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中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到底?

2021-01-09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實際上卻沒有吹集結號通知九連撤退,那麼為什麼團長不直接命令九連連長穀子地死守到底?

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實際上卻沒有吹集結號通知九連撤退,那麼為什麼團長不直接命令九連連長穀子地死守到底?

人上戰場,錢上賭場。跟錢這種死物不一樣的是,上了戰場的人還是個人,有本能、有感情、也有思想。我們所知道的古代如秦國,即使軍法酷烈無情,然而如殺神白起,對待軍卒,也會親善有加。在用兵時,也要有起碼的指揮道德,更別說到了人類思想更加開化的近現代場,真正把士兵當成死物,當成籌碼隨意丟出去的那種指揮官,多半是那種沒道德底線的,很容易被人打黑槍的。

在戰場這種極端殘酷的環境裡,從來不缺乏死地,指揮上也從來都有慈不掌兵的說法,但是指揮藝術就是把兵投入死地,是讓他們去求生,而不是送死,這就是指揮道德的底線,無論多大的犧牲,目的都是為追求勝利和生存,哪些註定要犧牲的士兵,也是要給他們希望的。一般擔任阻擊任務,無論是掩護主力的後衛阻擊,還是阻援給主力部隊爭取進攻時間,都是在局部戰場用弱勢部隊來抗擊對手的強勢部隊。

指揮官投放這些部隊時,就要對部隊戰鬥力心中有數,人力是有限的,可以派一個連打打阻擊,拖住敵人一個團、甚至一個師一陣子,但不能指望這個連直接幹翻人家一個團一個師,就按一般三三制部隊,一個團有九個連,阻擊的這個連戰鬥力再強悍,再有適於防守的地利,人家投入兩個連掩護,一個連進攻,都能排出個三班倒的架勢,你讓一個連能夠守個三天三夜,怎麼說都是極限了。

至於一個師,更因為戰術單位級別高,有著連級單位無法能與之相比的重火力技術兵器,就只能指望擔負阻擊的這個連藉助地利,拖延以小時計的時間,要是一個連能看住一個師半個月,這仗還有必要打嗎?所以指揮的藝術就是像部隊表面阻擊的必要性、困難程度、目的,有主觀能動性的軍隊會有人主動承擔任務,可以守得很慘烈,沒主觀能動性的軍隊,就要靠高官厚祿,重金懸賞之類的物質刺激,靠軍法殺頭的威脅,然後也勉強湊個部隊出來應付一下。

但像「你給我守到死!」這種命令是不可能出現的,有主觀能動性的軍隊會有人自己選擇這種犧牲,不意味人人都願意做出這種犧牲,指揮官強迫執行,就不怕人直接投降,把你這個方向賣掉?《集結號》裡劉團長是穀子地的老戰友,給穀子地湊了四十幾個人的一個連,劉團長是事先就知道這個連是要犧牲掉的,讓穀子地等集結號,是給老戰友一個盼頭。當然,現代已經沒有當時的社會氛圍了,我也很理解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出賣,不過我們要考慮到這是一支偉光正的軍隊,這支軍隊是如何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就是無數先烈用犧牲換來的,大家都是提著腦袋一路過來的人,老谷你先去,我老劉隨後就來!劉團長的軟弱之處在於當年老八團教導隊出來的戰友,犧牲的只剩他和老谷了,他不願意跟穀子地說他們已經處於一個被犧牲的死地。而他老劉事實上確實也在後來的另一場阻擊戰裡犧牲了……

《集結號》的核心問題就在於「到底吹沒吹號」?的確,集結號並沒有吹響,因為這是影視作品,這樣才能突出主角的悲壯和憋屈。

《集結號》中團長命令穀子地的九連聽到集結號就能撤退,就有點兒脫離當時戰場情況了。首先,集結號的聲音傳遞範圍有限,戰場上炮聲、爆炸聲、槍聲震天,怎麼還能聽到司號聲?

所以,我覺得在劉團長的原計劃中,還是想要安排九連撤退的,但是情況有變,劉團長突然接到撤退命令,如果這時吹響集結號,讓九連撤退的話,敵人一旦尾追上來,別說自己的團,甚至大部隊會受到很大損失。穀子地最後聽過司號員的解釋之後,才領悟到團長的意思。所以說在電影《集結號》中,團長只是在執行命令,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犧牲九連來掩護主力撤退。如果團長本來就想犧牲九連的話,不用講什麼聽到集結號撤退,直接下命令就是了,我軍歷史上負責決死斷後的情況太多了。

最後我們來看劉團長本人的犧牲原因,我想這是一種巧合,也是一種暗示。五次戰役的時候,劉團長帶著兩個營打阻擊掩護師主力撤退,但電臺被打爛了,接不到撤退的命令,於是便死守到底,直到自己也犧牲了。

先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在人物性格刻畫上非常深刻的電影,無論是穀子地,一排長,還是姜茂財,羅廣田,形象都非常具體豐滿,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在戰爭面前,無一例外都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正如電影中所說,「子彈在頭上飛著,就是神仙也慫了」,更何況是普通人的血肉之軀?

死守二字的意思,就是戰鬥到死。這等於間接剝奪人的生命。試問,有多少人可以接受這樣的命令?當然,有視死如歸的英雄,但大多數都是普通人,你能確保這樣的命令下達後,為家國流血犧牲的戰士不會因此心生怨懟,從而導致整個阻擊失敗嗎?

所以,任何正常的指揮官都不會下這種命令。在阻擊戰中,阻擊部隊的任務就是為大部隊的前進爭取時間,完成任務後即可撤退。

在所有的軍事行動裡,都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即使是看似要置於死地的戰鬥,也沒有直接要求都要戰死的。我們看到近代好多的阻擊戰,在戰鬥初期,都會下達具體的命令,比如要阻敵七天,或者接到命令在撤退。例如遼瀋戰役中的黑山阻擊戰,臺兒莊戰役中的藤縣阻擊戰,即使需要哪怕全軍覆滅,也要釘死在那裡的戰鬥,在上級下達任務時,也有明確的目標,要給部隊留出希望。

在《集結號》裡,團長給穀子地的命令是,聽到集結號就可以撤退,不過從具體情況看,團長几乎已經估計到,九連最終會被棄卒保帥犧牲掉,所以戰前格外大方招待穀子地,讓他喝酒,給他煙,而且儘量滿足穀子地的要求。

團長和穀子地是老戰友,穀子地透露過,他們是一個老八團教導隊出來的,老戰友都戰死沙場,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在那樣的環境存活下來,二人之間的深厚友誼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團長才會那麼痛苦地決定,在分手前儘量給老戰友創造存活的機會。

在古代,有信仰的部隊很少,都是吃糧當兵,有好多不過是為了生活,打仗也是想保命,明知送死的戰鬥,什麼樣的部隊都會思想有波動,除非是置身於戰鬥之中,殺紅了眼,就不會把生命當回事了。所以如果上級下達的是死命令,作戰效果絕對不會好,這是人性裡自帶的東西,沒有不貪生怕死的人,沒有不珍惜 生命的人,所以任何將領在下達作戰任務時,都要給一種希望,給一個作戰目標,這樣即使是陷於死地,也都希望出現一線生機,而就因為一線生機,可能就是發生作戰的奇蹟。

我們看穀子地後來找到了部隊,找到了團長的墓地,找到了司號員,當他知道司號員當時根本沒有給他們吹號時,時隔多年,他依然暴怒,大罵團長,以他的這種脾氣,如果當時團長就直接告訴他,你們就在那裡戰死沙場吧,估計穀子地會直接和團長翻臉,還會那麼英勇戰鬥嗎?生命都是平等的,憑什麼要我去送命呢?

可是給他們下達的是作戰任務,沒有完成任務而犧牲,就無話可說,而且為了完成任務,才能想盡一切方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當命令死守不許撤退,所有人失去了希望,戰鬥意志很可能會瓦解。當等待集結號,讓指揮員有序安排部隊部署,讓所有的人都還留著活的希望。這樣的戰鬥打起來會拖延很久,對於阻擊戰來說,要的就是時間。因此,當要較長時間阻擊的時候,往往人員彈藥的配置是充足的,是有撤下來的希望的。希望,這兩個字在戰爭年代意味著戰鬥力

集結號,以此為電影名,顧名思義,就是圍繞集結號展開的一系列的衝突和情懷,在這裡,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集結號的含義,要將它徹底與衝鋒號區別開來。

看戰爭片也不少了,相信大家都有相關這方面的常識,戰地的電話,是溝通戰地與外面的橋梁,而戰地上,單位與單位間,卻是沒有電話可以進行溝通的,如果光靠喊話,環境又太嘈雜,那根本無法實現預期的效果,唯有吹響軍號,通過軍號下達指令。

所以,不吹響集結號,也沒有吹響衝鋒號,意思就很明顯了,即——死守陣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如果再輔以一點人性的情懷,畢竟讓人去死,我相信不管是哪位冷血的指揮官,他也無法當面和部下之明言!

最後,一言以蔽之——根本沒有死守陣地的號角,當然也無法當面明說!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
    所以說在電影《集結號》中,胡軍飾演的團長只是在執行作戰命令,集結號肯定是有,至於為什麼要以集結號作為「信號」,後面再談,但團長對九連絕對不存在欺騙行為。如果團長執意讓九連拼光打狙擊,直接下命令就是了,我軍歷史上負責狙擊斷後的團、營、連建制部隊太多了,為了大部隊轉移或是打響決戰總攻,實現更大成果的殲滅敵人作戰行動,一些部隊做出犧牲在所難免。
  • 《集結號》中,團長為何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採用集結號撤退
    《集結號》中,團長為何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採用集結號撤退集結號中這個情節,實際上是存在著爭議的。因為它違背了一些軍事常識。首先在劇情開頭的時候,上級給布置任務的時候,就用了雙重準則。既說堅持到一定時候,又說以集結號為信號。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了兩個標準。
  • 司號員小梁吹沒吹集結號,對連長穀子地真的很重要!
    話說穀子地的九連按照團長劉一水的指示完成掩護任務,剩餘的戰士就等撤退的集結號了,然而在炮聲連天的戰場上,能不能聽到集結號的聲音是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九連戰士有的說聽到集結號了,有的卻說沒有聽到,而連長穀子地也沒有聽到集結號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快被爆炸聲震聾了!
  • 《集結號》穀子地原型,尋找部隊48年,年三十差點凍死,家人不理解
    看過馮小剛導演的作品《集結號》的都知道,張涵予憑藉穀子地這個角色,拿下五個影帝,大器晚成終有名。穀子地,為了查明當年集結號是否吹響,千裡迢迢,千辛萬苦,硬要找團長問個明白,幾乎成了瘋子。穀子地的原型是誰呢?
  • 《集結號》中的英七七真的不好用?為什麼穀子地會這樣說
    國產大作《集結號》小編看了好幾遍,其中連長穀子地在片中手拿一把英七七,直呼不好用,這把槍到底什麼來歷,會被如此嫌棄,是是真的如此嗎?英七七的大名叫做李-恩菲爾德步槍,來自英國,口徑是大英帝國生產的獨特的7.7毫米口徑,這也是英七七這個名字的來歷。
  • 電影《集結號》裡的誤區——首長永遠不會拿號聲欺騙士兵
    《集結號》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看過的朋友都會被裡面的戰爭場景、以及人物經歷所感染。但是,也有部分人會發出疑問,就是電影裡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陣地,而是選擇「欺騙」這一手段,讓他們聽到永遠不會吹響的號聲才撤退?這樣豈不是顯得團長非常冷血了嗎?
  • 《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贊皇縣北竹村常孟蘭,為了那聲軍號!
    《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常夢蘭,為了那聲軍號! 這是1999年的清明節,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來看望五十年前的老團長。士兵:您當年為什麼要離開部隊呢? 常孟蘭:他(連長)沒吹號。他沒吹號。我現在要找連長,原因是什麼到底你是沒吹號還是?(我們)背黑鍋呢,你知道。現在還能找老部隊的老革命同志嗎?找不著一個,找著一個,我也不是這樣,64軍大部分在朝鮮犧牲了,戰友們一個也沒有了,啊,我這是找了多少年,為了找我們的師長團長,在華北烈士陵園找了兩年,後來我不能去了,我一去就哭,我不能看見那些墓。
  • 「英77」火力強、射速快,電影《集結號》中的穀子地為啥說「不好使...
    國產戰爭大片《集結號》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任務,片中多個情節讓觀眾感動不已,久久不能忘懷。按理說,這麼先進的步槍應該會很受歡迎,但為什麼穀子地對它評價不高?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的部隊使用的是漢陽造或者繳獲來的三八大蓋。漢陽造口徑7.92毫米,三八大蓋口徑6.5毫米。
  • 13年了,張涵予的這部作品,堪稱電影界的《我的團長我的團》
    在正常戰鬥戲份中,臺詞很少,我方沒有喊高大上的口號,也沒有刻意貶低敵人,正常戰鬥慘烈又冰冷。最後敵人投降了,穀子地卻因為我方損失慘重,不接受投降。雖然最後被勸住了,但是這也反映了戰場的殘酷性。在戰場上,仇恨最容易讓人喪失理智。
  • 「新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集結號》
    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的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這部影片是體現了,導演力圖衝擊戰爭片類型高峰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
  • 《集結號》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穀子地對著團長墓碑怒吼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流了下來。自從被《士兵突擊》反覆教育後,我一見穿軍裝的就眼眶發酸。怕自己搞不清是被感動還是條件反射,看片前我反覆提醒自己一定不要隨便流淚。我旁邊的姑娘自打排長被點燃就開始抽泣,我琢磨她多半是被嚇的。
  • 經典電影賞析《集結號》
    這「那件事」就是在電影中穀子地千辛萬苦地找部隊,為證明犧牲的戰友為烈士而進行千辛萬苦的努力,也就是穀子地執著的進行身份認同。電影可以分為三個大的場景:汶河戰場、朝鮮戰場和汶河戰場故地。在第一個場景中。穀子地作為九連的連長,接受了團裡的阻擊命令,並且,「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為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下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著打下去」。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集結號》
    該片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地對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九連連長穀子地(張涵予飾)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座廢棄的舊窯場裡,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穀子地親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
  • 顧理昌11年為32位英雄正名 似"集結號"中"穀子地"
    因為一個承諾,他輾轉11年,上訪5級政府,往返京蘇兩地14趟,行程兩萬三千公裡;漫漫追烈路,為上下溝通,他向各級組織寫信43封,用過的長途電話卡將近30個,搜集已逝戰友的資料達一尺多高……有人說,顧理昌就是電影《集結號》中的「穀子地」。  「電影《集結號》上映的時候,我正在四處行走為32位烈士正名。」
  • 《集結號》沒有聽見吹號,誰也不能給我退!
    當初馮小剛的《集結號》可是最具震撼效果的電影了。真實的戰爭場景,極具衝擊力的鏡頭切換。這部電影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八年,可是你再回去看依舊是震撼人心的電影,為了那一聲集結號,全連上下付出了生命。穀子地一個人為了給戰友們討說法。獨自一人在煤山上挖掘。
  • 解析:電影《集結號》中張涵予口中的「教導隊」,到底是什麼組織?
    》中,張涵予飾演的穀子地,曾在接受團長劉澤水任務時,提到了一句「老八區教導隊」。可見,這倆人都是教導隊出身,而根據穀子地自述的平西打遊擊的作戰經歷,我們可以斷定,這所謂的老八區,很可能是當時河北中北部到北京一帶的一個軍分區。因為,平西中的「平」說的就是北平,平西地區就是今天北京西部和河北張家口、保定交界的地域。
  • 馮小剛的《集結號》遠比管虎的《八佰》要精彩
    穀子地讓排長帶人上去趟趟路,陣地上安靜的讓人發毛,他們邁過一具一具屍體,突然戰士中了一槍,他們中了敵人的陷阱,敵人非但沒有投降,還向我軍還擊,排長連忙喊狙擊手打掉對面的機槍手,穀子地也帶人上來支援,但這只是敵人圈套的第一環,指導員看弟兄們受傷帶著人就要往上衝,可就在這時第二環陷阱引爆了,地雷將人整個炸飛,穀子地拼命呼喊原地臥倒,但敵人沒有給他們喘氣的機會,機槍的火舌一刻也不停,身邊的弟兄一個個倒下,
  • 芸芸眾生英雄史 ——淺談電影《集結號》
    2007年,一部令人交口稱讚,口碑和票房雙收的主旋律影片《集結號》出現,它無疑代表我國在主旋律電影製作水準的一大突破。電影的故事背景放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穀子地所在的解放軍九連大敗敵軍,但指導員不幸喪生,連長怒殺俘虜,違反軍規,被關禁閉,因而與臨陣退縮被關士兵王金存結識,招其為新指導員。上級命令穀子地率領九連在汾河阻擊敵人以掩護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作為撤退信號。
  • 看過了戰狼和紅海,再來聊聊《集結號》(下篇)
    圖20:《集結號》劇照,竟然在廣場耍據槍防守尖兵小組遭到襲擊後,穀子地立即率9連主力開始攻擊,結果進入守軍設置的雷場,又遭到了隱蔽的重武器火力壓制,導致了重大傷亡。這樣描寫可能是為了表現戰爭的慘烈,但以身經百戰的穀子地來說,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
  • 《集結號》片酬低到可憐:劇組均分100萬酬勞,趙本山探班送蘋果
    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張涵予 飾)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胡軍 飾)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廖凡 飾),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