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一生中出版過很多戲劇,如《拓荒者》、《一個體面的男人》,很多部長篇或短篇小說,如《刀鋒》、《月亮與六便士》,然而,這些作品都沒有其中的一部來的特殊,它就是《人性的枷鎖》。
《人性的枷鎖》脫胎於毛姆早年寫下的一部叫做《史蒂芬·凱利的藝術人生》的小說。當時毛姆還很年輕,剛出版了長篇處女作《蘭貝斯的莉莎》,因而躊躇滿志,將書稿費定為100英鎊。可是編輯卻不願意出版這本書,之後又找了幾家出版社,稿子幾經修改,報酬也不斷調整,最終也沒能出版。
後來毛姆乾脆放棄了出版這部作品,轉而進行文學方面的其他嘗試。在他將寫作視為職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埋頭苦練,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據毛姆本人回憶,有一段時間,他靈感豐沛,關於劇本的奇妙構思不斷在他腦海中浮現。毛姆乾脆將《人性的枷鎖》重新修改潤色,卻在起名字方面犯了難。直到他看見斯賓諾莎的《倫理學》,才決定將這本書命名為《人性的枷鎖》。
對於毛姆來講,這本書出版時歷經的風風雨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他認為如果當時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接受了這份初稿,都會使他錯過書中真正的精魂,也不能完全精確的表達書中的主旨。
其實毛姆的長篇小說大多都帶著幾分「自傳」的性質。如果硬要給《人性的枷鎖》歸類的話,那麼這一定是一本成長小說。
它講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幼年喪失雙親,由伯父撫養長大,在特坎伯雷皇家公學讀完中學後,放棄了考取大學的機會,執意去德國學習。後來去巴黎做了一年的會計,又不顧家人的反對學了藝術。嘗試了不同的職業之後,他選擇成為一名醫生。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女人,並與之展開了一段虐戀。
人生的枷鎖有幾重,愛情就是菲利普人生中最後一段枷鎖,文章的最後,他放棄了曾經的理想與愛,放棄了宗教讓人窒息的束縛,開始了一段嶄新的人生。
這與毛姆的人生軌跡有諸多重合的地方,連毛姆自己都承認,書裡的很多情節都取材於現實。
雖然這本書叫《人性的枷鎖》,但卻不是毛姆唯一一本探討人性小說。事實上,毛姆每一本小說都帶著強烈的批判意味。他的語言風格就是冷靜、直率,用手術刀般鋒利的目光,客觀且深刻地剖析人性的善與惡,他嘲弄當時社會上追名逐利、爾虞我詐的浮誇風氣,冷眼觀察當時西歐各國的炎涼世態,並深深厭惡那種虛偽、畸形的人際關係。最終對那裡的宗教喪失信心,轉而去東方求索生命的真理。
毛姆小說中的主角總是殊途同歸的。無論是菲利普,拉裡還是《月亮與六便士》裡的高更,他們本是上層社會的貴族,但卻與主流社會顯得格格不入,性格也孤僻、冷清,邊緣化。他們都是不被人理解的理想主義,並且有勇氣為了追逐那種理想付出自己的一生。
讀毛姆的書會很痛苦,因為他是個犀利的人,作品中關於人性、愛情、友情、理想、情慾的探索,總能不經意地刺痛你。但是,如果你此刻茫然不知所措,那麼你的確應該讀一下毛姆的書,因為你可以從中讀出豁達和通透,讀出婚姻的真相,讀出生活百般滋味,也能讓你在生活之上找到迷人的精神世界。
翻開他的書,就好像是在跟一位世事洞明的長輩,坐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他穿著筆挺的西裝,敲敲菸斗裡的菸蒂,悠悠地說道:「來吧,讓我們來談一談人生。」
現推薦毛姆最知名的三部小說,享譽全球看哭無數人《月亮與六便士》、毛姆自傳體小說經典代表作《人生的枷鎖》上下冊、探索人生意義的《刀鋒》,原價165元,現小店只要99元,一本不到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