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軍事智能化是機械化、信息化之後軍事領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方向,我們要在現有機械化和信息化基礎上發展智能化,同時用智能化牽引機械化和信息化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發展。網絡空間作為新型作戰領域,是科技含量高、最具創新活力的新領域,在軍事智能化的牽引下,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三大技術支撐網絡空間武器智能化
智能是一種智慧和能力,是一切有生命周期的系統對規律的感應、認知與運用,智能化就是把這種智慧和能力固化下來,成為一種狀態。網絡空間武器是網絡空間遂行作戰任務的武器,其形態以軟體和代碼為主,本質上是一段數據。網絡空間武器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智能化漏洞挖掘。漏洞是網絡武器設計的基礎,今年5月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的勒索病毒軟體,就是利用了微軟作業系統漏洞,給網絡安全界帶來了巨大震動。漏洞價格昂貴,一個零日漏洞價值幾萬到幾十萬美元不等。以往漏洞的發現,主要依靠有經驗的黑客,利用軟體工具對代碼進行檢查和分析。在今年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大會期間舉辦的國際網絡安全技術對抗聯賽總決賽中,參賽人員演示由智慧機器人現場進行漏洞挖掘,然後通過漏洞編寫網絡代碼,形成網絡武器,攻破目標系統,奪取旗幟。這一變化,意味著漏洞挖掘進入了智能化時代。
二是智能化信號分析和密碼破譯。信號是網絡數據傳輸的載體,密碼是網絡數據安全最後的屏障,信號分析和密碼破譯是網絡空間作戰的核心技術,突破信號和密碼是進入網絡空間的基本路徑,是網絡武器攻擊的首要目標。智能化信號分析將信號的協議分析、調製識別、個體識別等問題,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深度學習等技術進行解決。密碼破譯是計算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智能化密碼破譯通過對密碼數據樣本的積累,不斷學習、尋找規律,能找到破譯的鑰匙,從而打開網絡數據「保險柜」的最後一道門,解決網絡入侵和接入的關鍵環節。
三是智能化武器平臺設計。美軍在2009年提出「網絡飛行器」項目,為網絡空間作戰提供像戰車、艦艇、飛機這樣的平臺,可以實現在網絡空間裡自動偵察、加載網絡武器、自主協同、自主攻擊,受到威脅時自我銷毀、清除痕跡,具備了一定的智能化特徵。未來「網絡飛行器」加載的武器,不是軟體人員編好的代碼,而是根據偵察結果直接對發現的漏洞,現場實時進行智能化網絡武器設計,實現「訂購式」開發,從而極大地提高網絡空間作戰的針對性。
網控武器的智能化趨勢愈加凸顯
受網絡空間控制的武器簡稱網控武器,是通過網絡連接,接受網絡空間指令,執行跨域任務,在物理空間達成作戰效果的武器。未來的各種作戰武器平臺,大多是聯網的武器平臺,這樣軍事信息網本質上就是物聯網,上聯衛星、雷達、無人機等網絡實體,從感知到發現、跟蹤、定位、打擊都可通過網絡空間控制,網控武器的智能化已在陸海空天電等戰場蓬勃發展。
2015年,敘利亞利用俄羅斯機器人軍團擊潰武裝分子,行動採用了包括6個履帶式機器人、4個輪式機器人、1個自動化火炮群、數架無人機和1套指揮系統。指揮員通過指揮系統調度無人機偵察發現武裝分子,機器人向武裝分子發起衝鋒,同時伴隨火炮和無人機攻擊力量支援,對武裝分子進行了致命打擊。這僅僅是一場小規模的戰鬥,卻開啟了機器人「組團」作戰的先河。
海空戰場網控智能武器正在大量研發驗證。2014年,美國海軍使用13艘無人水面艇,演示驗證無人艇集群攔截敵方艦艇,主要通過交換傳感器數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016年再次試驗時,新增了協同任務分配、戰術配合等功能,「蜂群意識」成為其智能化的顯著特點。
用於空中作戰的小微型無人機蜂群也在快速發展。近年來,美國國防部多次試驗「山鶉」微型無人機,可一次投放數十架乃至上百架,通過提升其執行偵察任務時的協同能力,在無人機編隊、指揮、控制、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
空天網控武器越來越「聰明」。空天領域主要包含偵察和打擊兩類網控武器,各種功能的衛星主要執行偵察任務,是典型的偵察傳感器。隨著各種小微衛星群的出現,使衛星表現出新的特徵:體積小、發射快、數量多、更加智能。小微衛星群在執行偵察和通信任務時,有了更大的靈活度和可靠性,目前世界衛星強國都在積極制定覆蓋範圍更廣的小微衛星群計劃。
各種高超音速打擊武器在空天巡航,仿佛懸在人們頭頂的利劍。美國空軍研究室稱「高速打擊武器」將在2018年前後啟動飛行試驗,其它各國也正在積極研發類似武器。這類武器最大的特點是速度快、航程遠、智能化程度高。
智能化指揮信息系統改變傳統作戰指揮方式
網絡空間武器和受網絡空間控制的武器,是智能化戰爭的「拳頭」,而指揮這些武器運用的指揮信息系統是智能化戰爭的「大腦」,網絡空間作戰指揮信息系統要同步跟上智能化的進程。當前,幾乎全球的指揮信息系統都面臨著「智能滯後」的難題,未來戰爭需要快速決策、自主決策,這對智能輔助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啟動關於指揮控制系統的研發計劃——「深綠計劃」,以期能實現計算機輔助指揮員快速決策贏得制勝先機。這是一個戰役戰術級的指揮信息系統,其研發目的是將該系統嵌入美國陸軍旅級C4ISR戰時指揮信息系統中去,實現指揮員的智能化指揮。直到今天,美軍也沒有放鬆對智能化指揮信息系統的開發。
在網絡空間作戰中,網絡目標表現為一個接入網絡的IP位址,數量眾多導致人工難以高效操作,作戰更需要智能化指揮信息系統的輔助支撐。當前,智能化指揮信息系統需要實現智能情報分析、智能感知、智能導航定位、智能輔助決策、智能協同、智能評估、智能化無人作戰等功能,尤其是實現對無人網控系統的集群作戰操控,這都對智能化指揮信息系統提出了迫切需求,需要加快相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運用。
綜上所述,智能化的網絡武器和網控武器,通過智能化的信息系統調度,將形成巨大的作戰能力,基本能遂行現行作戰樣式中的所有行動。未來戰爭,從指揮力量編組、到目標選擇、行動方式、戰法運用等,都將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展開,戰爭「遊戲化」的特點將更顯著,作戰指揮方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敬兵 周德旺 皇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