導人麥可?貝裡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性取向不依賴於人的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因。我們發現的證據表明男性是同性戀或者異性戀男性取決於兩組基因。」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科學推進協會的年會上,貝利教授說,這項研究的結果,第一次建立了性取向和基因之間的關係。在研究期間,研究人員從409名同性戀者和他們擁有傳統性取向的男親屬身體採取了血樣。平均來說,同性戀者與其親屬的DNA約50%匹配。差異絕大多數體現在兩組基因上:染色體Xq28和Xq8 。而這些染色體的基因能夠高準確度地來確定人的性取向。一般來說,性取向30-40%取決於遺傳因素。

  芝加哥的科學家認為,剩下的60%-70%取決於其他因素。例如,當胚胎還在子宮裡時受到的激素影響。(實習編譯:陳敬敬)

(來源:中國網)

相關焦點

  • 「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可憐的傑克恐怕不知道,再過十幾年有一個叫「同性戀基因」的概念,將出現在《科學》雜誌上。這意味著會為他們無法傾訴的感情生活,帶來意外的轉折。同性戀基因的說法,是由美國生物學家迪恩•哈默於1993年提出來的。
  • 為什麼會有同性戀?同性戀的成因是什麼?
    同性性行為非常複雜,它受到許多基因的共同影響,而非某一個。另外,社會文化的作用也不可忽略。研究者認為,對於同性性行為,目前從基因層面的了解還很初淺。基因研究的結果,不應當被用於對性取向的預測、幹涉或所謂的「治療」。大量與同性戀有關的基因,關聯著人在性別特性上的豐富多彩。
  • 性取向的不同其實是基因決定的
    據稱,研究人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身上發現了兩種基因的不同之處。這兩種基因的不同可以解釋性取向不同的原因。該研究已經發表在了《科學報告》期刊上。研究團隊對比了同性戀和異性戀基因組,發現了兩種基因的不同。這項研究由伊利諾州北岸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團隊發現了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TSHR基因組的不同。之前的研究已經把TSHR基因組和性偏好以及減肥聯繫起來。另一組導致人們性取向不同的基因組是SLITRK6,這是一種與腦部發育和荷爾蒙產出有關的基因。早先的研究發現,與異性戀者相比,同性戀者的下丘腦區域要大34%。
  • "同性戀測試"恐懼不應阻礙性取向遺傳研究
    曾經發表過同性戀遺傳傾向第一個證據的迪恩•哈默(Dean Hamer)說,用DNA來確定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的說法,其實是誤解了科學家解釋人類多種性取向努力。作為一個長期有志於研究基因對人類性取向影響的科學家,我更關心這個研究能發現的表觀遺傳修飾(DNA的甲基化使某些基因沉默)的影響。這種化學修飾是從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而且能影響人類多種不同的性狀。我的實驗室在12年前就提出,它能影響一個人的性取向。要了解人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大驚小怪的表現,要從一些歷史談起。
  • 知否|性取向研究新發現:左撇子男性更可能成為同性戀?
    近年來,研究人員對「同性戀基因」的研究過程中產生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同性戀存在生物學基礎嗎?關於該問題不同人群的解釋眾說紛紜,科學家很難在調查問卷中找到合理解釋。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新發表文章指出, 有證據表明,某些生物進程與男性性取向密切相關。意味著這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些男性會成為同性戀。
  • 關於性取向,世人都誤解了張國榮!在中國同性戀群體到底有多少人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性取向是一個連續體。換句話說,有些人不一定是絕對的異性戀者或同性戀者,但是可處於兩者之間,或偏向其中一邊。性取向的發展縱貫一個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意識到自己是異性戀者、雙性戀者,抑或是同性戀者。
  • 科普丨同性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觀點1:同性戀基因原因      許多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後認為,同性戀有深厚的生物醫學基礎,同性戀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美國著名遺傳學家迪恩·哈默在199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稱,人類性傾向受基因影響,同性戀者的性傾向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比如Xq28、FucM基因 、Wnt-4基因、Sphinx基因等。他認為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由母親遺傳。哈默的研究為同性戀並非後天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但後續又有其他研究人員否定迪恩·哈默的觀點。
  •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
  • 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同性戀團體非常支持存在同性戀基因的說法,因為這可以證明他們是天生的,社會不應該再歧視他們,也不要逼著他們和異性結婚。傳統勢力則反對這個說法,認為同性戀是後天的,所以可以幹預。那麼,科學證據是否支持同性戀基因存在?最先確定同性戀基因的科學家是美國遺傳學家Dean Hamer。他在研究同性戀群體時發現,如果一個家庭有幾位同性戀的話,往往來自母系,因此認為X染色體的某段基因影響著同性戀取向。根據同性戀親兄弟的X染色體,他發現頂端的一段基因Xq28決定同性戀。
  • 人工智慧同性戀雷達通過照片判斷你的性取向,靠譜嗎?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米哈爾科新斯基 (Michal Kosinski) 2018年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上發表一篇文章:如何用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圖片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
  • 同性戀在西方為什麼被合法化?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同性戀產生的原因至今未明,可能與生物因素、環境因素及二者相互作用有關;心理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對同性戀也作出自己的解釋
  • 彩虹、同性戀與婚姻
    現在有關同性戀的大討論每隔一陣子就要在網絡上出現一回,導火索基本上不是哪個國家同性婚姻合法了,就是哪個名人出櫃(即公開同性戀身份)了。近一年來好像就有英國同性戀合法化;蘋果公司CEO庫克出櫃;作家王小波的遺孀、性學家李銀河與一位跨性別者的戀情曝光;以及年年都有的同性戀大遊行和年年刷屏的張國榮忌日……當然還有剛剛發生的蔡康永在節目錄製現場失聲痛哭和美國同性婚姻合法。
  • 斷臂之愛有天意——斯芬克斯基因的故事
    那麼同性戀果真是反常的嗎?對同性戀雙胞胎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出回答。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由單個受精卵發育而成具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同卵雙生子,比由不同受精卵發育而成具有部分相同基因的雙胞胎異卵雙生子具有更為一致的異性戀或同性戀傾向,也就是說如果雙胞胎的其中一個是同性戀,那麼他的同卵雙生兄弟比異卵雙生兄弟更有可能是同性戀。
  • 天生恐同?基督教與同性戀爭議的前世今生
    而一些福音派教會,雖然仍舊從神學角度反對同性戀,但是並不排斥同性戀基督徒,或者同性戀參加教會,只是必須要求同性戀者為自己的性取向悔改,其牧養同性戀者的角度也往往是從「矯正」「掰直」同性戀出發。不少教會會以開明的態度聲明,上帝愛世人,所以上帝也愛同性戀者,但是上帝恨惡罪,上帝恨惡的是同性戀,正如我們也會偷竊、說謊、驕傲……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罪悔改,同性戀者也需要為自己的罪悔改。
  • 性格是基因決定的?
    許多媒體直接把這項研究貼上「先天派」的標籤,然後就置之不理,等著下一個「天生就如此」的故事。這項爭論引起的反應不但驚人,還令人不安。因為這種「把基因擺在第一位」的信念,曾導致20世紀30年代美國強行禁止「低能者」生育,以及20世紀90年代巴爾幹半島的種族淨化暴行。  另一方面,反對基因決定論的論述也走向極端。
  • 一種被美國約會軟體官方認可的性取向
    早在2014年的11月,OKCupid(美國在線約會社交網站)就擴充了它的性取向列表,增加了雙性戀、無性戀、同性戀、未知性向等選項。除此之外,這個網站還做了一個讓人驚人的創舉,它把「智性戀」也設置成了一種新的性取向!
  • 基因可以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科學家表示:人的壽命30%與基因有關
    導語:基因可以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科學家表示:人的壽命30%與基因有關基因能夠決定人的死亡時間嗎?難道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生命的長短嗎?這些幾乎是人們從古到今都在討論的話題,而科學家們也在積極研究這個話題,但是到現在都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對於人類來說,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結束真的是終點嗎,人死後是否能否感知死亡呢?
  • 64種性取向!測測你是哪一種?
    一次意外,婉婷被送入醫院,查出了她天生的特殊結構 —— 染色體異於常人,雌雄同體。子宮和卵巢的嚴重受損,意味著她從此只能選擇做男人。婉婷因此崩潰,飛往遙遠的國外去治療。女主喜歡少年文棠生,又與好閨蜜發生了關係,所以女主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02你是百分之幾的異性戀?
  • 臺灣社會再傳蔡英文性取向:同性戀?
    「立委」林淑芬批評說:國民黨玩兩面手法,一方面拋出同性戀婚姻合法化議題,一方面又不尊重女性和同志,馬英九的能力比不過蔡英文,就用「謾罵、造謠、詆毀」的方式,汙辱蔡英文。        巫曉天當日接受訪問時表示,他是無黨無派,經得起考驗,如果有接受當局的錢就把報紙關掉。
  •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為什麼我國騙婚的男同性戀那麼多?該不該結婚
    此外,美國學者金西對人類性行為作了大量調查研究後推斷,基本上或完全只有同性性行為者比例佔了14%左右。關於同性戀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相關理論,目前絕大多數心理學家、醫學專家和科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同性戀者通常會對同性的人感興趣,對同性產生愛慕,對異性卻表現出淡漠甚至是厭惡;同性戀者對異性沒有性趣,不會主動和異性談情說愛,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的性取向,比如會不自覺地對同性表示出強烈的好感,或者對同性表露出「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