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丘中春臥寄王子》: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

2021-01-10 來點悅讀

岑參這一生是比較悲慘的,雖然他是盛唐邊塞派的著名詩人,和高適並稱為「高岑」,但是從他連個字號都沒能流傳下來看,就能察覺其混得十分不如意。他就是一個充滿了疑問的謎語,生卒年不詳,字號不詳,籍貫也遭懷疑,可見其生前處境之困窘。

然而,其祖上也是曾闊綽過的。通過岑參所作《感舊賦》,我們可以知道:「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其曾祖父,太宗貞觀時為相;伯祖父,高宗永淳時為相;堂伯父,睿宗景雲時為相。可惜,除了其曾祖父,其他兩位都捲入了朝廷內爭,而遭到殺害。從此,岑家開始漸漸沒落,再也沒有權勢可以憑藉了。正是因為曾經歷過如此榮華富貴,在家道中落之後,岑參便從小熱衷於功名,夢想用自己的能力一振家族。

可惜,岑參真的很不幸。他幼年就喪父,只能跟從兄長學習。即便這樣,他仍然立志學習,滿心期望著獲取功名。在十年求取功名無效之後,他曾兩次前往邊關,希望劍走偏鋒,可以獲取前程,可惜事與願違,最終沒有成功得到顯名。

岑參十五歲的時候,移居嵩陽(現河南登封),並在此後數年,開始隱於嵩山西峰少室山進行苦讀,根據本詩內容,可以推測大約寫於此階段。這首詩經過考證,可能是遺留下來的岑參最早詩歌作品。

《丘中春臥寄王子》[唐]岑參田中開白室,林下閉玄關。卷跡人方處,無心雲自閒。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勝事那能說,王孫去未還。

詩人在詩題之中,點明了地點:丘中,既詩人隱居的少室山中。時間:春天時分。事情:寄一首寫給遠方友人的詩作。王子,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此處指詩人的王姓朋友。

開首兩句,「田中開白室,林下閉玄關」,從字面上來理解,在幽靜的山林裡,找一塊平順的場地,開建簡陋的房屋,不需要多麼的華麗,能夠容納自身就好,常常把柴門關著,不受外界打擾,於此刻苦讀書。詩人先行對自己居住環境給予描寫,隱隱透露著自己的決定。

白室,指沒有任何裝飾的木屋,處於一種原始狀態,喻意居住環境十分清貧。玄關,最早出自《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成為道教修煉專有名詞,後來被裝修設計借用,指稱門戶,或專指外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寫:「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固然都指向關門,但代表的內心情況卻有著不同,陶淵明是辭官之後的閒逸,而詩人於此卻強調關門苦讀的決心。

三四兩句,「卷跡人方處,無心雲自閒」,既是對真實景物的繪畫,更是詩人心裡情感的洩露,曾經陪伴友人遊玩的地方,現在已經人跡罕至,只有天上的雲朵,仍毫無心思地遊蕩在群山之間,愜意無比。什麼時候,朋友能再次來臨啊?卷跡,藏匿人的行蹤。此處,應是詩人回憶和友人一起四處遊玩的地方,觸景生情,感嘆景觀雖在,友人已去。「卷跡」處,友情仍在,「無心」時,懷念已起。有景處存人意,無情時蘊真情,閒淡裡實飽含濃厚情意。

五六兩句,「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繼續對詩人居住周邊環境進行描寫,竹林深深,風過處,暮鳥喧譁,羽振安謐;山花盛開,掩映處,春風駘蕩,春山寂寂。如果說上面兩句加重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想,那麼此時此刻詩人對眼前景象的細膩描繪,既是想要把美景分享給友人觀看,更是借對景色的描寫來傳達對友人的掛念。對於此兩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給予一個簡單地評論:「佳句。」大抵一切盡在不言中。又或許,已經見過太多如此美妙句子,所以才不想過多言語吧。

由於有了上面大量詳細地描寫,所以在最後兩句,「勝事那能說,王孫去未還」,詩人才喟嘆,美好的盛景往事,想要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出來,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造成這一切的緣由,恰好就是因為朋友出了遠門,此時不在身邊,沒有了可以一起觀賞的夥伴。王孫,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後來成為了一個專用代稱,借指那些遠遊之人,此處指詩人的王姓朋友。

岑參的前期詩作之中,多局限於個人述懷,缺乏相應的社會內容,雖然如此,卻依舊開始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特色,清新俊逸,顯露出「語句瑰奇」的跡象,例如本詩之中「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除了語詞之外,更多的卻是表現隱居之時的閒淡之情,以及苦讀對功名的求取之意,與其後來那種豪邁雄壯、激昂高亢的鮮明邊塞風格是大相逕庭的,這一點必須注意到。

相關焦點

  • 【​ 收藏 】岑參詩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參)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唐·岑參)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 送崔子還京(唐·岑參)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 馬上相逢無紙筆,十首岑參邊塞詩!
    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山房春事·二首》【唐】岑參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 宋詞三百首 | 秦樓月·樓陰缺
    【簡介】《秦樓月·樓陰缺》是北宋詞人範成大所作出自他的詞集中五首《秦樓月》裡的第四首。此詞描寫閨中少婦春夜懷人的情景十分真切,抒發了是組閨中少婦懷人的真切情感,這是詞中藝術價值最高的一篇。【注釋】①樓陰缺:高樓被樹蔭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指樹陰未遮住的樓閣一角。
  • 岑參:徹頭徹尾的異鄉人,卻在大漠中開出一片花來
    喊一聲西風烈馬,望一眼落日黃沙,在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彈劍作歌慷慨赴敵。正因有無數將士鎮守邊關,所以長安才能有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太平。一千二百年前,一個叫岑參的唐代詩人,即使面對萬裡愁雲八月飛雪,也能在塞外軍帳中,在羌管悠悠裡,於昏暗的油燈下,寫出邊疆沙漠的壯美景象。
  • 邊塞詩人岑參這十首詩,彰顯雄偉壯美,清新俊秀,你讀過哪一首?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房春事[唐] 岑參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 岑參的邊塞地圖:他的詩就是一部唐代絲綢之路紀錄片
    那麼,這位在火焰山寫詩的詩人是誰,幹嘛大老遠跑到這最熱時地表溫度高達七十攝氏度的鬼地方?莫非他遠方的夢想,就是,去……西天……取經?有的人去遠方,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有的人去遠方,則是因為在原來的地方活得太不爽。
  • 古詩詞整理: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風、花、雨、雪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範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 燈花結,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簡介】《秦樓月·樓陰缺》是北宋詞人範成大所作出自他的詞集中五首《秦樓月》裡的第四首。此詞描寫閨中少婦春夜懷人的情景十分真切,抒發了是組閨中少婦懷人的真切情感,這是詞中藝術價值最高的一篇。【注釋】①樓陰缺:高樓被樹蔭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指樹陰未遮住的樓閣一角。
  • 四月春來花謝,三位詩人筆下的梨花堪稱絕妙
    唐代詩人丘為曾寫道:「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全詩不僅展現了梨花的冷豔和香味,更點明了季節氣候特徵和梨花飄落的倩影。邊塞詩人岑參更是將雪比喻為「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韓愈賦予了梨花更多的感情色彩:「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
  • 從岑參的邊塞詩裡,尋找詩人在新疆的足跡
    那麼,岑參在哪些詩中提到了新疆的地名呢?詩篇中又表達了怎樣的意境呢?因此,就讓我們伴隨岑參激昂的詩句,走進曾經的西域,探尋詩人走過的足跡,展現新疆古代的風土人情和大唐將士戍邊愛國之情。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在詩句中,詩人用「雪海」、「平沙」、「九月」「風夜」、「碎石」等詞語,形象地說明了將士在行軍中的時間、環境與氣候,並在「風頭如刀面如割」的背景下,呈現了「將軍金甲夜不脫」的艱苦行軍。同時,岑參也在詩中提到了地名「輪臺」、「車師」(今新疆吐魯番交河古城)。
  • 妙語連珠|《磧qì中作》:詩人岑參在沙漠中行軍
    赤腳走在沙漠中行走腳下的沙像溫柔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腳還有一絲痒痒的感覺~(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聽完東東的這些關於沙漠的介紹>妙妙好像讀懂了詩人岑參沙漠行軍的感受我們來看看詩人岑參怎樣描寫的沙漠行軍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觀看小視頻,秒懂超人帶你一起讀一讀《磧qì中作》~↓↓↓詩人精心攝取了沙漠行軍途中的一個剪影向讀者展示他戎馬倥傯的動蕩生活
  • 花動兩山春
    陳志強題盧樹民大使庚子春玉蘭攝影茸茸似蛹臥瓊枝,沐浴春風欲展姿。花瓣剛張香氣溢,引來南北眾家詩。倪  平春  花江城處處繡成堆,蝶舞蜂飛競作媒。人世疫情渾不管,但知爛漫應時開。倪惠芳莫  笑二月初晴冷暖中,梅花落了李花叢。痴心莫笑我提筆,蘿蔔花前春也風。春晚即景春暖餘晴雲暖風,樓頭鳥帶月當空。狸奴最是閒多事,坐聽蛙鳴臥撲蟲。驚  覺驚覺春分一半春,李花應落海棠塵。三更獨坐無何思,窗外由他蛙唱新。
  • 岑參:一個想做英雄的中年老男人
    後來岑參的父親官職變動,轉晉州刺史,岑參隨父居晉州。父死後,岑參的小安逸日子沒了,只能從兄受學,十五歲的岑參「隱於嵩陽」,發奮讀書。可能是因為岑父的離去,他們嘗盡了人情冷暖吧,小岑參發憤苦讀了五年,沒準也想著要光耀門楣。後來兄長出去找工作了,岑參寫了一首《送二十二兄北遊尋羅中》。鬥柄欲東指,吾兄方北遊。
  • 春天在光之丘
    這是我第一次在光之丘迎來春天。光之丘是個很有魔力的地方,有很多二戰期間就存在的「団地」(日本的一種小區形式),坐落在東京但毗鄰琦玉,從家裡出發走路10分鐘就進入琦玉縣,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最不缺的卻是小孩。當初離開沼袋的新建的公寓非常不舍,但是看房時來到光之丘以後,我就突然對搬家後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
  • 岑參「胡天八月即飛雪」中「胡天」到底何意?八月飛雪是不是胡說
    對於一些過於牽強的強行解釋,筆者是不太贊同的,不過不可否認在爭論中咱們確實能對詩作本身有更深的理解。關於唐詩中的爭議,其實爭得最久的應該是岑參的「胡天八月即飛雪」。在各類貼吧裡,不少南方的學生讀到此詩都會問:「八月怎麼可能下雪」,而北方的同學又各種曬雪景來證明當年岑參沒胡說。
  • 「春」字飛花令
    ——《感遇(其一)》,張九齡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月下獨酌》,李白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李白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贈衛八處士》,杜甫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長安遇馮著》,韋應物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 《逢入京使》岑參
    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賞析  根據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
  • 岑參的馬尾巴
    早讀,聽娃們背岑參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 經典詠流傳: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裡開篇就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其實「好奇」不止是岑參和他哥哥岑況的性格特點,時人以及後人都認為像岑參,不光是性格上有「好奇」的特點,他筆下的創作也大多是奇聞奇景、奇句奇篇,迭出不窮。像這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可以說是,不僅是「邊塞詩」中、也是古今「送別詩」中非常奇特的一篇名作。我們再來「溫故而知新」,再來誦讀一遍。詩云:「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