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影像志|光陰故事:愛是永恆,十二張新全家福

2021-01-08 澎湃新聞

2008年5月15日,散落在四川綿竹漢旺鎮殘垣斷壁中的合影照。 澎湃新聞資料圖編者按我居新城君舊城,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十年前那一刻,在四川汶川發生的芮氏8.0級大地震,致使山河破碎,許多城鎮化為瓦礫,近七萬同胞遇難。

大災面前,國人堅強不屈,眾志成城!手拉著手,生死不離!

十年過去,同胞心手相連,思念成海!銘記傷痛,砥礪前行!

如今地震廢墟已成遺蹟,新的城鎮在涅槃重生,活著的人們再次掛起了全家福,孩子們也有了新的學校。

澎湃影像志,記錄這十年滄海桑田,見證彩虹在風雨後堅強升起!

十年前的地動山搖使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曾經的全家福從此只能存留在過去的老照片中。生活在繼續,這12個曾經不幸的家庭如今有了新的全家福,他們是萬千個被摧毀後又頑強重生的家庭縮影。感恩、知足是他們現在對生活領悟。

「姐姐,我要結婚了,你的弟媳很討媽媽喜歡,她的名字和你一樣,都有一個『霞』……」——劉波

地震發生後,劉愛國(左)和馬能輝(右)沒能在漩口中學尋找到大女兒劉彩霞,一名參與救援的解放軍戰士看過照片後說,印象中救過該名受傷的女學生,也許送上了直升機。然而十年不斷的尋找,依然音信全無,馬能輝還曾因此大病一場,脊椎植入了鋼板。如今,23歲的小兒子劉波(左二)即將迎娶未婚妻朱紅霞,劉愛國和馬能輝兩口子露出喜悅的笑容。

「既然我們活下來了,就要快樂地活下去,有生之年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陳仕群

熱愛跳舞的陳仕群(後排左三)是北川羊角花舞蹈隊的隊長。在地震中她失去了四位至親,女兒、小兒子、兒媳以及孫子,她自己也斷了7根肋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讓她終日以淚洗面,而當時40人的舞蹈隊中21人遇難。時間的流逝讓陳仕群意識到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她開始聯繫舞蹈隊倖存的隊員,希望大家用舞蹈給身邊的人尤其是同樣遭遇的人們帶去歡樂。如今76歲的陳仕群仍是舞蹈隊的隊長,重建後的舞蹈隊又增加了不少新的成員,只要天氣好,她們都會來到北川新縣城的新生廣場跳舞。

「從來沒敢忘記,努力生活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席成全

地震前,席成全(左)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妻兒的生命,作為全家唯一倖存的席成全,沒了家,痛不欲生,終日在悲痛和愧疚中度過。後來他遇到了葉富蘭(中),葉富蘭的鼓勵給予席成全繼續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兩人重新建立了家庭,如今大兒子已經上小學,八個月大的小兒子跟著他們倆在北川新縣城的菜市場裡賣菜,日子過得清苦,但兩口子卻覺得非常踏實。

「希望女兒能健康快樂,好好讀書,將來可以離開這座大山裡的小鎮……」 ——梁世君、劉安芳

梁世君(左)和劉安芳(右)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兒,2010年近四十歲的他們迎來了另一位女兒(中)。劉安芳前幾年取得了高級繡娘的證書,在羌繡紡上班。如今梁世君偶爾出外務工,劉安芳則在家經營小旅店,8歲的女兒梁佳欣剛上小學二年級,每天回家都會和媽媽說起學校的有趣事情,對現在的生活,一家人覺得非常滿足。

「只要孩子能健康快樂,其他的我們都不在乎了……」——王明貴、夏高珍

王明貴(左)和夏高珍(右)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兒,震後小兒子王文昊(中)如願到來。夏高珍有著做針織的手藝,從前在映秀鎮上的一家非遺展示館裡做羌繡。如今,她與另一名大齡媽媽王群秀一起在映秀鎮上開了一間無煙燒烤館。每天晚上督促完王文昊做功課和睡覺後,夏高珍還需要忙碌至深夜。7歲的王文昊還有一個哥哥,目前在汶川一中讀高中。

「苦難都已經過去了,相信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葉啟斌、潘東群

年後越來越多的遊客到訪映秀,葉啟斌(右)和潘東群(左)夫妻倆正忙著把原來的餐館改成小旅館。地震中他們失去了一雙兒女。震後搬到都江堰板房區安置期間,小兒子葉福康(中)來到了人世。如今已經8歲的葉福康調皮好動,喜歡爬高爬低,鄰居都習慣了吃飯的時候媽媽潘東群四處喊孩子的場景。

「娃娃健康成長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希望她長大能有自己的一番事業……」——董德、李澤翠

50歲的董德(左)和48歲的李澤翠(右)在映秀鎮上開了一間百貨店,地震中他們失去了一對子女,8歲的小女兒董秀莉(中)是他們如今最大的精神寄託,董秀莉特別喜歡唱歌跳舞,每當學校有演出時,李澤翠總是親自給女兒洗吹頭髮,紮起漂亮的小辮子,努力幫助女兒實現小心願。

「晨晨,妹妹長得和你小時候太像了,有時媽媽甚至一度錯覺你沒有離開過,媽媽的微信名永遠都叫『思晨』……」——陳秀蓉

陳秀蓉(左)是映秀漩口中學地震遺址的導遊,她以切身的經歷給遊客們講解地震時的場景,有些遊客甚至流下了眼淚。小女兒徐瑊玏(中)已經8歲,鄰居都說她和姐姐長得很像。為了給予女兒更好的生活條件,陳秀蓉和丈夫徐文軍(右)在映秀鎮上換了一處住所,開了一家名為大愛民俗的客棧。

「生活簡簡單單就好,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李強、彭玉蓉

周末放假,李強(右)、彭玉蓉(左)和兩個女兒在家裡和面做包子。小女兒李湘玲(右二)的到來,填補了地震中兒子離去的傷痛。鄰居給這家人的評價是「都愛笑」,每天傍晚,一家人都會在小鎮上散步,性格像男娃的李湘玲總是家裡人的開心果。

「楠楠,你的姐姐去年結婚,今年生了個男娃,我每天背著外孫去接你妹妹放學,我們從來都沒忘記你……」——程良芳

在何明洪(後排右二)和程良芳(後排左二)的家中,電視機櫃旁的顯眼位置,有一個4個小相框拼成的大相框,分別放著夫婦倆以及三個女兒小時候的照片,離去的二女兒始終還在他們的大家庭裡。如今,55歲的何明洪和女婿(左)跑車掙錢,妻子程良芳則在家照顧外孫(前排左一)和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女兒何美霖(中)。

「大妹,你走後這十年,健康一直都把我和你爸當成親爸媽,生活中照顧著我們,就像一家人……」——倪孝蘭

倪孝蘭(二排右)在地震中失去了兩個女兒,大女兒當時的男友盧健康(後排左)地震前管她叫阿姨,地震後也沒問她是否願意就直呼「媽」,說會管一輩子。如今,盧健康和妻子龔傑(後排右)已經有了一個兩歲的孩子,卻從未忘記承諾,「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爸媽,你們的孫子已經四歲半,奶奶身體不好,逢年過節想起你們還總流淚,我會努力工作掙錢,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子……」——

李緣

地震奪去了一同在藥廠上班的父母的生命,當時還在念高中的李緣(左)從此只能與奶奶(左二)相依為命,從前父母在的時候,生活中的李緣如大少爺一般,連洗衣做飯的簡單事情都做不來。地震後仿佛換作一個人,不得不堅強地面對各種難題。生活把他磨練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如今的他除了努力工作外,還會幫著妻子強丹(右)做家務帶孩子,夜晚還常常兼職做代駕,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

本文圖片均為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
    六集紀錄片《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選取了經歷過512地震的六個不同類型人物 講述了一個地震失獨家庭再育、養育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災區群眾經歷創痛之後,重新擁抱新生活的成長故事。 2、 兒童心裡幹預專家王潔玉。 講述了華西的兒童心裡幹預專家王潔玉,十年來不懈努力,幫助災區兒童走出心裡陰霾,重新樹立生活信心的故事。
  • 《光陰的故事》光陰的故事不覺已是十年的光景
    最近看完了韓劇請回答系列,正在腦補國內翻拍該拍哪些年才好,就在那邊的劇評裡看到有人提到光陰的故事,才猛然想起曾經看過的這部劇。回頭想想,距離在鳳凰臺第一次看到已經過去十年了。剛開始看的時候甚至沒意識到講的是臺灣的故事,只覺得裡面阿公講的閩南話跟孫爸的河南話莫名的很搭。後來突然意識到那是對岸的光陰,又開始覺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大概沒什麼不同吧。
  • 從汶川地震死裡逃生的他們,10年後重拍下這13張令人淚目的全家福
    一幅幅曾經的全家福從此只能存留在過去的老照片中。十年時間,曾經的廢墟上已建起一排排嶄新堅固的樓房,懵懂少年已長成真正的男子漢,步入中年的夫婦重新學習養育年幼的孩子,日子算不上十分富足,但幸福感溢於言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來臨之際,我們用最普通的影像方式記錄下這些曾經破碎的家庭如今重生的全家福,感恩、知足是我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最直觀的生活領悟。
  • 我臺紀錄片《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榮獲「星光獎」獎
    由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創作的五集紀錄片《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榮獲本屆「星光獎」優秀電視紀錄片獎提名作品獎。《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聚焦了經歷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普通,但不平凡的特殊個人和群體。這裡有積極樂觀的再生育母親,有尋找幸福的震後重組家庭,有失去雙腿而更加屹立的人生強者,有持續呵護傷殘兒童心理健康的醫學專家,有被迫辭別故土、努力適應新家園的羌族村民等。創作者以貼近生活的紀實手法,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反映了他們災後十年來,與大眾迥異的獨特人生歷程。該系列紀錄片運用客觀而富有溫度的真實紀錄手段,呈現了他們樸實而堅韌的生存狀態。
  • 愛是永恆·有獎尋找淶源「最美全家福」
    愛在身邊·尋找「最美全家福」但日漸匆忙的腳步,讓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忽略了對親人愛的表達。用全家福來留住幸福的一抹風景,無疑是給自己和家庭最好的禮物。春節歡聚正當時,全家團圓的日子漸漸近了!您家裡是否正掛著一張象徵團圓的全家福呢?曬的不僅僅只是一張照片,它更像是城市家庭的真實寫照,從它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笑臉,從它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溫情和幸福。
  • 定格時光定格愛!這個地方的全家福攝影活動溫情落幕...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張照片,一張是全家福,一張是其他。」對於家庭成員來說,一張全家福,是一份美好的定格,是家人間甜蜜團圓的羈絆。小時候,拍攝全家福是件隆重的事。換上一年中最漂亮的衣裳,輕按快門,在鏡頭前和家人記錄下這溫馨的畫面,記憶中的珍貴瞬間就此收藏。
  • 汶川十二周年,緬懷追憶,致敬重生!
    汶川地震中撒播的大愛,每一刻都令我們動容。每一滴熱淚都是愛的自然流露而不僅僅是悲憫;每一滴熱淚都不是抗爭的無奈而是奮起的堅強;每一雙手緊握在一起溫暖的心融為一體,每一分錢匯聚成海點滴凝聚成大愛無疆。記得當年,於感動與淚水中,寫了一篇獻給汶川地震中孩子的文字,《孩子,請笑著活下去》:為了媽媽簡訊中那一份真愛孩子,請笑著活下去你的笑容會點亮天堂媽媽的世界裡才不會有淚光為了老師保護你時那從未曾壓彎的臂膀孩子,請笑著活下去因為老師再用生命告訴你孩子,你要堅強!
  • 光陰 | 十年光陰我們成長了多少?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笑把光陰斟酒宴,十年緩緩,十年漸漸。
  • 《光陰的故事》那些我愛的配角們
    光陰的故事之所以那麼動人,還有一個原因是,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立體的,有血有肉的,看完這部戲,你肯定會記住這個演員的。你看即便是非常討人厭的許爸,他只出現了幾集就死了,但還是在後面的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許一元的那些自卑,不安和沒安全感,絕大部分都是這個老爸帶給他的影響。
  • 你上次拍全家福是什麼時候……
    以前在家待著不覺得全家福有意義,現在這張全家福卻成了我最珍貴的一張,因為爸爸不愛拍照,而我現在又離家遠,這張全家福便成了我最大的動力和想念。今天是元宵節,又是一年正月十五,明天就要回去工作了,希望爸爸媽媽和妹妹平安健康就好。如果有一天通訊設備都用不了,我一定會提前把這張照片列印出來,放在日記本裡,用日記和照片,留住對他們的懷念。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一生只能愛一個人。
  • 《極震區》,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即將開機
    《極震區》是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還將充分體現中國軍民在面對地震災害時,軍民同心,共同抗震救災的中華民族團結精神,是一部基本紀實性加藝術再現的3D災難題材巨製。
  • 《光陰的故事》即使十年後重溫,能會掉眼淚
    民國47年,一個叫王偉忠的男孩在這裡誕生;五十年之後,他打算把眷村的故事拍成電視劇,並請來了徐譽庭(《我可能不會愛你》、《荼靡》編劇)打磨劇本,最後使得這部《光陰的故事》成為當年收視冠軍。後來的韓劇《請回答》系列夯爆亞洲,我們都很羨慕人家能夠把青春家庭劇拍到那種水準,直擊你心。但其實我們這樣的劇我們也拍過啊!
  • 薦文:愛惜光陰,分享永恆
    「我要你對任何事都不留遺憾地死去。問題是,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去做重要的事和有永恆價值的事?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去講述關於永恆的事?Karios是神的時間,是真正的時間,現時即是永恆。它是當我們敬拜、禱告、分享信仰或仰望星空思想神的時候所感受到的無限與永恆,它是我們決心回應神的呼召的時候,它是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分享信仰的時候,就進入永恆。正如偉大的護教家C.S路易斯所說:「就在這一瞬,時間觸摸了永恆。」讓我們不要荒廢時間,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個機會!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愛情故事改編《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去年的九寨溝地震後,一篇名為「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和別人結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爆出,汶川地震親歷者董蕭楊埋藏在心裡深處九年的愛情故事,因再一次的四川地震在作者李小木的筆下而深情流出,感動著成千上萬的網友們,看過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時至今日,再讀此文還會忍不住溼潤了眼眸。
  • 《光陰的故事》你是故事,亦是光陰
    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她在張叔最後一次離她而去時她來不及說的「我愛你」和「對不起」。     她或許有點自私,可是她何嘗不只是被痛苦衝暈了頭?她根本來不及去思索她之後的人生。根本來不及去接受在這之後她和她的孩子們,她和她的張奶、汪奶將要過的生活。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們,也遇到了她的情況,我們,會怎樣?
  • 我愛抄歌詞(12)光陰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  羅大佑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   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
  •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祭:被災難傷害過的孩子和父母,現在都怎樣了?
    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指縫太寬,光陰太瘦,12年悄然流逝,那一天卻太難忘懷!5·12汶川地震發生時,或許你不在現場,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那一刻擔心過某人,打過很多電話,捐過自己的生活費,甚至獻過血,流過淚。這場災難打破了無數家庭的幸福,很多人從此失去了至親的孩子和父母。災難突然,餘生漫長。
  • 羅大佑:音樂教父的光陰故事
    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歌手。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光陰的故事》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這一刻,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山川撫平傷痕,時間撫慰傷痛。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此刻的汶川,正在走向重生與振興。今天也是國際護士節,災難和守護彼此交織,特別是在全球疫情的當下,激發著我們持續感悟生命的意義。
  •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
    時間過於匆忙,光陰瞬間成為過往。讓人來不及告別,顧不上回想。再回首,有幾許溫暖,也有幾許薄涼。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離開,只需要一個轉身;相守,卻要用盡一生。歲月總與滄桑相關,無常才是人生常態。一次道別,可以是一個結束;一次期待,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