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徹頭徹尾的異鄉人,卻在大漠中開出一片花來

2021-02-13 跟我學小古文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大都喜歡碧水青山的秀麗,沉溺長安回望繡成堆的繁華。便忽略了大漠孤煙的壯美,忽略了一片孤城萬仞山的絕美。

大漠的風景,亦是天地間大美。若江南是婉約的詞,那麼大漠便是粗獷的詩,是漢唐留給後世的一段遺夢。

遠觀時,大漠是一片廣袤無垠的荒涼,走進去,才知荒涼裡有生命無盡的狂歡。

喊一聲西風烈馬,望一眼落日黃沙,在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彈劍作歌慷慨赴敵。正因有無數將士鎮守邊關,所以長安才能有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太平。

一千二百年前,一個叫岑參的唐代詩人,即使面對萬裡愁雲八月飛雪,也能在塞外軍帳中,在羌管悠悠裡,於昏暗的油燈下,寫出邊疆沙漠的壯美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

 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時常為這個唐代的詩人感嘆,要有多柔軟多強大的心,才能讓荒袤沙漠裡的雪開成千萬樹梨花啊。身處荒蕪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荒了,心一旦荒了,世界也就荒了。

提起唐代邊塞詩,我們都會想到高適跟岑參。

杜甫說:「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

嚴羽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二人皆為邊塞詩集大成者,風格相近,都以其「風骨」著稱,後人並稱他們為「高岑」,可兩人際遇卻大不相同。

高適用十幾年華麗逆襲,從無名草根搖身變成位極人臣的侯爺,極盡風光。

而岑參,家族榮光不復,求仕不成,兩度出塞壯志未酬,一生行旅,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是個徹頭徹尾的異鄉人,最終也客死他鄉。

岑參出身於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家有三代宰相。

自己的父親雖然不是宰相,但曾當上晉州刺史也是地方一把手,他的家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奈何政治勢力變化最複雜也最無情。

岑長倩當宰相時,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妄圖繼承王位,岑長倩不支持他,就污衊其謀反逮捕下獄處死,岑羲後來當上宰相,但他和太平公主是一黨,玄宗上位後被滅了族,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數十人,好在岑參不是其直系親屬,倖免遇難,父親雖當過晉州刺史但在岑參幼時早早去世。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番政治洗牌之後,岑參便家道中衰,一落千丈。

岑參本來能當個官二代,命運無情,最終還是回到一清二白。祖上恩蔭這扇門被關上,還好有科舉考試這扇窗敞開著。

岑參為了科考,舉家搬遷終南山的高冠谷,並作詩一首。

《送郭乂雜言》

地上青草出,經冬今始歸。

博陵無近信,猶未換春衣。

憐汝不忍別,送汝上酒樓。

初行莫早發,且宿霸橋頭。

功名須及早,歲月莫虛擲。

早年已工詩,近日兼注易。

何時過東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邊柳嚲地,邯鄲道上花撲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縣北樓,樓上分明見恆嶽。

中山明府待君來,須計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覓長安使,待汝書封我自開。

經過一番努力奮鬥,天寶三載,三十歲的岑參登進士第,終於當上了官,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成了皇家護衛隊裡的一員。

「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雖是從八品的小官,但岑參滿懷信心,只要我好好幹一定能有出頭之日。

但岑參實在不願意繼續混日子,於是懷著滿腔熱血,懷著對邊塞戎馬生涯的無限憧憬,到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當了掌書記。

岑參準備在邊塞大顯身手,可是他到了邊塞,卻只是做了一個文秘,主要寫寫臨戰誓師之類的文字,慢慢地,他發現這個職位和自己心中所想相去甚遠。

好在安西風景不錯,岑參漸漸地在這裡找到了樂趣:    

終於看到火焰山了,烈日炎炎,黃沙莽莽,在斷絕人煙的原野上,一匹飛馬掠野而過,向火山撲去。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火山五月行人少,

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

角聲一動胡天曉。

閒暇之餘,在庭院裡栽樹種藥,有個當地小吏給我送來了一棵很漂亮的小花植物,說是從天山南麓所得,可惜山高路遠,沒辦法敬獻給君王讓他也瞧瞧。

《優缽羅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

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於君王。

生活還時不時的有個小插曲,今天出門碰到一個沽酒老翁,一定要我給他寫詩,等我先逗他一下。

        《戲問花門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本以為這種愉快的生活會繼續下去,但在天寶十年,高仙芝怛羅斯之戰中大敗,唐玄宗心急火燎,大怒之下解除了高仙芝安西四鎮節度使之職。

作為高仙芝幕僚掌書記的岑參,751年底也回長安對此事述職。沒有爭得軍功,還要面對天子問責,官職自然也沒有提升,朝廷派他當大理評事,是個清閒職位。

因為經歷過,所以感悟更多,雖然身在長安,心裡卻還憂慮著西部邊關,因為那場敗仗,周圍少數民族開始虎視眈眈,曾經最遼闊的西域版圖開始逐漸縮水。

朝堂之上,玄宗皇帝後期怠慢朝政,李林甫楊國忠在道,月滿則虧水盈則溢。岑參也提前看到了大唐盛世背後的種種危機,滿心憂思卻束手無策。

好在長安城裡有很多好朋友,閒暇之餘還能一起出遊排解鬱悶,他們一行人裡有高適,薛據,儲光羲還有杜甫,來到了長安城南的佛教聖地慈恩寺,裡面還有一座當時最高的建築物—慈恩塔。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湧出,

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

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

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

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

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

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

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

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

萬古青濛濛。

淨理了可悟,

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

覺道資無窮。

登上孤高的佛塔,寺廟周圍古寂清幽的環境一覽無餘,超脫虛空的氣氛,讓他突然領悟禪理,產生出世的念頭。

岑參甚至在想不如辭官而去,出家當和尚追求無邊的佛法去吧。

眾人紛紛拿自己的境遇開解岑參,高適說自己快五十了還不知前途所在,杜甫也表示自己找工作找的很辛苦,哪能隨隨便便就辭職不幹呢!

岑參終還是下不了辭官的決心,754年,快四十的岑參心底建功立業的小火焰又燃燒起來,愈燃愈快,於是要求再度出塞。

一路渡渭水,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越過天山,終於到了北庭。有之前的老交情,這次擔任的是節度判官,節度判官由節度使選充,是地方長官的僚屬,輔理政事,權利地位比第一次出塞時高多了,岑參又一次雄赳赳氣昂昂的踏入西北大漠。

這次岑參的情緒高昂了很多: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輪臺城頭夜吹角,

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

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

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

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

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

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

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

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

今見功名勝古人。

此時的岑參,迎來了創作的巔峰時期,那首傳唱千古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也出自這一時期,尤其是那一句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岑參積極的迎接著每一個明天,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榮光,但他卻不知道,意外比明天先來。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亂爆發了。

高仙芝封常清作為邊關名將,第一時間趕赴長安抗賊,由於倉促之間招募士兵多為市井子弟,缺乏戰鬥經驗,難敵安祿山的驕兵悍卒,屢戰屢敗很快洛陽失陷。

戰局的接連失敗讓唐玄宗震怒,急令智昏,便下旨誅殺封常清、高仙芝。

岑參遠在西北大營留守,等待聽命回中原。一心想追隨上司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岑參,沒有等來捷報,卻等來了兩位上司的無妄之災。

陷入茫然的岑參覺得再這樣下去,前程實在無望,於是去投奔了肅宗,得了個右補闕的小官。

但岑參並不得意:

  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  

悔不學彎弓,向東射狂胡。

玄宗不屑於他,肅宗不喜歡聽他忠貞諫言,代宗也不看重他,隨後幾年被調到地方當二把手,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都是一些五品六品的官職。

等了大半生,岑參還是沒等來榮光,曾經的追求離他越來越遠。

766年,岑參被任為嘉州刺史,官從四品,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職。

動亂之後的盛唐,群雄割據,河山失色,滿是瘡痍。

此時的岑參對功名沒了樂趣,內心無比平靜: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閒。

他有陶淵明的悠然豁達,也有邊塞風沙一樣的骨氣。

岑參在蜀只當了一年刺史,因為不與西川節度使崔旺同流合汙,斂財傷民,被罷官。

770年冬,岑參在四川去世,享年五十五歲,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異鄉人。

岑參的一生,在當時看來,或許是失敗的:實現不了的夢想,回不去的家,就連去世也沒能遂了落葉歸根的願。

可千百年來,歲月更迭證明,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我眼中的岑參:

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如此浪漫豁達,讓人驚嘆不已的岑參。

是「功名祇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如此英雄豪氣,讓人熱血沸騰的岑參。

是「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如此豪放暢快,讓人甘願同醉的岑參。

他兩次出塞,寫了70多首邊塞詩,是盛唐詩人中寫邊塞詩最多的,也是成就最突出的。

縱觀岑參一生,或許只有邊塞才是真正屬於他的地方。

在邊關那些年的熱血激昂隨風而逝,而那裡的火山雲,天山雪,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熱海蒸騰,瀚海奇寒卻永遠留在了岑參的生命中.

相關焦點

  • 岑參「胡天八月即飛雪」中「胡天」到底何意?八月飛雪是不是胡說
    先有王維《使至塞上》中毫無科學道理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後來有人解釋說沙場上的煙,都是加了特殊材料的,所以風吹不彎;後有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中寫的大雪天「月黑雁飛高」,後來也有人解釋說那是一隻還沒來得及飛走的孤雁,體現的正是沙場的孤寂。不管後人怎麼解釋,反正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古代大詩人是不會寫錯的。
  • 岑參:第一次遠行,剛出門就開始 「想家」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萬裡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 程參(岑參)終於吃上飯了!!!讓我們恭喜他!!!
    提到岑參吶,跟程參差不多,仍要讓人感慨一句——好慘一男的。按照歷史記載,天寶三載,岑參在長安城進士及第。《長安十二時辰》演的故事發生在天寶二年,也就是說,轉過年,程參小可愛也該金榜題名了。但是,考上進士以後,岑參並沒有一展宏圖,而是在體制內的底層開始了漫長的摸爬滾打,理想漸漸模糊,整個人被漸漸磨平,唯有胸中大志仍然難以伸展。岑參三十歲才考中進士,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成了皇家護衛隊裡的一員。卑微小職,岑參卻並沒有放棄理想,仍然心懷希望。
  • 【​ 收藏 】岑參詩集
    草堂村尋羅生不遇(唐·岑參)數株溪柳色依依,深巷斜陽暮鳥飛。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春夢(唐·岑參)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春興戲題贈李侯(唐·岑參)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
  • 岑參的邊塞地圖:他的詩就是一部唐代絲綢之路紀錄片
    不知陰陽炭,何獨燒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他的詩告訴我們,事實雖沒有小說描繪得那麼誇張,但真實的火焰山的確奇熱無比。那麼,這位在火焰山寫詩的詩人是誰,幹嘛大老遠跑到這最熱時地表溫度高達七十攝氏度的鬼地方?莫非他遠方的夢想,就是,去……西天……取經?有的人去遠方,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有的人去遠方,則是因為在原來的地方活得太不爽。
  • 白雪,邊塞黃沙,那是岑參心中的烈馬狂歌!
    這一時期的作品較為昂揚,開始透露出從戎佐幕的喜悅與豪氣,如《白雪歌》與《輪臺歌》——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岑參的邊塞詩綻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例如我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 經典詠流傳: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我們上一講講了岑參的千古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也是後人認為的、岑參留下來的七十多篇「邊塞詩」中的最為代表的、最為傑出的作品。詩聖「杜甫」曾經在《渼陂行》(音渼-měi 陂-bēi 「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天地黤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主人錦帆相為開,舟子喜甚無氛埃。鳧鷖散亂棹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
  • 岑參《丘中春臥寄王子》: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
    通過岑參所作《感舊賦》,我們可以知道:「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其曾祖父,太宗貞觀時為相;伯祖父,高宗永淳時為相;堂伯父,睿宗景雲時為相。可惜,除了其曾祖父,其他兩位都捲入了朝廷內爭,而遭到殺害。從此,岑家開始漸漸沒落,再也沒有權勢可以憑藉了。正是因為曾經歷過如此榮華富貴,在家道中落之後,岑參便從小熱衷於功名,夢想用自己的能力一振家族。可惜,岑參真的很不幸。
  • 岑參遇見不良帥張小敬,才是《長安十二時辰》最大的秘密?
    你看,追擊狼衛的不良帥張小敬撞翻了一個騎馬剛進長安的讀書人,岑參。大唐詩人如雲,為什麼偏偏是岑參?因為這個詩人遇見不良人,才是長安十二時辰最大的那個秘密。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是送給誰的我們不得而知。只是當年的岑參一定有那樣的一個朋友,就像張小敬一樣,要去安西當兵了。 是的,沒有錯。 九年不良帥的張小敬也當過十年西域兵。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設安西都護府,這便是統御西域的安西四鎮。都督府設於龜茲。
  • 妙語連珠|《磧qì中作》:詩人岑參在沙漠中行軍
    在沙漠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單調的黃色連一棵樹木都沒有好像永遠走不出去~(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妙妙繼續追問:赤腳走在沙漠中行走腳下的沙像溫柔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腳還有一絲痒痒的感覺~(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聽完東東的這些關於沙漠的介紹
  • 岑參:一個想做英雄的中年老男人
    按理說這麼個家族,岑參怎麼也不和「家境孤貧」這四個字沾邊。岑參家族出過很多宰相,在曾祖父之後還有一個有名宰相是岑羲,岑羲和岑植算是堂兄弟,岑羲涉嫌與太平公主同黨,岑家從族兄弟子侄數十人因岑羲提拔而官居清要之職,所以岑參父親那一輩,只能當個小刺史了。但是家族依然保持良好風氣,在父親的薰陶下,岑參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
  • 馬上相逢無紙筆,十首岑參邊塞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岑參:一門三宰相,兩次出塞,雖仕途不順,卻一直活在神話世界
    這是岑參在《感舊賦》中的詩句節選,詩中岑參交代了自己的家世和身世。為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他,提供了依據。岑參的家族可謂是相當厲害,他出生於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家族近百年間,唐朝皇帝經歷了六個,他家竟出了三個宰相,而其他人最低官職也是刺史。文墨不凡,文採出眾是他們家族的優良基因。
  • 岑參驚才絕豔的一首詩,開篇即傳誦千古,令人讚不絕口
    如唐代詩人白居易一首「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壚,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便讓世人感受到雪除了嚴寒,也有被寄託友情後的溫馨。「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詩詞裡的雪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今天向大家分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便是一首與雪有關的經典名作。但它又不是一首純粹的寫景詩,而是唐代詩人岑參遠出塞外創作的一首氣勢渾然磅礴的邊塞詩。
  • 從岑參的邊塞詩裡,尋找詩人在新疆的足跡
    01從軍西域,實現夢想「想我岑家一門出過三個宰相,如今到了我這一代,卻如此沒落,雖今中了進士,遠不能跟先祖相比,我要從軍西域,報效國家,重現岑家輝煌。」這一年,三十歲的岑參通過國考,中了唐朝進士,他站在庭院裡,沒有一絲興奮的喜悅。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 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玉門關必須吃一嘴的沙子!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豪邁,曾經讓我無限嚮往。又一句「春風不渡玉門關」,就把玉門關這個名字牢牢地刻在心裡大半生,是古人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邊塞情節和報國情懷!正因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穿越河西走廊去參觀玉門關,已經成為我心中的一件大事。
  • 被設計的命運與選擇——《Doctor異鄉人》
    該劇講述了男主角樸勳,童年時代和父親一起被綁架到朝鮮,由父親一手培養成為出色的胸外科醫生,脫北後回到韓國頂尖醫院工作,但卻無法融入醫生團隊,成為徹頭徹尾的異鄉人的故事。- 韓勝熙/宋在熙 演員 陳世妍20代後半,麻醉醫師謎一樣的女人「用生命來做手術,換取愛情的自由」除了知道是一個實力出眾的麻醉醫師外再無與之相關的信息。與樸勳的初戀情人宋在熙長得一模一樣,在醫室中被樸勳強抱,辨認出心跳,確定她就是自己的愛人宋在熙。
  • 蒙曼: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還記得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嗎?一樣的句式,只不過李白寫的是滾滾黃河,而岑參寫的是漫漫黃沙罷了。那走馬川究竟在哪呢?一般認為走馬川又叫左未河,也就是今天新疆的車爾成河,那它的位置在塔裡木盆地南邊。而雪海呢,則在天山主峰與伊塞克湖之間,因為常年積雪,所以叫雪海。
  • 岑參的馬尾巴
    早讀,聽娃們背岑參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