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2021-02-13 科學媒介中心

1963年的燦爛夏日,懷俄明西部,年輕的牛仔傑克與恩尼斯因在同一個牧場打工而相識。他們兩情相悅卻不為社會所容,最終傑克孤獨死去,留下獨自悵然的恩尼斯。這是2005年李安執導的電影《斷背山》的主要情節。可憐的傑克恐怕不知道,再過十幾年有一個叫「同性戀基因」的概念,將出現在《科學》雜誌上。這意味著會為他們無法傾訴的感情生活,帶來意外的轉折。

同性戀基因的說法,是由美國生物學家迪恩•哈默於1993年提出來的。

自上世紀60年代,伴隨著權利解放運動,同性戀運動也逐步登上西方的社會舞臺,並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但經常組織遊行集會,而且還在一些大學開設相關研究課程,甚至還演化出了全球性組織。

同性戀運動之所以能夠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與西方社會戰後,廣泛而深入的權利解放運動有關。

英國的一次LGBTQ聚會(圖片來源:Nature)

科學證據成為同性戀者捍衛自己權利最堅實的武器。半個世紀來,大量科學論文從生物角度得出結論:同性戀不是疾病,也不是一種病態;它是由遺傳引起的,而且後天無法改變。這種尋找科學證據的潮流,終於在1993年產生了裡程碑式的結論。這一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遺傳學家迪恩•哈默(Dean Hamer),在《科學》發表了題為「在X染色體上的DNA標記與男性性取向之間的聯繫」的文章。文中迪恩宣布,通過對40名男同性戀者的基因分析,發現30多人X染色體中具有相同的Xq28基因。這個Xq28就是大名鼎鼎的「同性戀基因(gay gene)」,因為迪恩認定它與男同性戀行為和傾向有密切關係。

Dean Hamer(圖源:tumblr)

但是這一結論從發表那一天起,科學界的爭爭吵吵就一直沒停過,從堅決支持到堅決反對的都有。支持者興奮異常,不斷加強研究以強化結論。2014年美國西北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對《華盛頓郵報》說「性取向與後天選擇沒有任何關係」。反對者則一直質疑實驗設計和技術路線,能否支持那麼強的結論。以往的研究總是遊擊戰規模,僅對幾十或上百人進行測試,樣本數偏小一直是雙方指責的理由之一。得益於大數據和先進的計算計算,這次來自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昆士蘭大學、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 等機構構成的龐大課題組,對來自英美的近50萬人的基因組展開調查,拉開了大兵團作戰的架勢。進一步分析表明,有5個基因位點可能和同性性行為存在聯繫。但是這5個位點都沒有位於以前認定的X染色體上;並且這5個位點共同解釋了不到1%的性行為變異。這表明有很多基因會影響性行為,不過這些位點不能用於可靠地預測任何個體的性偏好,因為沒有一個基因對性行為有顯著的影響。該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29日《科學》雜誌上。根據這一結果,麻省理工學院的遺傳學家Andrea Ganna直接聲明:「沒有同性戀基因!」

如果把這個報告的結論看作是決定性的,那麼對同性戀的影響真可謂「八月飛雪」。過去信誓旦旦的先天遺傳基因沒了,這可怎麼抵禦保守人士的寒雨冷風?

如果同性戀行為是後天習得的,那麼社會文化的不寬容就是合理的,畢竟誰都怕自己家的孩子被帶歪了。沒有基因的同性戀,就像沒有盾牌的美國隊長。

其實也沒有那麼尷尬,估計目前反對文章已經在發往編輯信箱的路上了。這篇報告自己也提到,研究中有許多不確定狀況。

比如報告提到的女性和男性的同性性行為有不同遺傳影響,研究者並不確定這究竟是基於生物性差異,還是社會文化包容性的不平等所致,甚至也可能是統計口徑導致的。況且對英美50萬人的調查怎麼能代表我們全部地球人呢?所以這次研究結果仍然是階段性,關於「同性戀基因」的爭論恐怕還要繼續下去。

報告中男女同性戀生孩子的數量與人口比率關係(圖源:Science)

回到《斷背山》中的傑克,話說他1981年去世之後,聽說1993年「同性戀基因」發表,高興地活了過來,重回斷背山和好友恩尼斯過上了美好的生活。然後來到2019年看到這篇文章,尋思著:這些科學家是要鬧哪樣?怎麼翻過來覆過去的折騰人!還有個譜沒?

 

參考文獻:

No 『gay gene』: Massive study homes in on genetic basis of human sexuality. Nature. 29 AUGUST 2019.

Ganna, A. et al. Science 365, eaat7693 (2019).

相關焦點

  • 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由于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承認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導致同性戀進一步公開化,而今天郭碧婷又被爆出她的女朋友,於是,這個問題又熱了起來:真的存在著同性戀基因嗎
  • 彩虹旗下的宣言-同性戀是病嗎?
    同性戀,這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話題,他數次的提起,又被當政者一次次地掩蓋,他敏感,卻又真實的存在,我們逃避著這個問題,但有一群人真實的存在著讓人心疼。同性戀是罪嗎?是病嗎?是變態嗎?如果是,那只能說,也許愛也是一種原罪,一種病,還是變態?
  • 天生脾氣爆,「犯罪基因」真的存在嗎?
    如果在真實世界中,也可以根據遺傳特徵,找出潛在的罪犯,在他們動手之前就提前拿下,罪惡帶來的痛苦不就根絕了嗎? 犯罪分子都是相似的? 我們知道,不少犯罪分子有些共同的行為特徵,比如易怒、易衝動,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都有相似的基因?
  • 女生喜歡拉手,是同性戀的一種暗示嗎?從哥哥的《霸王別姬》說起
    這部劇裡哥哥的演出真的是淋漓盡致!每一個眼神、動作都相當到位。他不在乎外界的看法,深愛著自己的師哥,這樣的愛情難能可貴啊,而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的心。為什么女生拉手是正常的,而男生就是同X戀?
  • 同性戀是一種精神疾病嗎?為什麼說不是?
    同性戀是什麼?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而且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它是一種疾病嗎?顯然我們不能說它是一種精神疾病。當目標是改變偏好時,即便是治療通常是沒有幫助的,而且常常是有害的。在過去的四十年裡,關於同性戀原因的理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犯罪基因」真的存在嗎?是的,有人天生愛犯罪!
    如果在真實世界中,也可以根據遺傳特徵,找出潛在的罪犯,在他們動手之前就提前拿下,罪惡帶來的痛苦不就根絕了嗎? 我們知道,不少犯罪分子有些共同的行為特徵,比如易怒、易衝動,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都有相似的基因?
  • 美國科學家:性取向與基因有關 同性戀系天生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性取向與基因有關 同性戀系天生  中國網2月18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2月16日報導,來自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對400名以上男同性戀者進行了檢查,這些男同性戀者都擁有正常性取向的兄弟。最終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他們體內特定基因的影響下,他們成為了同性戀。
  • 專欄 中國人真的「接受」同性戀嗎?
    說出這話的是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昨天他在《商業周刊》發表文章,正式宣布出櫃,並希望以此鼓勵更多人一起推動同性戀平權,幫助他人。  近幾年,宣布出櫃的政要、名人、明星層出不窮,承認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越來越多,各國影視劇也都開始全力「賣腐」,年輕人群體不再敏感隱晦,逐漸以公開的、戲謔的態度來對待同性戀現象,CP、同人、基友等詞語滿天飛。
  • 為什麼會有同性戀?同性戀的成因是什麼?
    先不說同性戀的成因,對於同性戀這件事的看待方式,我覺得社會已經變得越來越包容了,畢竟對於男同性戀群體有blued、女同性戀群體都有了lesdo這類交友的app,還抱著幾十年前的舊態度來看現在的話,那真的是落後了。
  • 同運星期 美研究:同性戀雷達不存在 呂頌賢:我一直想演同性角色
    」·美研究:同性戀雷達不存在·阿根廷解除男同性戀者獻血禁令·呂頌賢:我一直想演同性角色·中國研究認為男同性戀與基因有關·南昌:高校愛滋病防控不容忽視從艾爾頓·約翰稱與普京討論同志平權到被證實為惡作劇再到「同性戀恐懼症並不搞笑」由於俄國傳統的東正教信仰和當前穆斯林佔俄國人口的比例愈來愈多的現實
  • 漲姿勢「同性戀雷達」根本不存在
    你身邊是否有自稱擁有「gay達」的人?也許然而這項新研究發現,那些實驗結果可以輕易地通過照片質量來解釋,而非人們的性取向。當研究人員對照片質量加以控制時,參與者便辨別不出他們是彎是直了。換句話說,「同性戀雷達」這個概念從一開始便沒有任何堅實的科學證據支撐。研究團隊還證明了,縱容「同性戀雷達」概念的合法化將進一步傳播具有危害性的刻板印象。
  • 林俊傑喜歡田馥甄是真的嗎 田馥甄是同性戀嗎
    林俊傑喜歡田馥甄是真的嗎?其實林俊傑曾公開表示過,女神田馥甄是他夢中情人的類型。並且不管是演唱會還是參加節目,只要一提到田馥甄,林俊傑就想變成迷弟,也曾在兩人的演唱會上多次示愛,讓人非常感動。但是田馥甄表示對林俊傑不來電,只是把他當做最好的朋友。田馥甄是同性戀嗎?
  • 自私的基因,危險的模因,人類真的存在「自由意識」嗎?
    筆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掌握虛構故事的能力是源於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那麼是不是人類能走到今天生物鏈的最頂端也都是有基因一步步牽引著完成的呢?還是人類認知革命之後擁有了思想力,於是便可以跳脫基因的掌控,有了發揮的餘地?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另一本非常有名的書《自私的基因》。
  • 李斯丹妮老公是誰 李斯丹妮同性戀是真的嗎
    李斯丹妮同性戀是真的嗎?李斯丹妮同性戀是真的嗎網上一直都傳言說李斯丹妮是同性戀,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就是艾菲、劉忻這兩位了,再有一個就是一起合作《觀音山》中的範冰冰,但是這其實都不是真的。
  • 請尊重同性戀群體, 就像他們尊重你這個異性戀一樣.
    是同性戀群體的某一種gesture給了她提示,還是真的有同性戀基因(gay gene)存在? 科學家迪恩·哈默(Dean Harmer)曾經比較分析同性戀群體和異性戀群體的基因,發現有特定的染色體片段,可能與同性戀基因相關;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5個在同性戀群體和異性戀群體基因中差別顯著的基因位點。 除了基因影響外,還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環境的因素。
  • 亞當夏娃難道真的存在嗎?
    這與傳說中的"人類起源說"不謀而合,難道亞當夏娃真的存在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4日報導,這項研究由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馬克·斯託克爾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戴維·泰勒共同領銜,兩人上周在學術期刊《人類進化》上發布研究結果稱,在分析500萬個、包含10萬個物種的DNA基因序列後,推算出所有現代人均是同一對生活在10萬至20萬年前的男女後代。
  • 斷臂之愛有天意——斯芬克斯基因的故事
    那麼同性戀果真是反常的嗎?對同性戀雙胞胎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出回答。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由單個受精卵發育而成具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同卵雙生子,比由不同受精卵發育而成具有部分相同基因的雙胞胎異卵雙生子具有更為一致的異性戀或同性戀傾向,也就是說如果雙胞胎的其中一個是同性戀,那麼他的同卵雙生兄弟比異卵雙生兄弟更有可能是同性戀。
  • 彩虹、同性戀與婚姻
    隨著時代發展,同性戀已越來越不成為一個禁忌話題,但人們對同性戀群體的誤解與不了解仍然廣泛存在,我想就自己知道的來說幾點。 1.同性戀是什麼?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與異性戀相對,這種性取向不僅自然存在於人類中,許多動物也有同性性行為,包括與人類血緣較近的狒狒(具體是哪一種我記不得了),它並不是心理不健康導致的畸形戀愛觀。 2.同性戀是不是反人類?
  • 動物界的同性戀,都有哪些操作
    其實,同性戀企鵝真的很常見,要不是它們的男女企鵝長得太像,肯定早就被人類發現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其他鳥。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曾在觀鳥時發現了一對同性戀海鷗,兩隻都是母的。因為此前人們認為動物界不會有搞基的現象(對異性沒有興趣,那不就滅絕了嗎?),同性戀只是人類社會的某些人誤入歧途而已。  「花納稅人的錢,研究什麼同性戀海鷗?還不考慮縮減這些科學家的經費嗎?」
  • 同性戀的成因是什麼?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同性戀的成因是什麼?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以往關於同性戀的研究當中,有大量的材料證實,同性戀是先天的,但是也有同樣多的材料證實,同性戀是後天的。先天論者提出同性戀者基因變異、染色體異常或者腦垂體與異性戀者不一樣等論點;而後天論者提出諸如幼年被父母當異性撫養、少年時被同性性侵,甚至失戀創傷等觀點。這本質上都是將同性戀視為一種疾病,或是一種「錯誤教養」及「創傷經歷」的結果。到底同性戀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這可以被視為一個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一個難以解開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