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年老照片:俄國人拍攝的茶葉生產全過程

2021-01-18 小歷史

光緒元年(1875年),俄國社會活動家查魯辛(Nikola Apollonovich Charushin)在清朝某地拍攝了茶葉的加工、包裝以及出售的過程。具體拍攝於哪個地方沒有留下記錄,小編猜測是漢口。晚清時期,漢口因為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成為全國茶葉的集散地,俄國人在此投資建設了茶葉加工廠,一度壟斷了漢口的茶葉外貿。

正在制茶的男子。
辨別茶葉品質的工作間。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有2000多年的種茶、飲茶歷史。大清王朝對外出口的主要貨物,就是茶葉。鴉片戰爭之前,清朝在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中,一直創造著巨大的順差。為了購買清朝茶葉,英國政府甚至不得不在墨西哥開銀礦,籌措資金。

用於加工茶葉的簡易機械。

歐美等國貴族有飲茶的時尚,他們飲用的茶葉都來自中國。進入19世紀,飲茶時尚開始從貴族向平民傳播,茶葉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而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必需品。西方對茶葉的需求量保持增長態勢,但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的茶葉出口卻面臨危機。

工人在對茶葉進行稱重。

晚清茶葉出口的危機來自茶種及種茶技術的外傳。鴉片戰爭之後沒幾年,英國就掌握了種茶、制茶知識和技術,並在印度種植。從此,印度的茶葉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產量急劇躍升,世界茶葉市場格局由此發生變化,清朝處於不利的一方。

工人正在踩茶。

在傳統的制茶工藝中,有踩茶這個步驟,據說用這種方法制出的茶葉香味醇厚,風味獨特。然而,此舉在衛生方面存在瑕疵,並被日本方面拿來做文章。制茶工藝傳統落後,不能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而進步,是晚清茶葉出口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婦女正在揀茶。

揀茶是去除夾雜物、純淨茶葉品質的重要工序。茶鮮葉採摘下來後,會附帶許多雜物,如茶梗、茶筋、茶籽、草葉等等。若這些雜物無法剔除,將影響茶葉的品質,進而降低了市場價格。照片中的人工揀茶,工作量大,效率低。

裝在籮筐裡的茶葉正在風乾。

剛採摘下來的茶葉首先要晾曬風乾,然後再進行高溫炒制、揉捻(或踩)、熱風烘乾、緊壓等工序。

工人正在打包磚茶。

從箱子上的字樣判斷,這家茶葉加工廠名為順豐號。

工人正在將加工好的茶葉打包。
人們排隊將加工好的茶葉交給出口商。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漢口成為通商口岸後,俄國商人嫌中國茶商生產的茶磚質量不好,大舉出資直接把制茶工廠開在了漢口,生產更加符合俄國市場喜好的茶磚。1877年,在聖彼得堡每擔磚茶的成本平均是4.8兩,售價則為10.7兩,每擔利潤為5.9兩,利潤率為137%。巨大的利潤刺激俄國商人非常積極地從事茶葉貿易。

相關焦點

  • 一張老照片的闢謠:光緒皇帝謁陵照
    圖1這張老照片曾被長期誤傳為「光緒皇帝謁陵照」,所謂的「光緒皇帝」即畫面中間者。事實上,這張照片是在光緒皇帝和慈禧駕崩後出版的,1908年,法國《世界畫報》在其刊發的紀念文章中使用了這張圖片的一部分作為配圖(見下圖2)。
  • 晚清罕見老照片:慈禧帶著光緒逃到西安,最後一位是光緒的寵妃!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慈禧帶著光緒逃到西安,圖為慈禧等人到達京城時,眾多官員和官兵迎接他們的情景,場面猶如打了勝仗回來。 晚清罕見老照片:清朝法庭內之法官、衙役、官差及罪犯,旁坐者為主控官。約1900年攝(光緒26年),也不知道這位犯人所犯何罪。
  • 光緒皇帝到底長什麼樣
    光緒皇帝到底長什麼樣?你可能馬上甩出一張照片,喏,這就是光緒皇帝,老照片為證。
  • 茶葉分類:紅茶
    據歷史資料記述,這兒在清朝光緒年間之前,並不生產製造紅茶,只是出產綠茶葉,製作方法與六安茶差不多,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省罷黜回籍做生意,構建茶行,祁門遂改革紅茶,並變成後來居上。祁門荼葉條索緊細秀長,茶湯顏色豔紅光亮,尤其是其香氣神似清香,又帶花香,清鮮並且長久。既可獨立泡飲,也可添加牛乳調飲。
  •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中彈傷愈後露面,光緒皇后相貌普通還駝背
    吸旱菸的老漢。相關原因多種多樣,簡要說來有二:一是鐵路修築過程中偷工減料,路基不穩,軌道不堅;二是養路工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巡查軌道,相關負責人玩忽職守、有章不遵。
  •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卻沒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
    在全世界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喝茶,而有些國家因為無法自己生產茶葉,因此大都依賴於進口,而有些國家因為其茶葉味道非常棒而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歡迎,今天我們就說說世界上的有關茶的知識。而排在第一確實我們歌裡唱的浪漫的土耳其,土耳其人世界茶葉人均消費第一,人均每年茶葉消費量高達3.16kg,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費高達2.45億。也看出土耳其人多麼愛喝茶。
  • 一張老照片,看上海開雪茄風氣之先
    雪茄老照片 一張非常特別的雪茄老照片周末查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了一張非常特別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地點是吳隱在上海的家中。照片拍攝的時間是1912年。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國文人聚餐,在酒熱耳酣之際就會點燃一支雪茄。上海確實開雪茄風氣之先。清末,講究洋務,出使歐美的人漸多,歐美人也大量來華,雪茄用作交際之物,上海得洋氣最先,在接受西方各種文明產物的同時,也接受了雪茄,而且成為雪茄生產的主產地。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上海就有很多售賣雪茄的商店。
  • 一個福州茶老闆的老照片 茶葉帶來的財富與健康
    1903-1947葉景呂擔任羅豐祿家族福州「九盛典當行」和「建盛茶葉店」大掌柜。葉景呂還收藏郵票、玉器、硯臺、錢幣等,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員。女兒葉圭英今年101歲生活在杭州,女兒葉德澍,今年91歲,生活在臺灣。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生活在福州。1896年的12月,15歲(周歲)的葉景呂作為羅豐祿的隨從,跟隨羅大使赴倫敦上任,直到1901年回國。
  • 真實的光緒皇帝老照片,世間僅存的超珍貴版本
    光緒的照片很少有流傳下來的,就原因來說和慈禧有直接的關係。首先慈禧當權,問了穩固權利肯定不會讓光緒拋頭露面,露面機會少,在當時拍照設備非常少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拍攝的照片就少;其次,據說慈禧下令銷毀的光緒的照片。
  • 1874年武漢黃鶴樓真跡老照片,建於三國223年,毀於光緒1884年
    武漢,黃鶴樓真跡(始建於三國223年,終毀於光緒1884年) 烘焙茶葉
  • 這張照片是光緒皇帝的真容嗎?
    第四,旁邊的少年,如果說是親政後的光緒皇帝,那麼此時光緒皇帝應該是17歲的年輕人了。從照片上看,旁邊的少年年齡應該不到17歲吧!年齡與實際不符。      如果那張照片真是親政後的光緒皇帝,把大清帝國交給這個年輕的少年來執掌,慈禧太后和滿城朝大臣,應該真的不放心,慈禧太后再次垂簾聽政,那還真是對了。     個人結論:醇親王身邊的那個少年,還真不會是光緒皇帝。
  • 這個160家門店的茶葉品牌,不生產茶,只生產設計
    雖然中國是茶葉大國,但提到茶葉,不少年輕人總覺得是父母輩的生活方式。好在茶葉行業並非一成不變,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2017年報告顯示:我國茶葉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預計將達到4.9億,同時消費逐漸升級。在這種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傳統茶業公司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機遇。
  • 隆裕皇后老照片
    魅力老照片(meililzp)
  • 11張老照片再現清末四川社會生活,大力士背負超140公斤茶葉
    四川的村民。這些照片由英國博物學家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Wilson)拍攝。1899年-1911年,他曾三次進入四川進行探險,考察當地的植物分布情況、尋找新奇的花卉和樹木品種。四川西部販運磚茶的男子。
  • 他要讓紹興老照片恆久流傳 樓立偉,老照片裡的收藏故事
    後來這張照片由一位溫州的老照片收藏者愛好者於拍賣會上購得。在交流中,樓立偉發現後想花錢買,可是對方不賣,樓立偉一直沒有放棄。一天,他收藏到一張溫州一所中學的老照片,提出和對方交換,對方終於答應,他才得到這張心儀已久的照片。據了解,這張照片最初來自美國。  「你看,這張老照片尤其珍貴,可以說是紹興城裡最早的人物合影。」
  • 這個不生產茶 只生產設計的茶葉品牌 竟在全球開了160+家門店
    它,是茶葉界的攪局者,用大膽創新的方式打破傳統,開闢一條生路!  它,是茶葉界的顏值擔當,僅憑顏值,就可在茶葉界C位出道!  它,是茶葉界的Number.1,風靡日本、美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在全球開了160多家門店!  它,就是日本的LUPICIA。
  • 大國工匠·近代中國天文學家拍攝首部日食彩色電影全紀錄老照片
    大國工匠·近代中國天文學家拍攝首部日食彩色電影全紀錄老照片(23張)時間:1936
  • 劉非:把安全生產理念貫穿一切工作全過程
    紅網時刻婁底12月25日訊(通訊員 鄒武雄 彭敏)12月25日,婁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非深入婁星區樂坪街道童家社區、湖南富佳鋼瓶製造有限公司檢查安全生產工作。他強調,要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全面壓實責任,把安全生產理念貫穿一切工作全過程,進一步夯實基礎,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範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庚子年日本人拍攝的北京城老照片,其中一張在2001年起了重要作用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老照片,是庚子之變後,日本人伊東忠太拍攝的。此人是建築學家,因此照片都偏重於建築方面,但裡面的一些細節,都有故事。八國聯軍侵華發生在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也就是1900年6月。兩個月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西逃,聯軍佔領了北京。這些照片拍攝於戰事已基本平息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