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2021-01-09 奇葩吐槽說

穀子地對著團長墓碑怒吼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流了下來。自從被《士兵突擊》反覆教育後,我一見穿軍裝的就眼眶發酸。怕自己搞不清是被感動還是條件反射,看片前我反覆提醒自己一定不要隨便流淚。我旁邊的姑娘自打排長被點燃就開始抽泣,我琢磨她多半是被嚇的。於我,《集結號》是一部效仿西方戰爭片之戰鬥場景,採用較先進特效技術,充分發揮馮氏電影語言風格,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爭片。我要說,這是一部值得看的好電影。如果之前沒看過原著,我大概會認為它值四顆星,但現在由於非常個體的原因,我只能認為它還行。

我N久前碰巧看過原著,所以知道《集結號》由該文改編便充滿期待。一些由原著引出的念頭已在腦中積淤良久,原本試圖從電影中看到類似解答的詮釋-但最後並未看到。某種程度上說,電影是和原著幾乎無關的作品。我一貫認為,在目前中國電影審查制度和環境下,一部你覺的還行的電影一定要看原著或原創劇本,這樣可以幫助你理解電影中的所謂硬傷軟傷以及情節突兀,並且可以告訴你哪些是電影的粉飾太平和欲說還休。有人說原著寫的不好,襯託著編劇水平格外高,我基本不同意。我覺的以電影的戲劇衝突對比原著的簡單和平鋪直敘,無異於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墨色調和西方繪畫的色彩運用中分出優劣。更何況,電影主旨和原著根本性質不同。

《集結號》改編故事的時候規避了原著中幾個關鍵矛盾,也許是「不得不」的行為,但客觀上削弱了故事的力度,也使一些後加入的情節顯得刻意且可有可無。比如穀子地朝鮮戰場勇救鄧超,比如兩個缺心眼的地方幹部被穀子地砸了板凳,其它的-我認為至少還有三個「比如」。

比如一,電影把主人公的籍貫改在了北方,也沒讓他在尋找部隊途中遇到一個姑娘。原著中老谷--穀子地--是福建人,他們堅守的戰場在魯南。福建人老谷後來帶著老婆在位於魯南的老戰場附近苦守40多載,只為一線機會,一線得到失散部隊消息的機會。你如果讀過類似《雪白血紅》這樣記述解放戰爭的文字,你就會知道那時的戰士多麼想回到家鄉。老谷在尋找部隊途中甚至不敢過長江,怕的就是抵不過家鄉的誘惑,但這樣的老谷後來依然定居華北小山村。原著中老谷在某次生病時曾遭遇到一個姑娘,這個老谷咬著牙告別的豔遇本是和故鄉一樣的誘惑,但在電影中她變成了指導員改嫁的遺孀,在我眼裡,她和那些老谷登高遠眺但看不見的山林一樣,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色。

比如二,原著中老谷一生執著,目的只有一個-找到團長問清楚到底吹沒吹號。電影中穀子地路線圖不明,基本畫面一黑換一地方,先是在朝鮮戰場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然後順帶著做了回媒人,直到見了團長的墓碑才義無反顧的扎進煤堆。原著的老谷在尋找答案,為了給死掉的弟兄要一個交代,為了給活著的自己討一個心安;電影中的穀子地到了最後三分之一才開始偏執的找屍首,是為了讓他們入土為安,還是誰規定「活見人死見屍」才能討得封號?榮譽,在電影中變成主關鍵詞,尋找真相變成了追討名號,好像一枚獎章可以安撫靈魂,好像一個封號換得的700斤小米可以證明功過是非。

外人可以這樣想,但是生死輪迴走過一遭的老谷,需要的一定不是這些。這就是妥協,曾經下令俘虜不許繳槍的老谷只能憑追討一個稱號了以實現對生命的補償,但那一紙烈士證明對指導員至死屈辱的娘又豈能給予哪怕一分安慰?來不及了,所有補償都發生在生命逝去之後,與電影中「烈士」與「失蹤」的糾結相比,原著中老谷帶著獲知真相後的無奈與疑惑平靜地回到小山村更讓我心感沉重。電影最後畫面中出現在雪地裡鮮紅的五星是一個句號,原著中老谷平靜的離開是一串省略號。句號是為了換取我們的淚水,省略號則是現實的無奈,我們的淚水早在走出影院的一瞬間即以吹乾,而現實的無奈從過去到未來將無限延伸。

比如三,原著中老谷窮其一生獲知的真相,最終把他帶進更加沉重無解的質詢,團長早就計劃好犧牲一個連換取大部隊安全轉移,服從命令的戰士至死不知是他們信任的人主動把他們送上絕路。電影中此情節變成團長是在九連出發後接到的轉移命令,大局考慮之下「不得不」改變計劃犧牲九連。我猜這是電影的一個「不得不」改編,這就規避了之前一直困擾我的一些念頭。原著中,老谷至死無法確定他和團長之間的對錯是非,那麼現今社會的我們是否可以給出答案?又或者,我們需要答案嗎?

也許對於戰爭而言,任何一次犧牲都沒有對與不對以及值與不值的辨別,因為任何犧牲在大戰爭,大歷史中都微不足道。但是,戰爭難道不是為了換取生命的權利和生存的自由嗎?難道不是所有生命都應該擁有知道真相(哪怕無法選擇)的權利嗎?戰死的人因為對團體的信任和服從走上不歸途,但是這種信任服從是否授人以權力去無限利用和安排?誰能夠決定其他生命的走向?對於所有主動和被動逝去的靈魂,誰會給出交代?

「人」這個字,多少年來被我們縮小再縮小,縮小到成為團體內的一粒沙,但面對犧牲與奉獻,哪一次不是依靠個體「人」字的放大再放大,大到撐起其他生命而散發光華。對於倒下的人,活著的到底能給予什麼。感動也好,紀念也好,面對生命的消逝,所有補償其實都是無力蒼白的自我安慰。

相關焦點

  • 《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
    所以說在電影《集結號》中,胡軍飾演的團長只是在執行作戰命令,集結號肯定是有,至於為什麼要以集結號作為「信號」,後面再談,但團長對九連絕對不存在欺騙行為。如果團長執意讓九連拼光打狙擊,直接下命令就是了,我軍歷史上負責狙擊斷後的團、營、連建制部隊太多了,為了大部隊轉移或是打響決戰總攻,實現更大成果的殲滅敵人作戰行動,一些部隊做出犧牲在所難免。
  • 《集結號》片酬低到可憐:劇組均分100萬酬勞,趙本山探班送蘋果
    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張涵予 飾)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胡軍 飾)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二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 原來《集結號》、《亮劍》都出自這場被遺忘的戰役
    影片以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為背景,講述了連長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慘烈的戰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二輛坦克,殲敵無數,但除了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 電影《集結號》鏡頭語言的探析
    為了給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尋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海報電影倖存下來的連長穀子地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們正名,一遍又一遍的走訪,託自己的兄弟往上面遞信詢問,結果都無疾而終。最後穀子地選擇紮根曾經戰鬥過的礦山,誓要把陣亡兄弟們的屍首挖出來為他們正名的故事。
  • 《集結號》中,團長為何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採用集結號撤退
    《集結號》中,團長為何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採用集結號撤退集結號中這個情節,實際上是存在著爭議的。因為它違背了一些軍事常識。首先在劇情開頭的時候,上級給布置任務的時候,就用了雙重準則。既說堅持到一定時候,又說以集結號為信號。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了兩個標準。
  • 《集結號》國產主旋律電影,吹響生命的號角
    《集結號》這部影片將歷史時間從頭開始演繹,連長穀子地領著九連47名兵士在汶堤岸實行維護大軍隊撤出的每日任務以集結號為令,聽到號響就撤出。激烈的戰役讓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所有犧牲。這次戰役更改了穀子地的人生道路。由於軍隊改了序號,穀子地找不著分配,九連犧牲的玩家們也被評定為下落不明。穀子地開始了艱辛的追尋,為九連的弟兄們討個叫法,也為了更好地發現當初集結號的實情。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集結號》
    九連連長穀子地(張涵予飾)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座廢棄的舊窯場裡,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穀子地親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
  • 《集結號》沒有聽見吹號,誰也不能給我退!
    當初馮小剛的《集結號》可是最具震撼效果的電影了。真實的戰爭場景,極具衝擊力的鏡頭切換。這部電影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八年,可是你再回去看依舊是震撼人心的電影,為了那一聲集結號,全連上下付出了生命。穀子地一個人為了給戰友們討說法。獨自一人在煤山上挖掘。
  • 影視推薦《集結號》
    《集結號》是國產戰爭片經典之作之一,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某部九連連長穀子地奉命執行一場阻擊戰任務,並事前與團長約定以吹響集結號為撤退號令。由於戰後部隊番號變更,而犧牲的戰友又被認定為失蹤,十年飲冰、難涼熱血,與組織失去聯繫的穀子地,為給戰友翻案,不讓戰友白白犧牲,用盡一生去追求集結號是否吹響的真相,但尋找真相的道路卻困難重重,在此過程中穀子地受到了他人的指責和不理解,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愈挫愈勇,直至讓真相浮出水面,最終讓英魂安息,更讓世人記住了這些為和平獻出生命的革命英雄。
  • 馮小剛的《集結號》遠比管虎的《八佰》要精彩
    穀子地全連48人奔赴戰場,到了戰場一看這陣仗,一個營頂四個小時都費勁,一通炮火來襲穀子地的手錶又不走字了,他只能對弟兄們說:「愛幾點幾點,都聽著號聲」炮火停了敵人開始強攻,雪地裡冒出滿山遍野的敵人,眼看就要衝到面前一聲令下引爆地雷,槍聲大作戰鬥極其慘烈,一名戰士就倒在書生面前,書生害怕了,怕的流的老長的鼻涕,穀子地點燃了我軍的「沒良心炮」,敵軍傷亡慘重退下了,這波攻勢九連頂住了,但陣亡13名戰士。
  • 芸芸眾生英雄史 ——淺談電影《集結號》
    2007年,一部令人交口稱讚,口碑和票房雙收的主旋律影片《集結號》出現,它無疑代表我國在主旋律電影製作水準的一大突破。電影的故事背景放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穀子地所在的解放軍九連大敗敵軍,但指導員不幸喪生,連長怒殺俘虜,違反軍規,被關禁閉,因而與臨陣退縮被關士兵王金存結識,招其為新指導員。上級命令穀子地率領九連在汾河阻擊敵人以掩護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作為撤退信號。
  • 「新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集結號》
    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的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這部影片是體現了,導演力圖衝擊戰爭片類型高峰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我的四十六個兄弟的死,是不是一定要給一個說法。
  • 《集結號》——戰士心中的號角
    電影講述了1948年解放戰陣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三營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作戰,47名戰士全部陣亡。馮小剛拍的《集結號》,反往常地歌頌解放軍如何機智英勇,而是看到戰爭中的人情冷暖,更突出每個個體。故事情節很簡單,卻足足講了兩個小時,都講了什麼?友誼不在長短,一起扛過靶子的,都是鋼的。
  • 司號員小梁吹沒吹集結號,對連長穀子地真的很重要!
    看電影《集結號》,品味激烈殘酷的戰爭歲月!話說穀子地的九連按照團長劉一水的指示完成掩護任務,剩餘的戰士就等撤退的集結號了,然而在炮聲連天的戰場上,能不能聽到集結號的聲音是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九連戰士有的說聽到集結號了,有的卻說沒有聽到,而連長穀子地也沒有聽到集結號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快被爆炸聲震聾了!
  • 《集結號》再映免費觀看~
    》,豆瓣評分8.0,在當年創下國產電影票房排名第二的記錄,想必看過的人不少。為了滿足廣大影迷的影院體驗(不同於手機、電腦或者電視體驗感)需求,光線國際影城近期上映(轉發本文至朋友圈,憑轉發記錄也可獲取本次周末免費觀影權)。▼    《集結號》的原型是小說作者楊金遠,向一個叫常孟蘭的老八路訪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      故事的前半段講述和國民黨軍隊的戰爭。
  • 《集結號》中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到底?
    李三萬摘要: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實際上卻沒有吹集結號通知九連撤退,那麼為什麼團長不直接命令九連連長穀子地死守到底?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
  • 《集結號》:戰爭中的勇武和面對戰爭的恐懼,從來就不是對立的
    電影以一場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戰爭開場,戰場上屍山血海,敵人不要命的往上衝,戰士們英勇奮戰,戰到最後,只剩下連長「穀子地」和其名下的幾個戰士。如果戰士們接到的命令是「戰死沙場」,我想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奉獻自己的生命。但是「集結號吹響,他們就能離開」,無疑是給了他們一絲生的希望。如果能活下去,沒有人希望死去,即使是最勇猛的戰士也是如此。抱著生的希望,他們浴血奮戰。但是等待著他們的卻是越來越多的敵人和彈盡糧絕,但是那該死的「集結號」,卻遲遲沒有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