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英國「竊取中國茶葉情報」1875年打破中國茶葉全球壟斷地位

2020-12-22 心靈茗茶

184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中國茶業界發起了一場情報戰。

1851年,在其統治下,在印度成功種植了中國茶樹。

英國人從中國偷走了茶樹和工藝,這是一場巨大的商業大戰。就像有人在抄襲竊取微軟的Windows代碼或Google的搜索算法。

自1657年以來,中國茶開始在英國倫敦的藥房出售,並迅速成為席捲英國上流社會的中國奢侈品。

自17世紀以來,茶葉在中國的出口量已超過絲綢和陶瓷,並已成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到18世紀中葉,英國人養成了喝茶的習慣,茶已成為英國人不可或缺的大眾消費產品

而且喝茶的習俗已遍及所有城市和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中國壟斷了茶葉的國際貿易市場。

歐洲人對茶的生產知之甚少,甚至認為綠茶和紅茶來自綠茶樹和紅茶樹

184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開始竊取中國茶葉的精髓,並移植到印度。

羅伯特.福錢是出生在蘇格蘭的園藝家,自港口開放以來,他是第一位進入中國的英國園藝家。

在1843-1846年期間,他收集了許多植物標本和種子,中國的花草如棕櫚向日葵,紫藤,香菜和金橘被引入英國。

1848年,英國植物學家約翰·福布斯·羅伊爾(John Forbes Royle)代表英國東印度公司邀請羅伯特.福錢再次前往中國,前往茶葉生產的最佳地區,並竊取中國茶樹的品種和茶藝。

羅伯特.福錢迅速出發前往上海,聘請了一位姓王的安徽茶商,並經杭州到達安徽。

他來到安徽省休寧縣松羅山的王氏茶園,記錄了茶葉生產的全過程,程序和添加的輔助材料。他從安徽購買了大量的茶樹苗和茶種子,然後運回上海。

1849年1月,羅伯特.福錢向印度運送了第一批超過13,000茶苗和茶種子。僅有80株茶苗倖存下來,其餘的茶種子都發黴變質。

羅伯特.福錢最終經過不段的研究,終於解決了茶樹苗和茶樹種子運輸的技術難題,成功偷走了中國茶樹以及工藝!

關於如何成功地將茶樹苗和茶樹種子運到數千英裡外的印度,已經成為羅伯特.福錢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

羅伯特.福錢首先使用紅茶來試驗。他將茶種子放在桑樹苗的土壤中,然後將桑樹苗放在玻璃箱中,然後將它們運到印度。

結果非常成功,所有茶種子都發芽了。 1851年4月,羅伯特.福錢將購買的20,000棵茶樹苗和茶籽放入裝盒中,連同制茶所需的全套工具:爐灶,鐵鍋,鏟子,並僱用了8名熟練的茶農,2名專門從事茶具的工匠茶具和各種種植茶樹的農業工具等被帶到了殖民地印度。

東印度公司從中國偷走了8萬顆茶種子。此後不到20年的時間,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領土上種植了大量茶樹,並種植了大吉嶺等世界一流的紅茶,並很快超過了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茶種植國,此後,中國對茶葉的國際壟斷被打破。

參考資料: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專欄作家何凡:「英國如何竊取中國茶?

莎拉·羅斯」對於中國的茶和技術:英格蘭如何偷走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和改變的歷史」

圖1東印度公司聘請羅伯特·福幹竊取中國茶的秘密信息

Robert Fortune who swipe the secrets of tea production from China

CICI的觀點:中國茶外貿的最早記錄是在公元473年至476年,當時土耳其商人來到西北邊境購買茶。

在茶情報戰中,1875年,印度茶在英國茶市場上超越了中國,並取得了統治地位,結束了中國茶在全球市場上的獨家地位。

2015年,全球茶市場出口總值為70.75億美元,中國茶出口總額為13.83億美元,佔19.5%。這是斯裡蘭卡在過去30年中首次打破全球茶葉出口值的第一位。

肯亞幾十年來一直是全球茶葉出口國。總數最大的國家。

2015年,斯裡蘭卡的茶葉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18.7%,肯亞為16.3%,印度為9.6%。 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中國茶葉出口總額為7.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2%。

CICI研究部基於對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5300種主要產品的進出口大數據,通過對各國關鍵行業和產品的國際貿易情報,市場情報和技術情報進行長期監測和分析,它是中國的許多政府機構,企業集團提供的服務包括在各個工業領域(如光伏,家用電器,機械和通信電子產品)構建情報平臺,以及長期情報監視簡報和有關競爭對手公司的商業情報報告。

所以現在國外的茶葉比我們國內的發展的好,雖然我們的茶樹和技藝被英國竊取了

損失了利益但是造福了全球愛喝茶的人群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關於中國茶被英國竊取茶友們有何見解呢?

歡迎評論區探討!

本文由心靈茗茶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卻沒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
    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不僅不貴,味道還非常好。而且多喝茶有著控制體重、保持血壓等等眾多好處。在全世界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喝茶,而有些國家因為無法自己生產茶葉,因此大都依賴於進口,而有些國家因為其茶葉味道非常棒而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歡迎,今天我們就說說世界上的有關茶的知識。
  • 鴉片戰爭也是茶葉戰爭:茶葉使英國欲罷不能,鴉片使大清不能自拔
    從1775年到1799年,東印度公司每年進口的中國茶葉,從22574擔猛增到157526擔。特別是在它壟斷中國貿易的最後幾年,茶葉幾乎成為唯一的進口商品。對英國人來說,茶葉已經獲得了一種更為尊貴的地位,成了一種值得雄心勃勃的強者為之奮鬥的獎勵。茶葉是少數大宗商品之一,遠超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 英國如何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茶葉貿易霸主
    有凱薩琳公主的示範,而且茶葉也確實好喝,所以英國上流社會迅速把喝中國茶視為時髦。有這麼大茶葉需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從1664年起就開始從亞洲收購茶葉,並在隨後的幾十年內不斷擴大收購規模。到1750年,英國每年消耗掉的茶葉已經超過750萬磅。
  • 180年前,一個英國人偷偷潛入中國茶葉禁區,成為世界第一飲茶國
    看似紳士,卻是「汪洋大盜」,竊取我國茶種沒錯,英國人對茶執著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對英國人來說,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飲茶,下午茶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表現紳士風度的一種禮儀。但是,一直以紳士為豪的國家,卻是從我大中華竊取茶種的「汪洋大盜」。茶葉並不是英國土生土長的物品,英國一直是中國茶的重要買家,價格昂貴,珍稀卻搶手,為古代中國貢獻了巨額的GDP。為此他們自身承受著巨額的貿易逆差,這樣英國外交部肯定是不樂意的呀,肯定希望能變成貿易順差,怎麼辦呢?
  • 被神化的「茶葉大盜」:印度茶不是從中國偷來的,是從別處搶來的
    前一陣子,有個網友在微信上給我轉發了一篇文章,講的是19世紀中下半葉,印度茶是如何取代中國茶,成為全球茶葉霸主的。我發現國內網際網路上都流傳著一種說法,說印度茶的崛起,無非就是一個叫羅伯特·福特尼的盜賊,從中國偷偷運走了茶樹種子,然後跑到印度種植,從而打破了中國對茶葉的壟斷,最終取代了中國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 英國偷走中國茶樹,還污衊中國茶葉有毒,我國損失百億白銀
    茶葉在古代是中國的特產,自從從絲綢之路運送到國外之後,中國茶葉就成了許多歐洲貴族的奢侈品。茶葉,也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在清朝時期,清政府更是通過茶葉,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那裡賺取了巨量的白銀。清朝之前,中國牢牢地掌握著制茶技藝,英國只能從中國進口。
  • 光緒元年老照片:俄國人拍攝的茶葉生產全過程
    光緒元年(1875年),俄國社會活動家查魯辛(Nikola Apollonovich Charushin)在清朝某地拍攝了茶葉的加工、包裝以及出售的過程。具體拍攝於哪個地方沒有留下記錄,小編猜測是漢口。
  • 英國茶是怎麼戰勝中國茶的?
    英國人口增長很快,英國對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英國將茶葉當做重要的貿易項目,著力推廣,隨著大英帝國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的移民和殖民,逐漸形成克更大規模的潛在市場。起初,絲綢和瓷器等是中國出口商品的大宗。但至晚從1717年起,茶葉逐漸成為中國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直到1890年代之前,茶葉在中國的出口商品中始終名列第一。
  • 百年前一英國人,偷走中國一門千年工藝,導致我國每年損失10億
    也是因為國外火爆,茶葉貿易一直是我國古代經濟的支柱之一。由於全世界只有我國會種植、採摘、製作茶葉,當時全球的茶葉貿易基本都被我國壟斷。而當時海外對茶葉最痴迷的英國,每年政府稅收的十分之一都要花在購買我國茶葉上。這筆開支大概在1000萬兩白銀左右,讓唯利是圖的英國資本家很是眼紅。 因此,後來英國人便開始打起了我國茶葉的主意,他們絞盡腦汁想要盜走我國的制茶工藝,打破我國對世界茶葉市場的壟斷。
  • 茶葉對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影響,非洲肯亞紅茶出口居首的發展史
    那是中國茶葉在英國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人們驚訝於從來沒有過的全新口感體會。並渴望追隨這種神奇的東方口感,茶成為凱薩琳平日裡最大的安慰。中國茶飲,為整個英國的上流社會帶來了時尚的風潮,人們開始學著凱斯琳的樣子優雅地飲茶,並享受著這種彰顯身份感的奢侈味道。
  • 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茶起源於中國,聞名於世界。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清」、「敬」、「廉」、「和」、「美」、「樂」等精神內涵。自五世紀開始,中國茶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國家,豐富了不同國家人民的生活。2019年12月,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環球觀茶|2020年各國茶葉進出口情況分析-越南篇
    為幫助中國茶葉走出去,搭建國內外茶行業交流的橋梁。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充分發揮協會職能,搜索、翻譯、整理了國外茶文化、茶產業相關的各類資料和文章供從業者參考。 如火如荼的第12屆北京茶博會結束後,我們也不禁沉下來反思,2020年的茶葉進出口也是一樣的紅火嗎?
  • 「茶葉」為什麼會成為壓垮清朝外貿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1834年的數據來看,英國全年消費了5300萬鎊的茶葉,而這些消費品都需要向清政府支付巨額的白銀才能換來,所以英國人到處尋找能夠取代白銀向中國輸出的貨物。結果就是英國開始向清國傾銷大量的鴉片,而這也就導致了兩大帝國在茶葉、白銀、鴉片的三角貿易線上,不可避免的爆發了鴉片戰爭,也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 專欄陳世元 茶葉「間諜」——福鈞
    17世紀60年代,葡萄牙布拉甘扎王朝的凱薩琳公主與英王查理二世成婚,茶葉作為其嫁妝的一部分,從此流入英國,作為外來奢侈品,茶葉迅速在氣候寒冷乾燥的英國成為上流社會階層用於展現自身氣質,品位的理想載體。而在十八世紀一直到十九世紀初,中國的茶葉都是東印度公司壟斷經營中的淨利潤之源,茶葉貿易的利潤在英國經濟總量中竟然一度佔到10%的份額。
  • 茶葉起源於我國,我國為何不是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茶葉就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可以用來交換其他物品。戰國時,茶葉的種植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漢代,茶葉成為了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了飲茶之風。到了隋朝,更是全民飲茶。之後的唐朝,茶行業繁榮,甚至到了「人家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 茶,也曾引發了矛盾和戰爭。
  • 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傳播
    15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1610年荷蘭人自澳門販茶,並轉運入歐洲,1616年中國茶葉運銷丹麥,1650年後傳至東歐後再傳至俄、法等國,1657年中國茶葉在法國市場銷售。1662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提倡皇室飲茶,帶動了全國的飲茶之風;166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萬丹運華茶入英。
  • 為何英國人酷愛喝茶?英國茶葉源自哪裡?你對英國茶葉了解多少?
    明明都已經吃不上飯了,他卻非要撿點特殊的植物來泡上一杯茶喝,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國人對於茶葉的喜愛。英國茶葉和中國茶葉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其實這跟歷史也是有著很大的關聯,早在1660年的時候,茶葉就已經傳入英國,首先從英國王室中開始流行喝茶,我們都知道自上而下的引導對社會是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於是英國上上下下也都開始了喝茶的熱潮。
  • 紀錄片《茶界中國》8月4日開播 以全新角度解讀茶葉
    這部歷時三年,從中國11個省、市、自治區走訪到日本、英國、肯亞等茶葉原產地的紀錄片將從8月4日起,每周五晚上播出。 茶,是中國的國飲,寄託著深遠的中國式品味和文化情結。紀錄片《茶界中國》攝製組拍攝了近百位茶人,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茶葉,展示當下中國的文化自信。作為中國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著和堅守,代表著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節目記錄了鮮為人知的茶葉背後的故事。
  • 茶美 民國時期的茶葉海報,何止驚豔!
    民國茶葉海報和塵封多年的茶葉史跟現在很多喜歡TF-BOYS的人一樣,榜叔年輕的時候也追過星,搜集過不少明星的海報,那些東西到現在也是榜叔珍貴的回憶。而且,作為一個愛茶之人,榜叔也愛收藏一些和茶相關的東西。
  • 「中國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茶葉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請叫我MISS慄:愛她就給她煮茶葉蛋吧……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小編突然突發奇想:茶葉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我國人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普遍吃上茶葉蛋的?茶葉蛋,著名中國小吃,中國的傳統食物之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該小吃。是煮製過程中加入茶葉的一種加味水煮蛋,因其做法簡單,攜帶方便,多在車站、街頭巷尾,遊客行人較多之處等場所置小鍋現煮現賣,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