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中,律政精英伍廷芳為何突然退出?

2021-01-09 最愛歷史

清末修律工程主事者沈家本(1840—1913)和伍廷芳(1842—1922),一位是20多歲就入仕刑部,長於考據,洞明中國歷代律例得失的學者型官員,一位是留學英倫,華人中考取英國律師執照的第一人。

獨特的人生閱歷和時代背景,將沈家本和伍廷芳推向修律運動的前臺。

伍廷芳墓園

伍廷芳本名敘,字文爵,又名伍才,號秩庸,後改名廷芳。他是廣東新會人,但不是出生在中國,而是出生於新加坡,3歲隨父親回廣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聖保羅書院,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大學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後回香港任律師,成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伍廷芳xiang

洋務運動開始後,伍廷芳進入李鴻章幕府,出任法律顧問,先後參與中法談判、馬關談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為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籤訂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

1902年清末新政開始後,伍廷芳應召回國,授四品候補京堂銜,先後任修訂法律大臣、會辦商務大臣、外務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職。與沈家本共同主持修訂法律,在修律過程中,他竭力主張全面引進西方各國的法律制度。他的主張得到擅長於中國傳統法律的沈家本的支持。

然而,沈家本、伍廷芳聯手修律的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就以伍廷芳的去職而告終。至今,關於伍廷芳為何在調任刑部右侍郎4個月後就「告假回籍修墓」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伍廷芳畫像

香港歷史學者張雲樵推測說:「(伍廷芳)由美返國後,歷任商約會辦大臣、商部、外務部侍郎。若僅從職位名義說,其中任何一個都較公使更為顯要;至於實際權力,恐未必如公使之能自作主張,尤其重要的伍氏不慣衙門陋習,與時流不合,因此任職不到半年,便請假三月回籍修墓。」

《伍廷芳評傳》一書的作者丁賢俊、喻作鳳則認為,伍氏請求開缺跟他在刑部右侍郎任上所受得處分有關。1905年底,刑部率意奏請朝審絞犯李氏一案,包括尚書葛寶華、左侍郎沈家本、右侍郎伍廷芳在內的六堂官都受到了處分。由此說明,修律工程受到的阻力其實比想像的還要強大。

總之,這位以諳悉西律著稱的修律大臣,此後再未與清末的修律工程有任何交集。辛亥革命後,早已轉向擁護共和的伍廷芳作為南方和談代表出現在政壇上,恐怕也是清廷始料未及的。

伍廷芳mu

臺灣著名法律學者黃靜嘉如此評價伍廷芳在修律工程中的作用:「與沈氏相對比較,與其同時受命修法的伍廷芳(秩庸)就不免相形遜色。伍氏具有英國大律師資格,而為當時我國極少數而傑出的嫻習外國法制之耆英。他雖然也是『進士』,但只因留學外國而獲授『洋翰林』,不是經過考試經書制藝而來的,他沒有經過沈氏之部曹以迄京堂的歷練。他在改律上之貢獻,較少為人提及,一方面是他在膺任修律的5年中頻應外交上的差遣,不像沈氏在10年修律中,為『全勤』的修律者,另一方面也因與沈氏相較,他只是一個與當時之司法官僚體系初無淵源的outsider。」

有學者考證,沈家本、伍廷芳二人實際合作的時間是1903年底至1906年中,僅有兩年多,他們共同的修律功績主要體現在刪削舊律、翻譯西法、創設法律學堂及派員赴日考察等方面。

伍廷芳、伍朝樞父子之墓

自1906年5月伍廷芳去職以後,對於沈家本來說,事情正在變得更為艱難。

至1907年底,由於發生了官制改革、部院爭權和修訂法律館改組等系列事件,刑部左侍郎沈家本的精力顯然受到很大牽扯,清末修律暫處於停滯狀態。

在清朝,改革的難度,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

伍廷芳父子zhi'mu

參考文獻:

黃靜嘉:《沈家本——我國法制現代化之父》,載張國華主編:《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法學家——1990年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丁賢俊、喻作鳳:《伍廷芳評傳》,人民出版社,2005年馮天瑜、何曉明:《張之洞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董康:《中國修訂法律之經過》,載《董康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

相關焦點

  • 有一種人生叫伍廷芳
    1874年,他「奮發走英倫,入林肯律師學院,習法律,開遊學之先河」,成為中國近代自費留學的第一人。 1877年1月畢業,獲得英國林肯律師學院法律博士學位和英國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1877年5月18日,他被香港律政司聘為大律師,開始了他的法律執業生涯。
  • 伍廷芳的香港歲月
    華人氣憤不已,與之爭吵。英人仗著自己人高馬大,出手傷人,竟生生將華人打死。該案被訴至法庭,不想英國法官僅草草審理,就將兇手無罪釋放。案件結果一出,香港華人社群譁然,紛紛要求嚴懲罪犯。伍廷芳與判案法官激烈辯論,更向港督軒尼詩力陳法庭判決不公之處。最後,法庭不得不重新審理此案,改判兇手5年有期徒刑,並向死者家屬支付巨額賠償。
  • 《精英律師》:我們的律政劇離神劇還有多遠?
    該劇的市佔率趨勢與豆瓣評分趨勢對比輿情的熱度證明了受眾對於律政題材依然有熱情,但是評分卻顯示,他們並不滿意。很多觀眾會拿來跟美劇《金裝律師》相比,即便不談版權(版權之說還無定論),《精英律師》依然會有很多明面上的問題:解決問題全靠一張嘴,嘴炮比真槍實刀的案例多。
  • 清末取消科舉制度,是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還是重要標誌?
    顯然不是,科舉制度之所以被廢除,主要還是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能滿足朝廷的用人需求,而且這一政策出臺是與清末一系列變革相輔相成的。網上有言論認為科舉取消後斷絕了精英上升渠道,從而引發亂局,稍加思索便會發現這種說法顯然不能成立。
  • 電視劇《精英律師》開機 靳東藍盈瑩成律政拍檔
    編劇陳彤操刀過《一僕二主》、《新結婚時代》、《離婚律師》等多部都市劇,在此次《精英律師》的劇本創作中,再次著眼於律師行業,在職場故事情節的推動下塑造出鮮活生動的大都市眾生相。情節緊湊,話題豐富,犀利中透著幽默的語言更具有陳彤特色。
  • 《精英律師》高秋梓律政佳人plus嬌憨惹人愛
    網易娛樂12月31日報導 由靳東、藍盈瑩主演的都市律政劇《精英律師》日前正在東方衛視及北京衛視熱播中。隨著劇情發展,由高秋梓飾演的孟曉宇也正式登場,與藍盈瑩上演了一出「老同學職場重逢記」。高秋梓在劇中飾演的是女主角的大學同學,經歷畢業、失戀、考研、求職的一連串打擊,連胖20斤變成「律政佳人plus」,以至於久別重逢,連曾經的追求者都沒認出自己來。
  • 凱原法學院「虹橋正瀚杯」第十二屆上海交通大學律政精英訓練營...
    「虹橋正瀚杯」第十二屆上海交通大學律政精英訓練營於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以線上方式舉行,各位律政精英雲端相聚,切磋技藝。 他指出,律政精英訓練營是基於探索專業教育和法律實務相結合的理念,由交大凱原法學院提供平臺,律所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同學們全力備賽展現風採,三方聯動,嘗試法律實務人才培養的更多可能。此外,他還對參加活動的學子寄予期望,希望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和職業道路上為中國法治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最後,汪後繼宣布訓練營正式開營。
  • 2013律政年度精英律師候選人公示
    由檢察日報方圓雜誌社主辦的「第五屆律政年會暨年度精英律師評選揭曉」,將於2014年1月12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屆時,9位評委根據20位候選律師的現場演講和個人業績,當場評選揭曉十大年度精英律師。   根據評選規則,現將20位律政年度精英律師候選人情況公示如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 槽點遍布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國產律政劇怎麼翻身?
    《精英律師》結局了,劇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對於小編,唯一懷念的是慄娜的顧盼生姿和她信手拈來的高情商言談。至於男主和女主,可以說,過目就忘。《精英律師》的出品人和男主演都是靳東,靳東這麼多年的角色定位高度相似,讓大家失去了新鮮感,每部劇一定檔,就知道他又是精英造型。在這部劇中也不例外,出門前挑選高級腕錶、定製西裝,出門後豪車接送,寫字樓裡有豪華裝修的辦公室……讓你定睛的,只有這些行頭和外在的浮誇。而現實中的律師,沒這麼講究派頭,不是不賺錢,是沒時間。沒時間從頭到尾地炫耀這些物質上的東西。
  • 《精英律師》首開6.5分,律政劇成了髮型師和模特的舞臺
    近日,一部全明星陣容的律政劇《精英律師》已經上線,開播之時好評如潮。但是短短幾天下來,口碑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在豆瓣上這部劇的評分也只有6.5分,目前只是更新到第五集,從一開始的好評到現在的好壞參半,也就經歷了兩三集的跨度。
  • 懸疑新作,國產律政版《非自然死亡》開播,吳倩轉型律政精英
    隨著《沉默的真相》大結局,最近似乎沒有比較突出的懸疑劇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其實非也,好的懸疑劇還是有,只不過你不知道而已,比如這一部《黑色燈塔》,由史赫然執導,吳倩、楊玏、代旭等主演的都市律政劇,就在21日正式上線了。
  • 人民日報海外版:《精英律師》這部律政劇為何火?
    原標題:這部律政劇為何火?(牆內看花)   都市律政題材電視劇《精英律師》,以其對社會現狀和民生問題的關注引發一輪輪熱議。該劇展現了以羅檳為首的一群法律從業者守護公平正義、為職業理想奮鬥的精彩故事,通過對種種現實問題的捕捉與呈現,令觀眾撕掉了頭腦中固有的律師標籤。
  • 同樣戲骨雲集,《慶餘年》和《精英律師》口碑為何截然不同?
    其中有兩部,自從上線以來,就備受大家的關注,這就是《慶餘年》和《精英律師》。《慶餘年》堪稱是2019年度最熱的影視作品之一,雖然只是一部網劇,不過卻集結了大量的戲骨級演員,就連影帝陳道明都參演其中。《精英律師》在上線前,也是非常受關注的一部影視作品。據說靳東為了這部電視劇,請了大半個娛樂圈的人。
  • 睪丸被擊碎,心肝被炒食:徐錫麟為何死得如此慘烈
    在這些刺殺事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徐錫麟刺死上司、安徽巡撫恩銘一案。徐錫麟,浙江山陰人,舉人出身,其曾於1903年留學日本,次年加入光復會,江湖人稱「光漢子」。1905年,徐錫麟回國後創辦了半軍事化的紹興大通學堂,為舉義培養幹部。
  • 「疫」不容辭,虹口律政精英用專業守護這座城!
    「疫」不容辭,虹口律政精英用專業守護這座城!-10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工作中
  • 廢科舉、定學制,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國近代教育體系
    在一年前的義和團之亂中,老佛爺慈禧拉攏大量拳民,仗著人多勢眾又有的法力相助的優勢向西方列強宣戰,結果被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帶著光緒皇帝一起逃出京城。於是,在八國聯軍的兵鋒之下,清政府被迫籤訂《辛丑條約》,其中讓渡給洋人的主權在整個中國歷史之上都屬罕見。這次戰敗幾乎揭掉了清中央政府的遮羞布。
  • 清末民初女性的「出走」:救亡與啟蒙——仿歐美、倡新理
    「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本就是一個頗具分量的研究課題,將這樣一個題目又放置於「清末民初」的歷史轉折點上,其內涵和意義就變得更加豐富而深遠。清末民初挽救民族危亡和啟發民智的思想進程是曲折而又偉大的,可以說,來自於男性政治精英的改革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步伐的主要動力,而起「導向性」作用的是源源不斷被引進的,來自於歐美或是被改造後的歐美的新理和新說。
  • 辮子風波:清末民初留髮與剪髮的劇烈衝突
    清末民初出現的剪髮辮的行為原因複雜,既有向西方社會風俗靠攏的含義,也有表示與清政府決裂的顛覆性意義,並成為近代習俗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動。最早的剪辮者是定居海外的中國人,原因是為了與當地的風俗靠攏或者是為了工作中的便利。
  • 看《精英律師》突然明白的道理,當編劇靠譜時連朱丹都有演技了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由人氣男星靳東和藍盈瑩等一眾戲骨主演,這部劇大咖雲集,在同檔期的節目中脫穎而出,掀起了收視熱潮。在這部電視劇的帶動下,律政劇這種題材的電視劇重回大眾視野,引發了一定的關注。上一次律政劇大火的是2014年,當年上映了兩部律政劇。一部是吳秀波和姚晨主演的《離婚律師》。一部是周一圍和朱丹主演的《金牌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