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環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按照「縣北燕麥草、縣南苜蓿草、全縣青貯草」的區域布局進行牧草產業化帶片發展,目前全縣40萬畝大燕麥草收割接近尾聲。
走進南湫鄉代家窪村,合作社的燕麥草翻曬機械正在翻曬村民楊國瑞家的大燕麥草,收割後的大燕麥草經過翻曬後將作為商品草進行出售。
(環縣南湫鄉代家窪村村民 楊國瑞)我們今年種了105畝草,前兩天剛收倒,今天叫了個機子翻曬一下,曬乾了2天以後就能打捆能拉回去了。
近年來,在縣上的政策支持和產業帶動下,畜牧業成為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南湫鄉新龍輝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俊輝今年種植燕麥草2500畝,在保障合作社飼草供給的同時將盈餘飼草出售進行創收。
(環縣南湫鄉代家窪村新龍輝養殖合作社負責人 劉俊輝)從現在收割情況看能收穫400多噸草,我現在自己有520隻羊,除了給我自己能留120噸,剩下的全部賣了,估計每年收入是40多萬元。
南湫鄉代家窪村靠近寧夏邊界,是我縣最北部的一個村,乾旱少雨,日照時間長,以前當地群眾只能靠天吃飯,廣種薄收。如今,機種機收的大燕麥草種植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環縣南湫鄉代家窪村黨支部書記 楊國紅)今年種草的農戶是200戶種草面積是3萬畝,養殖戶是200戶,羊只存欄量1萬隻以上,種植的大燕麥草80%出售,20%留作自用,出售大燕麥的經濟收入每戶在3萬元以上。
近年來,南湫鄉大燕麥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成為當地又一個綠色支柱產業,並依託當地建辦的種養殖合作社以及縣上的草產業龍頭企業,形成了種植、收割、翻曬、打捆、運輸、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模式。
(環縣南湫鄉副鄉長 高貴)今年我鄉搶抓政策機遇 ,動員用戶共種植牧草6.65萬畝,其中大燕麥草6萬畝,較去年多種植3.15萬畝,同時創建了代家窪村3萬畝種植草點1處,其餘各村千畝示範點各1處,全面保障了農民的收入和合作社的飼草供應。
今年,由政府免費提供籽種和肥料,合作社統一種植收割銷售,龍頭企業進行相關技術及機械支持,環縣共種植大燕麥草40萬畝,平均畝產超過350公斤,預計總產量14萬噸,實現產值近1.82億元。