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2020-12-22 澎湃新聞

12月2日,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正式在杭揭牌成立。茶起源於中國,聞名於世界。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清」、「敬」、「廉」、「和」、「美」、「樂」等精神內涵。自五世紀開始,中國茶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國家,豐富了不同國家人民的生活。2019年12月,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

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的成立是中國茶葉學會在中國科協支持下,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傳播的重要舉措。

全球茶人相聚雲端

線上線下齊互動

成立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主會場設立在浙江杭州。來自中國、韓國、斯裡蘭卡、俄羅斯、義大利、尚比亞、烏克蘭、巴基斯坦等19個國家的70餘名嘉賓和媒體朋友蒞臨現場。同時,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南非、斯裡蘭卡、土耳其、英國、美國等36個國家近400名外賓通過Zoom平臺參與本次活動。

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宗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副會長孫忠煥,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何關新,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姜仁華,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魯成銀,浙江省科協國際民間科技交流中心主任顧繼紅,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浙江農林大學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王旭烽,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首席茶葉專家羅列萬,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陳中傑,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等領導出席本次會議。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研究員出席成立會議並致辭。他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實踐平臺。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目標,「民心相通」是基礎,而「民心相通」必須「文化相融」,這就需要文化傳播和交流先行。茶文化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應責無旁貸地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茶葉學會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將堅持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為茶文化研究者、傳播者和愛茶人服務,與相關單位合作開展茶文化研究,舉辦茶文化對外培訓,加強與各國涉茶社會團體或機構的交流合作。

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先生祝賀中國茶葉學會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並希望中國茶葉學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社會團體和機構以茶文化為媒介,積極開展合作交流,促進各國人民在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價值觀等方面的了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流。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姜仁華研究員指出,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的成立,是中國茶葉學會在茶文化研究與傳播方面新的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他對中心今後的建設發展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希望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贏;二是希望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創新工作理念,不斷開拓茶文化合作交流的新機制。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生在講話中指出,茶文化的研究與培訓工作意義重大。茶是健康之飲,給人帶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享受。茶與茶文化在增強人的心力、體力、免疫力和抵抗力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清飲、調飲、藥飲、衍生品食用飲和情感體驗共情飲等品飲方式逐漸多元化,內涵也更為豐富。通過研究,了解國內外茶文化的共性與特性;通過培訓,讓更多的人享受到茶這一杯健康之飲。

會議由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茶學系梁月榮教授主持。

20餘家國內外團體和單位齊祝賀

茶香飄四海,共飲一杯茶!

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的成立先後收到了海內外20餘家社會團體和單位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研究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的視頻祝福。

發來視頻祝福的國際社團/單位有:

澳大利亞茶文化學會

英國茶葉委員會

加拿大茶葉學會

加拿大茶葉與花草茶協會

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茲大學

韓國國際茶俱樂部

泰國皇太后大學茶葉與咖啡研究所

日本中國茶協會

尼泊爾茶葉協會

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協會

馬來西亞茶業商會

發來視頻祝福的國內社團/單位有: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中華茶人聯誼會

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

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拍賣交易服務有限公司

4項英文版團體標準首發

成立會上,中國茶葉學會首次對外發布了《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技術規程》《少兒茶藝等級評價規程》《中國茶藝水平評價規程》《茶葉感官審評水平評價規程》等4項英文版團體標準。

中國茶葉學會是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認可的具有發布團體標準資質的國家一級學術性社會團體,並且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茶學專業學術社團。截止目前學會已發布團體標準7項,並有30餘項團體標準在編制中。上述4項英文版團體標準的發布,不僅為了推進標準領域的國際交流,而且將積極推動全球茶文化的交融與互鑑。

首批海外會員聯絡點授牌

成立會上,還為澳大利亞坎培拉、加拿大多倫多、韓國益山、日本東京及馬來西亞吉隆坡等5個中國茶葉學會海外會員聯絡點授牌,這是中國茶葉學會加強與海外會員的溝通與交流、合作與發展的重要橋梁。海外會員聯絡點的搭建,有利於組織舉辦海外茶事活動,有效提升海外會員凝聚力。

中華茶文化展示 亮點紛呈

值此成立會議之際,中國茶葉學會還邀請了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魯成銀研究員和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西泠印社社員於良子副研究員分別圍繞六大茶類和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作專題分享。

同時,向與會嘉賓展示了傣家竹筒茶、土家族油茶湯、四川長嘴壺等飲茶習俗和恩施玉露等茶葉傳統製作技藝。

線上線下嘉賓通過專題報告和民俗等展示,深刻感受到中華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以茶為媒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

下一步,中國茶葉學會將以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為依託,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涉茶社會團體或機構的友好合作,加強茶文化交流與人才互訪;積極開展國際茶文化培訓,編輯出版外文版茶文化書籍,以講好中國茶故事為著力點,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本次活動還通過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湖南電視臺茶頻道、說茶傳媒等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累計在線收看8萬餘人次。

觀看直播回放方式

本次活動已在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茶頻道、說茶傳媒等多個平臺同步直播,歡迎收看直播回放。

多平臺直播

01

直播媒體支持單位:

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

識別二維碼

點擊進入直播間觀看!

02

技術支持單位:

說茶傳媒

識別二維碼

點擊進入直播間觀看!

03

直播媒體支持單位:

湖南電視臺茶頻道

識別二維碼

點擊進入直播間觀看!

04

圖片直播

原標題:《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8陸羽國際茶文化周開幕 暨陸羽會漢口茶文化體驗中心開業慶典...
    陸羽會是中國歷史悠久、行業知名的茶文化品牌,也是業內專業化的茶標準、茶文化服務平臺。作為中國高品質茶和茶文化的服務商,陸羽會以標準的茶產品和茶服務提供陸羽精選、陸羽七茗、陸羽藏品、陸羽學院培訓等系列產品和服務,業務覆蓋全國核心省份和各大城市,成為各大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線上線下渠道專業茶和茶文化服務標配,為客戶打造身邊的陸羽會、全國的移動茶室、將茶的健康、收藏、社交、文化價值帶給每一位品位人士。
  • 茶知識丨臺灣地區茶文化
    範增平「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臺灣明新科技大學專家級教授。1985年創辦「中華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中華茶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並在大陸不遺餘力地推廣茶藝。曾應邀在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講學。出版《臺灣茶文化論》《中華茶藝學》《臺灣茶藝觀》等多部著作。
  • 陸羽會嚴建紅:陸羽國際集團的茶文化中國夢
    成立於1983年的湖北省天門陸羽研究會,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從事陸羽研究的社會團體,在國際、國內學術上有一定影響力,但在產業化方面落後於市場。傳承1300年陸羽精神、挖掘30年研究會積澱,嚴建紅對公司品牌發展戰略進行了規劃。嚴建紅總結了陸羽會的三大特色:一是品牌歷史最悠久,二是品質最高端,三是茶文化是唯一和首選。
  • 綠水青山茶,接軌大上海!第二十七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博覽會以茶...
    、貿易、科技、交通、金融和信息中心,大型展覽數量領跑全國,展覽範圍涉及各行業領域。茶葉,在上海這個城市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這個周末,第二十七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茶博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西一館開幕。
  • 茶培訓 | 快到碗裡來!2021年第三屆全國少兒茶藝培訓能力提升高級...
    為了加強少兒茶藝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完備的茶學及茶文化知識體系、良好的藝術修養和職業道德的少兒茶藝培訓老師,提升少兒茶藝師資的教學水平,講好中國茶故事,科學傳播中華茶文化,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知、自覺和自信,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辦 海內外嘉賓論道茶文化的...
    此次論壇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僑聯共同指導,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省茶葉學會支持舉辦。
  • 優質茶葉從田間到桌案 小罐茶多泡裝讓人人喝到好茶
    中國有悠長的茶文化,喝茶不僅能修身養性,而且還可起到養生的作用。其實每一項活動如同中國許多文化一樣,就像是茶文化,很多地方喝茶。茶香溢鼻、心曠神怡,黑白錯落,一晃便是一晝。仿佛已經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大片的茶田,農莊小院錯落有致,條條小路蜿蜒曲折,採茶的姑娘在田裡忙碌,到處一片綠油油的情景,制茶的伯伯手中的新茶也已發出芳香。
  • 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之武夷山茶旅宣介活動在榕舉行
    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葉雄彪致辭  葉雄彪致辭說,中國是茶的故鄉,福建是中國最重要的茶葉產區,有著長達1600多年的產茶歷史,茶類眾多,名品薈萃,武夷巖茶更是名揚四海。此次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的舉辦,是推動海內外茶文化交流互鑑,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助力中國茶產業拓展海內外市場的一場意義重大的活動。由武夷山帶來的茶旅文化品牌推介活動,不僅拉開了本屆論壇交流的序幕,更彰顯雙世遺文化風採,展現萬裡茶道重要的茶文化交流歷史。
  • 《中華茶通典》之《茶文化典》: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華茶文化集大成正典!
    《茶文化典》,全面地介紹了:烹茶之藝與品茶之藝;生活茶俗、節慶茶俗、婚慶茶俗、祭祀茶俗和各民族茶俗;系統地研究了:茶美學、茶器具、茶館文化、茶文學、茶藝術以及茶文化旅遊、茶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問題。《茶文化典》,填補了中華茶文化研究的某些空白,並將茶文化各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併奉獻給廣大讀者。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作者:蔣敏,青年茶文化學者,茶文化碩士,中國茶葉學會會員。90年代初,隨著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作為一門獨立之學的地位逐步顯現和被認識,一批學者呼籲建立「中國茶文化學」[-]並將其作為獨立學科來建設,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茶文化學(屬茶的人文科學,如茶藝、茶史)、茶學(屬茶的自然科學,如茶葉種植、茶葉育種)、茶業學(屬茶的社會科學,如茶葉生產、茶葉貿易流通)等茶研究的三個子學科。
  • 龍園號茶葉成2020線上國際茶博會指定禮品茶
    在這個春天,在這個5月,借力「國際茶日」的東風,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將創新展會服務,在特殊的春茶銷售歷史情況下,由「面對面」轉為「屏對屏」「線對線」,讓茶農、茶商、消費者足不出戶了解天下行情,開展貿易合作。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2日下午,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在深圳茶博會期間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世界茶聯合會、深圳市潮汕商會、茶道新生活、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共同主辦,茶道新生活擔任總策劃。本次活動以「品飲中國,茶裡見工夫」為主題,集結了工夫茶非遺傳承人、茶行業大咖、跨界大腦以及海內外工夫茶文化傳播者,匯聚各方思想和智慧,共同探索工夫茶發展新思路,共同見證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的榮耀時刻。
  • 北科院舉辦中國科協「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項目經驗交流會
    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顧雁峰、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清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際聯絡部國際組織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尹霖,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戰略研究處副處長王妍、項目主管等出席會議。來自中國科協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組織聯合共建研究/培訓中心16家項目承擔單位的近30餘名項目負責人和專家參會,北科院對外合作處負責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培訓中心項目負責人主持會議。
  • 陸羽茶交所嚴建紅:茶是健康美好生活
    陸羽國際集團成立五年多來,已經在天門興建了中國茶文化和茶標準的坐標——陸羽茶經樓;在武漢成立了中國首個省級茶交易平臺——陸羽茶交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首家第三方茶標準中心----陸羽茶業標準評級中心;在全國核心城市建成了「陸羽會」茶文化中心;在武漢和天門擬打造陸羽國際茶文化產業園……伴隨著諸多「第一」,嚴建紅的戰略眼光、國際視野、企業家精神,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打磨成型。
  • 玉蒼之南:【中國茶葉歷史】第五階段——迅速發展的茶文化
    特別是對唐代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促進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從唐代開始,茶葉的產地就迅速增加,到中唐時期最為興盛。 從《茶經》和唐代其他的文獻記載來看,唐代茶葉產區已經遍及今四川陝西、湖北、雲南、河南等十四個省區。 從總體上看,唐代的茶葉產地已達到了與近代茶區相似的局面。 茶文化也隨著唐代的開始,迎來一了個新的高峰。
  • 杜國楹的小罐茶,茶文化走向世界!
    小罐茶對外宣稱聯手了8位制茶大師共同打造大師級的中國茶,有西湖龍井制茶大師戚國偉、黃山毛峰傳統製作技藝第49代傳承人謝四十、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等,我們可以想像小罐茶究竟耗費了多少的心血。小罐茶的制茶工藝小罐茶的企業文化是堅守精品主義,用細節成就偉大,其實這些東西可以在小罐茶的制茶過程中看到,在小罐茶成立之初,杜國楹帶領團隊,行程數十萬公裡,遍訪了行業內無數的茶農、茶企、茶商、茶專家。
  • 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界中國》今晚開播
    茶,是中國的國飲,寄託著深遠的中國式品味和文化情結。紀錄片《茶界中國》攝製組拍攝了近百位茶人,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茶葉,展示當下中國的文化自信。作為中國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著和堅守,代表著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節目記錄了鮮為人知的茶葉背後的故事。 「每一個茶到味蕾的故事裡,都是人和情感的故事。」《茶界中國》的總導演劉嘉這樣總結。
  • 茶最新研究成果引熱議促消費 其中這十大普洱茶品牌最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茶相關的多個研究獲得了強烈關注。先是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日常的飲用茶水在細胞水平具有抗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隨後,雲南農大宣布首次發現「茶葉有效成分強力結合新冠病毒S蛋白,並阻斷與ACE2受體結合。」「茶健康」引熱議的同時,茶葉消費也有望迎來新的增長。專家也指出,選擇優質的茶品牌能給健康帶來更大程度的保障。
  • 攀枝花學院、四川覺茶之旅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聯合舉行第十三屆茶藝...
    「而現在在泡茶的過程中,安安靜靜,配合音樂,一種默契,一種無聲的感覺,那是茶帶給我們的寧靜與心靈上的沉澱。」四川覺茶之旅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鄒玉碧(中)與部分教師合影。四川覺茶之旅技能培訓學校頒獎老師與學生留影。
  • 茶文化|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一直到了1970年代以後,國際茶葉的市場有了變化,臺灣的茶葉開始面臨競爭。由於世界茶葉市場分布逐漸擴大,譬如非洲、南美等地區都種茶了,茶葉生產越來越多。臺灣茶葉的市場也因此逐漸萎縮,從以出口為導向的生產方式慢慢地轉變成為以國內市場為主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