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怎麼加工製作的?

2020-12-22 小詹茶肆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不僅茶葉種類豐富,制茶歷史也非常悠久,又因為茶葉那麼多,所以各地制茶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且從古至今,制茶方式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改善,慢慢變得技藝高超起來。要想了解茶葉是如何製作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茶葉的科學分類法,也就是說,茶葉一共分幾類?可能很多喜歡喝茶的朋友會欣然一笑,脫口而出六大茶類,即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六大茶分類法是我國茶學家,也是著名的茶業教育家陳椽先生1979年提出的分類法,他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六大茶類是根據各類茶葉葉綠素破壞程度及黃烷醇類變化程度的順序進行劃分,體現了茶葉製法的系統性,又體現了茶葉品質的.系統性。也就是說,六大茶類是根據茶葉加工工藝的不同與品質上的差異進行排列。那麼六大茶的加工工藝分別是什麼?

綠茶的加工工藝為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白茶的加工工藝為萎凋、乾燥

黃茶的加工工藝為鮮葉、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烏龍茶加工工藝為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乾燥

紅茶的加工工藝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黑茶的加工工藝為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乾燥

首先來講一講綠茶的工藝特點,綠茶的工藝特點在於殺青與乾燥,殺青就是指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常見的有兩種殺青方式,比如用鍋來炒,用滾筒來炒,用蒸汽來殺青。用鍋或滾筒來殺青便叫炒青綠茶,用蒸汽殺青叫做蒸青綠茶。通過熱風烘乾的叫做烘青綠茶,曬乾的叫做曬青綠茶。

揉捻是除了白茶之外的茶類都會使用到的工藝,揉捻是指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便於衝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如果說殺青是綠茶的關鍵工藝,而揉捻便是紅茶的關鍵工藝,是風味形成的所在。揉捻分冷揉和熱揉,冷揉是殺青後要經過攤涼才能進行揉捻,熱揉反之。嫩葉適合冷揉,粗老的葉子適合熱揉。

萎凋是指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其實我們看殺青、萎凋以及乾燥好像都是脫水的過程,好像制茶只是在脫水,或者說做茶很簡單,只要排除茶葉中的水分就可以了,比如利用殺青、萎凋、乾燥等方式來脫水。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分殺青、萎凋,幹嘛不直接用火來燒,一步到位排出水分。

萎凋與乾燥看起來都是在發生脫水現象,但是有區別,前者的主要目的不是脫水,而是為了讓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生適度化學變化,像脫水等物理變化只是萎凋目的之一,殺青、揉捻皆是如此,與脫水目的強烈的乾燥工藝是不一樣的。殺青、揉捻、萎凋等工藝皆是為了讓茶葉更好喝,比如多去掉些苦澀味,增加鮮爽感,讓茶葉外形更好看等。

言歸正傳,接下來說一說悶黃。悶黃是黃茶獨有的工藝,黃茶與綠茶的工藝很相似,只是差別在於悶黃上,其實有些綠茶在製作上也有類似悶黃步驟,只不過程度非常輕,所以忽略不計。悶黃是指將殺青或揉捻或初烘後的茶葉趁熱堆積,使茶坯在溼熱作用下逐漸黃變的特有工序。

搖青是烏龍茶的工藝特點,可以人工搖青,也可以通過機器搖青機來搖,通過搖晃來讓茶葉進行碰撞、散落、摩擦等運動,使得茶葉葉緣細胞破碎和損裂,讓茶多酚酶促氧化,誘發香氣,搖青是烏龍茶形成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質關鍵所在(之一)。

發酵工藝對紅茶來講非常重要,一般將揉捻好的茶胚裝在籃子裡,稍加壓緊後,蓋上溫水浸過的發酵布,促進酵素活動。發酵的目的是讓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在酶的促進作用下發生氧化作用。

渥堆發酵是黑茶的關鍵工藝,先將曬青毛茶堆起來,然後灑水,接著蓋上麻布,悶上一兩天(通常要在溼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等待茶葉發酵到一定程度後再打開晾乾。看完六大茶類各個加工工藝的特點,想必大家對茶葉是如何製作的有了一定的了解。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

相關焦點

  • 一樣的茶青製作不同的茶葉
    第一:這個茶葉的水分茶樹鮮葉中水分含量達75%~78%,水分跟茶葉品質有關係嗎?有,還很大。在茶葉加工的過程中,控制水分含量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許多制茶技術措施是以含水量為依據,如殺青程度、萎凋程度、曬青程度、乾燥程度等均以失水率或水分剩餘量作為控制性指標。殺青後葉片含水量在60%左右,加工完成後保存時要保證茶葉含水量在5~6%。
  • 現當代茶葉製作加工的一道大坎,茶鮮葉需不需要乾淨水清洗
    現當代茶葉製作加工中,生產衛生安全往往讓人特別重視。據我所知,目前雲南的茶企業已經有人做到茶葉全程不落地,廠房無塵車間。這樣的茶企業生產條件在雲南已經是頂級的了。但在實際生產當中,關於茶葉初制的生產衛生情況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茶鮮葉下樹布袋子裝,摘滿一袋倒去陰涼的地方,地上鋪一層布或者袋子不著地。一天採完回家則裝進編織口袋運輸回家,然後倒入萎凋槽或者竹蓆上攤開萎凋。殺青後再放到竹蓆散溫,然後再揉捻,渥黃,解塊,晾曬乾燥,裝箱(袋)。
  • 我國茶葉是怎麼分類的?
    我國有眾多產區地區,茶葉種類豐富,名茶眾多。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茶葉又該如何去分類,目前是否有完整且統一的劃分方法?其實目前是沒有完全統一的劃分方法,因為茶葉各式各樣的,很難將每一種茶葉一一對號入座,只能根據製造方式的不同與茶葉品質上的差異進行劃分。我們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六大茶分類法,即是按照茶葉的加工工藝和發酵程度。
  • 茶葉不止基本茶,還有芳香濃鬱的再加工茶,花香茶香,相得益彰
    我國是茶葉大國,茶的品類很多。紅茶、綠茶、白茶、黑茶、烏龍茶、黃茶是六種基本茶類。與此對應的,還有再加工茶,這種茶是在六類基本茶的基礎上,再次加工製成的茶類,又包含花茶、果茶、萃取茶、緊壓茶等。花茶,即在六類基本茶的基礎上加入香料或香花,採用一定的製作工藝,改變茶的形態、功效、品行而成的一大茶類。再加工花茶既有濃鬱茶香,又有馥鬱花香,花香加茶香,香氣撲鼻,不禁令人心曠神怡。今天主要分享花茶的4個常識,你或許還不清楚。1.再加工茶的發展歷史再加工茶歷史悠久,據證源於宋朝。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太平猴魁茶的歷史和製作工藝
    下面的介紹的就是手工茶的製作工藝 整個過程一般要經過「採摘--揀尖--殺青--排版--壓制--烘乾」等六道工序,以下是製作過程。 1:採摘:猴魁採摘極為講究,一般是清晨太陽沒出來霧沒散去時就上山摘採,霧散就收工。
  • 做大深加工產業,這個小山村疫情期間賣出了1.2億元茶葉
    松陽,是中國茶葉百強縣,有中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松陽最大的底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松陽縣望松街道山仁下村(原崗後村)的茶園裡,村民毛小軍望著滿坡的茶園,很是感慨。「這幾年幸虧省文物局的結對幫扶,我的廠子有了品牌,還開展了茶葉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今年疫情期間一直不溫不火的生意逆勢上漲,產值破了一個億呢。」
  • 烏龍茶加工工藝及適製品種
    在烏龍茶加工工藝過程中,主要有茶葉採摘、萎凋和殺青、做形,以及乾燥等一系列環節。在烏龍茶加工時,新鮮茶葉的生化特徵是確保該茶葉品質的重要基礎,烏龍茶採摘時,要確保鮮葉有一定成熟度。整體上看,鮮葉質硬且脆,角質層較厚的鮮葉能夠在鮮葉做青時,保持鮮葉葉心的完整性,實現紅邊的茶葉品質。
  • 過年送什麼茶葉最好 2019新年拜年送茶葉給長輩怎麼挑選
    如果不知道對方喜歡什麼樣的茶葉,那只能儘量送合適一點的茶葉為宜。  過年送什麼茶葉最好2019?每年中國最大的節日就是春節了,只是一個團圓的吉日,很多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走親訪友,當然中國人最是講究禮尚往來的,上門也不能空手啊,下文來介紹一些好茶。
  • 為什麼說純錫茶葉罐是裝茶葉最好的容器呢?
    為什麼說純錫茶葉罐是裝茶葉最好的容器呢?但是很多人卻又常常為茶葉及藥材沒有一個好的容器能更好的儲存著它們,今天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一下純錫茶葉罐,因為可以說得上是大家公認貯茶最好的茶葉罐了。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 烏龍茶加工都有哪些具體要求?
    從烏龍茶的品種特殊性和非烏龍茶品種的適制性出發,認為當前烏龍茶的品種形態和產品的結構特徵是烏龍茶葉的葉子寬度、葉子的梗粗和葉片的厚度,以柵欄組織的厚度等八項基本因素,並且結合這一系列因素構建了烏龍茶適制性分類函數對不同烏龍茶的品種進行回歸判別,為烏龍茶的科學選育及推廣良種提供了良好的依據。部分學者從烏龍茶原料的理化性能角度對烏龍茶的適製品種與特性進行了研究。
  • 茶葉蛋製作你知道,但是你未必知道這些茶葉食品的製作
    1.茶葉粽子原料:茶葉和糯米製作方法:我們先用鮮葉榨出一定量的汁液,然後把糯米放到汁液中浸泡一晚,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可以用粽葉把糯米包上,然後放到一定水量的鍋裡煮,煮熟之後就可以擺盤了,可以用鮮葉,也可以去找一點野花當配角,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茶粽子不在那麼單調。
  • 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對蒙頂山甘露47個茶樣進行評審
    專家對製作完成的47個茶樣進行了感官評審  雅安日報/北緯網訊 為促進名山茶葉產業提質增效,提高「蒙頂山茶」核心競爭力,打造「蒙頂甘露」茶葉品牌,6月26日,四川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聯合名山區農業農村局,在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召開《適宜加工蒙頂山甘露的茶樹品種鑑定、選育與利用》樣茶評審會暨階段總結座談會。
  •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有哪些步驟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知識1: 古器因受當時的加工工藝限制,對練泥和制坯等工藝不發達,因此要注意:過去接口多、刀削的口、足也不一樣,如:元代平足多
  • 深度剖析:茶葉中究竟有什麼?為何同一片葉子做成不同的茶?
    在茶葉加工的過程中,控制水分含量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許多制茶技術措施是以含水量為依據,如殺青程度、萎凋程度、曬青程度、乾燥程度等均以失水率或水分剩餘量作為控制性指標。殺青後葉片含水量在60%左右,加工完成後保存時要保證茶葉含水量在5~6%。
  • 五香茶葉蛋的傳統製作方法,要記得放這香料,讓茶葉蛋鮮嫩入味
    茶葉蛋是我小時候經常會吃的一種食物了,每次在早上上學的時候,路過早餐店買早餐的時候都會買上兩個茶葉蛋加一杯豆漿來當作早餐,茶葉蛋的味道非常的好吃,營養卻十分的豐富,其實我是十分厭惡吃水煮雞蛋的,但是卻非常的愛吃茶葉蛋,茶葉蛋的味道特別的鹹香可口,讓人怎麼吃都吃不厭,就算現在已經長大了
  • 「非遺」茶葉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傳與承
    「非遺」茶葉製作技藝的傳與承——走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鋒父子的世界王曉58歲的劉鋒是那個始終站在時代潮流前沿的人,從微博、朋友圈到抖音,都用得得心應手,今天,讓我們走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鋒以及他的兒子劉崢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非遺」傳與承。口傳心授的微妙之處17歲,年少且張揚的年紀,劉鋒進了鄉鎮茶葉站,每天跟著老師傅熬夜做茶。
  • 茶葉有哪些種類?
    品講究的是一種情趣,包括對茶葉的製作、泡製的方式和品茶時的環境,都有要求。茶葉的製作是我國茶文化的根本,其中又包括對茶葉的種類、質量和新舊的要求。茶葉的種類大體可以分為綠茶、青茶、白茶、黑茶、紅茶、黃茶和花茶。綠茶,是不發酵茶,講究喝當年的第一季新茶,質量主要看茶葉的形狀和成色,成湯後色澤明亮,總體為綠色。
  • 說說茶葉的分類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中國的茶葉到底是怎麼分類的。其實茶葉的分類並不複雜。在中國大陸,把茶葉分為六大茶系,分別是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其中青茶的另一個叫法大家更熟悉,就是烏龍茶。把茶葉的類別以顏色來命名,是不是就是指茶葉的顏色呢?或者是指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呢?都不是。
  • 茶葉的葉底,藏著什麼秘密?
    不過,可千萬不要小瞧那個擺弄葉子的人,很可能他才是功力深厚的茶葉大神。 有人說,通過一片葉底可以窺探茶的一生。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不如一起看看。
  • 認清茶葉的五香三氣,3分鐘描述全部茶香
    通過人為改變鮮葉採摘後的外部加工環境,茶香或清爽淡然、或甜蜜誘惑。茶之清香恰恰是隨著鮮葉在加工過程中,伴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要保存或多或少的青葉醇含量,是一門高超的技能與藝術。卷荷忽被微風觸,瀉下清香露一杯。通常我們所接觸到的茶香,與我們在茶園裡採摘的茶葉鮮香,並非一致。在茶葉一系列的加工手法中,總有一些沸點低、穩定性差的香氣物質在製作過程中逐漸喪失,但也總會有一部分茶葉的清香保存下來。愈是工藝簡潔,茶之原香愈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