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贊皇縣北竹村常孟蘭,為了那聲軍號!

2021-03-02 贊皇網

點標題上面藍字"贊皇網"關注 

【老朋友】點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到朋友圈

關注微信號:zanhuangnet 每天看贊皇的新聞信息


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向解放全中國的烈士致敬。
向北竹裡老人常夢蘭老人致敬!!

老人就是贊皇的驕傲,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贊皇人都知道老人的事跡,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忘記,但是常孟蘭老人這樣的傳奇故事,應該一代代傳下去!



《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常夢蘭,為了那聲軍號!

這是1999年的清明節,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來看望五十年前的老團長。
老人叫常夢蘭,五十年來,每當黃昏時分,他總喜歡站在屋頂上,期待著他在夢中無數次聽到的軍號聲。
1945年,常孟蘭參加了八路軍,1947年,常孟蘭在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任排長。
如今常孟蘭享受著一個老兵應有的待遇,然而,讓常孟蘭時時不能忘懷的還是那一聲沒有吹響的軍號。
那時1949年初的一個黃昏,常孟蘭所在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三十團,和國民黨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相遇,敵強我弱,首長決定,立即將部隊轉移到安全地帶,而掩護部隊安全轉移的任務就交給了常孟蘭所在的八連。
常孟蘭:我們的連長一臉疤,姓何,叫何有海,唐海縣人,他比這時候還晚,二排長,我說有,帶你排一個班,掩護全軍的安全轉移,聽吹長號一聲撤離,他就是這樣下的命令,一個兵在我跟前,我看他精明,我說你跑出去百來公尺,把帽子摘了,你可不能暴露哦,專聽號音。
作為軍人,常孟蘭知道那一聲長號意味著什麼,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連長的長號卻一直沒有吹響。
那場戰鬥是從黃昏時候開始的,在打退了敵人的組織進攻之後,太陽落山了,然而連長的長號依然沒有吹響。
常孟蘭:到底是沒有吹號還是我們沒聽見。
天黑了,常孟蘭他們決定突圍,突圍之後常孟蘭與戰友們失去了聯繫。聽不到撤退的長號,多方打聽不到部隊的下落,常孟蘭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河北省贊皇縣。
北竹裡村,石家莊陸軍學院訓練基地 。
自從北竹裡村建起了這座營房,常孟蘭就把這兒當成了自己的家,每天他都要到這個家來看一看,十六年了,從來沒有間斷過。
常孟蘭:你辛苦了。
士兵:最大的一場戰鬥是在哪裡打的?
常孟蘭:就在石家莊,就是石家莊,(解放)石家莊在中國來說,中等城市是第一次。
士兵:您當年為什麼要離開部隊呢?
常孟蘭:他(連長)沒吹號。他沒吹號。我現在要找連長,原因是什麼到底你是沒吹號還是?(我們)背黑鍋呢,你知道。現在還能找老部隊的老革命同志嗎?找不著一個,找著一個,我也不是這樣,64軍大部分在朝鮮犧牲了,戰友們一個也沒有了,啊,我這是找了多少年,為了找我們的師長團長,在華北烈士陵園找了兩年,後來我不能去了,我一去就哭,我不能看見那些墓。
士兵:別傷心了常大爺。
常孟蘭:我帶的兵,八個兵我都到他們家找,連我們的連長我也找過他家,萬一他們在家,就好了。
士兵:要是真的找不到他們怎麼辦?
士兵:要是真的找不到他們怎麼辦? 常孟蘭:就是因為這個,找不到他們急得慌。我跑東北跑了三趟,差點凍死我,我爬。
常孟蘭已經記不清這是多少次給戰士們講這段往事了,每次提起那支沒有吹響的軍號,他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這些年輕的戰士使常孟蘭想起了當年那場阻擊戰中犧牲的戰士。
常孟蘭:這時候我聽到砰地一聲,我說注意,敵人打炮了,不是六零炮就是擲彈筒。
常孟蘭:一看當場就犧牲了兩個,我領著人家來的,後來見了他們的家屬,我都不敢說話,一說話,人家要是問我人去哪了,怎麼交待呀?在一塊一個鍋裡(吃飯)親的,什麼事都說排長我去吧,當班長就跟著我,機槍班的。
常孟蘭:回家以後我也是想辦法找部隊。
常孟蘭:北京開國典禮了,我又想著去北京找。
常孟蘭:中午人家給我弄了一盒飯,說吃吧,我在那兒吃,我一看站崗的都帶著鋼盔,一看很好,高興得,我們可沒有享過這樣的福,一坐那個沙發,呼地一下陷下去,高興,下午批下來了,是黑筆,毛筆寫的字,實在一卷白紙上面寫的,上邊寫的你的部隊出國了,現在沒有收容單位,請你回家待命。
常孟蘭這次進京,沒能找到連長,他只好再次回到家鄉,等待消息。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卻一直沒有結果。回家之後,常孟蘭經常想起1949年的那個黃昏,想起那一聲沒有吹響的軍號。
常孟蘭:我有時候就是見不著連長,官司打不成。幾時見了連長,咱找連長,跟連長算帳,咱的任務,咱完成了。
為了尋找那聲沒有吹響的軍號,常孟蘭花了整整50年的時間。他就是弄不明白,連長的那聲軍號到底是吹了還是沒有吹。
常孟蘭:我們聽了多長時間,聽不見號響。
在石家莊陸軍學院的幫助下,常孟蘭終於和自己的部隊取得了聯繫。常孟蘭得知,他的戰友大部分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其中包括他當年的團長和連長,這也就意味著常孟蘭期待揭開的軍號是否吹響的真相,將成為一個永遠的謎。
五十年後,常孟蘭和自己當年的團長宋選才見了面。
常孟蘭:團長,咱的任務,咱完成了,我們打得苦啊,沒有子彈了,打得。
每年來我一次給你掃墓。天氣不好,我不能說了,不說了。我要回去了,團長,再見。

部隊首長核實了常孟蘭的身世之後,曾想把他送到榮軍院安度晚年,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找部隊是來交差的,不是來要待遇的。」

後來,部隊的同志經查閱資料,告訴常孟蘭,當年他所在連隊的連長何有海等人均已犧牲在朝鮮戰場。當時連長為何沒有按照約定吹響撤退的軍號,已成一個永遠的謎。

一周後,常孟蘭謝絕了首長的挽留回到家鄉。回來後不久,贊皇縣有關部門根據部隊寄來的信件,給他落實了老兵待遇,每月幾十元的生活補貼,就是這點補貼,他開始還堅辭不受。

找到老部隊後,常孟蘭老人生活得很平靜,仍是時常去部隊的營房幫忙,2004年農曆十月二十九,常孟蘭老人安詳辭世。

在北竹裡村的鄉親們的記憶裡,常孟蘭一直是一個「另類」,行走坐臥幾十一直保持軍姿,70來歲時還能敏捷地翻越牆頭;除了軍服,別的衣服從來不穿,即便兒子媳婦給買了也不穿;他的脾氣剛直暴烈……這些讓他與普通農民們一直有很大的差異。即便是與家人村人閒坐聊天,很少說種地過日子,只說當年打仗的事。常孟蘭的大兒子常貴文說,在他的記憶裡,從他很小的時候起,父親就經常外出找戰友、找部隊,光東北去過三次,有一次回來腳都凍爛了。家裡條件一直不好,除了他們給的一點錢外,父親還經常揀廢品湊路費。

一直在部隊營房看大門的常發明說,常孟蘭老人就是特別「待見」當兵的,見到他們格外親,見到學院的首長,總是「咔」地立正、敬禮。

常孟蘭的兒子常貴文、常貴斌還告訴記者,他們也知道父親的事跡被改變成電影的事,全家人都很高興。

電影《集結號》根據小說《官司》改編,2007年12月21日,記者採訪了《官司》的作者楊金遠。[1] 楊金遠明確地表示,小說最初的觸動就是常孟蘭老人的故事,小說和電影中添加了許多藝術創造。

如今,贊皇許多人都以常孟蘭老人為驕傲,稱他是贊皇的光榮;網友們說,無論常孟蘭的故事是不是確切是《集結號》的原型,常孟蘭都堪稱解放軍的軍魂。


老人就是贊皇的驕傲,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贊皇人都知道老人的事跡,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忘記,但是常孟蘭老人這樣的傳奇故事,應該一代代傳下去!

點標題上面藍字"贊皇網"關注 

【老朋友】點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到朋友圈

贊皇話四級考試題,你能答對多少?
↓↓↓↓↓↓↓↓↓↓↓↓↓↓↓↓↓↓

相關焦點

  • 《集結號》穀子地原型,尋找部隊48年,年三十差點凍死,家人不理解
    看過馮小剛導演的作品《集結號》的都知道,張涵予憑藉穀子地這個角色,拿下五個影帝,大器晚成終有名。穀子地,為了查明當年集結號是否吹響,千裡迢迢,千辛萬苦,硬要找團長問個明白,幾乎成了瘋子。穀子地的原型是誰呢?
  • 看過了戰狼和紅海,再來聊聊《集結號》(下篇)
    老周摘要:上篇介紹了《集結號》道具的槍械、軍服,現在再來聊聊《集結號》裡的戰術以及是不是有原型故事、人物或者部隊。儘管竭力學習《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儘管有韓國《太極旗在飄揚》的煙火特效小組加盟,但沒有軍旅經歷的導演馮小剛在戰術上的表現就顯然要比道具和服裝遜色多了。
  • 《集結號》原型被發掘,主角經歷更加坎坷,但是精神更令人欽佩
    三生三世《集結號》電影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史上影響力比較大的一部戰爭影視題材的大片,在影視界中的口碑可以說是相當的好。而這其中,該影片具有真實的歷史原型,恐怕就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觀看影片之後,很多觀眾都更想在歷史中找到穀子地這位原型人物,從而了解真正的歷史。
  • 《集結號》穀子地原型人物:終於設立烈士紀念日
    記者就此採訪了遼寧、江西、山西等地的烈士後人、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人員和相關專家。 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裡,有123位志願軍將士長眠於此,包括黃繼光、邱少雲等家喻戶曉的英雄。陵園管理處主任劉旭陽說,設立烈士紀念日,特別是設在國慶日前一天,清晰地向全社會傳遞一種理念:沒有英烈的犧牲,哪有中國的今天;對於逝去的英魂,共和國和人民永遠銘記。
  • 從原型老兵常孟蘭到《集結號》:真實的戰爭,並非電影中那樣
    據小說的作者說,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老戰士常孟蘭的事跡。而常孟蘭的事跡在1999年初被《燕趙都市報》記者採訪登報後,央視「東方時空」節目跟進,也曾製作過一期《為了那聲軍號》的電視節目。2007年底《集結號》上映後,央視重新剪輯,這期內容又重新播出。
  • 《集結號》中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到底?
    李三萬摘要: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實際上卻沒有吹集結號通知九連撤退,那麼為什麼團長不直接命令九連連長穀子地死守到底?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的原型是小說作者楊金遠,向一個叫常孟蘭的老八路訪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1948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某部排長的常孟蘭,帶領戰士們執行阻擊任務,以掩護全團撤退,他接到的命令是,聽到「集結號」前不準撤退。影片當中穀子地(張涵予飾)接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任務,可是集結號從來沒有吹響過。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據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後來回憶:日本人把一千六百個老百姓手臂,站在河邊等著國民軍去看……《集結號》的原型是小說作者楊金遠,向一個叫常孟蘭的老八路訪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1948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某部排長的常孟蘭,帶領戰士們執行阻擊任務,以掩護全團撤退,他接到的命令是,聽到「集結號」前不準撤退。
  • 司號員小梁吹沒吹集結號,對連長穀子地真的很重要!
    話說穀子地的九連按照團長劉一水的指示完成掩護任務,剩餘的戰士就等撤退的集結號了,然而在炮聲連天的戰場上,能不能聽到集結號的聲音是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九連戰士有的說聽到集結號了,有的卻說沒有聽到,而連長穀子地也沒有聽到集結號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快被爆炸聲震聾了!
  • 電影《集結號》原型:一生做一件事,卻令無數人敬佩!
    電影《集結號》大家應該並不陌生,九連連長穀子地率部隊死守陣地。直到最後一刻,除連長穀子地外,其他47名戰士全部陣亡。為了送陣亡英雄回家,穀子地踏上了幾十年的漫漫尋家路。回家《集結號》穀子地原型:王艾甫在現實裡,也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皓首老人,歷時20多個春秋,輾轉大半個中國,為的是把84封陣亡通知書送還給烈士家屬。他就是電影《集結號》中穀子地的原型人物--退伍老兵王艾甫。
  • 《集結號》再映免費觀看~
    為了滿足廣大影迷的影院體驗(不同於手機、電腦或者電視體驗感)需求,光線國際影城近期上映(轉發本文至朋友圈,憑轉發記錄也可獲取本次周末免費觀影權)。▼    《集結號》的原型是小說作者楊金遠,向一個叫常孟蘭的老八路訪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      故事的前半段講述和國民黨軍隊的戰爭。
  • 「英77」火力強、射速快,電影《集結號》中的穀子地為啥說「不好使...
    國產戰爭大片《集結號》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任務,片中多個情節讓觀眾感動不已,久久不能忘懷。按理說,這麼先進的步槍應該會很受歡迎,但為什麼穀子地對它評價不高?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的部隊使用的是漢陽造或者繳獲來的三八大蓋。漢陽造口徑7.92毫米,三八大蓋口徑6.5毫米。
  • 張涵予《火線三兄弟》演老兵 田大林PK穀子地
    和張涵予在《集結號》中塑造的經典角色穀子地一樣,劇中這位鐵血軍人田大林看點多多。  身世PK:田大林家庭背景豐富,穀子地身世悲涼  在《火線三兄弟》中,張涵予飾演的田大林是一個普通家庭中的長子,是兄弟三人中的老大。本可以安穩度日的他們,因為戰爭的動蕩,或主動或被迫地捲入抗戰的烽火硝煙之中。
  • 芸芸眾生英雄史 ——淺談電影《集結號》
    2007年,一部令人交口稱讚,口碑和票房雙收的主旋律影片《集結號》出現,它無疑代表我國在主旋律電影製作水準的一大突破。電影的故事背景放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穀子地所在的解放軍九連大敗敵軍,但指導員不幸喪生,連長怒殺俘虜,違反軍規,被關禁閉,因而與臨陣退縮被關士兵王金存結識,招其為新指導員。上級命令穀子地率領九連在汾河阻擊敵人以掩護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作為撤退信號。
  • 「穀子地」獲金馬獎的特殊意義
    大陸演員張涵予憑大陸電影《集結號》的男主角連長穀子地,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並獲封「最佳男主角獎」(俗稱「影帝」)。
  • 《集結號》中的英七七真的不好用?為什麼穀子地會這樣說
    國產大作《集結號》小編看了好幾遍,其中連長穀子地在片中手拿一把英七七,直呼不好用,這把槍到底什麼來歷,會被如此嫌棄,是是真的如此嗎?英七七的大名叫做李-恩菲爾德步槍,來自英國,口徑是大英帝國生產的獨特的7.7毫米口徑,這也是英七七這個名字的來歷。
  • 電影《集結號》鏡頭語言的探析
    為了給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尋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海報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場防守戰役,全連除連長穀子地外47位官兵全部陣亡。浴血沙場,英勇就義,身為烈士的他們卻僅僅被判定為失蹤。倖存下來的連長穀子地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們正名,一遍又一遍的走訪,託自己的兄弟往上面遞信詢問,結果都無疾而終。最後穀子地選擇紮根曾經戰鬥過的礦山,誓要把陣亡兄弟們的屍首挖出來為他們正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