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集結號》裡的誤區——首長永遠不會拿號聲欺騙士兵

2020-09-19 可黑可白

《集結號》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看過的朋友都會被裡面的戰爭場景、以及人物經歷所感染。但是,也有部分人會發出疑問,就是電影裡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陣地,而是選擇「欺騙」這一手段,讓他們聽到永遠不會吹響的號聲才撤退?這樣豈不是顯得團長非常冷血了嗎?

事實上,在我軍以及世界大多數正規軍隊的歷史上,對於阻擊敵人的戰鬥命令都是十分明確的,命令中至少有地點、時間和人物三要素,而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比方說長徵期間,紅九軍團負責在瀘定橋阻擊敵軍,上級命令何長工率紅七團和一個工兵連繼續扼守瀘定橋東岸,阻敵一天。何長工完成任務後便命令工兵連鋸斷4根鐵索撤退,於6月4日早晨撤離瀘定城。再如中原突圍,皮定均接受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掩護主力西進到平漢線,拖住敵人3天再伺機突圍。皮定均以白雀園為中心阻敵3天,然後偽裝向西撤退,又突然向東突圍,吸引敵人主力向東追擊,最後不僅成功突圍,還超額完成任務。

回到電影裡,我們可以發現整個命令都沒有時間規定,而是以集結號為令這種模糊的說法。這是很經不起推敲的,首先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都沒有所謂的集結號,我軍號譜共有107條,其中並沒有撤退號,而且撤退命令是不可以公開的。

再者,即便有集結號這一號音,萬一號手被打死怎麼辦。而且在熱兵器戰場上,炮火連天,是不可能通過號聲來指揮前沿部隊的。最多就是發動突襲時用一下,撤退時用號聲當指揮信號就是胡鬧了。畢竟一陣槍聲過後,多數人連幾十米外的動靜都聽不見了,更別說炮火連天的大兵團作戰,隨便一顆炮彈在附近爆炸,都能讓人在短時間內聽不見呻吟。另外,一個團的防禦正面至少有一兩公裡寬,不知道什麼樣的號聲能蓋過槍炮聲,傳出一兩公裡遠......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劇情,應該還是出於作家自己的想像,為了故事需要而加進去。

在作戰中,正常情況下的撤退,部隊必定要進行有組織、有層次的交替掩護,即一線陣地的人撤退到二線或者三線陣地後面構築新陣地,然後二線的再撤到更後方,三線的等二線陣地的人構築好新的陣地後再撤退。各條防線的部隊依次滾動後撤,直到敵情消失或者與敵人全面脫離接觸。

小編在部隊當過兵,懂得步兵戰術。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般情況下的一個步兵連(轄三個步兵排,一個機槍排)的防禦作戰,會按照前一後二的布置,配置三個步兵排。機槍排分散配置在制高點,並加強給前沿步兵排一部分。當需要撤退且始終存在敵情時,會先撤下前沿那個排,並要求其在陣地後方,撤退的必經點上構築新的陣地。待原來的的前沿排構築好新的陣地後,兩個後衛排再一個接一個的依次撤退到更後方,布置新的陣地。然後繼續滾動撤退。

如果出現我方兵力較少,不足以布置多條防線的情況。則在撤退之前還要發動反衝擊,先以堅決的進攻行動打亂敵人的節奏,再快速撤退,脫離接觸。這樣做,不會被敵人抓住我方撤退的空擋,一舉突破我方的防線。看似我方一直在戰鬥,但實際損失會比一窩蜂的向後撤退小得多,也安全的多。

而沒有交替掩護,撤退就變成了潰退。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那些被幾十個日本兵追著幾百人跑的戰例,大都也是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如果形勢特別危急,或者情況突變來不及部署撤退的事。這時一線指揮員更不應該機械的執行命令,死守一塊陣地,除非接到的就是堅決死守到底的命令,或者判斷自己的撤退會影響主力部隊的安全。指揮員應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完成任務為主線。那些無緣無故就拼命死守的行為,並不值得提倡,因為那是在浪費戰士的生命。

不怕死,不代表應該被白白犧牲。狼牙山五壯士那種極端情況另說,但即便是那種極其特殊的情況下,五位英雄也沒有死守一塊陣地,而是邊打邊走,以引開敵人,完成任務為主。

我軍自建軍開始,能由弱變強,以弱勝強,那是憑藉嚴明的紀律和組織形態,更有持之以恆的思想教育和鮮明的政治理念。我軍的傳統是什麼事情都會交代清楚,軍事民主作為軍事原則不是瞎說的,阻擊部隊和主力一定想辦法保持聯繫,這樣大家心裡都有底,主力知道斷後部隊還在堅持,斷後部隊知道主力往哪撤了,或者撤出去沒有,這樣堅持才有意義。

如果靠欺騙來指揮的命令如果一再下達,把基層指戰員當一次性消耗品,會讓基層指戰員怎麼想?以後誰還願意去打阻擊?強令去打阻擊的部隊跑得比主力還快也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不過話說回來,當年國軍倒是經常發生這種事......)

實際上,喜歡搞死守的,或者說有能力這麼幹的,大多以美軍體系為主,但這也不是人家搞欺騙,而是美軍根本不會把意圖交代到士兵一級,也沒有軍事民主這種事,這只不過是兩種體系而已。

分派戰鬥任務時有人吃肉有人啃骨頭,有人打進攻有人負責阻擊,有的任務是九死一生,但是為了全局,就是需要人去執行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也不會用欺騙這一手段。有人死就有人活,哪怕中野打光了,其他解放軍一樣解放全國,先進的軍隊戰勝落後的軍隊,贏得堂堂正正。

再回到電影裡,為什麼要安排這個情節呢,我覺得那一代導演基本心思都差不多,就是無論做演出還是電影,都是要對世界講出中國故事,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就像某著名導演在《長城》上映的時候接受採訪說:對世界講出中國故事,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其實這也是一個契機。因為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是發生在中國,兩年半以前接這個事情,我就覺得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方向,就是從通俗入手,從娛樂入手,去普及一些基本的觀念,至少讓全世界的年輕人,愛看娛樂電影的年輕人,看到這個電影,至少讓他們知道火藥是中國發明的。

許多導演都想在國際上留下印象,即讓中國的電影走向國際,所以拍的故事要迎合國際市場國際口味,與國際接軌,這其實也無可厚非。從電影的角度上來講,《集結號》永遠都是一部好片,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從原型老兵常孟蘭到《集結號》:真實的戰爭,並非電影中那樣
    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是軍隊欺騙了她的士兵,是他的祖國背叛了她的士兵,而她的士兵在用滿腔的熱情和熱血為她們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仍然對事情的真相一無所知,實在是太殘忍了。團長知道,是他把上百個活蹦亂跳的生命親自送向敵人的刀槍底下的,在一連上百條生命面前,他永遠是一個罪人。這一段話其實是小說的核心,但筆者看後則不敢苟同的。
  • 《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贊皇縣北竹村常孟蘭,為了那聲軍號!
    士兵:別傷心了常大爺。 常孟蘭:我帶的兵,八個兵我都到他們家找,連我們的連長我也找過他家,萬一他們在家,就好了。 士兵:要是真的找不到他們怎麼辦? 士兵:要是真的找不到他們怎麼辦? 常孟蘭:就是因為這個,找不到他們急得慌。我跑東北跑了三趟,差點凍死我,我爬。 常孟蘭已經記不清這是多少次給戰士們講這段往事了,每次提起那支沒有吹響的軍號,他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集結號》再映免費觀看~
    《集結號》,豆瓣評分8.0,在當年創下國產電影票房排名第二的記錄,想必看過的人不少。後半段重點則是連長穀子地不斷地尋找部隊,尋找團長劉澤水求證是否吹過集結號,尋找埋在窯場47名士兵,為犧牲的士兵討說法,並最終為烈士正名的故事。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其中的一些反映出真實人性的片段卻頗令人難忘。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集結號》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電影人的不斷努力與創新,進而湧現出了大批優秀國產電影,那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排長焦大鵬(廖凡飾)是穀子地的左右手,他在臨死之前說自己聽到了集結號響,讓穀子地帶著僅剩的幾個弟兄撤退,戰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大家對此產生了分歧。穀子地此時發現友鄰部隊早已撤退,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導致戰友們枉送性命。強烈的震驚和內疚之下,他攜帶炸藥包奔出窯場只身前往敵軍戰壕。其餘戰士最終全部陣亡。穀子地受傷後卻被解放軍當作敵軍士兵俘虜。
  • 性格固執,不能忍受欺騙的星座,被欺騙後永遠不會原諒
    天蠍座:被欺騙之後,永遠不會原諒 在十二星座裡,天蠍是水象星座中性格最強的,天蠍很容易進入極端的狀態。天蠍不會欺騙別人,但絕對不會讓別人欺騙自己,特別是自己信任的朋友或夥伴。當天蠍座發現自己曾被閨蜜、兄弟或伴侶欺騙時,天蠍座不會馬上去詢問那些自欺欺人的人。 但首先要理性分析自己所了解的情況是否真實,對方為什麼要欺騙自己,這不是什麼難言之隱。
  • 「新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集結號》
    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這部影片是體現了,導演力圖衝擊戰爭片類型高峰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還體現在對士兵本身的個人的心理感受,他們追求勝,渴望在戰場當中獲勝。
  • 芸芸眾生英雄史 ——淺談電影《集結號》
    但馮導不拘於此,我們看到了他在往後影片裡具有更深刻的人文關懷與人文底蘊的探討和表達。2007年,一部令人交口稱讚,口碑和票房雙收的主旋律影片《集結號》出現,它無疑代表我國在主旋律電影製作水準的一大突破。電影的故事背景放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穀子地所在的解放軍九連大敗敵軍,但指導員不幸喪生,連長怒殺俘虜,違反軍規,被關禁閉,因而與臨陣退縮被關士兵王金存結識,招其為新指導員。
  • 馮小剛的《集結號》遠比管虎的《八佰》要精彩
    今年上映了一部戰爭電影《八佰》,收穫31億票房目前排名第一,它講述了志願軍奉命守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是近年的中國電影之光,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首屈一指的戰爭電影,個人認為它的精彩程度遠比《八佰》要好,它就是當年拿下票房冠軍的《集結號》。
  • 電影《集結號》鏡頭語言的探析
    《集結號》這部影片不僅保有戰爭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情懷,以及正面描寫戰場上的軍事活動,而且作品的又一大亮點是把焦點放到了底層普通士兵的革命情感中來,恰當地運用了鏡頭的藝術語言,展現了其特有的藝術魅力,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在面對戰爭時的猶豫與懦弱、堅忍與頑強。
  • ​電影《集結號》在線觀看
    電影《集結號》在線觀看▼老實說,《集結號》是唯一 一部讓我看過兩遍的國產戰爭片。可是,很多的國產影視劇展現當年的戰爭場景時,演員的服飾永遠都是乾淨的,整潔的,頭髮永遠的油光呈亮,表情永遠是一樣的。當然,國產的是不能說不好的,影視劇也是這樣,要不然會有崇洋媚外的帽子會飛來。這部電影沒有讓我失望。豆瓣的評分也給出了8.1的高分。
  • 郭松民:警惕將王琪回國炒成另一個「集結號」故事
    但是,有些人想把他炒作成另一個《集結號》的悲情故事——2007年,馮小剛拍攝的電影《集結號》,成為當時壟斷話語權的自由派公知及南方系媒體醜化解放軍和共產黨的一個由頭——說什麼「一個國家,怎樣對待戰俘,怎樣對待士兵遺骸、怎樣對待失蹤者,這都體現著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 《集結號》中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
    這在我軍歷史上是不曾出現的,過去不會有,以後也不會出現。因為我軍自三灣改編以來,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指揮槍」是正確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也是任何時候都要遵守和執行的。所以說在電影《集結號》中,胡軍飾演的團長只是在執行作戰命令,集結號肯定是有,至於為什麼要以集結號作為「信號」,後面再談,但團長對九連絕對不存在欺騙行為。
  • 與馮小剛合作電影《集結號》!這位納西導演的人生經歷太精彩
    一條綠軍褲與襯衫搭配突兀,但透露著他的軍人身份,他曾在中越邊境的炮火連天中參戰,後來進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做美術師,親身經歷成了他為影片戰爭場景的重要參考,電影《集結號》的逼真場面正是他的手筆。「我就像一塊幹透了的海綿,被投入藝術的海洋,豁出老勁去拼命吮吸,什麼都畫,各種流派都有所涉獵,這也為我踏踏實實走上這條路奠定了基礎,要不然永遠都是業餘,不會走那麼遠。」
  • 司號員小梁吹沒吹集結號,對連長穀子地真的很重要!
    看電影《集結號》,品味激烈殘酷的戰爭歲月!話說穀子地的九連按照團長劉一水的指示完成掩護任務,剩餘的戰士就等撤退的集結號了,然而在炮聲連天的戰場上,能不能聽到集結號的聲音是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九連戰士有的說聽到集結號了,有的卻說沒有聽到,而連長穀子地也沒有聽到集結號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快被爆炸聲震聾了!
  • 《集結號》中,團長為何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採用集結號撤退
    《集結號》中,團長為何不直接命令九連死守,而是採用集結號撤退集結號中這個情節,實際上是存在著爭議的。因為它違背了一些軍事常識。首先在劇情開頭的時候,上級給布置任務的時候,就用了雙重準則。既說堅持到一定時候,又說以集結號為信號。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了兩個標準。
  • 13年過去了,《集結號》為什麼還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兩場戰役電影開篇,即是一塊染血的布,血越染越多,凝成「集結號」三個大字。,讓他帶著剩下的士兵撤退。《拯救大兵》裡的子彈音效我們有了,《太極旗飄揚》裡冷灰色的高級質感的畫面我們也有了,即便是韓國人做的特效,卻也實實在在。
  • 經典電影賞析《集結號》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集結號》這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執著尋找組織,執著證明戰友們為烈士的故事。他執著的原因是身份認同,即他要找回丟失的身份,使社會他者認同符合自我認同。 在小說《官司》的結尾部分,營長面對穀子地的墳墓說到,「老谷本來是可以做許多大事情的,沒想卻一直在那件事上繞來繞去跳不出來。」
  • 國產戰爭片請走心,上下級互相欺騙,這是為人民而戰的革命隊伍?
    最近又溫了一下電影《集結號》,作為一部戰爭片,它在場面調度和剪輯節奏上都不錯,據說在北美也受到影迷的一致好評。並讓谷連長以集結號為撤退的命令,最後9連寡不敵眾,除穀子地外全部犧牲。多年後穀子地才從當年的司號員那裡得知,團長根本沒有打算讓他們撤退,所以也根本沒有給他們吹集結號。先拋開有沒有「集結號」這個東西不論,單論劉團長這個做法,用欺騙的方式讓下級執行九死一生甚至十死無生的任務,在我軍中有過嗎?從來沒有,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 《集結號》中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到底?
    在戰場這種極端殘酷的環境裡,從來不缺乏死地,指揮上也從來都有慈不掌兵的說法,但是指揮藝術就是把兵投入死地,是讓他們去求生,而不是送死,這就是指揮道德的底線,無論多大的犧牲,目的都是為追求勝利和生存,哪些註定要犧牲的士兵,也是要給他們希望的。一般擔任阻擊任務,無論是掩護主力的後衛阻擊,還是阻援給主力部隊爭取進攻時間,都是在局部戰場用弱勢部隊來抗擊對手的強勢部隊。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這兩部電影不一樣,沒有空洞美麗的廢話,沒有虛偽和狡猾地煽動。它們無疑也是主旋律電影,但不失電影的藝術性——不只是以戰爭為噱頭,而是用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往更深層次去探尋。在敘事方法、拍攝技巧、畫面風格,還有布景、服裝在藝術造詣上,與迄今為止的國產戰爭片相比,《集結號》和《八佰》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兩者水平誰勝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