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十二
《最好的時光》中三段不同時代的故事,侯孝賢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第一段故事中有侯孝賢和他身邊朋友的影子,第二段則取自某位政壇人物祖父的軼事,第三段就是臺灣藝人譚艾珍女兒歐陽靖的真實故事 。影片幕後的製作仍是他的老班底,朱天文、黃文英、李屏賓等等。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四
有趣的是,《光陰的故事》的導演柯一正在片中首次亮相併擔任男主角,看上去一本正經的他在此角色中有非常不俗的表演,從他身上可以透視出臺灣男權的沒落;傳統的一家之主因為經濟問題而不得不放棄男尊女卑的權利……此片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臺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女配角獎」(陳秋燕)、「最佳改編劇本獎」(侯孝賢、廖輝英)。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九
這部《好男好女》的影片和之前的《悲情城市》、《戲夢人生》類似,因此被人們合稱為侯孝賢的「臺灣」三部曲。他的電影就像是一系列的臺灣歷史進程,《好男好女》取材於真人蔣碧玉的個人傳記,侯孝賢以旁觀者的創作態度介入到了這些樸素的寫實影像中,用他慣用的鏡頭語言讓人了解那段幾乎被臺灣民眾遺忘了的「二·二八」歷史事件。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六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以侯孝賢、楊德昌、吳念真、劉家昌等為首的臺灣的一批新銳導演,發起並推動了了一場「臺灣新電影的運動」,其本質實際上就是為了推翻當時臺灣電影界的種種世俗、荒誕、平庸的窠臼,創造一種源自於真實生活的現實主義電影。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十
片中涉及了人物、社會的多個層次、多個角落,極大地擴展了電影豐富的喻義潛力。為了拍好此片,侯孝賢除了在演員的陣容上面極具豪華之外,《海上花》團隊的其它工作人員也多是各個方面的精英;比如藝術顧問是大陸作家鍾阿城、造型、美術都是名家、另外還特別聘請了崑曲名家韓子云等等,因此《海上花》還獲得了第3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的提名、最佳美術設計的提名,侯孝賢本人亦獲得最佳導演的提名。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三
於是一批新銳導演,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吳念真、劉家昌、小野等人開始了一場推動「臺灣新電影的運動」,企圖推翻舊電影的這種窠臼。繼楊德昌、柯一正 、陶德辰 、張毅導演的《光陰的故事》成功後,由侯孝賢主導,曾壯祥、萬仁參與的一部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也在稍後拍攝成功並推出。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二
這和一些頂尖的腦力勞動者所經常遇到的問題類同,當解難題或者是著論文的時候,總感覺有一種意思沒能夠解析透,而要想突破這個瓶頸就必須在自身的其他方面下功夫,比如惡補各種各樣的知識,或者甚至是著力去提高自身人格的修養;而這時候的侯孝賢雖然已經有了十多年的電影經驗,對於一般性電影的表達方式可以做到駕輕就熟了,但是在挑戰一些複雜的人性時,對於其中各色人物深層次的思想維度的探索,總感覺到未能力透紙背或者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五
實際上《童年往事》就是一部侯孝賢自傳性質的片子;阿孝(遊安順飾)出生於廣東梅縣,幼年隨家人遷居到臺灣。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剛到臺灣沒幾年的父母,不時告知子女們大陸那邊的種種往事。而祖母(唐如韞飾)則不斷要阿孝陪她走回大陸老家……在阿孝小學畢業那年,他的父親(田豐飾)去世了。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十三(完)
這部侯孝賢耗費了巨資的大片,最終除了給他帶來了無數的電影獎項之外,也在上映之後給他帶來了好評如潮。臺灣記者評論到;侯孝賢式武俠電影走的是他一貫保持的文化底蘊的路線,情節平緩而又徐徐鋪開,風格比較近似日本的武士電影……這也是侯導拍過的景色最美的電影,整體技術的環節做得很到位。
-
侯孝賢電影觀感之七
有趣的是;我在網上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該片可以去觀看,所以我自己也沒有辦法去觀賞這部影片,因此就無法了解更多的這部影片的背景及其它的一些……更無從下手去評論此片的精彩之處,只能夠將網上找到的一些評論曬上來; 朱天文說
-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代表作電影資料介紹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代表作電影資料介紹 第57屆金馬獎於8月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行。
-
六部電影讀懂侯孝賢
你懂或不懂,聶隱娘就在那裡——這似乎是本屆坎城電影節上侯孝賢答記者問的核心表達。以及最後,侯孝賢到底是誰?或許通過梳理侯孝賢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六部作品,你會發現那長鏡頭背後的歷史和秘密。童年往事 & 戀戀風塵「死亡」與「往事」成為核心與母題《童年往事》對侯孝賢甚至整個臺灣電影新浪潮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
臺灣電影之夜:侯孝賢張作驥林正盛等相聚釜山
搜狐娛樂訊 2010年10月11日,釜山電影節期間,「臺灣電影之夜」隆重舉行。在釜山的諸位臺灣電影節相聚一堂,金馬影后楊貴媚身著韓服,為即將卸任的釜山電影節主席金東虎獻唱。而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作為金主席的好友,也特來捧場。
-
不止電影:侯孝賢二三事
除了這樣的「妖女形象」,使她拿下金馬影后和柏林、坎城評委並長青不墜的,是另一類全然不同、荷爾蒙直線降低的角色:像霓虹燈一樣摩登迷幻的千禧「小姐」;精緻而憂鬱的晚清歌妓;孤獨又神秘的雙性戀搖滾歌手;燙著老式捲髮、兒女成群的軍眷太太……現在,在這個序列中又多了一個成員:比刀尖還鋒利、比良夜還黑沉的唐朝女殺手聶隱娘。當然,它們無一例外都出自侯孝賢之手。
-
封面 侯孝賢為什麼是侯孝賢
事實上,極度個人風格化的「作者電影」與臺灣本土的「寓言」式解讀,都存在於侯孝賢的作品中,「有著判若兩然的歷史語源與實踐內涵。」學者陳山則並不認同用西方理論套用中國電影的方法,他認為《悲情城市》《戲夢人生》與《好男好女》的偉大之處在於,「作為世界級導演的侯孝賢,藉助這一系列影片,構造出了一部完整的臺灣人精神史」。
-
倪震:侯孝賢電影的亞洲意義丨《當代電影》
他們的肉體離後代而去,但無限的思緒和道德的延續正綿綿不絕地落在少年主人公身上。阿孝咕是祖母以「孝」字命名,父親的孝道、母親的愛心,特別是祖母去世時孫輩們的不孝自責和愧疚之心,正透露出傳統道德並不因前輩的逝去而斷裂,而是在紮根海島的後一代身上清晰地傳承。
-
元培影訊|侯孝賢的電影美學之《戲夢人生》
我想,別人鼓勵你、期待你的時候,你不得不生出向上之心及責任感。我就是這樣被一些人推上來,心裡總想著要拍一些好的東西,報答那些喜歡我電影的人。
-
如何觀賞一部侯孝賢電影?
好多年以後他還在回憶,那種「欲說還休、欲留又止」的書面語言給了他一種前所未有的畫面想像,在電影裡,就得使用長鏡頭。電影《小畢的故事》劇照起初侯孝賢的長鏡頭總和文字之美緊密相連。比如曾經也是讀《沈從文自傳》而感慨萬分:「書中客觀而不誇大的敘述觀點讓人感覺,陽光底下,再悲傷、再恐怖的事情,都能夠以人的胸襟和對生命的熱愛而把它包容。
-
侯孝賢電影書單,差不多從沈從文說起
這個階段的侯孝賢特別煩惱:本來我覺得我很會拍電影,可是現在我不會拍了。」這時,朱天文給了侯孝賢一本書:《從文自傳》。「它對侯孝賢的改變可大了,他讀了《從文自傳》之後知道怎麼拍電影了。一個人可以承受那麼苦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發生在太陽下面,還可以看到溫暖,看到人性的美好,人的胸懷還可以亮一點,由此建立了侯孝賢拍電影的自覺。」
-
侯孝賢談楊德昌:拍電影太難了!
對於楊德昌來說,他最懷念的就是新電影的時期,那時的電影是良性競爭,對手也是知己。楊德昌在拍攝《青梅竹馬》這部影片時曾因資金問題請侯孝賢幫忙,侯孝賢因此抵押了房子,還擔任了影片的製片人和男主角。▲《青梅竹馬》2017年重映,侯孝賢憶好友楊德昌《青梅竹馬》的編劇朱天文曾在一篇題為《楊德昌與侯孝賢》的文章中寫道:我很高興看見臺灣電影中,至少有兩位作者是這樣的,楊德昌和侯孝賢。兩個完全不同個性的作者,作品風格迥異,可兩人交情好得呢。蔡琴都說了:「他們簡直是在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