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知道怎麼對你的聲音進行EQ處理,還有怎麼選擇話筒,讓歌手的聲音更加平滑。但是還想要知道更多,更好,更厲害的知識。那麼,這篇文章就是你提升人聲處理技術的機會了。
1. 複合人聲的修復
你想Double你的人聲部分,於是在多個軌道上重複錄製了人聲,想要從裡面選出最好的部分來建立兩條人聲。但不幸的是,某一短句只有一次錄音是完美的 – 可能另一個有瑕疵,或者歌手錄音時爆音了,或者沒有很好地重複出來。這時候也不要著急:把完美的部分拷貝到另一軌去,對音調進行微調,然後設置20到25ms的延遲就可以了。
![]()
2. 優化混響的擴散(Diffusion)
好的人聲當然也需要好的混響,那麼試試低擴散(「密度」)的參數值。這樣做的原因是:擴散控制著回聲的「厚度」。高擴散把回聲放置得很近,而低擴散把它們擺得很遠。對於節奏性的聲音,低擴散會製造很多密集空間的聲音,像石頭撞在鋼鐵上一樣。但是對於人聲,低擴散能給你足夠的混響效果,但不會引起太多反射。
![]()
3. 優化混響衰減(Decay)
很多混響都提供了頻率的交叉點,高頻和低頻各自帶有單獨的衰減時間。為了防止與中頻樂器過多的競爭,在較低頻率的地方使用較少衰減,在高頻的地方多使用衰減。這樣可以給人聲增加「空氣感」,同時也加強一些唇齒音,讓人聲更加生動。最後調整交叉點的位置,讓人聲達到最好的效果。
![]()
優化混響衰減(Decay)
4. 相位自動化
對於Double的人聲,你可以把兩者都放在中間,或者一個靠左,一個靠右,然後添加不同的效果。比如,在這畫面裡有背景人聲,我通常會把它放在中間。如果我不想人聲比樂器突出,我會把兩個軌道放得開一點,變得不受關注。用自動化來控制相位,對於不同的部分使用不同的相位。
![]()
相位自動化
5. 令人豎起汗毛的人聲
記得Pink Floyd曾經用的那種輕聲的,令人豎起汗毛的人聲嗎?試著讓人聲儘量多一些語氣,像說話,而不是唱歌。插入一個聲碼器(軟體或硬體),以人聲作為調製器,粉噪作為載體。你可能不需要太多粉噪的高頻。把它和人聲混合在一起 – 就足夠增加一些輕聲的,令人豎起汗毛的元素了。同樣,試著加入一些節奏性的延遲,然後把音量調到合適的位置。
![]()
令人豎起汗毛的人聲
6. 選擇性使用回聲
我很喜歡給人聲加入一些同步的回聲,但是只給特定的單詞或段落加。你可以給輔助發送做自動化控制來實現:把同步的延遲放在輔助軌道裡,當你需要延遲的時候,拉起推子。如果你想要在多個軌道使用同樣的效果,這樣也是最好的辦法。或者,剪下你需要增加回聲的部分,把它們複製到另一個軌道的同一位置,給這個軌道增加同步延遲。如果你的輔助通道數量有限,你可以選擇這樣做。
![]()
選擇性使用回聲
7. 使用板式混響
如果你的數字混響有多種算法,試著在人聲上使用板式混響。在過去「老式」錄音的日子裡,板式混響要比房間混響更能給人聲增加特點,而房間混響通常用在樂器上的。「真實」的板會有一些緊的,更亮的和更少擴散的聲音,這對於人聲很有用。當然,也不保證你的板式混響算法很接近真實,但是你可以去試一試。
![]()
使用板式混響
8. 移動音調 第一部分
如果你的錄音室支持數字磁帶(比如,ADAT),那麼可能會有速度控制。用它讓double的人聲變厚:當你錄製了double的人聲,把磁帶進行一點加速或減速,然後以正常音調播放,音色就會有一點變化。注意,如果你對音調較低的聲音做加速,那麼最好特別注意一下時間。放慢磁帶,調整任何時間位置不符的地方。
![]()
移動音調 第一部分
9.
移動音調 第二部分
這是一個很老的技巧。工程發現把音調向下移動10到15音分,把諧波信號跟原始人聲混合在一起,是增加厚度的好方法。你可以用任何的數字移調工具來做這件事,硬體軟體都可以。如果你打算用三個人聲的話,那麼把第二個人聲音調往上移,數值跟向下的一樣。當你有三個人聲時,你可能想要移動多一些的總量。
![]()
移動音調 第二部分
10. 使用Dolby(杜比)編碼
曾經,Dolby Noise Reduction插件專門在錄音室裡用來削尖模擬磁帶的噪音。但是它們同樣也被用在一些背景人聲上,通過在錄音時進行Dolby編碼(通常是A類型)來增加空氣感和聲音的亮度。Dolby做的就是壓縮特定的頻率,提前進行加強。這樣確實可以增加人聲的清晰度。不過要找到老的Dolby插件已經有點困難了。
![]()
使用Dolby(杜比)編碼
11. 人聲處理器
人聲處理器,你會想到TC-Helicon,Antares和DigiTech這樣的公司。它們提供了一整套人聲效果插件,從諧波到奇怪的人聲,可以把合唱團的男孩變成暴躁的藍調歌手,諸如此類。和聲功能也很有用,很少有人了解這些東西是怎麼作用的。如果你錄製了很多人聲,或者在做配音的工作,這些強大的處理器會給你很多幫助的。
![]()
人聲處理器
12. 壓縮還是最大化?
作為常識,我們知道大部分流行歌曲的人聲都被壓縮到一定程度。最近,我在錄音時對人聲做了一點輕微的壓縮(僅僅能將某些突然出現的電平壓掉),然後在混音時使用了響度最大化類型的處理器 (比如,Waves,iZotope Ozone或者Wave Arts的處理器)。我的聽覺告訴我,這樣做讓聲音很「生硬」(不平滑),如果僅僅使用壓縮會好很多。看起來,最大化處理應該用在搖滾人聲上會好一些。
![]()
壓縮還是最大化?
13. 調製回聲
我們喜歡在人聲上使用回聲。在數字領域,對延遲時間做輕微的調製是一個罕見的功能。這個功能是磁帶回聲固有的部分,因為磁帶的速度不可能完美。如果你的延遲插件沒有提供調製功能,你可以用把短的延遲聲音通過合唱或者鑲邊來加入一點調製處理,然後進行分離,來模仿這樣的效果。
![]()
![]()
喜歡的話記得關注噢!更多說唱潮流資訊,就在PAL MUSIC!
點擊下方小程序,打開你的說唱世界!
以往文章:
馬思唯新專輯《Where You At》DissBack大傻?下半年絕對會在各個club被放爛!
Supreme 17.5秒售罄聯名唱片機是什麼來歷?
終極人聲錄音指南
福克斯持續脫粉?現任手撕白蓮還是網暴?
人聲後期混音技巧:加倍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