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傳播

2020-12-22 鬥記說茶

中國的茶葉、茶樹、飲茶風俗及制茶技術等都是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開展由我國直接、間接傳向全世界的,最早傳入朝鮮、日本,其後由南方海路傳至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裡蘭卡等國家,16世紀傳至歐洲各國並進而傳到美洲大陸,由北方傳入波斯、俄國。

中國茶葉約於5世紀的南北朝時期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10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地區。宋、元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處,這時的陶瓷和茶葉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商品。明代時期,政府採取積極的對外政策,加強與東南亞、阿拉伯半島、非洲東岸等地的經濟聯繫與貿易,使茶葉輸出量大量增加。15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1610年荷蘭人自澳門販茶,並轉運入歐洲,1616年中國茶葉運銷丹麥,1650年後傳至東歐後再傳至俄、法等國,1657年中國茶葉在法國市場銷售。1662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提倡皇室飲茶,帶動了全國的飲茶之風;166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萬丹運華茶入英。

17世紀時,中國茶葉傳至美洲。1690年中國茶葉獲得美國波士頓出售特許執照。美國1776年獨立後,來華的第一條商船「中國皇后」號於1784年到達中國,採購的主要商品就是茶葉。1924年南美的阿根廷由我國傳入茶籽種植於北部地區,並相繼擴種。

19世紀50年代開始,由英國殖民主義扶持,在東非和南非的尼亞薩蘭(今馬拉威共和國)、肯亞、烏幹達、坦尚尼亞等國家先後開展種茶。20世紀60年代,應非洲國家的要求,我國多次派出茶葉專家去西非的幾內亞、馬裡,西北非的摩洛哥等國家指導種茶,非洲才開始有了真正的茶葉栽培。

茶傳入朝鮮半島

據史料記載,我國茶葉最早傳入朝鮮半島。公元4世紀末至5世紀初(南北朝時期),茶葉隨佛教由中國傳入高麗國(今朝鮮和韓國)。到了唐代,朝鮮半島已開始種茶。《東國通鑑》載有「新羅(國)興德王之時,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賜予茶籽,始種於金羅道之智異山。」公元828年,朝鮮派到中國的使者金大廉由中國攜回茶籽,種於智異山下華巖寺周圍。到公元12世紀前,高麗國的松應寺和寶林寺等寺院大力倡導飲茶,使飲茶風氣普及民間。

東傳日本

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最澄法師入華求法;公元805年,他師滿回國時帶去茶樹種子,種植於近江(今日本滋賀縣境內)的比睿山麓。這是中國茶種向外傳播的最早記載。次年,日本弘法大師(空海)再度入唐,又攜回大量茶籽,分種各地。此後,日本茶葉生產開始繁榮起來,並由寺廟傳到民間。

到南宋時期,日本榮西禪師分別於公元1168年到1187年兩次來我國學習佛經,並在我國學茶,親身體驗宋代的茶藝及飲茶的效用。榮西還用漢字撰寫了兩卷《吃茶養生記》,大力提倡喝茶,被譽為日本的陸羽。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日僧南浦昭明入宋求法,在徑山寺學得徑山茶宴、鬥茶等飲茶習俗,帶回中國茶典籍多部及徑山茶宴用的茶臺子及茶道器具多種,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南傳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從公元7世紀起即與我國有往來。1684年,印度尼西亞開始引入我國茶籽試種,以後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印度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到1826年,印度尼西亞的華僑從我國引進茶種,才真正奠定了茶業基礎;1827年由爪哇華僑第一次試製樣茶成功。

茶傳入印度

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其茶種源於中國。1780年歐洲人開始提倡印度植茶運動,英屬東印度公司幾次運去中國茶籽種植,未獲成功。1834年,印度到我國購買茶籽、茶苗種植於大吉嶺,並請中國種茶制茶專家指導,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在此基礎上,紅碎茶才開始出現,並成為全球性的大宗飲料。

茶傳入俄羅斯

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當時的中國公使曾攜帶幾箱茶葉饋贈俄國沙皇;1638年,俄國派駐蒙古的使節也曾攜帶茶葉返回俄國。此後,飲茶就在俄國流行起來,茶葉也成為中俄貿易中的主要商品之一。1833年,俄國向為我國購買茶籽、茶苗,栽植於格魯吉亞的尼基特植物園內,後又擴展其他植物園,並依照我國製法製成茶葉。1884年索洛左夫從漢口運去茶苗和茶籽,在外高加索巴統附近,開闢茶園,從事茶樹栽培。1893年波波到我國訪問了一個寧波一個茶廠,購買了大量茶種和茶苗,聘請了10名茶業工人到高加索,並且完全按照我國形式建設一座小型的工廠,依照我國的制茶法生產茶葉,從此俄國有了茶業。

茶傳入斯裡蘭卡

錫蘭(今斯裡蘭卡)在公元4~5世紀就與中國有文化交流。17世紀開始,斯裡蘭卡從我國引入茶籽試種,復於1780年試種;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和聘請技術人員;1869年,斯裡蘭卡的咖啡業遭受蟲災失敗後,決心以茶業來替代,從而茶葉生產迅速發展起來。

相關焦點

  •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卻沒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
    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不僅不貴,味道還非常好。而且多喝茶有著控制體重、保持血壓等等眾多好處。在全世界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喝茶,而有些國家因為無法自己生產茶葉,因此大都依賴於進口,而有些國家因為其茶葉味道非常棒而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歡迎,今天我們就說說世界上的有關茶的知識。
  • 英國如何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茶葉貿易霸主
    從表面看,這樁婚姻只是歐洲那個時代無數政治婚姻中的一樁,平平無奇,但是凱薩琳公主帶來的嫁妝間接改變了世界走向,甚至可以說,未來發生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也和凱薩琳公主的嫁妝有關。一開始英國人喜歡喝綠茶,但慢慢地英國人迷戀上了紅茶,因為英國人覺得在紅茶裡放上糖口感更好,而且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又盛產糖,不喝白不喝。在1799年,也就是乾隆爺駕崩的那一年,英國全國消費茶葉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300萬磅,比一百年前漲了200多倍。
  • 中國飲茶起源什麼時期?茶葉經歷了什麼才走向世界?
    中國飲茶文化起源什麼時期?今天就跟茶人記一起來看看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吧。茶文化是什麼?在人與茶、人與人之間的密切相處下,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禮儀,漸漸形成一種傳統文化,深深影響著每一代人。中國茶文化即中國制茶、泡茶、飲茶的文化。
  • 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茶起源於中國,聞名於世界。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清」、「敬」、「廉」、「和」、「美」、「樂」等精神內涵。自五世紀開始,中國茶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國家,豐富了不同國家人民的生活。2019年12月,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茶葉名稱的坑,你中過幾個!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 評茶師網 從業者都在關注 ,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給他喝茶治病,病痛即止,後來考中狀元回來感謝和尚,並在茶樹上披上紅袍,「大紅袍」茶因此而得名。
  • 喜茶以「星巴克」為目標,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茶」
    作為茶葉的發源地,中國卻一直沒有像「星巴克」一樣等級的茶飲產品,所以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而喜茶的創始人聶雲宸,看中了這一缺口,也看中了這一機遇,想讓喜茶「走出去」,向全世界傳播中國的「茶」。在「喜茶」創立初期,聶雲宸一直是用品質較高的茶葉來做原料,這就使得原料成本較高。而在資金充裕後,聶雲宸表示已經自建茶園,自己種植茶葉,用自己的茶葉打造自己的產品。在產品以外,品牌文化的打造也不可或缺。
  • 世界上最愛喝茶的國家,年人均茶葉消耗量近7磅,是中國的5倍
    茶葉最初是起源於中國,在西漢時期主要是宮廷飲料,後來才在民間慢慢普及開來。茶葉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一直深受國人的喜愛,很多人在平時閒暇時間都喜歡泡一杯茶喝。不過世界上最愛喝茶的國家,年人均茶葉消耗量近7榜,是中國的5倍。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
  • 玉蒼之南:【中國茶葉歷史】第五階段——迅速發展的茶文化
    特別是對唐代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促進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從唐代開始,茶葉的產地就迅速增加,到中唐時期最為興盛。 從《茶經》和唐代其他的文獻記載來看,唐代茶葉產區已經遍及今四川陝西、湖北、雲南、河南等十四個省區。 從總體上看,唐代的茶葉產地已達到了與近代茶區相似的局面。 茶文化也隨著唐代的開始,迎來一了個新的高峰。
  • 訪任丘「中國茶葉蝴蝶店」張文香總經理
    特別是說起他經營的中國茶葉,更是如數家珍,我們聊得很投緣,從他退休後選擇中茶開店的經歷,到中茶的經營理念,到他自己悟出的「品茶如品人生」的道理。我們也同樣從張總那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對茶有了些許的認識。
  • 茶知識|英國「竊取中國茶葉情報」1875年打破中國茶葉全球壟斷地位
    長期以來,中國壟斷了茶葉的國際貿易市場。歐洲人對茶的生產知之甚少,甚至認為綠茶和紅茶來自綠茶樹和紅茶樹184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開始竊取中國茶葉的精髓,並移植到印度。羅伯特.福錢是出生在蘇格蘭的園藝家,自港口開放以來,他是第一位進入中國的英國園藝家。
  • 「中國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茶葉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由於該節目觀點太過離奇,在微博上網友們紛紛以茶葉蛋為話題進行了調侃,並曬出自己的茶葉蛋照片進行「炫富」。網友天下第一神貓:今天出門看見有賣切糕的,就買了一塊,結果對方說要3萬元!沒辦法,我唯有把早餐買的茶葉蛋遞給他,他顫抖地接過茶葉蛋說「大哥,我找不開啊,要不再給你切幾斤吧!」
  • 外國人對茶葉是真愛,喝完以後,還要在茶葉袋上畫滿水彩畫
    在畫家眼裡,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不能讓他們大顯身手的地方,牆上可以畫畫,皮膚上可以畫畫,就連雞蛋、樹葉、石頭上也可以被畫家們當成他們的畫布。只要給他們一根筆,他們就能在你視線看到的地方畫上畫作。就連茶葉包裝袋上都是畫家們畫畫的理想位置,茶葉發源於中國,被稱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不只是中國人愛喝茶,就連許多西方人對茶葉也是情有獨鍾,為了方便人們飲用,茶葉被製作成一個個小布包。
  • 180年前,一個英國人偷偷潛入中國茶葉禁區,成為世界第一飲茶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英國每年都有297億加侖的水用於泡茶,全國每天平均要飲19.6億杯茶,每年全國消耗掉近20萬噸的茶葉,佔世界茶葉貿易總量的20%,為西方各國之冠,堪稱「飲茶王國」。而阿薩姆、立頓中外聞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茶飲品牌。
  • 紀錄片《茶界中國》8月4日開播 以全新角度解讀茶葉
    這部歷時三年,從中國11個省、市、自治區走訪到日本、英國、肯亞等茶葉原產地的紀錄片將從8月4日起,每周五晚上播出。 茶,是中國的國飲,寄託著深遠的中國式品味和文化情結。紀錄片《茶界中國》攝製組拍攝了近百位茶人,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茶葉,展示當下中國的文化自信。作為中國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著和堅守,代表著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節目記錄了鮮為人知的茶葉背後的故事。
  • 茶如人生——訪任丘「中國茶葉蝴蝶店」張文香總經理
    任丘北環有一間茶葉店,店面不是很大,裡面陳列的非常整齊,各類茶葉琳琅滿目,進門處擺放著一個茶桌,上面氤氳著絲絲熱氣,茶香屢屢沁人心脾,給人的感覺非常溫馨,這裡就是中國公益在線授予的愛心企業——中國茶葉蝴蝶店。我們是給茶葉店來送愛心企業標牌的。在店裡見到了張文香總經理,他很健談,也很睿智,談起茶經滔滔不絕。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太平猴魁茶的歷史和製作工藝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 評茶師網 從業者都在關注 分批採摘開面為一芽三、四葉,並嚴格做到「四揀」:一揀坐北朝南陰山雲霧籠罩的茶山上茶葉;二揀生長旺盛的茶棵採摘;三揀粗壯、挺直的嫩枝採摘;四揀肥大多毫的茶葉。將所採的一芽三、四葉,從第二葉莖部折斷,一芽二葉(第二葉開面)俗稱「尖頭」,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採摘天氣一般選擇在晴天或陰天午前(霧退之前),午後揀尖。經殺青、揉捻、烘烤等工序,當天製成。
  • 中國老字號茶葉大省,曾穩居全國第一!一款銷量佔歐盟50%市場!
    是聞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鎮?是秀甲天下的廬山風景區?還是抗日紅色根據地井岡山?其實,江西還有一張久負盛名的名片,那就是屢獲金獎的茶。江西省的茶葉可謂歷史久遠,不僅有著十大名茶,還有四綠一紅名揚天下。江西作為中國老字號茶葉大省,曾經穩居茶葉產量全國第一,更有一款茶的銷量佔據歐盟50%的市場。其實,很多人並不了解和熟悉江西省的名茶。
  •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攜手首批309家單位參與「三保」行動承諾書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部署,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積極發揮全國性茶葉行業社團組織作用,倡議會員企業、各級行業社團響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的「三保」行動號召,並向全社會做出公開承諾:
  • [品牌普洱]2020中國茶葉集群品牌聯盟普洱茶超級單品推薦活動成功...
    2020中國茶葉集群品牌聯盟普洱茶超級單品推薦活動在雲南勐海成功舉行。作為第十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系列活動之一,活動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勐海縣人民政府、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普洱茶專業委員會、中國茶葉產業集群品牌聯盟承辦。
  • 世界頂級茶葉包裝設計欣賞
    原來茶葉都可以設計得那麼時尚時尚最時尚!差點就想摩擦摩擦!包裝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帶孔的濾茶棒。在茶包上布滿不同密度的網狀小孔,可以不用撕開包裝即可衝泡一杯茶,包裝盒利用不同的色彩進行品類區分,很好的區別於傳統的茶包,非常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