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有幾千年的種茶、制茶和飲茶歷史,茶文化十分燦爛。我國有眾多產區地區,茶葉種類豐富,名茶眾多。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茶葉又該如何去分類,目前是否有完整且統一的劃分方法?其實目前是沒有完全統一的劃分方法,因為茶葉各式各樣的,很難將每一種茶葉一一對號入座,只能根據製造方式的不同與茶葉品質上的差異進行劃分。我們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六大茶分類法,即是按照茶葉的加工工藝和發酵程度。
六大茶類的劃分法是我國著名茶學家、教育家、制茶專家陳椽先生在1979年提出,他在《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一文中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新的分類法,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主要是根據茶葉葉綠素破壞程度及黃烷醇類變化程度的順序進行排列順序,這一分類方式體現了茶葉製法的系統性,也能反映出茶葉的品質,而且這一分類方法也對我國的茶葉教育、科研及生產流通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具有突出的貢獻。
以下是六大茶類的加工工藝和發酵程度
綠茶的加工工藝為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不發酵
白茶的加工工藝為萎凋、乾燥 微發酵
黃茶的加工工藝為鮮葉、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輕發酵
烏龍茶的加工工藝為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乾燥 半發酵
紅茶的加工工藝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全發酵
黑茶的加工工藝為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乾燥 後發酵
除了六大茶類之外,還有很多茶,比如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等,這些茶被統稱為再加工茶,指的是用六大基本茶類進行再次加工。像花茶就是典型的再加工茶,花茶又稱為香片,是用植物的花朵與茶胚進行窨制,說白了就是讓花朵釋放香氣,再讓茶葉吸收香氣,使得茶葉有了花香,製成香氣濃鬱的花茶來。
花茶的特點就是香氣十分鮮靈濃鬱,是深受廣大女性朋友和老年朋友的喜愛,喜歡喝花茶的地方都很多,比如北京人就非常喜歡喝茉莉花茶,此外成都人也十分酷愛茉莉花茶。花茶種類豐富,有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茉莉花茶的茶胚並不是固定的,除了用綠茶之外,還有用紅茶、烏龍茶、白茶等作為花茶的茶胚。我老家福鼎也曾有過製作茉莉花茶的熱潮,其中使用到的就是白茶茶胚,用白茶與白色的茉莉花一同窨制,製作出來的茉莉花茶別有一番風味。
還有像大家比較熟悉的普洱茶,也算是再加工茶。普洱茶到底是不是黑茶?這個問題如今還沒有標準答案,有的人認為屬於,有的認為不屬於黑茶,我覺得普洱茶應該屬於再加工茶範圍,因為普洱茶在製成毛茶後要經過自然發酵或人工渥堆發酵的形式,所以屬於再加工範疇。
總的來講,我國茶葉分為六大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此外還有很多非茶制茶,名字帶有茶字卻不是茶葉,比如菊花茶等保健茶。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