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守成之主,粉飾太平——宋真宗趙恆

2020-12-23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宋真宗趙恆(968—1022年)宋太宗第三子。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徵,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裡外之澶淵,宋戰勝遼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為守成之主,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

【歷史功過】

真宗即位之初,勤於政事,分全國為15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蠲免五代以來的欠稅。但是與久經沙場的太祖、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籤訂澶淵之盟後,真宗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反而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日趨嚴重。

【名言名文】

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告誡百官《文武七條》

一是清心。平心待物,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公平正直,自身廉潔;

三是修德。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

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

五是明察。勤於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六是勤課。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

七是革弊。革除各種弊端。

【成語典故】

斷送老頭皮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第六卷。

釋義:謂當官受苦或因當官而遭難。

賞析:宋時隱士楊樸,字契玄(一作先),鄭州東裡(今河南新鄭)人。真宗知其名而召其入京。他不願為官,在回答宋真宗問話時,詭稱臨行時其妻贈給他詩說:「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雲,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聽後大笑,即刻放他歸隱。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詩:「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憤爭削職

出處:《宋史·真宗本紀》。

釋義:典喻不講團結,只顧爭權奪利,針尖鬥麥芒,結果是兩敗俱傷。

賞析:宋真宗時大臣丁謂、李迪二人因相互忌恨爭吵而被降職之事。宋真宗好詩文,曾召近臣到龍圖閣看自己書寫的文章詞賦,並說:「我在處理朝政之餘,常揮筆作文詞以自娛,雖不能有可資後人模仿的典範之作,但也是自己平生遊心所致。」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丁謂(962-1033),字謂之,蘇州人,曾誣陷寇準,取而代之為宋相,素媚上,當即請求將真宗的書法作品刻板刊印以流傳天下。後來果然印出御製文詞七百二十二卷。丁謂因此被加封為門下侍郎兼太子太傅,同參與其事的大臣李迪亦被封為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李迪覺得自己的職銜只相當於少傅(太傅的副職),地位在丁謂之下,因而對丁謂極為不滿,兩人就此在真宗面前爭執不下,真宗很不高興,將兩人降為戶部尚書和戶部侍郎。

【人物傳說】

簡州貓的傳說

傳說簡州貓是皇家御貓之後,宋真宗年間,簡州鼠患,真宗派御貓到簡州,誰知御貓到簡州萎蔫得很,原來是懷孕所致,一到簡州,便誕下後代,這便是簡州貓之由來。

《成都通覽》中記載,在簡州的州衙裡,有一塊刻有貓圖案的木製圖版,明清時,任何一屆的州官卸任,都要辦理此圖版的交接,這塊圖版上刻的貓就是四川簡州貓。地方官也都愛印刷簡州神貓圖送人,以避鼠。十幾年前簡陽城鄉逢場時節,地攤上都還有「神貓」畫售賣,據說只要買回去貼上就能避鼠。

【生平大事】

澶淵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準、畢士安堅持,無奈親至澶州督戰。

遼軍至定州,兩軍出現相峙局面,王繼忠乘間勸蕭太后與宋朝講和。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十一月,遼軍在朔州為宋軍大敗,岢嵐軍的遼軍因糧草不繼撤軍。遼軍主力集中於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軍守將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戰十多天未下。蕭撻凜、蕭觀音奴二人率軍攻克祁州,蕭太后等人率軍與之會合,合力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則「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豐),三面包圍澶州(今河南濮陽),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城門。

遼朝統軍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環(一說周文質)在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史》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裡,氣勢百倍」。

最後雙方籤訂盟約,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秘聞軼事】

宋真宗愛上名戲子劉娥,立為皇后痴愛一生

宋真宗趙恆在京城開封接替宋太宗趙光義的班,做了北宋王朝的第三任國家領袖,他封劉娥為皇后,史稱「劉皇后」。劉娥是一個頗富傳奇色彩的女人,她原來是一個唱戲的女明星,在開封城裡開演唱會的時候被趙恆看上了,而且,劉娥竟然抓住機會當上了皇后,從此踏上了宋朝的政治舞臺,對北宋的政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娥原本是山西太原人,她的老爸曾任地方部隊的軍官和市長,後來在戰爭中死了。劉娥1歲時,她的老媽也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劉娥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她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臺賽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紅了起來。

劉娥18歲時,嫁給了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著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到了開封後,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臺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劉娥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恆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趙恆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說了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恆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著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意馬心猿,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裡。趙恆的奶娘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恆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說趙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了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恆只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家裡,偷偷去和她見面。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恆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說,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恒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了,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了老公趙恆。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恆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佔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裡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恆立為皇后。趙恆死後,劉娥垂簾聽政,一個女明星控制了一個國家的政局。

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佔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這反映出古代皇宮裡以孩子為砝碼來爭奪皇帝寵愛的真實內幕。

宋真宗與「魚頭參政」 魯宗道

宋真宗時,負責太子調諫和規勸的東宮左渝德魯宗道為人剛正,遇事敢言,真宗稱他為「魯直」。有一次正好趕上真宗派使者召他入宮時,他的同鄉來了,請同鄉在小酒館裡喝酒,使者等了很久,他才回來。

使者就問他說:「如果皇上怪罪你來晚了,你可怎麼說呀?」魯宗道回答說:「據實相告吧!就說我出去和同鄉喝酒去了。」

使者說:「那你可能會被治罪的。」

魯宗道說:「和朋友吃飯喝酒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欺君罔上,那麼臣子的罪過可就大了。」

覲見皇帝時,真宗果然追問為何來晚,使者就把魯宗道說的話,轉告給真宗。

真宗就問:「魯宗道,我召見你,你怎麼來晚了呀?」魯宗道說:「我有朋友從家鄉來,我家很窮沒法待客,就請他在酒館吃了頓便飯。耽誤了拜見皇帝的時間,這是臣的罪過。」

真宗見他說話老實,認為「忠實可大用」,還經常向劉皇后稱讚他。

後來,真宗駕崩,七歲的仁宗即位,太后(即劉皇后)臨朝聽政,於是她遵從真宗囑託,將魯宗道升為諫議人夫、參知政事。

魯宗道之所以受到真宗的賞識,在於他為人坦城,忠厚老實。魯宗道經常在朝廷上揭發官員不法行為,因此皇親同戚都害怕他,因其姓上是「魚」字,且其為人骨如魚頭,故稱他為「魚頭參政。」

宋真宗趙恆的「天書」

宋真宗趙恆本來在即位之初,尚能廣開言路,銳意興革,勤政治國,使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出現了「鹹平之治」的小康局面,但與遼訂立了「澶淵之盟」,以納歲幣求苟安之後,他的進取精神泯滅殆盡,施政思想日益保守,而且既崇道又信佛,勞民傷財,國勢日漸衰微。在這期間,一場關於「天書」的鬧劇一直折騰了好幾年。

澶淵之盟後,趙恆提升主和派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位諸臣之首。王欽若迎合趙恆厭兵而又好功的心理,提出了「封禪泰山」的建議,並進言說:「古來即有聖人以神道設教之說,天瑞雖非人力所為,但是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則與天降祥瑞無異。」趙恆點頭同意。後來,全國各地紛紛向他進十獻祥瑞之物,「天書」即是其一。

景德五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有人報說在宮城左承天門南角發現像書卷一樣的黃帛兩丈多長,黃帛上面隱約有字。趙恆說:「去年十一月,我曾夢見神人,說今年正月當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正是天書下降了。」於是,趙恆率領群臣到承天門,焚香望拜,取回「天書」。「天書」中把趙恆稱頌一番,並勉勵其善始善終,永保宋祚。趙恆把「天書」藏於金匱之中,然後大宴群臣,令改元為「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門」為「左承天祥符門」,並遣使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京城祠廟及各地宮觀。群臣也紛紛上表稱賀。一場鬧劇就此開演了。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一千二百八十餘人赴京上表,稱天降祥符,天下大治,請趙恆「封禪泰山」,以報天地。四月,又有「天書」降於宮中功德閣,宰相王旦又率文武百官,外來使臣、僧道耆壽等二萬多人伏闕上表,請行封禪。趙恆遂決定於當年十月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六月初六,王欽若又上奏說,泰山下有醴泉湧出,泉旁有「天書」下降。群臣再紛紛上表稱賀,並乞加趙恆尊號」崇文廣武儀天尊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趙恆一一接受。

月初四,趙恆在龐大的儀衛扈從下,以玉輅載天書先行,離京城赴泰山。大隊人馬歷經十七天到了泰山腳下。儀仗、士卒遍列山野,並兩步一人,數步一旗,從山下一直排到山頂。十月廿三日大清早,趙恆就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在眾臣簇擁下,登上岱頂。次日以隆重的儀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諸神,禮畢下山。再以同樣隆重的儀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後登上朝覲壇,接受百官、外使及僧眾的朝賀,大赦天下。以封禪禮鹹,詔改乾封縣為「奉符縣」,並作《慶東封禮成詩》,令諸臣唱和。最後盛宴群臣。

十一月,趙恆回到開封,詔定「天書」下降京城之日為「天慶節」,「天書」降於泰山曰為「天貺節」,命人將其封禪泰山之行編成《大中祥符封禪記》一書,還命人專門製造了奉迎「天書」使用的「天書玉輅」。群臣又爭上表章,讚頌趙恆功德無量,舉國若狂。

本來,自秦皇漢武以來,僅有少數帝王去泰山封禪,皆因天下大治、四海昇平而為,然而趙恆外患未除,內憂加劇,卻掩耳盜鈴,勞師「東封」,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

此後,一些阿諛奉承之徒,投其所好,不顧連年水旱,民心動搖, 仍屢屢謊報「祥瑞」, 什麼「池鹽不種自生」啦,「仙書《靈寶真文》問世」啦,「黃河自清」啦,趙恆都表示深信不疑。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廿三,趙恆又率眾啟程,歷時二十一天以封禪泰山的隆重禮儀,在山西寶鼎奉祗宮,祭祀后土地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這趟「西祀」,比「東封」耗費更大。是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才完成的。期間,修行宮,治道路,增遞夫,役兵卒,貢錢物,動輒幾千人,幾十萬錢帛。一些正直的朝臣上書勸諫,趙恆根本聽不進去。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十五日,趙恆又率眾南幸亳州,太社氏清宮仍奉「天書」為先導,拜謁老子。這卷「天書」可謂物盡其用了。

大中祥符九年,全國各地發生旱蝗,趙恆又是下詔滅蝗,又是親赴道觀,祈求上天保佑。災情不但未減輕,反而繼續擴大,連他住的京城上空,都是遮天蔽日的飛蝗,自此,趙恆憂鬱成疾,並日益迷信。不斷拜神求佛,甚至服食丹藥,不幾年就一病不起,喜怒無常,語言錯亂,在道徒與僧眾的祈禱中死去。他的「天書」鬧劇也至此收場了。給後人留下了個可笑的話柄。

真宗無功欲封禪,皇帝行賄大宰相

皇帝到泰山封禪,當是一件榮耀的事兒了,這不,宋代的真宗皇帝也要去封禪!宋真宗,是個什麼樣的皇帝?活活,想必你想起來了,對,就是當年聽說遼人攻來,就想逃跑,卻被宰相寇準逼到前線親徵的那個主兒!他小子根本沒有什麼文治武功,僅憑著前線將士運氣好,加上寇老西兒等幾個大臣的幫助,與遼國達成了賠款送「歲幣」的澶淵之盟,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也想去泰山封禪,張揚一番!

不想此議一出,立刻遭到宰相王旦等人的反對。接著便今天一道諫章,明天一份諫書地呈上來,弄得真宗十分沮喪,好生無趣!!倒,原來皇帝兒了也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呵呵,君權要加強看來可以理解了。

宋真宗悶坐深宮,思來想去,不甘心呀!得,最後有了主意。

第二天,宮中傳出一道聖旨,召宰相王旦宮中賜宴。王旦接旨,聖命難違,只得入宮赴宴。席上山珍海味不可勝數,王旦擔心,一旦真宗提出去泰山封禪的事情,自己可怎麼回答呢?誰知一直到宴席完了,真宗一句封禪的話也沒說,王旦不禁暗自慶幸。

宴罷,王旦一再謝恩。這時真宗說道:「卿日理萬機,十分辛勞。今天席上剩有一壇佳釀,朕賞與愛卿,回家和妻兒共飲吧。」

皇上賜酒,王旦不敢不受,只得跪下叩頭謝恩,然後拜辭而去。

王旦回到府中,見御酒封固甚嚴,心想,這一定是一壇上等好酒,便高興地把壇口打開。不意壇口打開後,一點兒酒味兒也沒有。朝裡一看,不禁嚇了一跳:裡面裝著滿滿一壇豆粒大小的珍珠!

王旦不敢聲張,只叫家人仔細收藏起來。

不久,王旦便四處活動。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竟聯絡了一批文武官員共同上表,請求皇帝去泰山封禪。

於是,宋真宗高高興興地啟動御駕,花費了大量金錢,終於實現了泰山封禪的願望。

【名人評說】

明代著名學者李贄,評價他是「能夠繼承先人事業」的帝王。

【歷史遺蹟】

永定陵

宋真宗趙恆, 在位25年,病死,終年55歲,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縣東南蔡家莊)。

鞏縣芝田村,是寧朝永安縣城所在地。在綠樹掩映之中可見高聳的陵冢,冢前有兩排列了95步(約170米)之遠,倍添了陵區恢宏、莊嚴氣勢。

相關焦點

  • 宋真宗趙恆,恰如其分的慫,背了一世罵名救了兩國百姓
    展現在了我們大家面前,宋太宗趙光義當權為帝,天下大一統,但是好像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宋朝的傳承者壽命就基本都不長,所以宋太宗趙光義在執政之後,也僅僅堅持了二十一年,就撒手西去了,將北宋的江山隨手扔給了宋真宗趙恆,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關於宋真宗趙恆的故事。
  • 揭宋真宗趙恆一生最愛的是誰?一生只愛初戀!
    宋真宗趙恆是太宗趙光義的三兒子,出生時起名趙德昌, 「幼英睿,姿表特異。」
  • 宋真宗為什麼會瘋狂的愛上二婚的劉娥?最後的結局如何?
    幸劉氏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孤兒出身的劉娥,早早的成親 劉娥的祖父曾是五代十國的大將軍,父親是宋太祖時期的刺史,這個家境確實不錯。然而在劉娥剛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繼去世,劉娥成了孤兒,被養在外祖家。因唱歌動聽長大一點就成了歌女,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便早早的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
  • 古代反貪高手宋真宗,就這一招令朱元璋佩服,大讚其為賢君
    年僅29歲的皇太子趙恆在呂端等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他就是宋朝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和遼國籤訂《澶淵之盟》的宋真宗。對於宋真宗,歷史票友們對他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的歷史票友認為,宋真宗是北宋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讓宋朝成功實現了從「創業期」向「守成期」的轉型,並為後來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狸貓換太子」當事人劉娥被錯罵千年,宋真宗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宋史.仁宗本紀》中記載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根據史料記載,劉娥無子,將李宸妃所生孩子佔為己有是確鑿無疑的。可是如果把霸佔李宸妃孩子這頂帽子,結結實實的戴在劉娥頭上,確實有些冤枉,並且也不合常理。這件事還要從劉娥和宋真宗之間的纏綿悱惻的愛情說起。當宋真宗還是郎襄王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劉娥,那年,宋真宗趙恆只有20歲。
  • 被買進王府又金屋藏嬌十五年,劉娥能臨朝稱制,是宋真宗的痴情
    《狸貓換太子》讓大家誤會了劉娥幾百年在這個故事裡,太后劉娥被塑造成了一個心機深沉,心狠手辣的大反派,包拯「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形象也更加深刻。買家便是當時還是襄王的宋真宗趙恆手下的一個幕僚,他將劉娥獻給趙恆,趙恆一見便非常喜愛,與劉娥如膠似漆。但是這個時候,一個天大的機會從天而降,正好砸到趙恆頭上:他能當太子了。趙恆的父親趙光義,本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繼位,皇位自然是想傳給自家兒子。
  • 一代女主劉娥,如何從再嫁之婦到君臨天下?
    劉娥,北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她能力卓絕,不讓鬚眉。後世贊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宋真宗的摯愛,她在嫁入王府前竟然是結過婚的。宋真宗趙恆在繼位前為襄王時,經手下人員張耆的推薦認識了劉娥,一見之下,大為喜愛。劉娥由此以再嫁之婦的身份,進入了襄王府邸,並得到趙恆的寵愛。
  • 為了封禪,宋真宗聯合朝臣真是演了一齣好戲,甚至就此沉迷其中
    封禪,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一般有帝王親自去泰山舉行所以封禪,歷來也是有能力對社會有貢獻的君主,比如秦始皇一統天下,漢武帝的太平盛世,他們都封過禪封禪的君王,也大多集中在漢、唐兩個朝代,大宋朝只有一位君王封過禪,並不是開國皇帝太祖,而是宋真宗趙恆
  • 劉娥替丈夫宋真宗背了千年的鍋
    於是,劉娥的命運就此改變,經中間人介紹,她被賣給了當時的韓王趙恆,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非常迷戀劉娥,每天都和她膩在一起,時間久了,身子日漸憔悴,做事也心不在焉。趙恆的父親宋太宗趙光義看出兒子非常不對勁,找人調查一番,發現原來兒子是因為迷戀劉娥才變成這樣的。宋太宗馬上就派人把劉娥趕了出去,為了徹底斷了趙恆的念想還特地給他娶了一房妻子,那就是潘美的女兒。
  • 李洪發:排位本不靠前、又不得父親待見的趙恆,為何當上了太子?
    一、宋真宗九兄弟 宋太宗趙光義在當上皇帝之前,先後娶有兩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姓尹,後周滁州刺史廷勳之女,很早就去世;第二位妻子姓符,是宋初大將符彥卿的第六個女兒,在後周顯德年間(951-959)嫁給趙光義為繼室,於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去世,年僅三十四歲。
  • 宋真宗一生怯懦,有一次卻大怒,將十一人釘木樁上示眾,這是為何
    唯有北宋,自建國初期起,就在與周邊遊牧部落的鬥爭中被完全壓制,開國不足五十年,已連續遭高粱河之戰、雍熙北伐、澶淵之盟三次挫敗,被迫以恥辱之極的「歲幣換和平」為保國安民大計,並持續了百餘年,實在令人無語。在北宋的幾個皇帝中,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的膽子了,好歹也敢拉起陣勢出兵北伐遼國。遺憾的是,他有心無力,志向遠大,最後大敗。
  • (夏雲)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趙恆《勸學詩》手抄
    此詩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趙恆的一首詩,他寫這首詩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他用「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勸勉學子讀書上進,這幾句詩雖然有著鮮明的功利傾向,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 「巨門星」坐守「遷移宮」 紫微鬥數宮位淺析
    古決曰:「巨門屬水、金。北鬥第二星也,為陰精之星,化氣為暗。」「巨門在天,司品萬物。在數則掌執是非,主於暗昧,疑是多非,欺瞞天地,進退兩難。」「(巨門)在遷移,則招是非。」「巨門出外勞心不安,與人不足多是非,加羊陀火鈴空劫愈甚。」
  • 《清平樂》背後的故事:大娘娘劉娥的崛起,不亞於一部女主勵志劇
    此劇一開始便凸顯出了太后劉娥的強勢,將她打造成了武則天那樣的「大女主」形象,但對於劉娥崛起的過程,卻沒有太多涉及。只是重點強調了「狸貓換太子」這件事。但劉娥僅僅是因為搶了一個兒子就坐穩了後位?過程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爆史君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劉娥崛起記」。(一)寄人籬下的蜀地孤女與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不同,劉娥身世很是卑微。
  • 檀淵之盟後,宋真宗為何迫不及待地要到泰山封禪?
    這個人就是北宋真宗趙恆。看待帝王,無非是文韜武略在青史上的流傳程度,正如他的年號一般,真宗算得上是一位幸運的明君。他在位的時間裡,承宋太祖、宋太宗開國拓疆之餘威,北宋統治日益穩定,國家經濟日漸上升,繁盛程度甚至超過唐朝。雖然這一切來自於一份割地賠款的「兄弟」條約——澶淵之盟。但是自己的江山有了這樣的盛況,也是值得宋真宗驕傲餘生的。
  • 宋真宗崇道而不抑佛,文化發展上做出大貢獻!
    宋真宗趙恆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崇奉道教痴迷到不能自拔的皇帝,他大肆營造祥瑞的出現,並封禪泰山,大規模修建道觀等。在崇道的基礎上,真宗與齊武帝、唐武宗又不同,他沒有抑制佛教的發展,沒有進行滅佛行為。宋真宗趙恆直接反駁道:釋、道二門,有助於對世人的教化,人們有時持有偏見,對它們有不公正的詆毀。即使有少數僧人,生活可能不檢點,怎能因此對佛教進行一概排斥呢!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景德四年,又有大臣提出佛教對社會毒害很大,且嚴重影響國家財政的賦稅收入,應當禁止。
  • 宋太宗的一句口頭禪,宋真宗的一首詩,讓宋朝變成了熟悉的樣子
    其實,宋朝是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的,建國之初依然繼承了虎狼之師,最終結束了五代十國,甚至多次主動攻擊遼國。那時候,儼然是彪悍尚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變成我們熟悉的模樣呢?都是因為宋太宗和宋真宗兩任皇帝。北宋立國本來就不正,純屬武將欺負主子是孤兒寡母。
  • 墨鉅:賴小民,王健林忽悠人,宋真宗誠不我欺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出自大宋皇帝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這句話具有神奇的魔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得中華學子們,頭懸梁,錐刺股。只要學而優則仕,黃金屋和顏如玉,一個都不會少。宋真宗的組織建設工作才是第一流的。而且,精通古詩的人都懂,這兩句之間存在遞進關係。也就是說,顏如玉比黃金屋更重要。當年,很多年輕人想當首富,王健林語重心長地告訴年輕人:「想做世界首富,這個奮鬥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1個億。」
  • 大爭之宋(增二)寇準罷相後,宋真宗讓李迪接任,為何遭到拒絕?
    在宋真宗趙恆執政的中晚期,宋朝出現了嚴重的黨爭,史稱天禧黨爭。這次黨爭的雙方是以寇準為首的北方黨和以丁謂、王欽若為首的南方黨,雙方展開政治上的爭權奪利,搞得朝廷烏煙瘴氣,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政治混亂。趙恆也因此而大權旁落,無法主導朝廷政治的方向。於是趙恆立劉娥為皇后,授予其代理朝政的權力。劉娥上臺後聯合丁謂的南方黨,打擊控制朝政的北方黨,平息了天禧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