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多的人容易恨,這部電影反映了中國家庭普遍矛盾—評《春潮》

2020-08-29 黨阿飛

報社記者郭建波、母親紀明嵐與女兒郭婉婷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郭建波未婚生子、沉默寡言,有著不為人知的情感創傷;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回到家卻判若兩人;女兒郭婉婷小小年紀就周旋於母親和姥姥劍拔弩張的關係之中。悄無聲息的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

《春潮》乍看並不出彩,充滿著家常瑣事和家人之間無端的仇恨。但抽絲剝繭,它精準而深刻地反映了很多人性和心理問題,也反映出了中國家庭關係中普遍的困境。

陽光的人容易陰暗

在這個世界上,在每件事物和每個人身上,都遵循著能量平衡的原則,人性不可能只有一面。總是積極向上的人,定有比常人更低落失意時;一個老好人,在爆發時也許會變成殺人犯。每個人都是各種能量的綜合,內部的負面和黑暗能量也等待釋放和展示。這點從郭建波的母親——社區主任紀明嵐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紀明嵐

郭建波的母親、「姥姥」紀明嵐是社區主任,在外積極組織各種社區活動,人緣很好,在同學聚會上也遊刃有餘、積極開朗,受到大家的尊敬。在外面,她有著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陽光、正能量形象,但她一回到家裡,就變得陰暗暴躁,戾氣十足。紀明嵐自認為自己的感情是失敗的、是不幸的。在社會主義革命熱火朝天的年代,她從南方嫁到東北,受了很多苦難。省吃儉用甚至餓暈來攢下細糧寄回家裡,卻遭到「為什麼不寄錢」的數落。

如果說紀明嵐是時代命運的負重者,那女兒郭建波就是逃避者和推諉者,她們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走在同一個命中,始終都像是鏡子的正反面、硬幣的兩面,對峙得如此鮮明,對照得如此準確。

紀明嵐創造了這個家庭,即便這個家庭並不如人意。但郭建波成為了這個家庭的破壞者,首先,她不用承擔養育自己女兒的責任,然後她又可以理直氣壯地控訴母親剝奪了她對女兒的撫養權。當她面臨繼續擴建和鞏固這個家庭的任務時,她蓄意毀壞母親的指望——玩世不恭、未婚先育,使用各種手段嚇走相親對象,潛意識中她把這些當做對母親的報復。但為了報復,她幾乎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她的母親最終癱在了病床上,郭建波為此感到開心又難過,為了報復她也早就癱倒在自我那沮喪無力的命運。在這次戰爭中,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


郭建波

攻擊是為了被看見,付出越多越容易恨

在紀明嵐眼裡,她的丈夫是個十惡不赦的變態流氓。這個男人性騷擾、露陰、招妓,身敗名裂、死有餘辜,連累了她的一生。她覺得,自己多年來忍受了巨大的痛苦,還辛苦把女兒和外孫女撫養長大。而女兒卻跟她一直對抗,是徹頭徹尾的白眼狼。但在女兒郭建波眼裡,母親個性極端、為人功利,不惜利用和傷害家人,充滿控制欲。

紀明嵐看似在永遠抱怨自己早逝的丈夫,實際卻在抱怨著自己的命運,她恨的範疇要廣闊很多,她恨丈夫、也恨女兒,有時連帶外孫女和自己都恨。每個人都是她的冤家,歸根結底,她恨的是命運和在命運中自己的無能為力。

暴虐無常的紀明嵐卻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她不僅吃齋念佛,還一心向善,時不時慈悲地幫助教內的姐妹。

當樓上閨蜜自殺後,她癱在椅子上淚流滿面:「我跟她關係這麼好,她要死了,告訴都不告訴我一聲!像話嗎?!」

因為不被人信任和接納,紀明嵐有著徹骨的孤獨和心寒。

控訴和攻擊的人是脆弱的,因為他們本質上的渴望被人看見。

所以;當訴說總無回應,他們才更歇斯底裡更瘋狂,希望能刺激對方有一點回應。

詭異的是,無論《春潮》裡的母親怎麼含沙射影去刺激、攻擊女兒,郭建波都選擇了沉默和無動於衷,這更讓人更壓抑。所以一家中的暴君並不是紀明嵐自己產生的,背後有著很多人的縱容和幫兇。母親攻擊女兒,女兒用冷暴力回擊她,連外孫女都學會了回敬姥姥。隱形的仇恨和攻擊澆築了暴君的肉身。家人之間使用著很多技巧互相攻擊、傷害和控制,這構建了她們共同的悲劇輪迴。

付出越多,越被動。一旦沒有回報和肯定,人就容易恨和報復。即使紀明嵐年過半百,得到了一個體貼入微的老男友,但她仍在抱怨。她沉浸在抱怨和損失裡,變成了吃不夠悲劇的饕餮。

封閉而壓抑的電影並非無解,沉默的比喻指出了出路:埋在花盆裡的觀音,長出了花朵;涓涓細流,就像無法阻隔的生命的活力,它順著孩子們的路流過。恨種下了恨,愛也堅韌地種下愛,這一切不會被阻隔停止。生活是強大的,生命也是。該發生都會發生,該結束都逐一結束。新的生命並不介意,她們滿懷天然的欣喜地沿著水流走過,繼續探索、經歷這個世界。肉體在更新換代,精神也是,每一次都是新的。就像襲來的春潮,不論過去多麼滄桑,現在它們都喜悅並期望(原創影評,首發頭條,署名黨阿飛,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而導演更是一生奉獻影視事業,不僅年少就有舞蹈的出色底子,也參演過各大電影,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表演系的她自然多才多藝,也就有了她固定的文藝思想。在這種探討中國病態式的原生態家庭電影,導演就是用的是一種不誇張不煽情,也不博觀眾歡心而追求大團圓結局的克制手法,去將影片中人物之間的內心衝突、隱忍,無聲的對抗都展現得入木三分。
  • 《春潮》:你覺得恨卻離不開
    當我在思考第一篇文章要寫什麼的時候,有一部電影一直存在感很強。它不僅霸佔了近兩周的豆瓣電影口碑榜,還在各個電影節大放異彩,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和大阪國際電影節,同時它還是「文藝女神」郝蕾最新的一部電影作品。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部楊荔鈉導演精心打磨五年的電影《春潮》。
  • 一部耐看的好片電影《春潮》,中國式家庭「愛「的悲劇帶給我們什麼?
    愛奇藝正在熱播的楊荔鈉導演的電影《春潮》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家庭矛盾和衝突的影片,講述的故事也非常簡單,但是你看懂她、欣賞她或許需要一些生活的經歷和觀影的耐心。《春潮》非常明確地呈現了中國家庭的另類的「愛「 體現在了對家人的佔有欲、控制欲和支配慾,進而產生了中國式家庭「暴力「, 這種暴力帶給人的創傷是心靈上難以磨滅的傷痛和記憶。
  • 電影《春潮》:無法化解的原生家庭之痛
    電影《春潮》自從5月份在網絡上線以來好評也如潮水一般湧向觀眾。影片中所聚焦的母親與女兒的矛盾和關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苦,類似的原生家庭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小小年紀的郭婉婷夾在她們中間,經常都在想辦法緩解兩位長輩之間的矛盾,十分不容易。
  • 一部耐看的好片《春潮》,中國式家庭"愛"的悲劇帶給我們什麼?
    ,愛奇藝正在熱播的楊荔鈉導演的電影《春潮》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家庭矛盾和衝突的影片,講述的故事也非常簡單,但是你看懂她、欣賞她或許需要一些生活的經歷和觀影的耐心。;催生了中國式家庭的"暴力"《春潮》非常明確地呈現了中國家庭的另類的"愛" 體現在了對家人的佔有欲、控制欲和支配慾,進而產生了中國式家庭"暴力", 這種暴力帶給家人的創傷是心靈上難以磨滅的傷痛和深刻的記憶。
  • 《春潮》——中國式家庭中女性的困境與思考
    從去年上影節開始,這部影片就很多次在雜誌封面和許多導師的論文中出現,而我則一直沒有觀看。原因主要是我對這種單親家庭的題材有種天生的逃避情緒,還有就是我對傳統觀影方式的堅持和對流媒體平臺的抗拒,一直期待著這部電影能在電影院回歸的時候重回大屏幕,可惜,這個願望似乎已經落空。
  • 年度最佳國產電影《春潮》,人生何處不悲涼,山不長,水也不長
    《春潮》是由中國吉林籍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主演,曲雋希,李文波聯合主演的家庭生活情感糾葛的一部電影。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最近這幾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鏡頭裡的每一個細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式家庭普遍存在的一個矛盾,愛與恨的糾纏。
  • 家庭中的戰爭沒有贏家:電影《春潮》(2020)
    三代人,三個女人,一臺戲。導演也把自己的作品視作愛女,去年上海電影節的時候,還給「她」寫了公開信。參見「導演楊荔鈉寫給《春潮》的信」。這是略帶矯情地示愛、自我剖析,當然,也是給觀眾談談片子的創作理念。話不多,擁有時刻蘊藏著力量的面容。倔強,又帶著中年人的隱忍和冷靜。姥姥紀明嵐,應該已經退休,小幹部,也是社區活動積極分子。指責型人格,喜歡批評人、控制欲超強。影片的主要矛盾,就是紀明嵐與郭建波不對付,孫女郭婉婷倒是一個小和事佬、小人精。劇中也有不少略帶喜感的臺詞。比如對媽媽和姥姥陣仗即將升級,趕緊勸退媽媽說:」你快走吧,走了她就好了,你倆八字不合。
  • 看《春潮》暗湧!一部電影如何道盡中國式親情關係
    文/夢裡詩書在《春潮》這部以女性為第一視角的作品中,電影對一段祖孫三代,以親情為紐帶關係的展現,是細膩而又克制的,而觀眾在不經意間便被捲入了這個充滿隱忍與矛盾的原生家庭裡,在她們互相依賴又彼此對抗的生活中,去感知以這個特殊家庭中每一個人其實並不特殊的愛與痛。
  • 電影《春潮》:我恨我媽媽,所以我活成了她最討厭的樣子
    5月17日,國產電影《春潮》登錄愛奇藝。事實上,此片已於2019年拿到龍標,但陰差陽錯,變成了線上點映。目前有兩萬多人參與了豆瓣評分,分數在7.2分左右徘徊。從愛奇藝目前的播放曲線來看,雖熱度下降,但播放量穩中向上。
  • 《春潮》:被濃鬱的表達欲和密恐式影射聯合消解的女性主義電影
    2019年上影節5月17日,《春潮》繼續選擇在流媒體雲點映,更多的觀眾得以有機會看到這部講述一個男性缺位的家庭內三代女性對抗、隱忍、共生的家庭故事。而本片更是對這類思維的強化升級,通過金燕玲所塑造的這樣一個「低級紅」的形象,來完成對中國現當代歷史一個非常明確的指向性批判,將這個家庭的悲劇進一步溯源至那個時代。似乎這成了不少人的一種思想鋼印,在這些導演解讀視角中,社會矛盾、家庭危機等各類問題都將被歸結為某種不同於自由世界的「集體主義」、「極權政治」的產物。
  • 《春潮》:我姥姥暴躁,我媽陰鬱,我不幸福,但我依然愛她們
    豆瓣上2萬5千多人看完《春潮》,給它打出了7.2分。這部電影屢獲佳片提名,在電影節出盡風頭,卻沒有讓所有觀眾都給出高分,因為就像我和我的朋友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代入劇情感同身受。所以,有人說看不懂的人是幸運的,而我很幸運我能成為那一個幸運。
  • 《春潮》郭建波和母親的關係透露出原生家庭的痛
    似乎很多家庭題材的電影都是這樣,乍看不出彩,但抽絲剝繭,它精準而又深刻地反映出很多人性的問題。比如,《春潮》這部電影。該電影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曲雋希等演員領銜主演。影片劇情通過展現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反映出了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
  • 電影《春潮》引發原生家庭話題討論
    中工網訊(記者柳姍姍 彭冰)日前,由愛美影視、長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金爵獎獲獎影片《春潮》,作為獨家展映影片進行了首次線上限量展映,引發影迷關於原生家庭話題的熱烈討論。《春潮》由新銳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實力派演員郝蕾、金燕玲領銜主演,講述了祖孫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用怨懟表達愛意、又用愛意溶解怨懟的故事。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對文藝片的理解來自於對生活的理解與觀察,而《春潮》中的典型中國式家庭相處模式,一定能引起不少朋友的強烈共鳴。整部電影的氛圍極其壓抑,外婆和母親的對抗無處不在,像片名一樣,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 媽媽郭建波由著名演員郝蕾飾演,外婆紀明嵐則由演員金燕玲飾演。二人的表演十分精湛,把強烈家庭矛盾中的一對母女演繹得入木三分。接下來,就一起來跟大家聊聊《春潮》裡的故事吧。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看部文藝片了,被生活瑣事纏身一天後,我一般就願意看點輕鬆開心的電影。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
  • 《春潮》:原生家庭傷害你的,你要與自己和解
    自《都挺好》火了之後,原生家庭成了人們熱聊的話題。原生家庭一直處於社會的敏感地帶,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電影事業的不斷創新,關於原生家庭的電影不斷更迭。最近大家都在追《春潮》,我也連夜看完,心裡諸多感慨。
  • 郝蕾《春潮》引熱議,直揭原生家庭之痛:我恨我媽媽,但我也愛她
    《春潮》,由郝蕾和金燕玲主演。這是一部紮根於中國社會現實的家庭倫理電影。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上,《春潮》收穫了眾多電影發燒友的強烈肯定,稱《春潮》是一部「中式母女關係的話題佳作」,更是女性題材電影的新突破。
  • 《春潮》長春電影節斬獲評委會大獎
    《春潮》導演 楊荔鈉在頒獎典禮現場,導演楊荔鈉表示,是長春這一方中國電影的熱土,以及長影出品的無數優秀電影,哺育了自己和《春潮》這部作品,自己未來希望能夠經常「回家看看」,在電影中呈現更多美麗的家鄉人、家鄉事。
  • 《春潮》:矛盾複雜的中國式母女關係
    郝蕾、金燕玲主演的電影《春潮》,是一部相愛相殺的,偉大的女性影片。影片講述了中國式母女之間不可跨越的深刻矛盾,和控制型母親帶給女兒的深深傷痛,以及幾乎長及一生的影響。郝蕾飾演的40歲單身女人郭建波,帶著私生女婉婷,跟母親紀明嵐一起生活。母親在生活裡,時時處處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