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寇會萍
我於2015年退休,退休後由於照看寶貝孫女,每年都要來舊金山灣區這個高科技公司集聚地,多則半年,少則也有四個多月。
在這裡我有幸結識了一群國內即有文化素養,又懂生活情趣的候鳥爸媽們,我們在照看好寶寶的同時,一起在小公園跳舞聊天,互相探討烹飪技能。
以前在家裡,由於工作原因,回家有婆母做的現成飯,逢年過節又有姐姐送來的包子、油餅等美食,我是坐享其成。退休後才和鍋碗瓢盆結下了不解之緣。
特別是來矽谷後,大家來自全國各地,飲食文化各具千秋。前兩年我們沒事就經常相約幾個人,今天去你家,明天去她家,做麵點、學烹飪,實際操作,互相學習。小公園裡黃姐姐不但舞姿優美,她做的東坡肉色香味俱佳,陽光妹子的蛋黃酥,酥得掉渣,還有陶姐姐的紅燒豬蹄、趙姐的煲雞湯、馬姐包的粽子、李姐的鮁魚餃子、董姐的芝麻球零食等等…,至今想起來,還覺得是那樣的香甜美味。今年因疫情情況特殊,不能相約一起做美食,但我們也經常在微信裡探討學習,除向大家請教學習外,我還向孩子們學習燒烤,從網上下載了下廚房、小紅書、暖暖的味道等美食專欄,沒事時就看看,看好了就實踐,感覺自己的廚藝突飛猛進,進步不小。
同時我也把我們山西麵食方面的一些技巧傳授給她們,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羊肉泡饃、餅子麻花、豆角燜面、油炸麻葉等。大家在一起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不但調劑孩子們的生活,也提高了我的烹飪能力,豐富了業餘生活,排遣了在異國他鄉的寂寞,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樂趣。
下邊著重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當地的幾種美食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
我們永濟的牛肉餃子很馳名。方圓百八十裡經常有人周末帶上家人或者相約朋友開車來永濟,吃上一碗牛肉餃子,才覺得過癮。永濟的牛肉餃子皮薄餡嫩,久煮不爛,味道奇絕,食之香而不膩,既可當主食,又可做下酒菜,因而有「吃餃子喝酒,越喝越有」的說法。永濟牛肉餃子的奇特之處就在於用料和拌餡,其配方目前在國內可以堪稱一絕,無可比擬。
永濟麻肉,選用上好豬五花肉,五香粉、生抽、食鹽醃製,裹上澱粉、雞蛋。先醃後炸,炸制金黃色,再放在盆裡,放上八角、大蔥,到上水,中小火上鍋蒸30分鐘,麻肉湯再配上蘑菇、木耳、油炸豆腐,鉤上芡粉,外酥裡嫩,香美可口。是本地飯館的拿手好菜,也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熱菜。
永濟扯麵和永濟餃子遍布全國。永濟扯麵特徵薄厚均勻,寬窄相宜,筋道爽口,湯濃味香。主料為精粉或普粉。調料為香菜、蝦皮、紫菜、油炸蔥花(葷油炸幹)、香油、醬油、米醋、食鹽、味精。製作時,麵粉加適量溫水、食鹽,和勻揉光餳(醒)20分鐘後揪成重約80克臍子,搓成長約10釐米條狀,排放整齊。抹油覆蓋溼布;扯麵時將臍子按壓扁,中間用筷子豎向壓一條面槽,然後兩手抓住兩端豎向拉長,橫向扯開,反覆兩次就成為四根麵條,下沸水鍋煮熟撈出放入湯碗。湯碗提前放入調料,澆沸麵湯攪勻。麵條撈出放入湯碗即好。
下面圖片是我平時做的各種面點和烘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