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典》規定了四種繼承方式,遺囑繼承或遺贈、法定繼承、遺贈撫養協議。四種繼承方式的適用順序按照從高到低排依次是:遺贈撫養協議、遺囑繼承或遺贈、法定繼承。
01
1、 遺贈撫養協議。
遺贈撫養協議是指被繼承人(去世的人)將自己的個人合法遺產捐贈給集體所有制組織或者撫養人繼承,但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或者撫養人應承擔被繼承人(去世的人)生養死葬的義務。
舉例子,老王為A村的村民,年齡60,未婚無兒無女,於是他和A村村委籤署了一份遺贈撫養協議,約定由村委會負責老王的生活,在其去世後負責為他安葬,老王的遺產由A村村委會繼承。因此當老王去世後,老王的個人遺產就歸村委會·所有了。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即便老王有兒有女,但是出於兒女不承擔贍養義務依然可以將自己的遺產籤署遺贈撫養協議,因此遺贈撫養協議是效力最高的繼承方式。
2、 遺囑繼承。
遺囑繼承就是被繼承人在生前立下遺囑,把自己的個人合法遺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中的一人或者多人繼承。法定繼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舉例子,被繼承人老王在去世前,可以立遺囑將自己的個人遺產單獨贈給自己的兒子,那麼在老王去世後,其兒子就獨自繼承老王的遺產,其他法定繼承人則無權獲得老王的遺產。當然老王也可以立下遺囑約定將自己的遺產的50%給自己的兒子、30%給自己的妻子、20%給自己的弟弟,那麼在老王去世後,其兒子、妻子、弟弟就按照遺囑約定的遺產比例繼承。
3、 法定繼承。
法定繼承是指在沒有上述遺囑繼承、遺贈撫養協議、遺贈的時候,由法定繼承人繼承去世者的個人遺產。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是: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繼承,先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時候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舉例子,老王在去世前沒有立下任何遺囑,在其去世後向由其老婆、孩子、父母繼承共同繼承其個人財產、如果老王沒有老婆、孩子、和父母的才由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共同繼承。
99%的人都會遇到繼承問題,與其花金錢諮詢律師,不如買一部《民法典》,其內容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我們出生到讀書到參加工作,買房買車,從結婚到生兒育女,到看病養老,都離不開這部法典!
只需要49元,買一本《民法典》就送一本《法律常識》,買來送給最親近的人,或者留在身邊隨時翻閱參考,非常的實用,受益無窮。點擊下方可以直接購買。
學點法律,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