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的一句口頭禪,宋真宗的一首詩,讓宋朝變成了熟悉的樣子

2020-12-23 小珏說歷史

宋朝留給後人的背影,主要是花紅柳綠中的文弱,文化昌盛至極,外戰卻總是外行。其實,宋朝是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的,建國之初依然繼承了虎狼之師,最終結束了五代十國,甚至多次主動攻擊遼國。那時候,儼然是彪悍尚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變成我們熟悉的模樣呢?都是因為宋太宗和宋真宗兩任皇帝。

北宋立國本來就不正,純屬武將欺負主子是孤兒寡母。宋太宗能繼承皇位,就更為可疑,他用金匱之盟洗白燭影斧聲,卻越洗越黑,這讓宋朝自開局就有些先天不足,沒有許多王朝那麼理直氣壯。所以,宋朝提防武將鬧事,成為了頭一條的國策。

既然不能重用武將,那麼就只能依靠文人。從理論上來說,宋朝的如意算盤確實打得不錯。要知道,五代十國以來,城頭變幻大王旗,兵強馬壯的節度使都可以自稱天子,卻沒有看到那個文官能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於是,在基本平定南方,實現國家的小一統後,又無力收復被遼國佔據的北方土地後,宋太宗帶領王朝走向了文治的道路。盛世修書,他命令文臣李防等人編寫《太平總類》。因為宋太宗自己也要讀,所以後來又定名為《太平御覽》。

這套書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共一千卷,雖然比不過後來的《永樂大典》,更比不過《四庫全書》,但在當時已經是中國類書之冠。宋太宗自我監督,要求每天讀三卷,分三年讀完。手下人勸他不必如此辛苦,他卻說出了一句經典口頭禪:

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其實,這部書目前十之七八都已經散軼,但目錄尚存。從中推測,這部書涉及古今萬象,包括經史子集,涵蓋科技、農業、礦山等等或熱或冷的知識,專業性也比較強。小珏實在懷疑宋太宗趙光義是否真的讀完了,也真的讀懂了。宋太宗本來就是作秀高手,他反反覆覆的口頭禪,終於讓「開卷有益」成為了一個成語,也讓讀書深入大宋官員百姓的心中。

宋太宗之後的皇帝是宋真宗趙恆,也是北宋由尚武變得崇文的關鍵性人物。他是宋朝皇帝中比較低調的一位,但他的名詩《勵學篇》卻是膾炙人口: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儘管是一千多年前的詩歌,完全不用翻譯便能理解。宋真宗的文化修養很高,出過《御製集》三百卷,完全可以寫得更文雅。但他就是要以這種最淺顯易懂的話語,為天下百姓畫出最大的餅。他不顧皇帝的身份,將讀書與功名利祿,嬌妻美妾掛上鉤。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這首詩也是宋真宗作為皇帝的承諾。只要一心向學,有所成就,錦衣玉食不成問題。他拍著胸脯保證,宋朝不會虧待文人。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對遼佔有優勢的情況下,宋真宗籤訂了澶淵之盟,花錢買太平。雖然丟了面子,但卻減少了武將坐大的可能性。小珏始終覺得,宋朝怯懦的形象,其實就是從檀淵之盟開始的,就是被宋真宗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至於後來的宋朝皇帝,更是沒有沙場徵戰,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享受著繁華,更不願意打仗。宋朝的上下君民幾乎達成了一致的看法,所以在宋仁宗時期,韓琦就可以輕蔑地對立下汗馬功勞的狄青說:「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這在其他朝代,絕對是不可想像的。

相關焦點

  • 宋朝重文輕武的治國思想演變過程:武將憋屈無奈、士大夫全面治國
    正是在宋太宗時期,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思想建立了起來,並且成為宋朝歷代皇帝遵守的「祖宗家法」,在這種政治理念的指導下,宋朝對於武將執行打壓政策,降低武將的政治地位,抑制武將的精神狀態,並且反對邊境戰爭以免武將有用武之地。至此宋朝重文輕武的方略完全建立。
  • 宋朝出了個「神棍皇帝」
    儘管後周柴榮真正的嫡系子孫是否存活歷史上一直有質疑,但宋朝皇帝優待讀書人,卻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宋真宗就很欣賞自己的伯父、宋太祖趙匡胤,為此,宋真宗還親自寫下了一首勸學詩《勵學篇》: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 宋真宗趙恆,恰如其分的慫,背了一世罵名救了兩國百姓
    展現在了我們大家面前,宋太宗趙光義當權為帝,天下大一統,但是好像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宋朝的傳承者壽命就基本都不長,所以宋太宗趙光義在執政之後,也僅僅堅持了二十一年,就撒手西去了,將北宋的江山隨手扔給了宋真宗趙恆,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關於宋真宗趙恆的故事。
  • 古代反貪高手宋真宗,就這一招令朱元璋佩服,大讚其為賢君
    年僅29歲的皇太子趙恆在呂端等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他就是宋朝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和遼國籤訂《澶淵之盟》的宋真宗。對於宋真宗,歷史票友們對他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的歷史票友認為,宋真宗是北宋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讓宋朝成功實現了從「創業期」向「守成期」的轉型,並為後來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宋朝皇帝的繼位亂象
    而在十數個大一統王朝中,最積弱的宋朝無疑是極為搶眼的一個。從各方面來說,趙宋有無數的黑song'li'zong料可以被扒,但是今天要講的宋朝黑料只有一個——宋朝皇帝繼位亂象。北宋不含追諡的皇帝一共有九位,有六位皇帝繼位方式用的是父死子繼,他們分別是:宋真宗(宋太宗三子)、宋仁宗(宋真宗六子)、宋英宗(宋太宗曾孫、宋仁宗養子)、宋神宗(宋英宗長子)、宋哲宗(宋神宗六子)、宋欽宗(宋哲宗侄子、宋徽宗長子)。其中宋仁宗僅有的三個兒子都早夭,所以只能從宗室中將宋英宗過繼,作為養子繼承大統。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比如,寫出「唐朝第一詩」的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又比如,宋朝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詩人李禺,寫出了一首千古奇詩《兩相思》。 之所以被稱為奇詩,原因是這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都可以,但它表達的意思卻會變了個樣,也就是所謂的「迴文詩」,男人通常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 慈禧寫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可謂家喻戶曉
    慈禧只能送去一大堆好東西,並且還送去了一首自己寫的祝壽詩: 《祝母壽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不得不說這首詩道盡了父母對子女的真切情意,尤其是這最後一句更是將父母對兒女的情意刻畫的淋漓盡致,也因此流傳甚廣。現代父母在自己的苦心不被子女所理解時,往往就會引用這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也成為現代父母的口頭禪之一。
  • 劉娥替丈夫宋真宗背了千年的鍋
    狸貓換太子是宋朝一大奇案,很多電視劇都會拿這個故事當作素材,比如:可見狸貓換太子是一個非常受觀眾和製片人喜愛的一個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究竟有幾分真假呢
  • 為什麼宋朝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皇位每隔三代就會斷了傳承?
    但是,仔細的想一想,咱們中國人都講解一個因果報應,在北宋一朝,從宋太宗趙光義之後,每個皇帝基本都是子嗣匱乏,而且基本每隔三代,皇帝就斷了子嗣,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為當初宋太宗做下的事情有關呢?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原名叫趙匡義,只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作為臣子應該避諱,而改名為趙光義。公元976年,宋太祖駕崩之後,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成為皇帝。
  • 宋太宗問寇準,哪個兒子可以當太子?寇準卻回答「三個不可以」
    但是,按照「金匱之盟」,即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等趙光義去世後再傳位於趙廷美,也就是「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帝位。
  • 《清平樂》宋朝真的不殺士大夫嗎
    近幾年來,社會上掀起一股美化高抬宋朝的風氣。很多人提出了各種美化宋朝的說法,其中一條就是宋朝「不殺士大夫」,甚至還說這是宋太祖當年親自立下的祖制。那麼宋朝是真的「不殺士大夫」嗎?有關所謂宋朝立「不殺士大夫」為祖制的記載見於《避暑漫抄》,作者據傳為陸遊。但《避暑漫抄》這部史書是野史,成書年代和作者其實都存在爭議。而在有關宋朝的正史,比如《宋史》中,沒有「不殺士大夫」祖制的記載。
  • 「名人百科」守成之主,粉飾太平——宋真宗趙恆
    【名人簡歷】宋真宗趙恆(968—1022年)宋太宗第三子。他不願為官,在回答宋真宗問話時,詭稱臨行時其妻贈給他詩說:「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雲,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聽後大笑,即刻放他歸隱。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詩:「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憤爭削職 出處:《宋史·真宗本紀》。
  • 赤光、異香繞室,出生是個小金人,宋朝皇帝誕生吉兆令人大開眼界
    別的朝代帝王咱也看不過來,依舊專注宋朝,馬上為各位看官們奉上史籍中宋朝皇帝必備出生吉兆圖鑑,不要走開哦,下面精彩炸了!出生時天有「吉兆」,赤光繞室。。。出生時天有「吉兆」的帝王非常多,這一幕也經常在影視劇被演繹,很多小夥伴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演員寧靜主演的《孝莊秘史》中,順治皇帝誕生的一幕,彩霞滿天,照亮了天空,也因此他被賜名「福臨」。
  • 澶淵之盟開始宋朝開啟花錢買和平的先河,成為軟弱肥羊,任人宰割
    這句詩摘自宋代王安石的《澶州》,詩中「萊公」指的是寇準,全句是意思是澶淵之盟後,宋遼罷兵,雙方結束敵對狀態,約為兄弟之國,物資互通有無,邊境設立榷場,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為宋朝的繁榮穩定創造了條件,這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寇準。 寇準何許人?為什麼王安石要說寇準是首功之人呢?
  • 為什麼宋朝要與遼籤訂《檀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籤訂是很合理的,對遼宋雙方都有好處,從國家的長遠利益上來看,澶淵之盟的籤訂有助於維護宋朝的領土主權,因此宋真宗的這個決定是極其明智的,從遼國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的籤訂即維護住了統治者的顏面,又彌補了此次出兵的損失。
  • 《迴鑾碑》為宋真宗詩碑,宰相寇準書丹,見證宋遼「澶淵之盟」
    碑文系宋真宗的一首詩,由宰相寇準書丹,草體豎刻,三行,每行四句,字大如拳。刻立時間是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迴鑾碑》是一座紀念碑,是為紀念宋遼籤訂「澶淵之盟」,從此雙方化戈為玉帛的御製詩碑。籤約之地在澶州(今濮陽),春秋時稱「澶淵」,故稱此次和約為「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在歷史上是影響深遠的事件。
  • 宋真宗一生怯懦,有一次卻大怒,將十一人釘木樁上示眾,這是為何
    在北宋的幾個皇帝中,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的膽子了,好歹也敢拉起陣勢出兵北伐遼國。遺憾的是,他有心無力,志向遠大,最後大敗。在《默記》中記載了他在高粱河戰敗後的慘狀,「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獲脫。服侍皇室,盡為所奪,從宮嬪盡降。二箭射中,歲歲必發。」這位大宋皇帝,不僅是全軍覆沒,腿上還挨了兩箭,差一點沒能回來。
  • 宋太宗的毀城與「造神」,是對晉文化的割裂,也是宋朝政治的失敗
    萬事俱備後宋太宗御駕親徵,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方針,先在石嶺關重挫遼軍,迫使遼國退兵,然後「進築長連城圍晉陽……攻城與勸降並舉」,北漢既沒有外援,糧道也被截斷,堅守數月後開城投降,宋朝平定北漢。自此,結束了唐末以來五代十國割據分裂的局面,使中國形成局部統一。
  • 古代都把皇帝叫「陛下」或者「皇上」,為何宋朝卻要叫「官家」?
    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是宋初皇權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結果。 古人稱賣酒者為「酒家」、寫詩的人叫「詩家」、畫畫的人叫「畫家」、僧人叫「僧家」、耕田的叫「農家」或者是「田家」,開店的就叫「店家」……總之你是幹什麼行當的,你就是什麼「家」。 從宋代以前「官家」的本義來看,它可以代指三大類人:一是皇帝,二是當官的人,三是公婆。
  • 劉敏濤 |宋朝小日子21【宋朝酒樓】夜深燈火上樊樓
    宋朝人說:「樊樓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人。」竟然能夠接待一千人,這等規模,放在今日,也稱得上豪華了。太和樓一位不知名的南宋詩人在太和樓的牆壁題了一首詩,直譯過來,就是說,太和樓有三百個包廂,每日可接待VIP客人三千名,酒樓僱傭了很多漂亮的歌妓待客,當壚賣酒的大堂經理就是一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美豔歌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