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即將為NRO展開2020年最後一次發射任務

2020-12-19 新浪科技

來源:環球網

據外媒報導,SpaceX在2020年首次將太空人送入軌道,另外它見證了其最新Starship(星際飛船)原型的首次爆炸。不過它仍計劃在2020年完成另一次發射。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於當地時間周四上午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RO)發射一顆新的間諜衛星。

這次機密的國家安全任務被指定為NROL-108,為NRO 2020年的第六次發射。

跟其他NRO發射一樣,這次發射也有一個有點神秘的海報和口號。從NRO分享的圖片可以看到,一隻卡通大猩猩捶打著自己的胸膛,另外還有一句話--「力量帶來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

NRO在Twitter上發文稱:「大猩猩是愛好和平的動物,但必要時也會變得很兇猛。就像大猩猩一樣,我們的#NROL108任務一直保持警惕,隨時準備保護自己的任務。」

當地時間11月13日,NRO搭載聯合發射聯盟(ULA)的Atlas 5火箭發射,當時則是以神秘的指環王為主題,其中包括一些精靈腳本。

目前的天氣預報顯示,周四發射任務將在太平洋時間上午6點到9點的3個小時窗口期發射。獵鷹9號的一級助推器將嘗試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著陸。

相關焦點

  • spacex剛剛成功將第十一批星鏈送上太空,誕生世界首枚「7手」火箭!
    是的,你沒看錯,spacex剛剛又成功的發射一批星鏈衛星了。北京時間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spacex「6手」獵鷹9號火箭成功點火,順利將第十一批星鏈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不但使得spacex的星鏈衛星超過650顆,而且也是spacex的第100次發射!
  • SpaceX取消獵鷹9號今天的發射 NROL-108任務推遲24小時
    SpaceX已經更新了原定於今日的獵鷹9號發射計劃,推遲了本應是該公司2020年最後一次發射的NROL-108任務。今天上午,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開啟了三個小時的發射窗口,直到美國東部時間中午。
  • SpaceX發視頻慶祝獵鷹助推器成功著陸五周年,2021年發射目標翻番
    隨著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SpaceX公司在12月21日迎來了首次獵鷹助推器成功著陸五周年,該公司發布視頻慶祝了這一破紀錄的成功。這次被稱為「NROL-108」任務的發射也是SpaceX公司今年的第26次發射任務,比之前每年21次的發射紀錄高出近25%。除了使獵鷹9號火箭成為2020年世界上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外,在整整一個季度的時間裡也證明了SpaceX完全可以實現每年40次以上的發射,「NROL-108」任務的成功完成也標誌著首次成功發射近5年後助推器回收的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裡程碑。
  •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from=history-back-list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運抵西昌,預計6月底發射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歷時近4年、投資20餘億元研製的亞太6D衛星,已完成各項測試與出廠評審,於5月23日運抵西昌發射中心。
  • SpaceX星船落地時不幸爆炸,馬斯克卻高呼「勝利」
    【新智元導讀】本周三,SpaceX發射了其最新試驗型火箭Starship SN8。火箭在美國德州順利升空,且刷新了Starship系列火箭的最新高度——12.5公裡!但在降落時,卻由於下降速度過快,火箭在觸地後便立刻被火海吞沒。馬斯克以及SpaceX團隊對此表示:「我們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這是一次成功的試驗!
  • NASA和ESA公布「宇宙之吻」太空任務太空人名單,將於2021年發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宣布了新一批太空人名單,他們將在SpaceX公司的「商業太空人計劃」下前往國際空間站(ISS),此次太空人任務被命名為「Crew-3」。「Crew-3」太空人任務成員「Crew-3」太空人任務計劃於2021年秋天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歷史悠久的39A發射臺升空。
  • SpaceX將負責NASA Psyche小行星任務發射工作
    SpaceX將負責NASA Psyche小行星任務發射工作2020-03-05 15:0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NASA計劃通過已經計劃好的Psyche任務對一顆非常奇怪的小行星進行探索。
  • SpaceX年度衝頂第26發,首次動用高復用火箭發射國安機密任務
    這次動用一枚高復用獵鷹9號火箭(編號B1059.5),曾發射過兩次貨運龍飛船、一次星鏈任務、一次商業任務。這次發射再次跳過規定動作——靜態點火測試,直奔主題發射 liftoff !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10 時 13 分,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 Cape Canaveral 發射場發射升空,在成功進入太空後將 60 顆 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放入軌道,並在放置衛星的任務結束後返回地球,降落在了
  • SpaceX全新獵鷹火箭升空:發射次數超2019年
    北京時間11月21日凌晨1點17分8秒,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一枚全新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將歐美合作的一枚衛星送入太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發射沒有使用回收火箭,而是一枚全新的,編號B1063.1。
  • SpaceX完成最搶眼TESS太空望遠鏡發射任務 去探索系外生命
    北京時間今天早晨 6 點 51 分,號稱「行星獵手」的 TESS 衛星搭乘 SpaceX 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它不僅是作為即將於 2020 年前後升空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得力助手,也被看作是 NASA 此前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繼承者,肩負著發現更多系外行星乃至「第二地球」的重任。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圓滿成功 (趙聰 攝) 至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 外媒:SpaceX獵鷹9號將在年底成為2020年發射最頻繁的火箭
    據外媒TESLARATI消息,SpaceX的獵鷹9號將在年底成為2020年發射最頻繁的火箭。獵鷹9號已經在2021年之前在全球範圍內發射了幾次,而SpaceX在去年12月發射了它之後,現在可以肯定地說,獵鷹9號已經正式結束了這一年的發射工作,將成為2020年世界上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
  • SpaceX進入高頻節奏,十月發射180顆星鏈
    這次任務原定北京時間23日00:14發射,但在發射前13分鐘叫停,SpaceX給出模糊理由:為任務保障留出更多時間。 靜態點火測試是2010年6月首次發射獵鷹9號以來,SpaceX通常都要執行的常規動作:除了保持發而不射的狀態,發射流程全部跑一遍,持續點燃幾秒鐘9臺梅林發動機,以便檢驗火箭健康狀況,從而最大程度規避發射風險。這次任務與10月18日發射過程幾乎一樣。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 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開展的載人航天任務。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不過他仍然不稱其為「失敗」,還在同一條推特中表示拿到了所有目標數據,祝賀SpaceX。憑什麼算「成功」?按照SpaceX之前透露的消息,本次點火試飛的主要目標並不包括成功回收。在發射前,馬斯克也有意放話降低外界預期。
  • 2020-2021年世界太空日曆:火箭發射、空間活動、任務等!
    暱稱「貓頭鷹之夜開始」的任務將在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上午4:00-5:59(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00-1059)從紐西蘭的馬希亞半島起飛。現場觀看12月13日至14日:雙子座流星雨達到頂峰。 12月14日:2020年唯一的日全食將穿越南美的南端。
  • 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本次太空任務預計持續180天,這意味著飛船將在2021年6月才返回地球,然後經過檢修後,將繼續用於未來的載人任務。   原計劃,北京時間11月15日實施本次發射,但由於天氣原因,推遲到今日(16日)發射。由於疫情影響仍在持續,甘迺迪航天中心只允許少數人現場觀看。
  • 見證歷史:SpaceX發射太空人,航天局總長參與
    在過去,每個NASA的航天飛船一次最多可以搭載8個人,但一般來說7個人才是更常見的人員配置。俄羅斯的聯盟號可以容納3個人。從1981年到2011年,太空梭計劃總共完成了135次任務,其中有2次任務以悲劇收場:1986年1月,挑戰者號在發射升空後不久爆炸,以及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這兩次失敗分別導致了7名太空人死亡。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展開,先來聽聽首席科學家的「劇透」
    Li & Y.Wei 註:本文第一作者,中國火星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於2020年5月20日因病逝世,《自然-天文學》刊發訃聞表達哀悼。 在"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7月底或8月初發射之際,任務首席科學家及其團隊重點介紹了中國首次火星任務的科學目標和儀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