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能是「在中國長大的人」才知道的事?

2021-02-25 知乎實驗室

知友 @白一包

出操的時候,操場上響起國歌。
行注目禮。
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等國歌唱完,旗能不能到頂端正好?」
「草,快了一點。不能忍。」
到了下一個周一。
「快點快點!歌要沒了!」
「草!我丟你大爸的,慢了幾秒!」

知友 @穆吉悠

喝白開水,好像就中國人打小開始就覺得喝白開水是常識,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這樣的……


從小喝白開水長大,完全喝不來生水、白水,一喝就覺得咽不下去。天天要燒開水然後注到熱水瓶裡,塞上塞子。大學了還天天拿個熱水瓶接水,要麼就是讓舍友一塊給順道接了 233。

知友 @瘋坦克

跟外國人聊宗教。說我們的神話中,先祖因為太熱,把十個太陽神射下來九個。外國小夥伴驚呆了,第一次聽說嫌熱就幹神的。

中國神話裡,補天,治水,射日,移山,填海,斬龍,對抗天庭佛祖。生為凡人,機緣巧合,竟然還能成仙。

咱們的火不是任何神偷來的,是自己祖先手把手搓出來的。咱們的糧食和藥物,不是任何神賜予的,是祖先一顆一顆嘗出來的。咱們的漁獵技術,是祖先研究出來的,咱們的文化是天地自然生出的提示,自己琢磨出來的。咱們的文字,那也是祖先觀察天地自然,鳥獸足跡自己創造出來的。

咱們就講究自己想辦法戰天鬥地改造一切。不講究等著誰可憐了賞口飯吃。

知友 @古麗
和中國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中國人的吃文化。中國人對於吃的執念簡直滲透倒了骨子裡。

見面就問「吃了沒」,交流的最普遍方式就是「請你吃飯」,待人接物的最常用語就是「多吃點」,啥事情放到酒桌上交流效率增加一百倍。

工作叫「飯碗」,深入學習叫「吃透」,驚訝叫「吃了一驚」,上法庭叫「吃官司」,挨揍叫「吃我一拳」,左右逢源叫「吃得開」,了解一個人叫「吃的死死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菜系五花八門,製作手法種類繁多,中國古代典籍裡對於動植物的記載總有顯眼的幾個字「能吃!」「可食用!」,也許中國人心目中對於動植物的區分,潛意識裡只有能吃和不能吃的。神農和李時珍放在現在估計也是妥妥的吃貨。

我不知道外國人看到一種動植物首先想到什麼,中國人一定是先想想能不能搬上餐桌。不管到哪兒,先開荒種菜,嘴上絕不能受委屈。南海種菜,美利堅種菜,歐洲種菜,南北極種菜,有中國人的地方,總能給你倒騰出一片菜園子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菜吃。

在中國,無論是哪個節日,最重要的是吃好,飯菜一定給你搞豐盛了,領導人去了老百姓家裡,一定先到廚房裡揭開鍋看看。無論是哪個新聞哪個板塊,只要是關於動植物的,評論裡一定有人會問「能吃嗎?好不好吃?」「清燉還是紅燒好?」「味道一定不錯。」

中國人苦怕了,窮怕了,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一定是把解決吃飯的問題放到首位,我們一不怕苦,二肯鑽研,我們不僅要吃如今存在的,就連已經不存在的也得拉出來過過嘴癮。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一個秘制,一個微辣。」

鯤鵬:「MDZZ……」

知友 @一杯七喜

-媽,我腰疼。
-這麼小的孩子哪兒有什麼腰。

知友 @汪達爾薩維奇

有一個法國的記者,長期在非洲國家出差。後來他被派到中國的時候正趕上新年,晚上被外面不斷的爆炸聲嚇起來,他打開窗戶發現外面煙霧瀰漫,空氣中還全是火藥味。

他頓時連滾帶爬地打電話給大使館,帶著哭腔要求立刻派人來把他接走——「我在非洲見得多了,這狀況肯定不是內戰了就是政變了,你聽這持續不斷的槍聲,還有時不時來一發的炮聲,再不走的話我肯定會死在這裡的。」

大使館:「……你冷靜一下,看窗戶外面中國人不是都還好好地走在馬路上麼?真要是政變他們肯定不會這樣泰然自若,所以儘管放心啦。」
「才沒有!你看外面走的那都是什麼人啊!全都在路口縱火啊!我要是出去了他們非把我也點著了不可!」

知友 @鬼木知

小燕子穿越到民國搶了紫薇的男朋友,
於是紫薇只好和五阿哥湊成了一對,
皇阿瑪見此心煩,所以帶著紀曉嵐和和珅出宮瞎晃,
不料被紀曉嵐串位當了皇帝,
爾康眼見家國如此,憂鬱之下整天黑著臉,後來發奮圖強成為一名神探,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個童年陰影。

當上述情節開始輪迴,那說明寒暑假到了~

周杰倫最火的時候有多火?

請回答 2008:那些意氣風發、無憂無慮的年輕人,都去哪裡了?

文末彩蛋

不會說情話怎麼辦?長按掃碼關注「知乎實驗室」,的回覆「情書」即可定製你的專屬情書,給他,給她,給自己,都是驚喜!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8件關於「雷神索爾」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身為漫威宇宙非常受歡迎的角色,很多魚友一定對他感到相當好奇,獨立魚特別找出了許多關於「雷神索爾」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絕大多數也跟劇情無關,就是些有趣的事情或知識!「丹尼爾·克雷格」,最後克雷格基於邦德的形象與檔期考量而婉拒,他說:「我是誰,擁有天殺的神力的人?
  • 插畫「中國日常」日本長大的中國人描繪日本人所不知的日常
    一位在日本長大的中國人漫畫家(@kaixi_j)在Instagram上發表的「中國日常」漫畫在日本網友間有著高人氣,她用IG限動向日本粉絲們募集大家想知道關於中國的內容,回應粉絲們要求所畫出的中國日常也因為太有趣而被日本網站介紹,嚴選之中部分內容來與大家分享。「老乾媽」辣醬是中國人的必需品。
  • 《武林外傳》|大嘴實力演繹「魯莽」,會解決問題才是「有種」
    佟湘玉說「有種」和「魯莽」是兩回事,李大嘴問有什麼區別,掌柜的就講了一個故事。呂秀才說這是愚蠢,而不是有種。「有種」是有頭腦地解決問題,「魯莽」一個是全憑著荷爾蒙橫衝直撞。」而像大嘴一樣做出很多「魯莽」的事情。
  • 「心理學」腹黑的人並沒那麼可怕?他們都有哪些特徵?
    這類表裡不一的人,稱之為腹黑(該詞來源於日語,現已在中文中也被廣泛使用)。宮鬥劇裡出現腹黑的人之概率極高,如果現實生活像宮鬥劇一樣,簡直心累。但是其實不能說腹黑的人就一定心眼壞,以下為大家介紹腹黑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徵,可以觀察一下你周圍是否有這樣的人,方便我們更好地了解他們。
  • 可能是你睡覺的「姿勢」錯了
    他每天都會精選知乎熱門優質內容,除了能漲知識,他還有很多有趣文章:中國現存 72 種「亞文化」,有些你聽都沒聽過DNA 和 RNA 是什麼味道的?總結起來就一個字:鮮中國的文物有多逆天?被考古學家懷疑是穿越者帶回去的……掃碼回復「文物」查看完整文章:李白一輩子遊山玩水,也不怎麼工作,他的錢是從哪來的?掃碼回復「李白」查看完整文章:中國有哪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
  • 有一種親情叫做《以家人之名》!關於長大的12件事
    人生就是你越思考,越讓你無法理解的東西,一天天地過,過了今天還有明天的煩惱,只要人活著,一天天地過,一天天的沒完沒了!」來自李尖尖「尖言尖語」的人生哲學!凌霄:「十八歲那天,法律上承認你成年,但那不是真正的長大,真正變成大人,是一瞬間的事情,別人都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那瞬間,你的內心改變了,你感受到了生活的重擔,那一瞬間就意味著真的長大了,下一秒、明天、後天,或者十年二十年,一輩子。」
  • 讀完《紅樓夢》,才知道什麼是「吃貨」
    然而這道茄子菜,硬是讓吃了一輩子茄子的劉姥姥「沒吃出個茄子味兒來」。「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剝了皮,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 雞油炸,再用雞脯子肉弄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放,外加糟油一樣,盛在陶罐子裡封嚴,要吃拿出來,用炒的雞爪一拌就是。」只是一道素食的製作,工序之複雜,配料之精細,營養之均衡,精緻程度可見一斑了。
  • 伍佰有何魅力!網友揭「1關鍵」,長大才懂:這首可聽一輩子
    但有不少網友指出,伍佰風格獨具的創作與唱腔,不是人見人愛,而是有一定社會歷練的人才能對其產生共鳴。貼文一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認同,但也有鐵粉強調自己是從小聽到大,並大方分享心目中的不敗經典。▲網友分析伍佰的歌曲魅力,需要有社會歷練的人才懂得欣賞。
  • 中國十年前就有了自己的「迪士尼」?
    那之後他時常利用節假日奔赴中國各地旅遊,出發之前會在網絡上查找當地遊樂園的資料,遊樂園成了關上武司旅遊的行程之一,當然,也是目的之一。從沿海大城市到中西部小縣城,到處都有這個日本人的足跡。1989年,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率先開發了中國的第一個主題樂園——錦繡中華,這是一個微縮式中國景觀主題公園,突破了原有的遊樂園建園理念。
  • 《中國有嘻哈》的本質,其實是「反吳亦凡」
    《中國有嘻哈》本質是一個選秀節目,但卻與市面上所有選秀節目都不同:雖然這檔節目名義上是一場「優勝劣汰」的競技,但由於來參加《中國有嘻哈》的「選手」大多都彼此認識,甚至早已交手過多回,看起來就更像一場盛大的派對,順帶著才是讓各方「江湖人士」有個舞臺「比武論劍」。
  • 8件關於「雷神索爾」你一定不知道的事!
    身為漫威宇宙非常受歡迎的角色,很多魚友一定對他感到相當好奇,獨立魚特別找出了許多關於「雷神索爾」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絕大多數也跟劇情無關,就是些有趣的事情或知識!1、雷神之父斯坦·李客串「丹尼爾·克雷格」,最後克雷格基於邦德的形象與檔期考量而婉拒,他說:「我是誰,擁有天殺的神力的人?
  • 張孝全:「會難過,不知道,有種東西說不上來.」
    他就是屬於這樣的生活,這甚至與他「演員」或者「明星」的身份都無關。我們覺得何其有幸,見到了一個日常的張孝全。沒有防備,當然有些事他還是很難用語言講清楚,偶爾會羞澀,會說不知道,但是沒關係,他肯講出來的,已經全部都是心裡話,這就夠了。
  • 從孔劉的《鬼怪》看現實生活中的「鬼怪」
    女王C-cup就曾經針對「兒童性侵害」做過一次調查,調查了2萬名16歲前遭遇過性侵害的受害者。結果發現,超過70%的人都沒有告訴其他人他被侵犯了。不揭發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經歷的是什麼」,直到長大後,才知道自己是被性侵了。
  • 孩子會慢慢長大這件事,是唯一不用懷疑的
    聽到青少年一代歡呼「IG贏了」「IG牛逼」的時候,才有點猛然驚覺的意思。那種感覺像什麼呢?就像一部電影慢吞吞地講著講著故事,忽然冒出一句「三年後」。注意了!接下來發生什麼都不要驚訝。因為三年後滄海桑田,什麼都變了。我學心理諮詢的時候,老師在課上讓大家列舉療效因素:你覺得心理諮詢中哪些東西最能改變一個人?
  • 撇開抄沒抄襲,中國版「屋頂告白」真叫人難受
    孩子們在天台上大聲表達炙熱的感情,燃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回憶。這麼火的模式咱們怎麼可能放過呢?於是國內某臺就直接「借鑑過來」,倒騰了一下,成了這檔——《少年說》中國家長是有多麼喜歡否定孩子。外國父母常常鼓勵孩子「我真為你感到驕傲」,在中國就會被一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懟回去(香玉在此實名反對這句諺語!)。
  • 關於「紀念碑谷」你不知道的 8 件事,比如...
    本次國內正版集合了原作和「被遺忘的海岸」資料片在內的全部 18 個關卡,還加入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劇情彩蛋。或許在此之前,你早已通過各種途徑通關了這款遊戲,但也許你還不知道,這 8 個關於「紀念碑谷」的故事。
  • 何超蓮:「不是所有事盡了百分百努力就會成功。」
    成長之重量,就是要丟了狂妄,學會承擔; 她以態度和行動去證明自己已經成長,由「千金」長大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真真正正的大人。,但也讓她明白到,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期般理所當然,「要去到關店這個結局,當然有不同的原因,甚至可能因為我是賭王千金,但這些都是我需要學習和成長、接受,我知道這是一個讓我成長和學到新事物的方法,雖然會感到失落,但我學會如何放低和跨過這件事,如何將這件不好的事,轉化成為對將來有幫助,甚至是成為一個踏腳石,幫助自己將來做得更好。
  • 真的希望我們不再需要「彭彭」這種人了
    讀者都知道我生活在廣州,所以對廣州事無大小,我也多少關心。最近有件事不知道有沒有老友記和我一樣留意到。堅守南方衛視《今日最新聞》主持人崗位11年的的彭彭,彭維納已經不再在主持這檔節目了。2020年3月31日的《今日最新聞》是彭彭主持的最後一期。
  • 為什麼有些人用「境外勢力」做藉口壓制批評?
    還有人跳出來,說:我只要負責每天說,媽媽我愛你,就夠了。還有人跳出來,說:媽媽病了,但她有免疫力的,會自愈,我們只要好好呆著不添亂,就夠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你知道除了「無後」以外,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嗎?
  • 國慶長假,你可能錯失這筆「巨款」
    #別再問小樂,近期一定回答「招行最省心」;實在憋不住想問,來星球搜「返現」也行,結果包滿意。今天想說的是另一筆錢。說的就是它,不用回去找老文,今天全面更新一下信息,有不少補充,方便需要的朋友。韓國購物可以退稅不是新聞,至於怎麼玩?百度「韓國退稅」有一大把,不是今天主題。但在韓國,住酒店也能退稅,知道的人卻並不多,且很少有見討論,甚至於很多韓國遊記、攻略、退稅指南裡都沒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