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一個「沒想過」從事中國研究的外國人,成了中國通,理解了...

2020-12-22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

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對傅高義(Ezra F. Vogel)去世的消息作出回應道,傅高義教授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

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推特上發布訃告,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因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奧本山醫院離世,享年90歲。

費正清東亞中心主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諸多的職位和頭銜足以證明傅高義與東亞文化研究的深厚淵源。然而,儘管在哈佛早已擁有了"中國先生"的稱號,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對於傅高義這個名字的了解,也許還是源於那部《鄧小平時代》。

與中國結緣

2000年退休後,傅高義花費十年時間,通過閱讀大量文字材料,採訪包括黨史專家、高幹子女、在鄧小平身邊工作過的高級幹部和深度參與時代進程的超300位人士,完成了這部被譽為"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的作品。也正是因為這樣嚴謹的態度,該書的成稿時間比原先計劃的五年整整晚了一倍。

一個美國學者,為什麼要花那麼長時間寫一本中國領導人的傳記?

談及寫《鄧小平時代》的初衷時傅高義曾表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美國人應該了解這種偉大的變化。"依我看,中國的主流還是鄧小平走的路。美國讀者不太了解鄧小平,所以要理解中國發展的背景,就應該多了解鄧小平。"

在傅高義看來,哈佛大學教授與費正清研究學院前院長的身份讓他擁有著足夠的人脈,而充分利用這個資源,是一種責任——"一個好的(研究中國的)教授,責任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學生教書,而是也讓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國。"

也是出於這樣的想法,傅高義曾多次來中國居住,短則數周,長則數月,並把自己的所見和感受提供給西方學術及媒體。

1973年,傅高義跟隨美國國家科學院贊助的代表團第一次訪問中國,這是到達中國的第一個美國代表團。

80年代以後,傅高義則每年至少來一次中國。由於改革開放從廣東開始,傅高義對中國的研究也始於廣東。當地100多個縣,他踏足70多個。"沒有第二個外國人得到過這麼一個機會,可以從廣東的內部來考察這個省份,因此我感到更有責任來記錄這個省的很多細節,力求把這裡的發展實情提供給西方的學術群體。"

據新華社2019年10月的報導,傅高義最近一次訪華是在2018年10月,當時他還從北京到山東體驗了一下中國的高鐵。

傅高義說,他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茅盾,認為最方便做中國研究的城市是廣州和北京,在美國的時候每個禮拜還會見各種各樣的中國學者……而就是這樣的一位"中國通",在30歲那年被問及是否願意研究中國時,他曾回答:"沒想過。"

當年,東亞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告訴他,哈佛大學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可以留在哈佛教書。也就是這一機緣,改變了傅高義一生的軌跡。

決心從事中國研究後,這位年輕學者很快為自己取了現在的這個中文名字。

2013年3月23日,傅高義在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他向媒體透露,自己的中文名字別有深意。

"Vogel是個德國姓,發音很像中國的'fugao'。名字Ezra的第一個字母是E,取其諧音,就選了'義'。我知道在中文裡,'義'也意味著有很高的道德標準,而這正是我想追求的"。

觀察日本,啟示美國

傅高義不僅是一個"中國通",對日本也有很深的研究。

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畢業後,傅高義原本的規劃是留在學校做美國社會研究。但當時的一位教授建議他:"如果想要搞好美國社會學研究,就應該到國外去,先了解國外不同的文化;做比較研究,應該去相對現代化的國家,最好的選擇是去日本。"

於是,1958年,傅高義和妻子一起去了日本,在那裡待了兩年,學日語,做田野調查。之後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日本的新興中產階級》,從人類學視角聚焦日本中產階級。通過這部作品,他"成為有關現代日本的最前沿的美國觀察家之一"。

傅高義給自己的定位是"旁觀者"。他說他喜歡中國,也喜歡日本。而讓美國人以儘可能中立客觀的角度了解亞洲文化與社會,從而為改進美國社會提供必要的借鑑,也一直被他視為使命。所以,不僅是學術交流,只要是利於中美兩國互相了解的,傅高義都積極參與其中。

1995年,傅高義二度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在任期間,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哈佛大學,這是歷史上首次由來自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對哈佛大學師生發表演說,這也為哈佛大學與中國的互動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0多年過去,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前(2018年),傅高義再次談及了他眼中的中國和中美關係。他向媒體表示,中美關係這幾年變得比較緊張,其中當然有川普的原因。而為了重建互相的信任,川普政府應多任用了解亞洲情況的人、更多地接受專家的建議。"白宮裡有一兩個人是了解實際情況的,但是還不夠。"

就在本月初(12月1日),傅高義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再次表示,目前中美關係處於歷史的低谷,這對兩個國家都是不利的。他認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與會中俄專家的認同。

傅高義強調,美國不應該詆毀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所做的建設性努力,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美國將來還會有傅高義麼?

傅高義去世後,其另一著作《日本還是第一嗎》的中文譯者、中日近現代史研究者沙青青向媒體表示,傅高義是能從東亞的大視角給予獨特關照的教授,其視野與見識,可能是目前美國東亞研究界所稀缺的。

1969年,傅高義出版了《共產主義下的廣州》,詳細介紹了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土改的過程。那時候的傅高義已經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研究風格。他不因意識形態衝突而對他研究的對象做高高在上的審視或批判,而是以專業學者的態度,冷靜地對一個複雜的社會做出觀察和分析。

傅高義坦言:"儘管美國有些人非常反對共產主義,但當時我們中的大部分中國問題研究學者並不會對共產主義反感。我們知道我們的目標不是對共產主義提出批評,而是要努力客觀地去理解它,去認識這個社會的活力和發展。雖然那時還有很多政治家牽涉到'冷戰',但我們學者中已經對那些極端的'冷戰'鬥士持批評態度,我們只想努力地去理解真實發生的事情。"

此外,傅高義還曾在2013年就發表過自己對"中國夢"的理解。他表示,他認為的"中國夢"是在和平的時代,人民生活幸福,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和工作,沒有戰爭,保護環境,有文化。"我個人認為,'中國夢'和'美國夢'或者其他國家的夢想都差不多,可以說這是全世界共同的夢想,中國人一定能夠實現。"

而在沙青青看來,傅高義的去世,也代表著自費正清時代以來美國那輩東亞學研究者時代的最終謝幕,以後有沒有後繼者還很難說。"畢竟如今的學術界專業分工日趨精密,有大視野者反倒越來越少。"

"這批人不僅是學者,也是戰後美國對東亞政策制定的實際參與者與見證者。在如今這個時間點,傅高義的去世更具象徵意義。"

相關焦點

  • 專家:傅高義去世,可能代表一個研究中國的範式結束,即「理解中國」
    一個範式的結束 對中國做過多年紮實而刻苦的研究,讓傅高義贏得了「中國先生」的稱號。對於這樣一位「中國先生」的突然離世,也讓不少中國學者深感遺憾。傅高義的去世,或許是費正清以來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的謝幕。
  • 美國著名「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中方深切哀悼
    報導稱,其中,1979年的《日本第一》被視為了解日本崛起的經典,幫助美國為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的世界形勢做準備;2011年的《鄧小平時代》是傅高義花費十年時間研究寫作而成,該書釐清了鄧小平在建立現代中國曆程中的角色。2019年,他出版了《中國與日本》,以精簡的文字梳理中日關係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情仇淵源。
  • 「中國通」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研究中國長達一甲子,對廣東特別有感情
    Swaine)也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布了傅高義的死訊。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精通中文和日文,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1960年從日本做完研究回到美國後,傅高義接受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一位教授的建議,開始研究中國,從此與中國結緣。
  • 銳參考|最後一次在中國媒體亮相時,傅高義說了什麼?
    90歲的傅高義出席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也成了他最後一次在中國媒體公開亮相。▲資料圖片:傅高義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胡友松 攝)傅高義於1950年從俄亥俄衛斯理安大學畢業後在美國陸軍服役兩年,之後在哈佛大學攻讀社會學,1958年取得博士學位,然後花了兩年時間在日本做研究,1961到1964年到哈佛做博士後研究,研究中國語言和歷史,2000年6月從哈佛大學退休。
  • 銳參考 | 最後一次在中國媒體亮相時,傅高義說了什麼?
    沒想到時隔數周,傳來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一家醫院去世的消息。90歲的傅高義出席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也成了他最後一次在中國媒體公開亮相。,1961到1964年到哈佛做博士後研究,研究中國語言和歷史,2000年6月從哈佛大學退休。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
    新華社發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日表示,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  費正清中心當晚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這一消息。美國智庫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東亞項目主任史文在社交媒體上確認,傅高義當天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一家醫院逝世。史文表示,傅高義是倡導美國應以更理性和平衡方式思考中國的主要支持者,他的逝世對學界是一個重大打擊。
  • 傅高義:從70高齡開始研究 花掉十餘年走近中國
    在2000年之前,傅高義的研究重點在日本,出版了《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日本的中產階級》等著作。他對日本產品的質量控制有很高的評價。2000年的時候,在韓國的濟州島,傅高義問他的一位朋友,如果要理解亞洲的未來發展,應該做點什麼?那位朋友告訴他:應該研究中國、研究鄧小平。
  • 知名學者傅高義去世,生前被稱為「中國先生」
    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Christina Davis)對《朝日新聞》證實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戴維斯稱,傅高義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於劍橋奧本山醫院離世。圖說:朝日新聞報導截圖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產階級》《重整旗鼓一重建美國實例分析》等著作。上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寥寥無幾。
  • 美著名「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中方深切哀悼
    傅高義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鄧小平時代》《中國與日本》《重整旗鼓——重建美國實例分析》等著作。報導稱,其中,1979年的《日本第一》被視為了解日本崛起的經典,幫助美國為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的世界形勢做準備;2011年的《鄧小平時代》是傅高義花費十年時間研究寫作而成,該書釐清了鄧小平在建立現代中國曆程中的角色。2019年,他出版了《中國與日本》,以精簡的文字梳理中日關係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情仇淵源。
  • 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宣布傅高義去世的消息。/ 推特截圖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奧本山醫院去世,享年90歲。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將深刻懷念
    據中新社消息,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網站上發布消息稱,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消息表示:「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傅高義1930年7月生,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漢學研究學者,也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精通中文和日文。主要著作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傅高義。邵聰攝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被稱為「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2013年1月18日該書在中國國內正式出版發行。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回顧他眼中的經濟特區和深圳
    研究中國的國際學者眾多,能冠以「中國通」的則甚少,其中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則被譽為「中國先生」。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耄耋之年的他仍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20日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數十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曾說:「我想更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一個非凡的朋友。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川普政府恰恰缺少他這樣的「中國...
    從《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到《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傅高義開始了沉浸式研究中國的旅程,早期著作的研究和寫作只能藉助《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媒體資料,但傅高義對中國的觀察和研究依然體現出冷靜的觀察者的特質。在《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一書的結尾,傅高義說:「80年代可視為社會主義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 傅高義:寫完《鄧小平時代》10年後,我更覺得改開偉大
    從事中國研究的傅高義曾這麼解釋自己的中文名字的雙重含"義":"我有兩個'義',一個是英文的(傅高義英文本名為Ezra F.Vogel),Vogel翻譯是'傅高','義'是Ezra,開始字母是'E',也有'英文'的意思;而在中文裡,我覺得一個老師(應該)很重視'義',是義氣的那個'義'。 我認為('義')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寥寥無幾。
  • 吳心伯憶傅高義:在美國,中國問題研究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傅高義以「尊重、理解、交流」的方式研究中國,而美國的中生代和青年一代的中國問題專家不可能再回歸這種風格了。吳心伯與傅高義結識20多年,他們剛在今年11月下旬共同參加了一個線上學術會議,當時傅高義仍在推動關於改善中美關係的學術項目,並對吳心伯說:「相約哈佛見。」
  • 傅高義去世 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傅高義去世,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
  • 傅高義:對中國所做的「好事」,美國應當給予肯定
    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今年12月1日,傅高義還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
  • 傅高義去世 華盛頓的「中國老朋友」越來越少了嗎?
    刁大明表示,而與之對比鮮明的是,今天美國許多「少壯派」中國事務學者,研究中國的目的就是「幫助美國對抗中國」,他們研究中國的起點和基調從一開始就是「對抗」與「敵視」,而他們也將這一觀點和情緒傳導給了更多美國大眾。
  • 日媒:知名學者傅高義去世,生前因日本與中國研究具有盛名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生前因東亞研究具有盛名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陳沁涵 2020-12-21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