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5月8日,北宋開封城。年僅29歲的皇太子趙恆在呂端等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他就是宋朝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和遼國籤訂《澶淵之盟》的宋真宗。
對於宋真宗,歷史票友們對他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的歷史票友認為,宋真宗是北宋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讓宋朝成功實現了從「創業期」向「守成期」的轉型,並為後來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有的歷史票友認為,宋真宗籤訂《澶淵之盟》就已經很屈辱了,再加上後來的「天書事件」,宋真宗的所作所為加深了宋朝積貧積弱的嚴重危機。
這樣的評價真的是針尖對麥芒!然而,對於宋真宗的評價,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帝王,大明帝國的開國君主朱元璋最有發言權。朱元璋站在一國之君的高角度,對宋真宗做出了符合歷史事實的公允評價「真宗亦號賢君」。
那麼,宋真宗到底做了哪些好事,以至於被朱元璋稱為「賢君」呢?
01
第一,深化反腐敗措施,在太祖太宗兩朝的基礎上進一步澄清北宋朝廷的吏治。
宋朝是在五代十國「亂象」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政權。為了保證趙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方面以高官厚祿穩住知識分子的心,讓知識分子死心塌地地為趙宋王朝服務,甚至立下了「不得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者」的規定。另一方面,宋太祖和宋太宗以嚴刑峻法打擊朝廷和地方官的貪腐行為,比如,建隆二年(961年)四月,商河縣令李瑤就因為貪汙被宋太祖處死。同年,李繼昭因監守自盜被宋太祖處死。到了宋太祖執政中期,光祿少卿郭玘、倉部員外郎陳郾也因為貪汙被宋太祖處死。宋太宗登基後,宋太祖王皇后的哥哥因胡作非為被宋太宗處死。官員盧佩受賄190貫,被宋太宗處死。
到了宋真宗登基後,北宋的局勢更加穩定,宋真宗就考慮通過完善制度來打擊腐敗。他下旨頒布了《文武七條》,要求全國各地的官員要「清心、奉公、修德、務實、明察、勤課、革弊」。這是對全國官員進行了一次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做好後,宋真宗就開始有關反腐敗的制度建設了。宋真宗的制度建設有兩個方面能引起大家的注意:首先,真宗將廉潔作為官員試用期的重要考核指標。宋朝的知識分子通過科舉當官後,他會面臨試用期的考核。考核過後,他會有多名正式官員的聯名推薦才能當官。這些推薦的官員,不能有貪汙的前科。被推薦的人在試用期期間也不能貪汙。如果出現貪汙行為,不僅自己受到處罰,推薦他的官員也會被處罰。這使得宋朝形成了上下嚴密的反貪汙網絡。其次,宋真宗通過加強監察隊伍,實現對官員的全面監督。監察隊伍中臺官的權力非常大,宋真宗鼓勵臺官要敢於直言,抨擊貪腐行為。為了保證臺諫官做事的公平性,宋真宗還要求宰相推薦的人不準做臺諫官。
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建設,宋真宗時期的貪腐現象大幅度減少。官員們大都能守法奉公,為國為民做事情。如果沒有宋真宗時期廉潔清正的官場風氣,也就沒有後來的仁宗盛世。
相比較宋真宗的制度反腐,朱元璋反腐敗就靠「殺人」和《大誥》,可明朝的貪腐並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扭轉。難怪朱元璋將宋真宗稱為「賢君」,真宗的反腐敗手段比朱元璋厲害很多呀。
02
第二,體恤民情。
宋太祖和宋太宗是兩位體恤民情的優秀帝王,而宋真宗本人也繼承了伯伯和父親的「愛民」風格。早在公元988年趙恆做開封府尹的時候,這個未來的皇帝就以斷案公正得到了宋太宗的嘉獎。
公元997年,趙恆正式登基稱帝。剛稱帝沒多久,宋真宗就面臨災難的考驗。公元998年4月,國內發生較大的旱災。趙恆免除了全國官民拖欠的諸多財物。同年,定州下了冰雹,趙恆下令免除當年的賦稅。999年,趙恆又在今天的福建省設置惠民倉用於災難時開倉放糧。
這一系列的舉動都對外表明,趙恆是一位做事懂民心,知民意的明君。儘管他後來有封禪天書的荒唐舉動,但這絲毫掩蓋不了他勤政為民的光輝政績。趙恆的執政成績比不上他的伯伯宋太祖和父親宋太宗,更比不上以愛民而著稱的一代明君李世民大帝,但趙恆以自己的努力將宋朝的盛世推到了一個高峰。實現了大宋帝國由創業到穩定發展的成功轉型。
03
第三,改革司法,廢除酷刑,杜絕冤假錯案。
宋真宗登基之後,國內局勢逐步穩定,真宗就對唐朝之前的嚴酷刑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原有的很多酷刑,包括斷手、斷腳等殘酷刑法被宋真宗陸續廢除,宋真宗還加強了死刑的覆核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是一位無法忍受刑訊逼供的帝王。他的心裡很清楚:司法要公正,刑訊逼供必須杜絕。有一次,一個叫潘義的官員抓住了一個老百姓並對他大刑伺候,最後釀成冤假錯案,上級部門對潘義罰款了事。但趙恆認為,罰款處罰太輕了,對刑訊逼供者必須嚴厲處罰。隨即,趙恆下旨將潘義撤職查辦,並將潘義刑訊逼供老百姓的行為通告全國文武百官,起到震懾作用。
好傢夥,宋真宗能為一個屈打成招的冤案犯人做主,佩服佩服!
在處理了多起冤假錯案之後,宋真宗對北宋司法做出了新的改革:如果哪個司法官員敢審判錯案,刑訊逼供,不但他本人要為錯案承擔責任,舉薦他的官員也要一起處罰,並將處罰記錄寫入檔案。
宋真宗為何在司法改革上有如此多的門道呢?因為他曾經當過開封府尹,這個官職就有司法審判的活。基層的實踐經驗讓他做皇帝之後能繼續秉公執法,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難得的。
04
第四,發展農業,穩定民心。
發展農業是宋真宗的點睛之筆,他早年任用能臣王欽若減輕農業賦稅,赦免了很多因欠稅而入獄的百姓。他還重用發展農業的官員,連續三次下詔書,表明國家對農業的重視,要求各級官員不準浪費糧食。他還將佔城稻、天竺稻等先進水稻引入國內,在宮中親自耕種。等到水稻有收成了,他就向全國進行推廣。即便後來搞「天書運動」,宋真宗依然不放棄農忙時分,不增加農民負擔。搞「政績工程」都考慮農民的利益,怪不得宋真宗如此得民心。在他的努力下,宋朝農業稅收比唐朝多3倍,一個廉潔富裕的大宋帝國在他的手裡快速成長。
這就是宋真宗的勤政愛民的偉大一生!而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後一件大好事在於——讓妻子劉皇后認真輔佐宋仁宗,將宋朝的盛世推向了頂峰。我們相信,如果宋真宗得知宋仁宗創造了後人無比羨慕的「仁宗盛世」時,真宗在九泉之下也一定會欣慰的。也正因為宋真宗做了很多為國為民的大好事,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稱讚他為「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