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耐看的好片電影《春潮》,中國式家庭「愛「的悲劇帶給我們什麼?

2021-02-08 電影天下客

愛奇藝正在熱播的楊荔鈉導演的電影《春潮》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家庭矛盾和衝突的影片,講述的故事也非常簡單,但是你看懂她、欣賞她或許需要一些生活的經歷和觀影的耐心。

《春潮》非常明確地呈現了中國家庭的另類的「愛「 體現在了對家人的佔有欲、控制欲和支配慾,進而產生了中國式家庭「暴力「, 這種暴力帶給人的創傷是心靈上難以磨滅的傷痛和記憶。

紀明嵐(臺灣演員金燕玲扮演),電影中的奶奶,鄰人眼中的好大姐、熱心腸、有組織力的居委會的好領導, 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源於內心強大的「虛榮心「和」自尊心「。

一旦回到家中就變成了難以溝通、充滿了「語言暴力「傾向的兇神惡煞,令人厭惡。近乎病態的發作令家中的每個人都深陷惶恐和不安,而只有她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道理和不容置疑的正確。

憑什麼全家人要受到你這樣的「愛「的煎熬和折磨? 

郭建波(郝蕾飾演), 一個單親媽媽,一個社會新聞版面的報社記者。社會有很多不公要去報導、以前的共患難的同事,現在的領導天天給壓力不讓上稿子,每天都要面對母親例行的家庭式的「教訓「, 和女兒的分離,生活中得不到真正的愛這一切都讓這個人物值得人們的同情和關注。

工作中的骨幹和家中絕對的弱者或許也是當代中國一部分社會職業女性的代表和寫照。

郭婉婷(曲雋希扮演)的家庭中的第三代,一個十幾歲的小朋友,天真、浪漫、聰明過人。和奶奶的對話句句經典。

是奶奶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是母親郭建波生活中僅存的快樂和希望。

紀明嵐眼中的愛就是對家庭成員絕對的權威、不容置疑的佔有和控制以及絕對的服從。

全片電影中幾次吃飯的場景,沒有一次是溫暖的、愉快的,質問、責備、言語的暴力令人窒息,令家庭死亡!

以至於女兒郭建波在夢中都夢到自己的母親變成一隻哭號的「羊「,被醫生抬走,母親像夢魘般的存在。

只有在母親生病主演時候不再有呵斥的時候,才是她身心最放鬆的時候。

彈幕裡面的觀影的朋友有些人說:「看不懂,這是恐怖片嗎?「,當然不是。請耐心看完全片。

彈幕中有些人喊「我的家庭不是這樣的「,恭喜你生在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

有的觀影朋友說:「6塊錢白花了「,」退錢「, 我想或許這部電影確實不適合你, 你應該找一部適合你的影片去觀看。

有的朋友也在說:「我的家庭比這個家庭更令人窒息「,電影的確引起很多人共鳴。

坦率說幾位演員的表演真是令人賞心悅目,母親金燕玲,一位臺灣的演員居然能夠把一個位內地病態老太太演的如此令人信服,的確是演員的功力。

郝蕾,媽媽住醫院的時候為母親擦腳,面對街道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鏡頭由躺在病榻的媽媽到反光孤身一人,表達了內心的孤獨,苦悶和對愛的渴望,對親情父愛,對作為一個正常人對愛的遐想。

老周,一個看似唯唯諾諾的男人,其實是一個明事理、懂得人情世故的好男人。郭建波在家中飯桌上頻頻舉杯表達謝意。

也正因為老周的愛,才讓紀明嵐淚奔,袒露心聲,露出女人本來應該有的溫情和柔弱。

我可能要非常抱歉地說,或許觀看和看懂這部電影需要一些些家庭和人生的閱歷,我不是「指責「那些在彈幕裡面直呼「看不懂」,「不明白「的朋友們沒有人生的閱歷。我說的是當我們有著更多人生的經歷和思考,或許會對影片中講述的電影故事有很多的理解和共鳴。

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因人而異的東西。你喜歡,我不喜歡也非常自然。

偉大的電影評論大師安德烈-巴贊說「「電影是名副其實的愛的藝術,這一點勝於任何其他藝術品類」。《春潮》是一部表達「愛「的電影作品。

在一部表達三代的人家庭故事中,「愛」和「被愛」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

當愛是以一種佔有、控制和支配出現的時候,「被愛」就成了無盡的受虐,而顯得那麼多餘和沉重。

這個家庭的母女兩人其實有很強的相似性。母親紀明嵐30年沒有過性生活了,請問,這還是一個正常的人嗎?

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的基本釋義,「力比多」 -性的力量統統轉化為對家庭的控制和暴力!

電影開場,郭建波回家吃飯的場景,足足三分多鐘,郭建波是一句話都沒有說的,為的是避免「戰爭「,像一個小貓一樣躲在屋中,女兒郭婉婷才能帶給她一絲絲快樂。

而郭建波自己也沒有組織起一個正常的家庭,和母親一樣沒有真正沐浴在「愛」中,無論是心理的還是生理的。沒有享受過父愛,沒有享受過真正男人的愛。

影片的中性伴侶,那個沒有成名的音樂家也僅僅是個「伴兒「(Partner)排解孤獨和性饑渴。

郭婉婷,小姑娘也很可憐,天天被奶奶「削」,仍然不失 天真浪漫和聰慧。

這個小姑娘也沒有真正體會到父愛,只能看著朝鮮族同學在父親的背上撒嬌, 羨慕同學被父親的寵愛。

一代人的無法挽回的失落,為什麼紀明嵐這麼「暴力」?

目測紀明嵐的年齡應該是大約在60歲左右,他們這一代人在歷史被叫做什麼「失落的一代「?還是」被拋棄的一代「?至少他們大量出現在70-80年代」傷痕文學「的作品中。

十幾歲趕上文革上山下鄉,很多人的青春扔在北大荒,大西北邊陲小鎮。即便是後來的高考,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了社會的底層。失落、絕望、無助、聽天由命是這代人中很多人的特徵。

紀明嵐,應該還是「混「的相當不錯的一位。在東北的一個老城市享受著街坊四鄰的擁戴。但是時代已經離她遠去了,她努力繼續在現實中刷存在,在社會上找到了,還要在家中繼續刷。

對女兒和孫女病態的「愛」和延申的「暴力」應該是一個充滿心理疾病的病人。

她眼中的丈夫和女兒眼中的父親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一個是摸人家屁股的臭流氓,一個是鼓勵女兒長大成人的父親。

而郭建波對於媽媽的「愛「也只能默默地忍受、迴避和尋找在按摩院的暫時的逃脫。

看完電影,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是愛?

或許這個關於「愛」定義和解釋是我見過的最全面、最完整,也能夠看出電影中的郭建波對媽媽愛,老周對紀明嵐的愛,和女兒婉婷對媽媽的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屬書13章4節至8節

對結尾的猜想

在蕭邦的鋼琴曲《遺作》下,音樂緩緩響起,很慢,舒緩,幽雅,綿長。。。

春潮。。春天的潮水?春。。。。潮。。。愛的潮水,郭建波竟然在臺灣按摩師傅的懷中「春潮「湧動,譁譁譁。。。。

春潮,春天的潮水,春。。。。潮,愛的潮水。

春天的潮水,衝進了母親的病房,衝進了大合唱團的裝逼現場。。。

小朋友郭婉婷踏著春潮。。跑向了江邊。。在江邊快樂的玩耍。。

此時的郭婉婷應該是一種希望的代表。。。

是啊!我們和我們的上一代,都已經太不正常了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比我們更正常、更幸福!

投稿、入夥、約看電影

微信號 : jackerwang6666

知乎:@電影天下客

▇ 掃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一部耐看的好片《春潮》,中國式家庭"愛"的悲劇帶給我們什麼?
    ,愛奇藝正在熱播的楊荔鈉導演的電影《春潮》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家庭矛盾和衝突的影片,講述的故事也非常簡單,但是你看懂她、欣賞她或許需要一些生活的經歷和觀影的耐心。;催生了中國式家庭的"暴力"《春潮》非常明確地呈現了中國家庭的另類的"愛" 體現在了對家人的佔有欲、控制欲和支配慾,進而產生了中國式家庭"暴力", 這種暴力帶給家人的創傷是心靈上難以磨滅的傷痛和深刻的記憶。
  • 看《春潮》暗湧!一部電影如何道盡中國式親情關係
    文/夢裡詩書在《春潮》這部以女性為第一視角的作品中,電影對一段祖孫三代,以親情為紐帶關係的展現,是細膩而又克制的,而觀眾在不經意間便被捲入了這個充滿隱忍與矛盾的原生家庭裡,在她們互相依賴又彼此對抗的生活中,去感知以這個特殊家庭中每一個人其實並不特殊的愛與痛。
  • 《春潮》——中國式家庭中女性的困境與思考
    原因主要是我對這種單親家庭的題材有種天生的逃避情緒,還有就是我對傳統觀影方式的堅持和對流媒體平臺的抗拒,一直期待著這部電影能在電影院回歸的時候重回大屏幕,可惜,這個願望似乎已經落空。《春潮》圍繞著三代單親家庭的矛盾,以及郭建波(郝蕾飾)與紀明嵐( 金燕玲飾)這對母女之間根深蒂固的衝突展開,直到最後其中一人倒下,超現實的春潮之水湧來,才意味著掙脫原生家庭的束縛與母女之間的和解。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微信號:JR1226FJB 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看部文藝片了,被生活瑣事纏身一天後,我一般就願意看點輕鬆開心的電影。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看部文藝片了,被生活瑣事纏身一天後,我一般就願意看點輕鬆開心的電影。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
  • 追問原生家庭的愛與控制,又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期待公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對原生家庭、親密關係進行反思,追問以愛之名的捆綁和控制,但大多數停留在矛盾的表面揭示。《春潮》則更大膽、決絕,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解和歡樂結局。它讓人不得不自省在家庭中的角色,正視曾經遭遇的語言暴力,反思愛的錯位所釀成的悲劇和怨恨,以及血緣之間難以割捨的情感羈絆。
  • 《春潮》:一種可能的女性電影方法論
    這是一部關於表達也關於沉默的電影。飯桌成了紀明嵐表達對郭建波不滿的主要戰場,通常而言,語言是男性維持象徵秩序權威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春潮》中,語言則成了女性的武器。女性從被講述者變為講述者,從欲望的對象變為欲望的發出者。
  • 長影電影《春潮》上線愛奇藝平臺熱映
    日前,由愛美影視、長影集團等單位聯合出品、曾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並深受好評的電影《春潮》正式登陸愛奇藝平臺,在「雲端電影院」邀請影迷共赴這場關於中國式親情的佳片之約,彌補了許多影迷之前未能在北影節第一時間搶票的遺憾。
  • 電影《春潮》郝蕾金燕玲催淚演繹中國母女關係
    此前《春潮》已在多個電影節上斬獲殊榮,榮獲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獎,並提名最佳劇情片;同時入圍第十三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及第十五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上,《春潮》收穫了眾多電影發燒友的強烈肯定,稱《春潮》是一部「中式母女關係的話題佳作」,更是女性題材電影的新突破。
  • 《春潮》:「中國式親情」中的溫柔一刀,你是加害者還是刀下客?
    》依然是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自5月17日網際網路平臺付費觀影以來,連續2周霸榜豆瓣一周口碑榜Top 10。敘事風格、情節連綴、現實隱喻幾個角度,來關照「中國式關係」隱忍中蘊含劇痛的殘酷現實。同時,藉此給人以啟發,讓我們能正視自己的角色,做一個對改善關係有正向價值的人。一、線性敘事:還原祖孫三代女性怨懟糾纏的生活《春潮》是一部文藝劇情片,透過祖孫三代擠在同一屋簷下的逼仄生活,展現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
  • 《春潮》:撕裂的母女親情,中國式家庭中的裹挾和順從
    《春潮》是一部文藝片,講原生家庭中,關於母女親情相處模式的電影,由楊荔鈉導演,郝蕾,金燕玲和曲雋希聯合主演,郝蕾和金燕玲的母女對手戲,雖然沒有多少言語,可就像所有的事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樣。在這樣一個壓抑的家庭裡,郭婉婷受到的影響是什麼?郭婉婷每天看到媽媽和姥姥之間的摩擦,只有9歲的小小年紀,沒有安全感,過早成熟,養成了討好型人格,練就了一雙不符合她這個年齡段的察言觀色的眼睛和一張討巧的嘴,過於敏感的她,總能很快察覺到家裡不一樣的氣氛,並快速做出反應。
  • 《春潮》:原生家庭的夢魘,如何自我救贖
    最近一部電影《春潮》,再次撕開了原生家庭的詛咒給無數人帶去的一生難以抹平的傷痕。《春潮》將原生家庭的痛苦和悲劇呈現出來,造成的強烈反響,映射了當代年輕一代或多或少的所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共鳴感。但這條救贖之路,也是每個人在尋找的答案。影片宣傳語,「你與母親的關係,就是你與世界的關係」。意在告訴我們,你對待原生家庭的態度,可能就是你面對這個世界的樣子。
  • 年度最佳國產電影《春潮》,人生何處不悲涼,山不長,水也不長
    《春潮》是由中國吉林籍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主演,曲雋希,李文波聯合主演的家庭生活情感糾葛的一部電影。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最近這幾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鏡頭裡的每一個細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式家庭普遍存在的一個矛盾,愛與恨的糾纏。
  • 格桑花電影|| 《春潮》
    電影《春潮》大概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一部電影了,主演是郝蕾,實力派演將,影片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下!
  • 《春潮》愛恨捆綁,演繹中國式母女關係,明明很愛你卻惡語相向
    影片《春潮》由實力派演員金燕玲和郝蕾搭檔出演,該片由廖慶松、市山尚三監製,楊荔鈉編劇並執導,以女性視角展開中式母女關係的現實「畫像」,詮釋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雙重困境下的自我成長。該片從編導到演員,全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團隊。
  • 《春潮》:原生家庭中的母女關係,是羈絆也是悲劇
    春夏的身上有著許多年輕女性的影子,一個個期待愛情、相信愛情的女孩,因為原生家庭的婚戀觀影響,害怕自己無法維持和經營婚姻,於是只好選擇了拒絕開始。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女性長輩帶來的深切影響,也想到了前段時間大熱的電影《春潮》。
  • 電影《春潮》:無法化解的原生家庭之痛
    電影《春潮》自從5月份在網絡上線以來好評也如潮水一般湧向觀眾。影片中所聚焦的母親與女兒的矛盾和關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苦,類似的原生家庭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可即使丈夫已經去世多年,她還一直當著女兒和孫女的面咒罵對方,讓整個家庭氣氛十分壓抑。郭建波很愛自己的父親,是父親在她小時候給了她難得的溫暖,但她從來不敢為父親美言,因為那樣必定會招致母親更狠毒的咒罵,而她不想讓女兒也像自己小時候一樣留下心理陰影。紀明嵐也把更加多的氣都撒在了女兒郭建波身上,她嫌棄郭建波個人生活的混亂、厭惡她總是對自己愛搭不理,反正無論女兒做什麼,在她眼裡都是錯的。
  • 電影《春潮》引發原生家庭話題討論
    中工網訊(記者柳姍姍 彭冰)日前,由愛美影視、長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金爵獎獲獎影片《春潮》,作為獨家展映影片進行了首次線上限量展映,引發影迷關於原生家庭話題的熱烈討論。《春潮》由新銳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實力派演員郝蕾、金燕玲領銜主演,講述了祖孫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用怨懟表達愛意、又用愛意溶解怨懟的故事。
  • 付出多的人容易恨,這部電影反映了中國家庭普遍矛盾—評《春潮》
    悄無聲息的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春潮》乍看並不出彩,充滿著家常瑣事和家人之間無端的仇恨。但抽絲剝繭,它精準而深刻地反映了很多人性和心理問題,也反映出了中國家庭關係中普遍的困境。如果說紀明嵐是時代命運的負重者,那女兒郭建波就是逃避者和推諉者,她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走在同一個命中,始終都像是鏡子的正反面、硬幣的兩面,對峙得如此鮮明,對照得如此準確。紀明嵐創造了這個家庭,即便這個家庭並不如人意。但郭建波成為了這個家庭的破壞者,首先,她不用承擔養育自己女兒的責任,然後她又可以理直氣壯地控訴母親剝奪了她對女兒的撫養權。
  • 《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而導演更是一生奉獻影視事業,不僅年少就有舞蹈的出色底子,也參演過各大電影,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表演系的她自然多才多藝,也就有了她固定的文藝思想。在這種探討中國病態式的原生態家庭電影,導演就是用的是一種不誇張不煽情,也不博觀眾歡心而追求大團圓結局的克制手法,去將影片中人物之間的內心衝突、隱忍,無聲的對抗都展現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