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穀子地原型人物:終於設立烈士紀念日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社會各界熱議設立烈士紀念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31日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紀念日的設立有哪些現實意義?紀念之餘,還有什麼是人們應該關注的?記者就此採訪了遼寧、江西、山西等地的烈士後人、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人員和相關專家。

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裡,有123位志願軍將士長眠於此,包括黃繼光、邱少雲等家喻戶曉的英雄。陵園管理處主任劉旭陽說,設立烈士紀念日,特別是設在國慶日前一天,清晰地向全社會傳遞一種理念:沒有英烈的犧牲,哪有中國的今天;對於逝去的英魂,共和國和人民永遠銘記。

電影《集結號》中穀子地的原型人物、73歲的退伍老兵王艾甫得知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消息,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作為軍人,從他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就要隨時準備上戰場、為國家和民族獻出生命。」近年來,社會各界都有設立烈士紀念日的呼聲,今天終於實現了。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館長劉松濤認為,烈士紀念日不應僅限於祭掃和悼念,更重要的是學習烈士的精神,可通過了解烈士故事、學習史料文獻、參觀紅色景點等多種方式。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學科研部黨史教研中心主任陳勝華建議,加強紅色旅遊建設,保護好相關舊居舊址,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提高講解員素質,讓紅色文化「活」起來,使更多人自發地緬懷先烈。

相關焦點

  • 《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贊皇縣北竹村常孟蘭,為了那聲軍號!
    點標題上面藍字"贊皇網"關注 【老朋友】點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到朋友圈關注微信號:zanhuangnet 每天看贊皇的新聞信息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向解放全中國的烈士致敬《集結號》穀子地人物原型常夢蘭,為了那聲軍號! 這是1999年的清明節,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來看望五十年前的老團長。
  • 電影《集結號》原型:一生做一件事,卻令無數人敬佩!
    電影《集結號》大家應該並不陌生,九連連長穀子地率部隊死守陣地。直到最後一刻,除連長穀子地外,其他47名戰士全部陣亡。為了送陣亡英雄回家,穀子地踏上了幾十年的漫漫尋家路。回家《集結號》穀子地原型:王艾甫在現實裡,也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皓首老人,歷時20多個春秋,輾轉大半個中國,為的是把84封陣亡通知書送還給烈士家屬。他就是電影《集結號》中穀子地的原型人物--退伍老兵王艾甫。
  • 《集結號》穀子地原型,尋找部隊48年,年三十差點凍死,家人不理解
    看過馮小剛導演的作品《集結號》的都知道,張涵予憑藉穀子地這個角色,拿下五個影帝,大器晚成終有名。穀子地,為了查明當年集結號是否吹響,千裡迢迢,千辛萬苦,硬要找團長問個明白,幾乎成了瘋子。穀子地的原型是誰呢?
  • 《集結號》原型王艾甫為9名川籍烈士尋親
    與此同時,一場為烈士尋親的大型公益活動,也在網絡展開接力。  被稱為電影《集結號》原型的山西太原退休老人王艾甫,18年來一直在為太原戰役中犧牲的84位烈士尋找親人。如今已76歲的王艾甫,身患疾病,行動不便,無法再繼續完成願望了。目前,還有46位烈士的親人沒有找到,其中四川籍將士就有9名。
  • 司號員小梁吹沒吹集結號,對連長穀子地真的很重要!
    話說穀子地的九連按照團長劉一水的指示完成掩護任務,剩餘的戰士就等撤退的集結號了,然而在炮聲連天的戰場上,能不能聽到集結號的聲音是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九連戰士有的說聽到集結號了,有的卻說沒有聽到,而連長穀子地也沒有聽到集結號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快被爆炸聲震聾了!
  • 顧理昌11年為32位英雄正名 似"集結號"中"穀子地"
    因為一個承諾,他輾轉11年,上訪5級政府,往返京蘇兩地14趟,行程兩萬三千公裡;漫漫追烈路,為上下溝通,他向各級組織寫信43封,用過的長途電話卡將近30個,搜集已逝戰友的資料達一尺多高……有人說,顧理昌就是電影《集結號》中的「穀子地」。  「電影《集結號》上映的時候,我正在四處行走為32位烈士正名。」
  • 《集結號》中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到底?
    李三萬摘要: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實際上卻沒有吹集結號通知九連撤退,那麼為什麼團長不直接命令九連連長穀子地死守到底?戰爭片《集結號》中,團長命令九連堅守陣地掩護主力撤退,聽到集結號就算完成任務,可以撤退。
  • 張涵予《火線三兄弟》演老兵 田大林PK穀子地
    和張涵予在《集結號》中塑造的經典角色穀子地一樣,劇中這位鐵血軍人田大林看點多多。  身世PK:田大林家庭背景豐富,穀子地身世悲涼  在《火線三兄弟》中,張涵予飾演的田大林是一個普通家庭中的長子,是兄弟三人中的老大。本可以安穩度日的他們,因為戰爭的動蕩,或主動或被迫地捲入抗戰的烽火硝煙之中。
  • 芸芸眾生英雄史 ——淺談電影《集結號》
    2007年,一部令人交口稱讚,口碑和票房雙收的主旋律影片《集結號》出現,它無疑代表我國在主旋律電影製作水準的一大突破。電影的故事背景放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穀子地所在的解放軍九連大敗敵軍,但指導員不幸喪生,連長怒殺俘虜,違反軍規,被關禁閉,因而與臨陣退縮被關士兵王金存結識,招其為新指導員。上級命令穀子地率領九連在汾河阻擊敵人以掩護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作為撤退信號。
  • 「穀子地」獲金馬獎的特殊意義
    大陸演員張涵予憑大陸電影《集結號》的男主角連長穀子地,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並獲封「最佳男主角獎」(俗稱「影帝」)。
  • 《集結號》原型被發掘,主角經歷更加坎坷,但是精神更令人欽佩
    三生三世《集結號》電影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史上影響力比較大的一部戰爭影視題材的大片,在影視界中的口碑可以說是相當的好。而這其中,該影片具有真實的歷史原型,恐怕就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觀看影片之後,很多觀眾都更想在歷史中找到穀子地這位原型人物,從而了解真正的歷史。
  • 「英77」火力強、射速快,電影《集結號》中的穀子地為啥說「不好使...
    國產戰爭大片《集結號》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任務,片中多個情節讓觀眾感動不已,久久不能忘懷。按理說,這麼先進的步槍應該會很受歡迎,但為什麼穀子地對它評價不高?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的部隊使用的是漢陽造或者繳獲來的三八大蓋。漢陽造口徑7.92毫米,三八大蓋口徑6.5毫米。
  • 烈士還是失蹤,十三年前《集結號》追問的事,為何如此重要?
    如正是不留口德的羅廣田,用一句「他們已經投降啦」一度拒絕執行「殺俘」之令;如正是下令「殺俘」的連長穀子地,巷戰之初任憑指導員一再催促,仍未放棄對敵喊話。穀子地怒懟一幕片中穀子地的發飆段落 可說到底,穀子地的態度,也不過是希望個體的價值能得到尊重:個人可以為集體犧牲,但集體必須令個人看到,這些犧牲均能得到珍視。
  • 馮小剛的《集結號》遠比管虎的《八佰》要精彩
    穀子地連忙起身應答,加入了炮兵,炮兵團長二鬥一聽他就是胡扯,但是條漢子就留在團裡,朝鮮戰場上穀子地替二鬥挨了一發地雷,二鬥讓他走他不聽,他說:「那集結號堵著我耳朵,沒完沒了的吹,我那幫兄弟都聽見了,就我沒聽見」,他覺得對不起弟兄們,他早就想做個了結了。
  • 《集結號》:每一個犧牲都永垂不朽,比死更可怕的是被遺忘
    因此穀子地在得知戰友們犧牲後屍骨無存,連烈士的名分都沒有得到,他開始固執地為戰友正名,哪怕不斷遭受委屈和誤解。《集結號》拋棄了英雄主義敘事模式,而注重表現個體。穀子地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恰如他在戰俘醫院對質疑自己名字:「子弟兵的子弟?」的盤查人員所說:「穀子地,長穀子的莊稼地。識字識堵了你。」
  • 13年過去了,《集結號》為什麼還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被燒的半死的焦大鵬臨終前向穀子地呢喃著,說自己剛才「聽到」了集結號的聲音那把集結號,也終於吹響,讓四十七名三營九連的戰士找到了回家的路,他們再也不是失蹤者。而是名正言順,卻又姍姍來遲的英雄。在電影結尾處,當穀子地收到烈士追認文件的時候,他木然的說了一句
  • 電影《集結號》鏡頭語言的探析
    主要講述了一場防守戰役,全連除連長穀子地外47位官兵全部陣亡。浴血沙場,英勇就義,身為烈士的他們卻僅僅被判定為失蹤。倖存下來的連長穀子地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們正名,一遍又一遍的走訪,託自己的兄弟往上面遞信詢問,結果都無疾而終。最後穀子地選擇紮根曾經戰鬥過的礦山,誓要把陣亡兄弟們的屍首挖出來為他們正名的故事。
  • 《集結號》——戰士心中的號角
    電影講述了1948年解放戰陣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三營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作戰,47名戰士全部陣亡。馮小剛拍的《集結號》,反往常地歌頌解放軍如何機智英勇,而是看到戰爭中的人情冷暖,更突出每個個體。故事情節很簡單,卻足足講了兩個小時,都講了什麼?友誼不在長短,一起扛過靶子的,都是鋼的。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1948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某部排長的常孟蘭,帶領戰士們執行阻擊任務,以掩護全團撤退,他接到的命令是,聽到「集結號」前不準撤退。影片當中穀子地(張涵予飾)接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任務,可是集結號從來沒有吹響過。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據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後來回憶:日本人把一千六百個老百姓手臂,站在河邊等著國民軍去看……《集結號》的原型是小說作者楊金遠,向一個叫常孟蘭的老八路訪談到的一個真實故事。1948年,時任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某部排長的常孟蘭,帶領戰士們執行阻擊任務,以掩護全團撤退,他接到的命令是,聽到「集結號」前不準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